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学综合管理在提高临床应用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合理性的价值。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了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需要用到头孢菌素抗菌药物治疗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6月到12月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了常规用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指导,将2023年1月到6月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了临床药学综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头孢菌素抗菌药的认知水平、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概率、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处方的书写质量。结果: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5)。结论:对临床应用头孢菌素抗菌药物进行临床药学综合管理,可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降低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药学 综合管理 头孢菌素类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价值分析
  • 简介: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魏之磅的写稿本《续名医案》,每卷卷首的“魏之磅”钤印清晰可见。因版本的珍稀性与鉴赏性,现已分别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与《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从魏之跨草创《续名医案》入手,对《续名医案》的版本流传、版本价值以及是书在中医学史上的价值进行了深入阐述,兼论魏氏之诗才、画才。

  • 标签: 魏之琇 续名医类案 版本 诗人
  • 简介:目的挖掘吕仁和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处方用药规律,阐述吕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学术思路及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吕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门诊处方140首,应用中医辅助传承系统进行药物频次分析,并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及网络化视图,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算法获得新处方。结果通过处方分析得到了核心药物35种、高频药物组合24组、药物关联规则82种,核心关联药对31组及新处方15首。结论吕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遵循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在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补肾固本的基础上,重视降浊解毒、活血利水药物组合的运用。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用药规律 名老中医
  • 简介:摘要  目的: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突然爆发,漫长的疫情将一切事情拖延,难免会对即将毕业的医学高校毕业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次调查研究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疫情期间,医学高校毕业生的心理韧性与焦虑抑郁状况,方法:随机抽取甘肃医学院在2022年即将毕业的180名医学生作为样本,采取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从25个固定的项目之间,对他们的心理韧性开始进行调查。结果:本次研究对象的心理韧性总分为(58.88±12.41)。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学历的医学生对“新冠”疫情下的心理韧性的认知情况均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阶段的毕业生对“新冠”疫情下的心理韧性的认知情况有差异(P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疫情 医学类高校毕业生 焦虑抑郁 心理韧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我院2017-2019年门诊西药房第二精神药品使用情况,探究用药合理性,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内本院门诊西药房第二精神药品的相关使用情况,结合相关精神类药物使用相关条例及院内相关规定,分析我院限定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是否合乎规定,并结合日常药物管理突出进一步的完善措施。结果:2017-2019年,我院门诊患者第二精神药品的整体消耗量逐年增加;应用频次居前五位依次是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右左匹克隆、阿普唑仑、地西泮;用药情况基本符合规范,但存在一些药物管理问题,需要给予完善。结论:第二精神药品使用规范对于疾病治疗和医院药品规范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院关于第二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基本符合规范,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细微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药物的使用效率,应当针对细微的问题进行完善,保证医院药片使用管理达到最理想化的工作标准,确保治疗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先进化、科学化。

  • 标签: 门诊药物管理 第二类精神药品 使用规范 处方分析 药物利用指数 用药频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多重实时PCR技术,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探索一种可同时且快速准确检测五致谢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的方法。方法选择78株大肠埃希菌、志贺菌为研究对象,筛选各菌种特有的一些毒性基因,包括aggR、eaeA、ipaH、lt、stlb、stx1及stx2,以这些毒性基因作为PCR扩增反应的检测目标,通过NCBI网站获取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5.0进行引物序列的设计,而后进行PCR扩增反应,对反应产物进行验证从而证实引物的特异性,同时通过反应体系中各底物浓度的配比进行调节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调整,确定最佳PCR扩增体系和条件,最终成功建立一种能同时鉴定五致泄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本研究结果发现,针对各菌种的毒性基因所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反应的验证,被证实均特异性地扩增出相应的目标基因产物,且在本研究中对78株大肠埃希菌及志贺菌的多重PCR检测结果与单重PCR检测结果吻合。结论本研究利用多重PCR技术,成功建立了一种能同时且特异性地检测致泄性大肠埃希菌及志贺菌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我们期望这种检测方法可应用在临床疾病诊断及在食品检验等方面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多重PCR方法 毒性基因 内参照基因
  • 简介:《天津新县志》载"津人之善医者"蒋仪著有《医镜》和《药镜》两书。然经考证,《医镜》乃明.王肯堂所著,蒋仪只是校订刊刻。而名为蒋仪者有二,一为明末清初浙江职业医家;一为隶天津卫军籍的明代进士。《药镜》乃浙江医家蒋仪所著,而非津门进士蒋仪所著。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天津新县志》为首的诸家著述未加详考,将两个蒋仪混为一谈,乃致百年之误。

  • 标签: 蒋仪 医镜 药镜 津门名医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尾叶香茶菜中Kamebakaurin、excisaninA、rabdokunminC、Kamebanin四种二萜成分的HPLC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测多评法方法学考察模式,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尾叶香茶菜药材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用性。方法:以尾叶香茶菜中的4种活性成分为指标成分,采用两种校正方法分别建立各成分与Kamebakaurin的相对校正因子(fk/s),计算各成分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尾叶香茶菜中这4种成分的含量,并比较两种一测多评法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建立了尾叶香茶菜中4种二萜成分一测多评法方法学考察模式;不同仪器和色谱柱多点校正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斜率校正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时测定尾叶香茶菜中Kamebakaurin、excisaninA、rabdokunminC、Kamebanin4种二萜成分的多点校正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尾叶香茶菜药材的质量控制。

  • 标签: 一测多评 尾叶香茶菜 Kamebakaurin excisanin A rabdokun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