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及分析本院外科干预前与干预后Ⅰ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本院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接收的Ⅰ切口手术患者100例当作研究组,并取本院外科2014年7月-2014年12月间接收的Ⅰ切口手术患者100例当作参考组。详细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五水头孢唑林钠的使用率较参考组患者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较参考组显著更低,用药恰当率、术后用药时间<24h率、用法用量及药品更换合理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本院外科干预后Ⅰ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较干预前更为优秀,显著提高了抗菌药物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外科 Ⅰ类切口 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性 用药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证合理用药,研究在降脂治疗中,采用他汀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方法回顾在我院实施他汀降脂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进行疾病治疗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抽取6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研究联合应用药物的种类以及不良反应的类型等情况。结果联合使用药物的60例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大多为肌肉毒性;另外患者服用的他汀降脂药物种类不同,分析结果显示在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等药物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概率最大的为辛伐他汀;除此之外研究结果显示,他汀降脂药物如果联合应用降压药物,会出现最大概率的不良反应可能。结论在药物治疗中,应该根据药物种类以及患者身体情况,制定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以便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药物联合 不良反应 他汀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皮肤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自我院病例中取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2月份收治的湿疹皮炎皮肤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复方曲安奈德乳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5%,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5%高,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湿疹皮炎皮肤病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少,且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荐。

  • 标签: 复方氟米松软膏 湿疹皮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麻醉科麻醉和一精神药品进行管理模式改进,使实际工作中规范并且安全的使用麻醉、一精神药品。方法建立麻醉药品专人专职管理、登记制度,规范麻、精一药品使用流程,保障麻醉科药品安全使用,针对本院麻醉科麻醉、一精神药品的现行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规范改进适合的方案。结果麻醉科麻醉药品管理更加符合规范,使用流程清晰,药品可溯源和追踪,更主动的提高管理效果。结论麻醉科麻醉药品的规范化管理,使之使用流程趋于规范、合理,提高麻醉科的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保障麻醉药品使用安全。

  • 标签: 麻醉药品 一类精神药品 麻醉科 流程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就临床常用的几种长效二氢吡啶钙离子拮抗剂的临床应用的特点,各种不良反应的情况和相互之间的调配使用作一总结和分析,为此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临床应用 经验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分析了我院2014年-2015年儿科中药剂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注射中药剂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50例患儿,回顾分析不良反应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注射细辛脑注射液时,最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相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相关意义;1~3岁患儿ADR发生率相对较高,与其他的年龄段相比,差异比较显著,P<0.05;使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比较容易发生ADR,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由于儿科应用中药剂中药的注射剂比较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临床上要合理用药。

  • 标签: 中药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接受治疗的80例艾滋病患者病例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药物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将采用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平、司他夫定以及奈非那韦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将选用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拉米夫啶(3TC)+齐多夫啶(AZT)+Lopinavir(LPV)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OD)的平均值(2.5346+0.1765),观察组在治疗前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2.3267+0.3214),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1.7342+0.1723),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0.9654+0.9342),对照组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下降率明显的高于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艾滋病应用治疗中使用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对治疗的效果有明显的作用,此外联合使用NNRTIs也可以对临床疗效有一个提高作用。

  • 标签: 核苷类 逆转录酶抑制剂 艾滋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孢类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和其发生的副作用的原因以及对应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对我们医院在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之间收治的10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患者在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头孢替唑、头孢噻圬、头孢西丁以后,出现的一些副作用进行观察,观察与患者的不同性别和用药年龄以及护理差错等的相关性。结果对患者在使用这些不同头孢类药物以后发生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发现他们的发生率没有很大的差别,1000例患者的过敏史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在98例过敏史患者中,有58例患者(59.2%)有青霉素的过敏史,在整个用药患者中,占到了5.8%,这说明,青霉素类药物可能是一个主要的过敏原。这些有过敏史阳性患者,在服药以后,患者的过敏反应以及其他反应和总副作用与没有过敏史的患者相比较,前者要高,但是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患者出现的副作用和护理差错相关性上,输液的速度较快也会造成副作用,其中就有3例;护理差错导致副作用6例(42.9%)。结论我们的医务工作人员以及护理人员要提高自我服务意识,对药理要完全熟悉,对药物的别名以及用途和用量以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要能够熟练掌握。要让患者安全用药,主动用药。使得头孢抗菌药物产生副作用的几率降低,把药物的有效性提高,这样就可以让患者提早康复出院。

  • 标签: 头孢类 副作用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与白血病(L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20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特点、骨髓涂片及骨髓病理学改变。结果CM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病隐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嗜碱性粒细胞及幼粒细胞总数均明显增高,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部分病例可见“侏儒型”巨核细胞及戈谢细胞样组织细胞;LR发病对象年龄不确定,通常有明确病因,外周血细胞总数虽增高,但通常不及CML,骨髓粒系毒性变明显,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与积分显著增加。结论CML与LR在临床表现、外周血检查及骨髓改变中均有显著区别,仔细分析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对于鉴别两者,特别是两者合并出现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类白血病 外周血 骨髓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前方牵引器、Franke1Ⅲ治疗安氏Ⅲ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替牙期安氏Ⅲ错(牙合)畸形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分组,8~10岁和10~12岁的患儿各有50例,分别设为A组和B组,再按照使用的矫治器不同,将其进行组内再分组,每小组均为25例,A1、B1组患儿采用前方牵引器治疗,A2和B2组则采用Franke1Ⅲ治疗,比较其治疗后的骨骼、牙齿、软组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见A组8~10岁的患儿矫治效果显著优于B组,同时,A1组和B1组在SNA角、is-OLPminusii-OLP、1-NA、1-SN的变化明显高于A2组和B2组,A’Ls-FH、SNB则显著低于A2组和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10岁的安氏Ⅲ错(牙合)畸形儿童做矫治的效果更好,且通过FrankelⅢ型矫治器对牙周影响更小、牙唇倾更小,侧颜改善更佳,但前方牵引器的骨骼效应好,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矫治方法。

  • 标签: 前方牵引器 Franke1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康复新液联合锡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柳氮磺胺吡啶口服给药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新液联合锡散保留灌肠治疗,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均做结肠镜检查并判断疗效。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75.00%及46.23%,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及96.43%,研究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91、6.487,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锡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新液 锡类散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杨浦区中心医院Ⅰ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9月出院病人的病历300份,依据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患者病历中临床用药数据如抗菌药物的选用种类、使用方法、用药时机及总的预防用药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切口清洁手术为300例,预防用药的例数为283例,用药率达90.43%,其中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第三、四代头孢菌素,青霉素,一代头孢素、克林霉素,喹诺酮类,其他。用药过程中有25例是两联用药。预防用药多在术前2-24小时,为不合理的居多;术后用药在48小时以内的占83.39%,基本符合要求。结论本院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存在选用药物起点高、抗菌谱广、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及不必要的抗菌药物联用问题,应注意抗菌药物在I切口清洁手术的预防应用问题,加强管理并规范抗菌药的预防应用。

  • 标签: I类切口 预防用药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单味中药,中药有效成分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年来中药治疗胃癌的文献进行筛选,选出当中清热解毒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结果清热解毒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清热解毒单味药及其有效成分是防治消化道肿瘤的有效中药,应进一步加强其抗肿瘤的机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 标签: 胃癌 中药 有效成分 清热解毒
  • 简介:摘要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医学技能型人才是我国医药卫生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医学职业院校聘请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兼职专业课教学,成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目前的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医学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授课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兼职教师教学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兼职教师授课制度的各项措施,为兼职教师充分地发挥业务潜力和教学价值提供建设性意见。

  • 标签: 医学类职业院校 兼职教师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库尔特三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造成假性减少的因素,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采用仪器法,分别在不同的待测时间对200例静脉标本进行测定,观察其数值变化;结合直方图,以手工法作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结果200例标本的仪器测定结果中,171例测定结果血小板直方图出现电子拟合曲线,0、15min测定结果与手工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30、60、120min测定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仪器法0、15、120min与30、60min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29例标本的测定结果未出现拟合曲线,与手工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仪器法测定血小板时,最佳测定时间为采血后30~60min,以不超过120min为宜;未出现拟合曲线的标本需手工法复查,降低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情况发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采用皿治林联合派瑞松治疗皮炎湿疹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皮炎湿疹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单纯派瑞松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皿治林联合派瑞松进行治疗。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皿治林联合派瑞松治疗皮炎湿疹皮肤病临床疗效理想,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皿治林 派瑞松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I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出院的I切口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历180例,对围手术期抗菌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80例手术病人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达45.56%,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占39.02%;术前2小时内用药占90.24%;术后平均用药2.49天。结论我院I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日趋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欠妥、盲目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不当和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管理。

  • 标签: I类切口手术 围手术期 预防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