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superpath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髋部骨折和髋部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中应用SuperPATH的早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的42例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通过分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将患者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21例,予以常规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为21例,予以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各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价、疼痛情况评价。结果比较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Harris评分比较均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以及Harris评分改善效果显著,且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要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SuperPATH技术治疗,患者临床疗效优异,值得推广。

  • 标签: SuperPATH技术 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治疗效果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uperpath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外侧入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Superpath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发生概率整体更低。结论:在患者的围手术期,采用Superpath的入路方式对于患者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预防作用。

  • 标签: Superpath 围手术期 预防 深静脉血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uperpath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外侧入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Superpath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发生概率整体更低。结论:在患者的围手术期,采用Superpath的入路方式对于患者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预防作用。

  • 标签: Superpath 围手术期 预防 深静脉血栓 效果
  • 简介:背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一直以来都是骨科医师关注的热点,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SuperPATH技术逐步进入了广大骨外科医师的视野。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采用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7例(76髋)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假体位置和髋臼外展角,采用VAS评分及髋关节HHS评分评定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23个月,平均(9.1±8.4)月。手术切口平均长度(7.6±0.7)cm。58例单侧THA平均手术时间为(122.9±35.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68±258)ml,术中平均输血(268±230)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平均差值(28.7±11.5)g/L,术后平均输血(135±229)ml,术中透视(6±2)次。9例双侧THA平均手术时间为(262.2±32.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17±571)ml,术中平均输血量(744±259)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平均差值(32.6±12.8)g/L;术后平均输血量(372±385)ml;术中透视(13±3)次。67例患者髋臼外展角平均46.7°±0.6°,前倾角17.8°±1.1°。术前HHS评分为(40.0±25.4)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71.7±13.6)分、(84.1±6.5)分、(92.1±5.3)分、(94.2±4.2)分。术前VAS评分(8.0±1.4)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2.2±1.0)分、(1.0±0.9)分、(0.5±0.7)分、(0.3±0.6)分。单侧THA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平均(9±5)d,双侧THA患者平均(12±4)d。所有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坐骨神经损伤麻痹等相关并发症。结论:Super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切口短、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小、学习曲线短、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快速康复等优点。

  • 标签: SuperPATH 微创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自20世纪60年代报道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等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患者对手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仅仅满足解除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的目标已不能满足当前的临床要求。SuperPATH入路微创THA由于近期疗效较好,符合快速康复理念,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受到广大医者关注。现将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 入路 髋关节骨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日常生活自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2015年5月—2016年2月采用Superpath后入路切口70例,结果手术切口长6~8cm;术中出血量200~350ml;手术时间55~90min;术后均放置负压引流,24h负压引流量100~250ml。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7~16个月,均无1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假体松动脱位、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小、术后早期疼痛轻、功能恢复较快、早期临床疗效满意,较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有明显的优势,符合现代快速康复外科的要求。但有严格的手术指征,丰富的THA手术经验及术中娴熟的配合及术前术后细致的护理,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手术的顺利成功。

  • 标签: 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6月的医院进行SuperPath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29例)和对照组(n=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假体脱位,压疮以及尿路感染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SuperPath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uperPATH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置换后的疗效,总结SuperPATH入路的优势。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指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SuperPATH入路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1个月内的VAS评分、3个月内的Harris评分方面与传统后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1个月后VAS评分、3个月后Harri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uperPATH入路切口小、出血少、疼痛轻、康复快,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前景广阔。

  • 标签: SuperPATH 传统后外侧入路 VAS评分 Harris评分
  • 简介:背景: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很高。随着微创理念及快速康复理念的发展,SuperPATH入路的髋关节置换术逐渐用于该病的治疗。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0例GardenⅡ、Ⅲ、Ⅳ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同期行外侧Harding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性股骨颈骨折48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Harris功能评分及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0.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17,P=0.264)。SuperPATH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后1、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uperPATH组术后1d、1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4、6周VA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下床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SuperPATH入路 微创手术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FNF行superPATH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73例高龄FNF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行superPATH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治疗,随访时间为3个月,分析短期随访效果。结果 末次随访的活动、畸形、功能、疼痛和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73例患者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89%,并发症发生率为1.37%。 结论 给予高龄FNF患者superPATH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效果明确,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superPATH入路 微创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半髋置换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接受的20例年龄高于80岁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均给予superpath入路行半髋置换。术后随访6个月至12个月。观察患者的harris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早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p

  • 标签: 股骨颈骨折,superpath入路,半髋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入路与外侧入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70例,按照数字表法对其平均分组,分别为研究组35例并对其用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入路,以及参照组35例并对其采用外侧入路,观察对两组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髋关节功能,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 ;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入路治疗的疗效更为确切,可以有效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并大幅降低其术后疼痛,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入路 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中,分析快速康复理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诊的40例接受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对照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方式护理,在观察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髋关节功能评分不具备显著差异,手术之后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整体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接受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来说,通过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对其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的功能。

  • 标签: 快速康复理念 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应用
  • 简介:背景:常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需要离断部分外旋肌肉、失血多、术后脱位发生率高.随着微创手术研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提高手术效果和减少手术损伤成为可能.目的:对比分析Superpath全髋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试验组(30例)给予Superpath全髋置换.观察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Superpath组的术中出血量为(350.12±41.12)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470.15±60.24)ml(P<0.05).术后3d、7d,Superpath组的VAS评分平均为5.25±1.02和1.02±0.11,显著低于对照组(5.35±1.01,3.25±2.12,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3、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后不同时间组间比较,Superpath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比较,对患者实施Superpath全髋置换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髋关节功能.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Superpath入路 疗效 疼痛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uperpath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对象选择2015年1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诊治的98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纳入患者及家属均在进行沟通后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9例)及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后外切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Superpath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采用疼痛模拟评分(VAS)进行评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Superpath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痛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Superpath微创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治疗 晚期股骨头坏死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录入资料、登记有效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5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均分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25,患者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时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时选择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完成后的疼痛状况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疼痛评分术后各时间均显著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将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优质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风险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SuperPATH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位置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07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2组:SuperPATH入路54例(SuperPATH组),男20例,女34例;年龄(64.3±9.1)岁;后外侧入路53例(后外侧组),男20例,女33例;年龄(62.2±10.6)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假体位置的外展角、外展角安全比例、前倾角、前倾角安全比例、后倾角、后倾发生率、偏心距差异、下肢长度差异,以及术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07例患者术后影像学资料完整并均获得满意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25个月)。SuperPATH组患者假体的后倾角13.6°±9.6°和后倾发生率18.5%(10/54)均大于后外侧组3.0°±1.0°和5.7%(3/53),偏心距差异0.26(0.13,0.49)cm小于后外侧组0.38(0.13,0.70)cm,术后1周Harris评分(74.8±7.8)分高于后外侧组(72.0±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假体的外展角及其所占安全区比例、前倾角及其所占安全区比例、下肢长度差异、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出现1例脱位,手法复位后未再次出现脱位。结论微创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较传统后外侧入路可以获得更好的偏心距,早期髋关节功能评分更高,但该入路安放髋臼假体出现后倾比例更高。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疗效比较研究 SuperPATH入路 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3月收治的30例股骨颈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患者自愿的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2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予以微创SuperPATH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然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优良率(91.67%)明显比对照组患者(79.17%)高,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下床行走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微创SuperPATH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与运用。

  • 标签: 微创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 股骨颈骨折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