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林敏知

林敏知

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田心院区综合骨科421000

【摘要】目的:探讨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行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Harri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舒适度比传统手术明显提高,手术伤口小,术中失血少,没有引流管,术后疼痛少,无术中及术后脱位风险,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患者可更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评分

在外科治疗过程中,全髋关节置换微创化是关节外科医生一直探索的目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骨科治疗技术,它的技术比较成熟,而传统手术治疗的缺点是切口大,对患者有比较大的创伤[1]。SuperPATH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开创了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时代,该手术切口长度6cm~8cm,不需要切断外旋肌,经犁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进入,几乎保存髋关节周围所有的肌肉功能,也保留了完整的关节囊,具有切口小、手术创伤较小、术中显露更加清楚、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对体位无特殊限制、提高术后患者的舒适度等优点。现将我院行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0例患者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行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38~79岁,平均年龄为(59.7±6.2)岁,头下型14例,头颈型9例,颈中型2例,基底型5例,术前Harris评分0-20分,平均(9.2±2.4)分。选择同期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36~75岁,平均年龄为(57.5±7.3)岁,头下型13例,头颈型8例,颈中型2例,基底型7例,术前Harris评分0-19分,平均(10.2±2.3)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相比较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术前行联合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麻醉成功后对照组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行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患者侧卧位,髋部稍后倾,患髋屈曲45°,患肢内旋10°~15°使大转子朝上,患肢的足置于带衬垫的手术托盘车上,患肢轻度内收,使骨盆旋转中立。手术切口以大转子尖端为起点,向近端延伸6cm~8cm,沿股骨轴线切开至臀大肌的筋膜层,顺着主切口线延伸切开臀筋膜,沿肌纤维线分开臀大肌,向前方牵开臀中肌,显露臀小肌和梨状肌,于关节囊和犁状肌间隙放置钝性holeman拉钩,显露上方关节囊,向前轻推臀小肌后缘,显露深层的关节囊,将关节囊从股骨颈的鞍部切开,向近端延伸至髋臼,长约1cm,骨膜下剥离关节囊髋臼缘附着部1cm,并向前、后延伸1cm,用相似的方式显露犁状窝、大转子顶点和前股骨颈(鞍部)。打开的股骨颈,从铰刀开口处开始刀,朝髋臼缘的方向建立一个槽,最大显露、处理股骨近中段,确保表面提供了良好的皮质骨接触,促进骨骼的生长,防止沉降和微动。用开口锉手柄测量开口锉的顶部相对于大转子尖端在深度,深度通常为15mm~25mm,使用逐号增大的髓腔锉进行髓腔成形,至合适大小,完成髓腔准备,置入髓腔锉后,去除手柄,根据髓腔锉指导股骨颈截骨。用摆锯配窄锯片,沿髓腔锉顶端截断股骨颈,将股骨头拉出主切口。去除髋臼及髋臼唇上残留的所有软组织,软组织切除后,电刀止血,在髋臼上置入钝Trocar与套管,在Trocar与大腿交叉的部位做一1cm水平切口,钝Trocar与套管通过此小切口,于股骨后1~2cm继续向深部插入,直到通过主切口可见到钝Trocar与套管后去除钝Trocar,留置套管,建立经皮切口,通过套管置入髋臼锉的杆,并与髋臼锉原位匹配连接,开始磨锉髋臼。通过瞄准手柄装配髋臼杯到髋臼内,瞄准手柄与患者垂直时便可获得25°前倾角,与地面垂直时便可获得40°外展角,通过套管置入臼杯撞击器,臼杯撞击器打击臼杯直至固定牢靠。用长套管建立髋臼螺钉固定孔,通过套管置入长钻套,并连接至目标固定孔,通过长钻套置入螺丝钻,并测量深度,拧入合适长度的螺钉,去除螺丝钻和长钻套。选择合适的股骨头和颈,调整肢体的位置,将金属试模颈安装至已在股骨髓腔内的髓腔锉,将试模股骨头安装至髋臼杯,并使其开口朝向上后方,将钝Trocar插入髓腔锉的顶部,试行复位,将试模颈复位至试模头。将钝Trocar尖端置入试模颈的上孔,两把器械相互分离对抗,使试模颈与髓腔锉分离脱位,去除试模颈和试模头,以及股骨髓腔锉。清理髋臼并擦干,将臼杯内衬敲入髋臼。安装并敲击股骨柄,安装股骨头假体至髋臼杯内衬,并使其开口朝向上后方,安装钝Trocar至股骨柄,颈块安装至股骨头,清理并擦干颈和头,并检查关节运动范围和肢体长度确认关节稳定性。从上、下开始关闭关节囊,切口其它部分按常规方式缝合。

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数据用(±s)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n,%)表示,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Harri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对比(±s)

注:与术前比较,*P<0.05。

3讨论

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中出血量多、假体位置不佳以及切口不可延伸性等缺点。而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经皮穿刺辅助,保留关节囊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该技术由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圣路加医学中心JamesChow博士首创,结合了SUPERCAP路径及PATH路径的优势。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点是:①切口长度6cm~8cm,不需要切断外旋肌,经犁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进入,在软组织分离过程中不切断任何肌肉和肌腱,保留关节囊的完整性,从而为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提供良好的肌张力,甚至部分患者可在术后几小时可下地,当天可出院。②在股骨头完整的状态下原位进行股骨准备及髓腔成形,通过导向器构建经皮隧道行髋臼准备及假体植入,保留了髋关节周围的外展外旋肌群,特别是外旋短肌和犁状肌肌腱,术中对软组织的损伤大大减少,髋臼及股骨侧的操作均在直视下进行,减少术中X线透视,患者采用大多数医生熟悉的普通的侧卧位,无需特殊牵引床,也无需极度旋转患肢,减少了血管和肌肉的扭曲,理论上减少了创伤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术后无特殊活动限制,大大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③相交于传统手术,无需引流,手术舒适度明显提高,术后当天患者无诉明显手术区域疼痛不适;术后当天或第二天患者即可在助行器辅助下下地行走进行功能锻炼,大大减少了术后卧床所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几率。④由于完整保留了髋周肌肉和关节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术中失血更少,术后疼痛更轻、康复更快,更加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为患者早期出院、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SuperPath微创术比传统手术而言患者疼苦时间短、康复快,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而两组在手术时间、Harris评分对比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SuperPath微创术与传统手术比较,在手术时间和Harris评分对比上无优势,但是两组患者的术后1月和3月的Harris评分相较于术前均显著提高,说明两组术后髋关节疼痛显著减低,髋关节功能显著提升,手术成功且有效。

总之,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手术比较,手术创口小,失血更少,术后无需引流,几乎没有疼痛感,且患者住院时间短,减轻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剑锋,严超,梁杰,魏国,熊家伟,等,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J].骨科,2015,6(3):156-158.

[2]樊晓臣,章洪喜,张向征,谢军.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1例报告[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26(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