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美国一项新研究表明,减肥手术可帮助一些重度肥胖者降低至少33%患癌症的风险,尤其对与肥胖有关的几类癌症,包括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和结肠癌有效。

  • 标签: 减肥手术 癌症 概率 子宫内膜癌 肥胖者 乳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瞿佳、金子兵领衔的温州医科大学科研团队近日宣布,在针对早发型儿童高度近视(更少环境因素作用)研究中,发现全新的早发型高度近视致病基因BSG;同时发现,引起儿童高度近视新生突变概率与患儿父母的生育年龄成正相关。

  • 标签: 高度近视 概率 晚育 男性 科研团队 医科大学
  • 简介:患了乳腺增生的女性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乳腺增生是否会发生癌变。笔者认为,轻度的乳腺增生和癌症并无关联,有乳腺癌家族史、内分泌失调(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的女性要小心,没生过小孩、月经开始早于12岁或绝经晚于52岁,晚婚、少育、初产年龄大于35岁及哺乳时间短的女性都是乳癌的高发人群。大城市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小城镇和农村。

  • 标签: 乳腺增生 癌变 概率 内分泌失调 癌家族史 高发人群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估植入双腔起搏器后行最小化心室起搏(MVP)和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AT)对慢快综合征(BTS)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48例有明显症状的BTS患者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即刻予程控延长房室间期行MVP和抗AT为主要方案的治疗,通过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距离等观察采用自身对照比较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生活质量、住院率和心功能等结果。结果随访2年,5例患者AT消失,4例转为慢性房颤,余39例AT平均发作次数从术前(26.12±3.67)次/月降至术后24个月时(7.85±2.72)次/月(P<0.01),AT平均持续时间从术前(2.05±3.36)h/d降至术后24个月时(0.35±1.25)h/d(P<0.05)、AT相关的住院率显著减少[(3.6±1.91)次/年vs.(0.55±1.82)次/年,P<0.01]、心输出量显著升高(P<0.05),6min步行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MVP通过预防心动过缓,改善房室收缩同步性,提高心输出量,可显著减少AT发作,降低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心脏起搏 人工 治疗结果
  • 作者: 向丙熙刘明周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宣汉县中医院四川达州636150)【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110-01CT(COMPUTEDTOMOGRAPHY)指的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主要是运用射线、超声波配合上灵敏度更高的探测器对于人员的指定部位进行反复的断面扫描。因为CT技术具有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楚等特点,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在医院的疾病检查过程中。CT使用X射线束对于人体部位的一定厚度进行扫描,由探测器对于穿透过人体的X射线进行接收。使其转变为可见光,经过数字转换器录入到计算机进行处理。计算机形成的图像的处理可以分成很多相同体积的长方体,被称为体素。计算机通过计算将得到的每个体素的X射线衰减系统或吸收系数排列为数字矩阵,先将其储存与计算机中的磁盘之中。经过模拟转换器使得数字形成不同灰度的小方块的像素。按照相应的矩阵进行排列,这就是CT图像的形成过程。像素的X射线吸收系数经过数学方式计算,而X射线的吸收和穿透率也可以进行测量和计算。电子计算机对于数据进行处理之后绘制成为图像,对于人体的病变状况进行展示。1CT对于人体损害原理分析X射线属于高能粒子,在扫描穿透人体时会对于细胞代谢和细胞功能造成一定的破坏。实际上,CT检查的X射线计量非常的小,对于人体只会出现非常短期的作用,随着人体细胞更新以及机能自我恢复,对于人体损伤会逐渐消失。假如X射线的剂量过大,就可能对于人体的基因造成损伤。X射线使得人体基因序列发生突变,进而可能导致各种有害的生物效应。随着辐射剂量的逐渐增加,生物负面效应出现的概率也会快速攀升。X射线导致的生物效应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是我们熟知的致癌,还可能对于人体造血功能、生殖健康、生长发育、激素调节等方面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2做一次CT对于人体致癌概率有多大?患者在接受CT检查过程中,仪器不可避免的会释放一定量的电离辐射。这些辐射理论上可能会导致人体基因出现突变,进而可能出现各种遗传性疾病。在人体细胞正常的情况下,接收电离辐射就可能导致癌变。CT检查可能会加大人体细胞癌变的概率,但是不会经过一次检查就出现癌变的情况。在实际的CT检查过程中,只要检查人员对于检查设备进行操作合理,就可以将人体接受的射线剂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会非常的微小。患者和医生都要清楚,如果滥用CT检查就可能使得致癌风险突增。X射线过量辐射会导致白血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CR技术应用于大样本低概率细菌检验项目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体检者的肛拭样品23070份,采用PCR技术联合细菌培养、分离、生化检验以及血清鉴定进行细菌检验。结果本组23070份样品经PCR检测显示112份为阳性,阳性率为0.49%;PCR工作时间仅为传统法的26.02%。结论PCR作为大样本低概率细菌检验的过筛手段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细菌检验 大样本 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比重0.5%罗哌卡因低位脊麻在肛肠手术中的最小有效剂量。方法将102例肛肠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4例。皆予0.5%罗哌卡因于L3-4或L4-5间隙行低位脊麻。A组病人脊麻药应用0.5%罗哌卡因2ml,B组为1.2ml,C组为1.0ml。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最高麻醉平面、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时间;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观察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随访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起效时间A组<B组<C组<2分钟,A组最高麻醉平面为L1,感觉阻滞时间约4小时,肌松达标时间约2小时。B组最高麻醉平面为L4,感觉阻滞时间约2.5小时,肌松达标时间约1.5小时;C组最高麻醉平面为S,感觉阻滞时间约1.0小时,肌松达标时间约0.5小时。麻醉前后HR、MAP、SpO2变化轻微。A组患者在手术当天发生尿潴留2例,需行导尿。B、C组患者在手术当天均能自主排尿,无发生尿潴留病例。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肛肠外科手术中,镇痛效果良好,肌松好。尿潴留发生率极低,血流动力学变化小。0.5%罗哌卡因2.0ml低位脊麻可用于手术时间2小时内的肛肠手术;0.5%罗哌卡因1.2ml低位脊麻可用于手术时间在1.5小时内的肛肠手术,0.5%罗哌卡因1.0ml低位脊麻可用于手术时间0.5小时内的肛肠手术。

  • 标签: 罗哌卡因 小剂量 低位脊麻 肛肠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4种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济效果。方法将遴选出的242例2-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分别应用通脉降糖胶囊(A组);天麦消渴片(B组);参芪降糖片(C组);津力达颗粒(D组)进行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疗效,并进行最小成本分析。结果A、B、C、D组成本分别为584.66元、549.24元、393.39元、772.06元;对空腹血糖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84.7%、83.3%、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餐后2h血糖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2%、74.6%、78.3%、8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组治疗方案最佳

  • 标签:
  • 简介:《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规定,HIV阳性者的确定,首先在初筛阳性可疑的基础上,再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予以确认。目前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其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等优点,作为HIV抗体检测的初筛方法,已得到普遍应用。本文旨在运用Bayes概率法来分析探讨血清HIV抗体两次ELISA法呈阳性反应的标本,用和不用免疫印

  • 标签: HIV抗体检测 ELISA法 初筛 结果分析 HIV阳性 病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切除术与常规内囊摘除术复发概率的对比。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科共收治肝包虫囊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行肝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切除术者40例设为观察组,行常规内囊摘除术者40例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出血量明显较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无1例复发,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切除术与常规内囊摘除术比较能减少肝包虫囊肿病术后各种并发症、降低原位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包虫囊肿 完整切除术 内囊摘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48例早产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48例患者平均分为2组,其中24例纳入常规组,剩余24例患儿纳入研究组,前者行常规护理措施,后者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将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颅内出血概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对患儿颅内出血率与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组患儿的出血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两组患儿颅内出血发生概率与整体护理效果,发现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出血概率,且整体护理效果较好。

  • 标签: 早产儿颅内出血 预见性护理 发生概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传统10天三联疗法、雷贝拉唑10天序贯疗法、雷贝拉唑和铋剂10天四联疗法根除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评价。方法选取150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传统10天三联疗法,B组给予10天序贯疗法,C组给予雷贝拉唑和铋剂10天四联疗法。结果A、B、C三组根除率依次为77.55%,86.00%,88.24%;临床有效率依次为75.51%,90.00%,90.20%;敏感度分析结果依次为;三组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成本依次为764.47元,736.25元,810.41元。结论B组即雷贝拉唑10天序贯疗法是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根治的最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雷贝拉唑 不同疗法 幽门螺旋菌(HP) 消化性溃疡 最小成本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不同条件下腰椎骨矿含量、椎骨骨面积有临床意义的最小变化率。方法以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且证实无骨质疏松及相关疾病的体检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对照组。使用DPX-MD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患者各椎体骨矿含量以及椎骨骨面积进行测定。结果在95%可信区间,0.05检验水准的条件下,观察组患者各椎体有临床意义的最小骨矿含量变化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95%可信区间,0.05检验水准的条件下,观察组患者各椎体有临床意义的最小椎骨骨面积变化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在测量不同条件下腰椎骨矿含量、椎骨骨面积有临床意义的最小变化率存在一定差异,骨质增生会导致影响加剧,值得重视。

  • 标签: X射线 骨密度仪测量 腰椎骨矿含量 椎骨骨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2015-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户籍居民的四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死概率及变化趋势,为评价张家湾镇户籍居民四类慢性病的防控情况以及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2015-2019年登记在北京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的资料,计算张家湾镇慢性病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的构成比与标化死亡率;同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计算早死概率,并运用JointPoint软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5-2019年张家湾镇户籍人口慢性病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年均粗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标化死亡率从2015年的366.79/10万下降至2019年的340.32/10万。2015-2019张家湾镇户籍人口四类慢性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早死概率由2015年的10.85%上升至2019年的12.71%,以此速度进行推算,张家湾镇户籍人口四类慢性病总早死概率尚不可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结论 2015-2019年张家湾镇四类慢性病的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不可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仍是影响张家湾镇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主要对这两类慢性病进行干预,才可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 标签: 四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早死概率 “健康中国2030”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