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恩替卡韦治疗对阿德福韦酯耐药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20年8月乙肝肝硬化患者共68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继续给予阿德福韦酯。观察组服用恩替卡韦.观察12周复查。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二组患者肝功能、纤维化水平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改善,而观察组相关指标改善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对阿德福韦酯耐药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肝硬化,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恩替卡韦治疗 阿德福韦酯耐药 乙肝肝硬化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道感染中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β内酰胺酶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取痰液标本检验鲍曼不动杆菌,并取鲍曼不动杆菌克隆体进行基因检验。结果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31.65%。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60%,与基因阴性者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中,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β内酰胺酶基因变异率较高。基因变异呈阳性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更高。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beta 内酰胺酶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微生物检验水平的因素,并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从医院检验科选取 200位病人充当志愿者参与此次实验。他们均患有感染性疾病,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首先收集 200位病人的菌株标本,之后进行具体探究,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水平的各种因素,同时还要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根据探究发现,检验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标本采集质量、标本保存完整性等是造成检验质量不一的主要因素。在此次实验中,我们总共分离成功了 270株病原菌,共分为三类: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三者菌株数量之比为 107:145:18。通过研究耐药性可知,大肠埃希菌等对头孢菌素等药品具有较高的耐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之类的药品耐受性较高。结论: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在具体开展检验工作时,要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说明,保证检验质量不受干扰,从而提高病人的用药安全性,尽可能避免出现病原菌耐药的现象。

  • 标签: 病原菌 耐药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20年1月-2021年3月之间急诊重症监护室所收治的70例患者,将其作为本次主要调查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多重耐药菌在分泌物、导管、血液和痰液标准检出率;对比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多重耐药菌在分泌物、导管、血液和痰液标准检出率和对照组患者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多重耐药发生率之间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多重耐药菌发生率,有效提升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清洁以及消毒效果,在临床护理之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急诊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微生物进行检测,在检测微生物的过程中观察微生物的质量和病原菌的耐药性,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对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进行微生物检查的104例患者进行研究。此外,为保障患者及家属的权益,在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和目的的前提下,有必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一定程度上公开研究结果。在检查患者过程中,详细记录微生物检测质量、病原体耐药性、病原体分布、检测准确性等因素,为后续研究和研究提供具体数据支持。结果:一项纳入104例患者的研究表明,10例患者的研究结果存在误差,误差原因为操作者错误和样本因素。从检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格兰阴性菌>格兰阳性菌>真菌,从检测结果中提取的菌株数量可以鉴别。所有患者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变异性,可以说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结论:在检验过程中,微生物的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为每种病原菌都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及时分析应该为以后的临床试验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检验科 微生物检验 质量因素 病原菌耐药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其他病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结果。方法:调阅我市传染病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的61例肺结核并发其他病原菌感染患者的病例,分析致病菌、药物敏感性等检测结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构显示61例患者痰液标本中阳性病原菌占比最高的为克雷伯氏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真菌,占比67.4%,显著高于其他菌属占比32.6%,X2=15.36,P<0.05。所有的阳性菌株中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氨苄西林,耐药率最低的药物是氨曲南。其中克雷伯氏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对氨曲南以及头孢他定的耐药率较低,其他的致病菌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肺结核并发其他病原菌感染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需要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进行耐药分析,科学使用抗结核药。

  • 标签: []  肺结核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病(耐药性)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的影响。方法:研究入选受试者共60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2月到2022年1月,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予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予常规结核病护理),每组30例,比对2组病人负性情绪变化。结果:护理前,组间负性情绪评分对比无意义,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更低,P值小于0.05。结论:针对结核病(耐药性)患者,除了常规临床治疗外,更应重视护理干预,实施有效的人文关怀,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 标签: 耐药性 结核病 人文关怀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标准化护理在外科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外科监护室于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儿5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儿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则实施标准化护理,并对比两组护理后临床效果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在实施标准化护理后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相比护理前显著性提升(P<0.05)。结论 针对外科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实施标准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较理想,有效改善患儿持续性感染状况,加速你好医院感染风险,继而促使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外科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 应用效果 观察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就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我院行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患者(40例)展开,回顾性分析其检验报告。结果:经分析发现,药物、标本采集不规范、样本延迟送检等是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常见因素;40例送检标本共培养出46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在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中具备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影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包括药物、标本等,而检验的展开则可进一步明确病原菌耐药性,有利于确保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 标签: 检验科 微生物检验 影响因素 病原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状况。方法:在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期间,我们从接受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人中随机挑选一部分作为研究样本,并采集他们的痰样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结果:经过专业性检测发现,主要可以将检出结果划分为三种类型,即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最高,在这一部分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位列前三位。其次,真菌的检出率居中,在这部分中,常见有白色念珠菌。另外也检出一小部分革兰阳性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此次实验期间还围绕相关病原菌展开了药敏试验分析,结果发现在革兰阴性菌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最小的,阿米卡星紧随其后;而在革兰阳性菌里,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言,尽管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尚未显现,然而,其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程度相当高。结论:呼吸系统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严重,后续需要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更严格的规范化管制,以降低耐药菌的数量。

  • 标签: 呼吸内科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泌尿系结石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的特点,以此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泌尿结石尿路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清洁中段尿标本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其病原菌种类、菌群构成比及耐药性的特点。结果:了解实验结果可以得知,所有观察对象标本中共检出10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占比分别为58.49%、29.24%、2.26%。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结论:泌尿系结石且发生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不同病原菌耐药性不同,因此为了确保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应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具体使用的抗菌药物。

  • 标签: 泌尿结石 尿路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应对重症颅脑损伤重症患者重症监护室肺部多药耐药细菌感染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以我院89例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40例颅内感染后无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肺部感染复杂脑损伤后颅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sche回归分析分析颅内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9例颅内感染患者共12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71株(59.17%,71/120),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26.67%,32/120),表皮葡萄球菌23株(19.16%,23/120)。43株革兰氏阴性细菌(35.83%,43/120),主要为19株大肠埃希菌(15.83%,19/120)和16株铜绿假单胞菌(13.33%,16/120);89例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112株病原菌,其中34株革兰氏阳性菌(30.36%,34/112),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9.64%,22/112)。78株(69.64%,78/112)为革兰氏阴性细菌,36株(32.14%,36/112)为鲍曼不动杆菌。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开放性损伤、多发伤、并发症、休克、住院和吸烟史与颅脑损伤和颅内感染患者肺部感染有关(p <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 50岁、多发伤、气管切开、并发症> 2、休克和住院> 15d天是颅内疾病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是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有多种因素,临床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的可能性,提高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 肺部多重耐药菌 感染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行为转变理论指导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120名医护人员分组(各组60例)探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医护人员行为转变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医护人员行为转变评分对比数据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医护人员行为转变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可规范医护人员护行为,在多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多重耐药菌感染 行为转变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方法:选取2021.12—2022.12期间在本院检验科进行检验的200例微生物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经统计,200例微生物检验报告中出现误差的有29例(14.50%),其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员因素、标本因素、操作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对细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200 份微生物样本中共培养出212 株病原菌,都具有不同的耐药性。结论:通过微生物检验,可知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根据其特点具有不同的耐药性,而且要积极杜绝人员因素等对检验质量造成的误差,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

  • 标签: 检验科 微生物检验质量 影响因素 病原菌耐药性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重症监护患者预后情况,评价CRKP感染经济负担及死亡风险,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送检标本中检出肺炎克雷伯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CRKP感染组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感染组,分析其住院直接费用及死亡情况,并采用Kaplan-Meier分析死亡风险,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36例重症监护患者,其中CRKP感染组患者175例,CSKP感染组患者61例。CRKP和CSKP感染组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CRKP感染组患者病死率(28.00%)高于CSKP感染组(1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KP感染组患者的总住院费用比CSKP感染组患者高63648.34元(Z=-3.923,P<0.001),增幅48.76%;其中增幅最多的是抗菌药物费用,增幅达107.78%。CRKP和CSKP感染组重症监护患者30天死亡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P=0.018),但两组患者90天死亡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3,P=0.107)。与CSKP感染组相比,CRKP感染组增加患者30天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有患者患循环系统疾病、机械通气和年龄。结论CRKP感染增加了重症监护患者的住院费用和死亡风险,抗菌药物更多的使用是住院费用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机械通气是增加重症监护患者死亡风险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评估机械通气必要性,减少耐药菌产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碳青霉烯类耐药 敏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经济损失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密闭臭氧和含氯消毒剂消毒在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10-2022.10月,1年内收治的368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184例,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和实验组(184例,实施密闭臭氧消毒)。通过对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及身体炎性因子水平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消毒方式的效果,找到最适合重症监护病房的消毒方法。结果:两种消毒方式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实验组感染率、菌株检出率、IL-1、IL-6、内毒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密闭臭氧消毒可以提高细菌杀灭效果,减少多重耐药菌产生,有利于控制感染,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方法:选取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送检的导管标本180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分离培养,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分离出的病原菌。结果:在180例导管标本中共将72株致病菌分离出来,主要的病原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革兰阴性菌。通过药敏试验发现,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存在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存在较高的敏感性。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并存在多重耐药性。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病房 导管相关性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