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樊诗琦 严双琴 陶芳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合肥 230032 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2 人口健康与优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合肥 230032 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2
  • 简介: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儿童超重和肥胖率的与日俱增,与肥胖密切相关的脂肪积聚(AR)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AR时相提前对女孩青春期发育有广泛影响,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国内外AR时相提前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AR时相提前对女孩青春期发育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机制作一综述,以便早期识别AR时相提前的高危个体,利用AR时相早期识别青春期发育提前个体,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儿童健康。

  • 标签: 脂肪重积聚 青春期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睑凹陷型切开睑术中辅助填充脂肪干细胞基质胶(SVF胶)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河南整形美容医院美容外科收治上睑凹陷型单睑和睑形态不佳的女性患者58例,年龄24~53 (35±7)岁,分为SVF胶填充组(观察组)和传统自体脂肪填充组(对照组),每组29例。在切开睑术前,观察组患者用SVF胶进行注射,对照组患者用传统自体脂肪进行注射。两组患者在填充完脂肪后,均设计传统切口重睑线。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脂肪填充存活量大致相同,脂肪存活均良好,观察组患者填充效果满意率和睑满意率分别为93.10%和89.66%,高于对照组的82.76%、82.76%(均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外观臃肿、结节和凹凸不平分别有4、1、3例,而观察组则未见术后并发症。结论上睑凹陷型患者睑术中,同时辅助填充SVF胶与填充传统结构脂肪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术后患者满意度高,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上睑凹陷 重睑术 SVF胶 上睑填充 自体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与低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冲突效应及认知融合差异。方法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BSI-CV)、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认知融合问卷(cognitive fusion questionnaire,CFQ)进行测评,应用2×2×2词-面孔Stroop任务混合试验设计,使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高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n=22)和低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n=22)完成情绪面孔判断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以两组被试(n=44)的BSI-CV得分为因变量,高兴面孔的反应时、愤怒面孔的反应时、面孔词一致的反应时、面孔词不一致的反应时、BDI得分和CFQ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高自杀意念和低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在词-面孔Stroop任务下都会产生情绪冲突效应,即相对于面孔词不一致条件,抑郁症患者在面孔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更短[(707.19±128.79) ms, (793.55±148.33)ms,F(1,41)=11.38,P<0.01,ηp2=0.217]、正确率更高[(95.85±4.50)%,(84.77±11.54)%,F(1,41)=6.06,P<0.05,ηp2=0.129]。面孔词一致条件下,高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反应时长于低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803.69±91.35) ms, (610.69±78.13)ms,P<0.01]。面孔的表情类型主效应不显著,即高自杀意念与低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未对高兴面孔或愤怒面孔表现出注意偏向[F(1,41)=0.68,P=0.413,ηp2=0.01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得分、认知融合得分、面孔词不一致的反应时正向预测BSI-CV得分(β=0.40、0.29、0.29,均P<0.05)。结论高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较低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认知融合程度有差异,情绪识别无差异;面孔词不一致的反应时、认知融合得分和抑郁得分对自杀意念得分有正向预测作用。

  • 标签: 抑郁 情绪冲突 自杀意念 词-面孔Stroop范式 认知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8 ~ 10岁儿童及孕妇碘营养状况。方法2018年3 - 11月,按照《重庆市2018年碘缺乏病监测技术方案》要求,在全市39个县(区),每个县(区)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 ~ 10岁非寄宿学生40人(年龄均衡、男女各半);同时,每个乡镇/街道抽取20名孕妇(孕早、中、晚期均衡)。采集儿童及孕妇家庭食用盐盐样和随意1次尿样,检测盐碘和尿碘含量。选取13个县(区)的儿童进行甲状腺检查,计算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结果分别检测儿童及孕妇家庭食用盐盐样7 973、3 927份,盐碘中位数均为26.20 mg/kg,碘盐覆盖率分别为99.07%(7 899/7 973)、99.57%(3 910/3 927),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3.72%(7 472/7 973)、95.03%(3 732/3 927)。分别检测儿童及孕妇尿样7 973、3 927份,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28.60、186.30 μg/L。39个监测县(区)中,无县(区)儿童碘缺乏,有4个县(区)孕妇碘缺乏。共检查2 656名儿童甲状腺,甲状腺肿大率为1.73%(46/2 656)。结论2018年,重庆市8 ~ 10岁儿童总体处于碘适宜水平,甲状腺肿大率符合国家标准(< 5%);孕妇总体处于碘适宜水平,但部分县(区)孕妇存在碘缺乏风险。

  • 标签: 盐类 尿 儿童 孕妇 甲状腺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免疫球蛋白链可变区(IgHV)突变和未突变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266例行IgHV基因检测的CLL初诊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IgHV基因突变状态、基因片段的使用特征;对突变与未突变患者的免疫表型、基因突变筛查、染色体核型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患者男性172例,女性94例,中位年龄67岁(20~82岁)。(1)IgHV突变患者比例高于IgHV未突变患者(69.2%∶30.8%)。(2)VH家族以及基因片段的使用均存在明显的偏颇性:VH3家族(142/266,53.4%)、VH4家族(75/266,28.2%)和VH1家族(34/266,12.8%)的发生率总和约为95.0%;具体到基因片段,使用VH4-34(26/266,9.8%)、VH3-23(25/266,9.4%)、VH3-7(24/266,9.0%)、VH4-39(16/266,6.0%)的比例总和约为35.0%,其中VH3-20片段和VH3-49片段仅发生于IgHV未突变患者(P<0.05)。(3)IgHV未突变患者中CD38(26.3%∶3.0%)和CD79b(71.1%∶45.5%),以及11q缺失(25.5%∶5.3%)检出率较高,IgHV突变患者中单独的第12号染色体三体(37.9%∶5.6%)常见(P<0.05)。MYD88为IgHV突变患者的主要突变基因之一,而ATM在IgHV未突变患者突变率最高。结论CLL患者IgHV基因具有独特的表达特点,突变和未突变CLL患者的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检查结果具有一定规律。

  • 标签: 免疫球蛋白重链 遗传学 免疫表型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轮匝肌-睑板固定法切开睑成形术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对要求行睑成形术或睑术后修复的美容就医者798例(男23例,女775例,年龄16~55岁,平均29岁),用切开入路眼轮匝肌-睑板固定法进行手术。术中适量去除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脂肪后暴露睑板上缘,通过双侧对称眼轮匝肌-睑板固定实现睑成形,切口闭合用皮肤-皮下组织-睑板前筋膜的间断缝合,预防瘢痕粘连。结果798例美容就医者手术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46个月,所有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睑消失、线结外露、瘢痕增生或凹陷等问题。通过术后自评,766例(95.99%)美容就医者对手术效果满意。22例双侧重睑形态不对称及10例近内眦处睑形成不良者进行了局部调整,修复效果良好。结论睑板前眼轮匝肌-睑板固定法睑成形术操作简易,术后并发症轻微,可获得良好、稳定的睑形态。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眼轮匝肌-睑板固定 手术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封闭式管理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心理需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选取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封闭式管理的81例性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重症精神病患者心理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患者自知力、住院治疗自我归因、希望解决的问题等心理需求状况,分析患者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81例患者中33.33%(27/81)的患者认为自己患病,对于本次住院治疗39.51%(32/81)的患者归因于自己性格原因,归因于情感问题占17.28%(14/81);心理需求中,希望有家人的陪伴和探视占79.01%(64/81),有心理治疗需求占62.96%(51/81);最想解决的问题中,35.80%(29/81)的患者希望治好疾病,需要提高自信心的患者只占4.94%(4/81)。不同疾病诊断的患者在希望家人陪伴和探视的需求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在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提升压力应对能力需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管理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有较多心理需求,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疾病诊断患者的需求不同,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干预及护理,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精神病人 住院 心理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未服药急性期性抑郁障碍(MDD)患者在弥散张量成像(DTI)成像下的全脑白质微结构损伤的特征表现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或者病房住院的29例MDD患者纳入MDD组,同期招募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BMI匹配的2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利用DTI技术进行全脑结构各向异性分数(FA)检测,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定,对出现脑白质FA值下降的脑区与抑郁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DD组治疗前左侧上枕额束、右侧上枕额束、内囊后肢(左侧0.75±0.02比0.73±0.03,右侧0.74±0.02比0.73±0.03)及穹隆等部位的F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MDD双侧内囊后肢、上枕额束、穹隆的FA值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双侧上枕额束、双侧内囊后肢及穹隆的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改变可能是MDD病理机制中的关键因素。

  • 标签: 重性抑郁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文拉法辛治疗前后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方法纳入35例MDD患者(患者组)和30名种族、性别、年龄、BMI、利手、受教育程度等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和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评估患者情绪改变,以及文拉法辛治8周后的疗效。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TNF-α及IL- 6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对患者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临床症状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MDD组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IL-6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AMD-17评分[(5.63±2.81)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22.49±4.48)分,t=14.40,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3.15±1.11)分,t=3.681,P<0.01)]。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0.37±0.43)mg/L,(0.88±0.97)mg/L,t=3.097,P=0.006]、TNF-α[(16.30±6.14)ng/L,(47.30±24.00)ng/L,t=6.495,P<0.001]及IL-6水平[(4.70±2.30)ng/L,(6.47±4.07)ng/L,t=4.758,P<0.001]显著低于治疗前。MDD组治疗后血清hs-CRP (t=-3.521,P<0.05)、TNF-α (t=-7.744,P<0.001)及IL-6 (t=-3.337,P<0.0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BMI后,MDD组治疗前后TNF-α水平均与病程呈显著负相关(r=-0.784,P=0.012;r=-0.658,P=0.020)。结论文拉法辛治疗可显著降低MDD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提示神经炎性状态的改变可能参与了文拉法新的抗抑郁治疗的机制。

  • 标签: 重性抑郁障碍 炎性细胞因子 文拉法辛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腭裂等畸形的新生儿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应用常规G带对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用低深度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low-coverage massively parallel 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 CNVs)分析。结果患儿核型为46, X, add (Y) (q11.23),Y染色体长臂存在不明来源的染色体片段,CNV-seq结果为seq[hg19]22q12.1q13.3(29 520 001~51 180 000)×3。父母核型及CNV-seq结果均正常。结论患儿Y染色体上的不明来源染色体片段为22q12.1-q13.3复区域,属新发变异,患儿异常表型为其所导致。CNV-Seq与核型分析技术相互补充,明确诊断,为遗传咨询提供精准指导。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腭裂 核型分析 低深度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22q12.1-q13.3重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轮匝肌后脂肪眶隔瓣修复不良睑术后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江苏省中医院整形外科收治23例不良睑术女性患者(年龄18~41岁,平均26.3岁),均为重睑切开术后睑切口区域组织严重缺乏,或伴有不同程度医源性上睑提肌功能障碍,均采用眼轮匝肌后脂肪眶隔瓣术式进行修复;术中发现眼轮匝肌后脂肪眶隔瓣层过于薄弱,以该层组织为载体进行脂肪颗粒注射填充。术后随访3个多月,评估其修复效果。结果23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及感染。2例严重组织缺乏合并重度机械性上睑下垂的病例修复术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5例术后患者认为闭眼时存在切口的台阶感;其余16例睑形态获得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松解释放眼轮匝肌后脂肪眶隔瓣能有效防止不良睑线再次粘连,对于睑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有较满意效果。

  • 标签: 眼部 重睑成形术 修复术 眼轮匝肌后脂肪 脂肪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级及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基本建设情况,为自治区重症医学发展方向和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20年3月14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形式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2家医院的147个ICU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院基础情况、ICU概况、ICU人力资源现状、设备配置、技术开展和ICU质量调查6个方面。结果147个ICU中,三级医院ICU 69个,二级医院ICU 78个;75.51%(111/147)为综合ICU,24.49%(36/147)为专科ICU;ICU床位总数1 818张,约占医院总床位数的2.43%(1 818/74 912)。在ICU人力资源方面,医师/床位比为0.54∶1,护士/床位比为1.55∶1;二级医院医师/床位比为0.52∶1,护士/床位比为1.45∶1;三级医院医师/床位比为0.56∶1,护士/床位比为1.79∶1。在ICU管理模式方面,82.99%(122/147)为封闭式管理,三级医院ICU封闭式管理的比例达到88.41%(61/69),高于二级医院ICU的78.21%(61/78)。在ICU设备方面,三级医院ICU有创呼吸机/床位比、肠内营养(EN)输注泵/床位比和血液净化仪/床位比均明显高于二级医院ICU 〔分别为0.70(0.46,1.00)比0.45(0.33,0.67)、0.18(0.00,0.56)比0.00(0.00,0.13)和0.08(0.00,0.13)比0.00(0.00,0.10),均P<0.01〕,且三级医院ICU胸部振荡排痰装置、血气分析仪、血液净化仪、转运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EN输注泵、床旁B超机、连续性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监测仪、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仪、床旁脑电图仪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设备的配置情况也优于二级医院ICU。在ICU技术方面,三级医院ICU深静脉穿刺、放置空肠营养管、经皮气管切开、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B超检查、持续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高频通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和ECMO等技术开展情况优于二级医院ICU。在ICU医疗质量控制方面,三级医院ICU为耐药菌患者设置单间或隔离治疗区、为感染性休克患者开展1 h集束化治疗和血流动力学监测、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常规进行俯卧位通气和肺复张、普遍镇痛、护理工作中常规使用个人数字助理(PDA)扫码及应用电子病历查房的比例均明显高于二级医院ICU(分别为91.30%比85.90%、68.12%比48.72%、85.51%比70.51%、28.99%比12.82%、85.51%比61.54%、76.81%比61.54%、71.01%比29.49%、49.28%比2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9.74%(70/78)的二级医院ICU与89.86%(62/69)的三级医院ICU对危重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但对危重患者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在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ICU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28%比62.32%,χ2=1.814,P=0.178)。结论尽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级医院ICU建设较二级医院ICU更加完善,但与国家指南要求及东部发达地区存有较大差距。应加大自治区ICU在人才梯队建设、设备及配套设施的配置、适宜技术项目的推广和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促进自治区重症医学科学、健康发展。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现况调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技术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评估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主要征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87例高风险患者的117个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肝癌(HCC)的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分别于动脉期、门静脉期、影图像及联合图像独立评估2018版LI-RADS主要征象:动脉期非环状高强化(Nonrim APHE)、非周边廓清、增强包膜,并根据2018版LI-RADS对病变进行分级。根据病灶大小(<20 mm、≥20 mm)、平扫T1WI病变信号(等高信号、低信号)进行分组。对于LI-RADS主要征象的检出率及以LR-5为诊断标准的确诊率,多组间比较采用Cochran′s Q检验,两两组间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结果对于所有HCC、T1WI低信号HCC和≥20 mm的HCC,动脉期影图像的Nonrim APHE检出率高于动脉期图像(χ²=12.190、12.500、10.083,P均<0.001),同时LR-5确诊率也高于动脉期图像(χ²=14.450、12.500、10.083,P均<0.001)。对于<20 mm的HCC,联合动脉期和动脉期影图像可以提高Nonrim APHE的检出率(χ²=5.143,P=0.016)。对于所有HCC、T1WI等高信号的HCC,联合门静脉期和门静脉期影图像对非周边廓清的检出率高于门静脉期图像(χ²=7.111、6.125,P=0.004、0.008)。所有分组影图像对增强包膜的检出率均高于门静脉期图像(P均<0.017)。门静脉影图像对所有HCC、≥20 mm HCC的LR-5确诊率高于门静脉期图像(χ²=6.722、6.750,P=0.008、0.006)。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双期影图像对所有分组的LR-5确诊率均高于MRI图像(P均<0.013)。结论钆塞酸二钠动脉期、门静脉期影图像在显示Nonrim APHE、非周边廓清和增强包膜方面的能力优于动脉期、门静脉期图像,从而可以提高HCC的LI-RADS分级。

  • 标签: 癌,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肝脏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 减影技术 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Ⅲc期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行包含广泛性腹膜切除的肿瘤细胞灭术(“卷地毯”式CRS)的技术要点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行“卷地毯”式CRS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30例(“卷地毯”式CRS组),总结“卷地毯”式CRS的手术技术要点,即将腹膜外间隙作为卵巢癌手术的切入路径, 从盆腔腹膜外间隙开始游离盆腔内肿瘤,将盆腔内的原发肿瘤灶及壁层腹膜上所有种植转移灶或可疑潜在的转移灶一并彻底切除;选择同期行传统肿瘤细胞灭术(CRS)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30例(传统CRS组)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通过比较两组间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卷地毯”式CRS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结果(1)临床病理特点:“卷地毯”式CRS组、传统CRS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55.4±9.6)、(54.6±9.5)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新辅助化疗(NACT)、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ECOG-PS评分)、腹膜癌瘤指数(PCI)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手术相关指标:“卷地毯”式CRS组30例患者均施行了理想的CRS,30例(100%)患者的肿瘤细胞灭完整度评分(CC评分)均为CC-0分(即术后无肉眼残留灶,达到理想的CRS),传统CRS组30例患者中,23例(77%)患者为CC-0分,5例(17%)为CC-1分,2例(7%)为CC-2分,两组C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卷地毯”式CRS组、传统CRS组的中位手术时间分别为315 min(252~446 min)、268 min (215~372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89 ml(300~900 ml)、450 ml(250~800 ml),中位ICU住院时间分别为2 d(1~7 d)、1 d(0~5 d),中位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4 d(9~17 d)、12 d(7~15 d),两组间上述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手术并发症:“卷地毯”式CRS组、传统CRS组术后分别有5例(17%)、3例(10%)患者发生了Clavien⁃Dindo分级为Ⅰ~Ⅱ级的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均无需要再次手术者,围手术期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在有盆腹膜种植转移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中行“卷地毯”式CRS是安全、可行的,可达到理想的CRS,且具有可以接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

  • 标签: 卵巢肿瘤 癌,卵巢上皮 肿瘤细胞减灭术 手术后并发症
  • 作者: 朱跃良 蔡明 徐永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昆明 65003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杭州 310009,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诸暨医院)骨科 311800,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昆明 65003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张牵引对肢体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21例皮瓣难以覆盖的肢体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1~56岁[(37.8 ± 11.2)岁]。创面部位:下肢15例,上肢6例。缺损面积:1.2 cm×1.0 cm~22.0 cm×17.1 cm。肢体创面清创后,根据创面形状和部位,使用Ilizarov骨外固定张牵引装置。术后第1天开始,以1 mm/d的速度缓慢牵张,并根据创面的皮肤闭合角度调整牵引方向。观察创面张牵引、创面愈合时间。采用伤口临床愈合评分评估术后5,30 d伤口愈合情况。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绘制创面愈合生存曲线,观察创面张牵引中位时间、愈合中位时间及最终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9个月[(4.5 ± 1.7)个月]。创面经过装置张牵引后均得到明显缩小,张牵引时间为6~23 d[(7.8 ± 2.3)d],创面愈合时间15~47 d[(23.0 ± 3.3)d]。临床愈合评分术后5 d为(3.2 ± 0.9)分,30 d为(0.7 ± 0.2)分(P < 0.05)。Paley分类并发症出现15个问题,0个障碍,0个后遗症。创面生存曲线显示张牵引中位时间为16 d,创面愈合中位时间34 d。最终创面直接关闭愈合10例,植皮愈合8例,缝合愈合3例。所有创面愈合后无复发。结论对于皮瓣难以覆盖肢体创面,骨外固定张牵引装置可有效闭合,促进创面愈合,且疗程短,并发症少,创面复发率低。

  • 标签: 伤口闭合技术 伊利扎罗夫技术 减张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一种方便有效的计算淋巴水肿脂肪抽吸容术中失血量的方法,以建立术中自体血输注阈值。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淋巴水肿而进行脂肪抽吸容手术患者的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测和手术相关信息,分析术中吸脂量、血性液体量、手术时间、患者体质量等因素对术中失血量的影响,构建术中失血量拟合公式,比较医生记录和公式计算的失血量之间的差异,并建立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阈值。结果共收集1 136例脂肪抽吸容手术患者资料,男65例,女1 071例,未输血组年龄中位数56岁,输血组55岁。手术前后体质量变化、术中吸脂总量、血性液体量、手术时间均与术中失血量呈正相关(Spearman系数分别为0.590、0.584、0.560、0.520,P<0.01)。Hemoglobin balance公式计算的理论失血量为(753.0±418.2) ml,根据失血量计算值得到术中失血量拟合公式y(ml)=0.082×吸脂总量+365,根据公式计算出需进行自体血回输的吸脂量阈值为2 900 ml。结论该研究构建了一种便于应用的脂肪抽吸容手术术中的失血量计算方式,建立了脂肪抽吸手术进行自体血回输的阈值,从而确立了患者需要尽早输血的指征。

  • 标签: 输血,自体 脂肪抽吸 失血量 输血阈值
  • 简介:摘要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W改型张修复面部瘢痕的效果。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纳入试验组面部瘢痕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6~39岁、平均28岁)进行W改型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另外选择年龄和性别与试验组匹配的对照组20例仅进行单纯W改型缝合,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效果进行评估。40例患者均随访,试验组20例均对瘢痕改型效果满意;试验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8例VAS评分>9分。W成形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张治疗面部瘢痕效果明显。

  • 标签: 面部 瘢痕 W成形术 A型肉毒毒素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改良睑成形术的手术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用改良睑板-眼轮匝肌-眶隔(TMS)缝合睑成形术治疗患者193例,男14例、女179例,年龄18~45岁(22.3±4.2)岁。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睑皱褶形态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93例患者中173例患者术后睑线流畅、自然,持久度好,瘢痕浅,医患双方均满意。术后无明显并发症。11例患者术后出现睑线变浅或消失,7例患者术后出现双眼睑不对称,予再次手术调整后皱褶对称自然,医患双方满意。结论TMS缝合既建立了稳固粘连,又有效传递了上睑提肌作用力;术后患者睑线流畅自然、稳定,医患双方满意度较高,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改良睑成形术。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上睑皱褶 眶隔 睑板 眼轮匝肌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Y型引物和荧光定量RT-PCR技术建立一种用于登革病毒(dengus virus, DENV)快速分型的四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方法用DENV四种分型体外转录RNA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及用临床样本进行验证。结果DENV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最低检出限分别为5.01反应/PCR、6.16拷贝/反应、6.35拷贝/反应、6.39拷贝/反应,与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比,最低检测限无明显变化;且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临床标本的阳性一致率和阴性一致率均为1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Y型引物四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可有效避免不同DENV分型间的交叉反应,同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相关临床标本的DENV快速分型检测。

  • 标签: Y型引物 四重荧光定量RT-PCR 登革病毒 基因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