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包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心包积液患者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心包积液患者通过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对症治疗、耐心护理、是此类病人康复的关键。

  • 标签: 心包疾病 护理
  • 作者: 冯鸿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屏山县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5350)【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92-01在妇产科,剖宫产是一种常用手术。当前,我国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产妇术后常出现并发症,最为常见的就是产妇感染[1]。有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阴道分娩,剖宫产术后产褥期产妇出现感染的更高。临床上,常推荐剖宫产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产后产妇感染的发生。剖宫产术后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是否会对产妇带来不利影响?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1剖宫产术中致病菌特点剖宫产手术需要打开腹腔,并且切开子宫,作为一种无菌手术,一旦出现感染、腹部伤口化脓裂开等情况,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临床必须选择合理的抗生素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因此,临床需采用抗生素联台应用的方式预防切口感染。腹部切口浅层感染以链球菌、葡萄糖球菌为主,深层感染为混合性感染,主要由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脓杆菌等[2]。在产科手术中,厌氧菌、大肠杆菌、G+球菌是感染的主要病菌。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时,需掌握致病菌的特点,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剖腹产术后感染治疗效果。2抗菌药物的基本原理2.1青霉素:除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外,青霉素对其它球菌的杀菌力较强。氨苤青霉素、羧苤青霉素能将G+球菌和G球菌杀灭。2.2头孢菌素类:对大肠杆菌、产气夹膜变形杆菌很敏感,但价格昂贵,应用较少。2.3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对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力,毒副作用小,价格不高,可服用、可直肠给药等。成人量1天用量在1.0至1.5g。2.4喹诺酮类:作为一种广谱杀菌剂,在常用抗生素耐药者应用中适用性较好,并且与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对厌氧菌和绿脓杆菌杀菌力弱。2.5氨基糖苷类:广谱杀菌剂,对丁胺卡那霉素效果较好,对厌氧菌无效,该类药物价格低,但对肾及耳存在毒性反应,因此,必须将药物剂量控制在安全剂量内,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3抗生素的应用剖宫产术为开腹手术,属凝菌手术,产妇术后常出现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的出现与术中无菌操作、手术时间及患者营养状况等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剖宫产手术中,操作者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在选择抗生素药物治疗时,要掌握导致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常见细菌,明确抗生素的使用,提高抗生素使用合理性。3.1剖宫产术后容易出现感染的患者特点:(1)羊膜早破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普通感冒大多数情况下,儿童感冒、咳嗽都不需要使用抗生,除非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发热。据专家介绍,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目前还没有针对病毒的特效药,

  • 标签: 抗生素 孩子 普通感冒 细菌感染 特效药 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事业不断进步。呼吸内科的疾病大部分是由感染引起,因此,临床治疗中针对性使用抗生的比例非常高。近年来,由于医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抗生的品种也在增加,但是如何正确使用抗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果使用不当,不仅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且可能会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还易引发医院感染。故需要对临床用药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生素用药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前后血浆内皮-1(ET-1)、血管紧张Ⅱ(Ang-Ⅱ)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10例,削除不合格者n=8),对照组给予40mmHg无效加压,实验组给予200mmHg有效加压,两组患者均按双上肢1次/d进行缺血预适应治疗。分别在脑梗死后1w且RIPC治疗前、RIPC治疗后1个月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ET-1、Ang-Ⅱ和NO水平。结果两组均有8例纳入后续研究,两组纳入研究患者基线资料及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ET-1水平为(64.64±7.00)pg/ml,较治疗前(91.64±10.43)pg/ml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ng-Ⅱ水平为(86.51±10.22)pg/ml,较治疗前(97.35±9.27)pg/ml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Ang-Ⅱ水平为(54.40±8.74)pg/ml,较治疗前(95.14±54.40)pg/ml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Ang-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NO水平为(34.47±4.32)μmol/L,较治疗前(26.52±5.99)μmol/L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隔缺血预处理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浆ET-1、Ang-Ⅱ和NO水平的失衡状态。

  • 标签: 缺血预适应 脑梗死 内皮素-1 血管紧张素Ⅱ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0-2岁婴儿应用维生D3(VitD3)后儿童VitD3缺乏及中毒情况。方法定期随访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院400名儿童,嘱其从生后半月时开始补充VitD3,于第6个月及1岁时分别进行肝功、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CRP)、钙、磷的检测。结果给予口服VitD3后,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极低,发生佝偻病病例也均为早期,无典型临床体征,口服VitD3治疗后基本上都恢复正常;未出现VitD3中毒。结论给予VitD3400-800单位既可预防VitD3缺乏症,又不会发生VitD3过量中毒。

  • 标签: VitD3 预防 儿童 VitD3 缺乏及中毒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瘦与脂联水平,探讨它们在高脂血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204人,不同临床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336例,后者又分为高胆固醇血症组(高Tc组,80例)、高甘油三酯血症组(高TG组,105例)、混合型高脂血症组(混合组,85例)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组(低HDL组,66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和血清瘦、脂联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混合组TP和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4组高脂血症患者AL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其中又以混合组ALT水平升高的幅度最大(P〈0.05);高脂血症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可见高TC组总胆红素(TBIL)水平要明显高于高TG组(P〈0.05),高Tc组和低HDL组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要明显高于高TG组及混合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HDL组脂联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脂血症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可见高TG组瘦水平低于低HDL组(P〈0.05);高TC组脂联水平低于低HDL组(P〈0.05)。结论血脂升高可诱发肝功能损害,血清瘦、脂联素有望成为判定高脂血症患者的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高脂血症 转氨酶类 瘦素 脂联素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大环内酯类抗生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应用的合理性。方法综合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和β内酰胺类抗生联合应用的体外试验用药和疗效观察。结果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都表明,大环内酯类抗生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应用有效地降低耐药性、大大地扩大了抗菌谱,使治疗效果得到改善,打破了传统的快速抑菌剂和快速杀菌剂不能联合应用的理论。讨论大环内酯类抗生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应用,利大于弊,当下,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都证明这两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对临床治疗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联合应用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将DPP4抑制剂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分析对其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胰岛、瘦、SAA以及白细胞介的影响作用。方法本文参与研究的资料是2015年4月至2017年7月本院纳入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方法为随机法,每组50例入组,常规治疗用于2组,安慰剂用于参照组,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用于实验组,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胰岛水平比较于实验组2型数据,P<0.05,证明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的瘦水平、SAA水平、白细胞介-2水平、白细胞介-6水平比较于实验组2型数据,P<0.05,证明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DPP4抑制剂治疗可以改善其血糖指标、血脂指标、瘦,明显降低患者的胰岛抵抗情况,并对相关炎症反应进行抑制。

  • 标签: DPP4抑制剂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瘦素 SAA 白细胞介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子代红细胞膜胰岛受体与胰岛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儿童共58例,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儿童58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两组儿童的空腹、餐后2h血糖(FBG);空腹、餐后2h胰岛(FINS)等指标,对比两组儿童高低亲和力红细胞膜胰岛受体数目。结果糖尿病组儿童高低亲和力红细胞膜胰岛受体数目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儿童存在胰岛抵抗,且与红细胞膜胰岛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下降及肥胖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妊娠糖尿病子代 胰岛素抵抗 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卡前列氨丁三醇与缩宫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2015年12月间在本院就诊的6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31例与实验组31例,数字随机法为分组依据,分别实施缩宫、卡前列氨丁三醇与缩宫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时间出血量、止血起效时间、总有率。结果实验组不同时间出血量、止血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总体效果相比,实验组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卡前列氨丁三醇与缩宫联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普及应用。

  • 标签: 妇科 产后出血 缩宫素 前列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应用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缩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94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7例。对照组采取缩宫治疗,观察组在缩宫治疗基础上,联合卡前列氨丁三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止血起效时间、产后30分钟宫缩强度和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比较,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止血起效时间和产后30min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产后30min宫缩强度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缩宫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