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我院ICU收治的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6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舒适护理,并对比不同护理实施的不同效果。结果 观察两组的呼吸功能指标,结果(p

  • 标签: 舒适护理 ICU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要点。方法 随机将本院2020年6月-2021年05月的86例机械通气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分别实行综合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参照组),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和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较低(P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精细化护理。对两组生活质量、误吸以及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模块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9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2例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每组36例,将实施常规护理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模块化护理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护理过后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模块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重症肺炎 ICU 模块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机械辅助呼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机械辅助呼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和PICU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PICU机械辅助呼吸患儿中进行应用能够使患儿的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有效缩短,使护理质量提升。

  • 标签: 机械辅助呼吸 儿科重症监护室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由护士主导的每日唤醒机制应用在创伤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10月—2022年6月在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里面的78例创伤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取由护士主导的每日唤醒机制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唤醒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长、住院时长。结果:护士主导的每日唤醒机制在机械通气时长、住院时长低于常规唤醒方式组 (P

  • 标签: 每日唤醒 急诊重症病监护室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中使用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与影响。方法:选择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的68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应用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5人。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肺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

  • 标签: 机械通气辅助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专案对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达标率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研究对象为院内就诊的ICU机械通气患者,共计100例,随机编号后利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专案模式开展两组护理工作,对两组护理效果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整体ICU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达标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长等各项数据信息均明显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值

  • 标签: 护理专案 ICU机械通气 床头抬高≥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用于重症急性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采集病例资料入档,对象为医院收治重症急性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计纳入50例,纳入对象基于“简单随机化方法”规范化分组处理,划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加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各纳入25例;观察对比两组血气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均显著改善,其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PaO2相对高,PaCO2相对低(P<0.05)。结论:重症急性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辅助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取得确切疗效,有效改善血气指标,提高预后。

  • 标签: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重症急性哮喘 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俯卧位机械通气优质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5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优质护理(研究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比较血气指标得出,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新生儿 机械通气 优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系统肠道刺激干预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7例分成两组,针对常规组33例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针对观察组34例患者实施早期系统肠道刺激干预护理,对比两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有效性。结果:两组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后的急慢性健康评分、胃肠功能评分、ICU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及胃肠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系统肠道刺激干预的有效性较为显著,改善画作的胃肠功能,减少便秘、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应激性溃疡出血等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转入普通病房,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早期 系统肠道刺激干预 ICU 机械通气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行ICU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均为2023年3月-2024年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炎症因子指标及治疗时长。结果:研究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及治疗周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更好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炎症因子指标,以及缩短患者治疗周期,值得应用。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非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药物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74例ICU非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镇静药用量、ICU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94.59%)比对照组(75.68%)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 综合护理有助于ICU非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药用量减少,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镇静药物 非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切开颈段气管前壁并插入气管套管,使患者直接经套管呼吸的急救手术。解剖学上以胸骨上窝为顶,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为边的三角形区域称为“安全三角区”,气管切开术应在该区域内沿中线进行,可避免误伤颈部大血管。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急诊ICU中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越来越多。而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是保证机械通气患者减少各种并发症、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ICU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患者30例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

  • 标签: ICU危重症 气管切开术 临床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3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9~32d,除表现一般肠梗阻的症状体征外,还有其自身特点,20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3例死亡。结论对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应尽量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需慎重,如果症状不缓解应考虑是否手术探查。

  • 标签: 炎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手术 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急诊抢救过程中应用机械通气进行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及死亡情况。结果研究组RR、HR、PaCO2、PaO2、SpO2分别为(26.5±4.2)次/min、(112.9±6.0)次/min、(57.3±8.6)mmHg、(1mmHg=0.133kPa)、(73.1±8.2)mmHg、(0.83±0.02);参照组RR、HR、PaCO2、PaO2、SpO2分别为(31.3±4.9)次/min、(123.5±7.1)次/min、(63.1±8.9)mmHg、(65.3±8.7)mmHg、(0.81±0.02);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死亡患者,参照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11.43%,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4,P<0.05)。结论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稳定生命体征,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药物使用量,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值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选用。

  • 标签: 重症哮喘 呼吸衰竭 急诊抢救 机械通气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