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能否感染HBV并进行复制。方法选取140例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对本组患者的血液进行采集,在血液样本中分离提取PBMC,用固定甩片法固定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QPCR)联合滚环扩增结合原位跨缺口原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HBVDNA进行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BVDNA和cccDNA的表达。结果在140例标本中,有95例标本中检测出了HBVDNA的表达,有116例标本中滚环扩增(PCR)结合原位杂交后检测出了HBVcccDNA的阳性信号,血清HBVDNA的浓度在106copies/ml以上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cccDNA的阳性率为103例(73.57%),而血清HBVDNA浓度低于106copies/ml的阳性率为37例(26.43%)。结论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受到感染的危险因素是高浓度外周血HBVDNA和cccDNA,采用原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出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和cccDNA的表达。

  • 标签: HBV感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BV DNA cccDNA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慢性HBV感染肝俞穴红外温度变化的特异性。方法取位于背部的肝俞穴及位于肝俞上下左右的经穴作为测温点,计算相对红外温度(该穴温度/膻中穴温度)。设慢性HBV感染者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同名测温点的相对温度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红外温度和红外相对温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右侧肝俞与右侧胰俞红外相对温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左右同名测温点左侧温度均高于右侧,除魂门外p<0.05,观察组组内左右同名测温点左侧温度均高于右侧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背部右侧肝区背俞穴体表温度出现病理性相对升高,肝俞穴病理性高温显著,体现了肝俞穴反应疾病的特异性和背俞穴治疗相应脏腑疾病的科学性。

  • 标签: 经穴效应 肝俞穴 红外温度 慢乙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乙型肝炎病毒)与HCV重(丙型肝炎病毒)叠感染的生化免疫指标对于临床的使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在我院就诊的4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CV)、4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40例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重叠感染以及40例健康人员四组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展开研究。分别化验比较分析四组人员的白介素-6、γ-干扰素。 结果:HBV感染组、HCV感染组、HBV与HCV重叠感染组三组的患者的白介素-6水平,γ-干扰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患者水平。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生化免疫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与HCV重叠感染生化免疫指标检验结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7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患有HBV患者14例,作为甲组,患有HCV的患者20例,作为乙组,其余13例患者为重叠感染,作为丙组,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生化免疫指标检验,对此三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表达水平、谷草转氨酶表达水平及肝储备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本次实验发现,甲组和乙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表达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肝储备功能评分差异较小,无可比性,(P>0.05),而患有重叠感染的丙组患者,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肝储备功能评分均高于甲组、乙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生化免疫指标来对患有HBV、HCV及重叠感染进行检验,准确率高,可以有效帮助医务人员确诊,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HBV HCV 重叠感染 生化免疫指标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与HCV重叠感染生化免疫指标检验结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7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患有HBV患者14例,作为甲组,患有HCV的患者20例,作为乙组,其余13例患者为重叠感染,作为丙组,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生化免疫指标检验,对此三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表达水平、谷草转氨酶表达水平及肝储备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本次实验发现,甲组和乙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表达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肝储备功能评分差异较小,无可比性,(P>0.05),而患有重叠感染的丙组患者,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肝储备功能评分均高于甲组、乙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生化免疫指标来对患有HBV、HCV及重叠感染进行检验,准确率高,可以有效帮助医务人员确诊,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HBV HCV 重叠感染 生化免疫指标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岛地区住院慢性HBV感染的既往抗病毒治疗情况。方法调查和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855例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药物应用史及与患者其他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有既往抗病毒治疗史患者共260例(30.4%),其中曾应用ADV者100例(38.5%),LAM103例(39.6%),IFN105例(40.4%),曾应用多种核苷(酸)类似物的患者60例(23.1%),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的36例(13.4%)。既往抗病毒治疗史与患者有较长患病史有关(P=0.002),而与其诊断、性别、年龄、家族聚集发病史、HBeAg特征等因素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青岛地区1/3的住院慢性HBV感染有既往抗病毒治疗史,且以LAM和ADV为主,既往抗病毒治疗史与患者有较长患病史有关,临床医生需详细询问既往抗病毒治疗史,以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类似物 治疗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HBV和HCV重叠感染的生化免疫指标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020年10月~2022年1月间于本院就诊的肝炎患者中抽取15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毒感染类型分为HBV组、HCV组以及HBV、HCV重叠感染组,每组包括51例患者,同期选择51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液进行生化免疫指标检验,分析各组IL-6、IFN-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BV组、HCV组、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的IL-6、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P

  • 标签: HBV HCV 重叠感染 生化免疫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生化免疫指标检验HBV和HCV重叠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4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作为研究的对象(观察组),同时取同期40例HBV感染作为对照1组,40例HCV感染作为对照2组,均进行生化免疫检验,进一步对三组检验结果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在谷丙转氨酶表达水平、谷草转氨酶表达水平、肝储备功能评分方面,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针对HBV和HCV重叠感染,采取生化免疫指标检验的鉴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生化免疫指标检验 HBV HCV 重叠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感染血清HBVDN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3例不同HBV感染,对患者的血清HBV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慢性乙肝,乙肝后肝硬变,原发性肝癌中HBV DNA定量的阳性发生率,含量高于急性乙肝,差异较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生化免疫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04例乙型肝炎患者应用ELISA法进行血清抗-HCV检测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检测。结果70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阳性率为14.49%,患者血清抗-HCV阳性率重型肝炎最高(50%)。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血清抗-HCV阳性率增加;而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中,血清HBsAg、HBeAg及抗-HBcIgM阳性率对于乙型肝炎患者(P<0.001;P<0.001;P<0.05),而血清抗-HBe阳性率高于乙型肝炎患者(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HCV可使HBV复制受到抑制,随着病情加重病程延长,HCV的感染率越高。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生化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住院患者开展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物(HBV-M)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对住院患者开展HBV-M检测,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检测住院患者48660例。其中HBV-M阳性(统计HBsAg)3163例,阳性率6.50%。HBV-M逐年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M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多见于大于20岁以上人群,阳性数3123例,占总阳性例数的98.74%(3123/3163)。结论住院患者HBV感染率虽然逐年下降,但也有6.5%感染人群,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广泛开展住院患者HBV-M物检测,了解感染状况,掌握流行特点,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保护医患双方,防止医患纠纷发生。

  • 标签: 住院患者 感染标志物 检测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lutamyl transferase,GGT)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HBV感染,以HBV-DNA载量分为低拷贝组、中拷贝组和高拷贝组,根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A级、B+C级患者。检测对比3组及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血清IL-6、NLR水平,分析血清IL-6、NLR水平与HBV-DNA载量、肝功能指标(ALT、AST和GGT)相关性,及HBV感染肝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低拷贝组42例、中拷贝组61例和高拷贝组33例。高拷贝组血清IL-6、NLR水平分别为(28.39±6.11)ng/L、(7.26±1.48),高于中拷贝组的(21.62±5.23)ng/L、(5.14±1.21)及低拷贝组(16.13±4.05)ng/L、(3.51±1.06)(F=51.113,P<0.05;F=83.217,P<0.05);血清IL-6(r=0.551)、NLR(r=0.670)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P<0.05);血清IL-6(r1=0.556;r2=0.529;r3=0.503)、NLR(r1=0.615;r2=0.598;r3=0.603)与ALT、AST、GGT呈正相关(P<0.05);HBV-DNA载量(OR=4.088)、病程(OR=2.848)、血清IL-6(OR=3.843)和NLR(OR=3.562)是HBV感染肝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HBV感染外周血NLR、IL-6呈高表达,与HBV-DNA载量、肝功能相关。

  • 标签: HBV感染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IL-6 HBV-DNA载量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HBV和HCV重叠感染在临床检验过程当中生化免疫指标检验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本次调查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作为调查的基本时间段,并将在此过程当中进行诊断和治疗的30例HBV以及30例HCV、30例HBV和HCV重叠感染作为调查的基本对象,分为甲、乙、丙三个小组。所有患者均实施生化免疫检验项目,对三个小组患者在应用生化免疫检验之后的谷丙转氨酶表达水平以及谷草转氨酶表达水平和肝储备能力进行实际评分对比。结果:经过调查之后,丙组患者所有的检测指标比甲、乙两个小组更高,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BV和HCV重叠感染来说,有效的应用生化免疫指标检验方法,能够提升临床鉴别的有效性,可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HBV HCV 重叠感染 生化免疫指标
  • 简介:本研究对105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IL-10、IL-15、HBVDNA和ALT进行检测,HBV感染血清IL-10、IL-15水平与HBVDNA复制水平的关系见表1,HBV感染血清IL-10、IL-15与ALT关系见表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临床感染状态慢性HBV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CTL)频率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HBcAg18-27表位肽-HLA-A*0201五聚体(MHCPentamers)及CD8单克隆抗体,设计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针对该肽段的特异性CTL数量,以占总计数CD8+细胞数的百分比表示,同时对HLA-A2等位型进行鉴定。结果18例非HBV感染中12例HLA-A2-(对照组)特异性CTL数为0.33%-3.90%,中位数为1.04%。HLA-A2-的CHB、LC、HLA-A2+的CHB特异性CTL数为分别为0.25%-10.69%、中位数1.60%、n=24,0.34%-12.20%、中位数1.85%、n=13,0.20%-29.90%、中位数1.41%、n=24,三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LA-A2-的PHC、HLA-A2+的LC、PHC特异性CTL数分别为1.27%-20.30%、中位数6.69%、n=5,0.14%-18.40%、中位数2.88%、n=18,0.72%-39.22%、中位数1.33%、n=7,三者显著高于对照组。HLA-A2-抗病毒治疗者特异性CTL数显著高于相应未抗病毒治疗者。HLA-A2+未抗病毒组中血清HBVDNA<103copies/mL、ALT<40IU/L者特异性CTL频率有增高趋势。结论HBV抗原肽-HLA-A*0201五聚体流式细胞技术能在体外直接检测外周血HBV特异性CTL频率的变化,其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不同临床感染状态慢性HBV感染T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表位免疫应答的差异。

  • 标签: HLA-A2抗原 MHC-五聚体 CD8+T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VITRO评分(vWF/血小板计数数值的比值)评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疾病进展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2月1日—2021年1月5日308例HBV感染(包括154例慢性乙型肝炎、6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8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相关临床数据,vWF数值均采用统一的光学法测定,所有数据均使用统一标准纳入,并分析血浆vWF水平及VITRO评分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及失代偿期各组中的差别及意义。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的血浆vWF水平及VITRO评分数值分别为(139.47%±76.44%、0.86±0.8),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组分别为(164.95%±67.12%和1.44±1.14)、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分别为(317.48%±103.32%和6.81±4.98);血浆vWF水平及VITRO评分随HBV感染疾病进展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3.669、137.598,P值均<0.001)。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血浆vWF水平及VITRO评分数值在Child-Pugh A级组分别为(185.65%±85.07%和2.3±2.37)、B级组为(304.74%±105.81%和6.37±5.19)、C级组为(369.48%±73.23%和8.28±5.38);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血浆vWF水平及VITRO评分随着Child-Pugh分级等级的增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0.236、32.854,P值均<0.001)。血浆vWF水平及VITRO评分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95%可信区间(CI):0.855~0.940,P<0.01]、0.949[95%CI:0.916~0.982,P<0.01]。vWF水平及VITRO评分分别取界值为238.5%和1.65时,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敏感度分别为79.5%和94.3%,特异度为92.3%和87.7%,阳性预测值为80.5%和94.3%,阴性预测值为91.9%和97.5%,诊断准确率为88.6%和89.3%。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有消化道出血组vWF水平为367.24%±68.29%显著高于无消化道出血组的286.15%±10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消化道出血组VITRO评分为9.12±5.4明显高于无消化道出血组的5.36±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自发性腹膜炎组vWF水平为341.73%±87.92%高于无自发性腹膜炎组的296.32%±11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ITRO评分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血浆vWF水平及VITRO评分可评估HBV感染肝脏疾病进展程度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程度,且对肝硬化失代偿后各种并发症有预测作用,对尽早作出干预措施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ITRO评分 消化道出血
  • 简介: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显示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的血清白细胞介素-34(IL-34)水平,探讨IL-34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南通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慢性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CHB)60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30例]纳入研究,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34水平,同时行血清生化和病毒学指标检测,分析IL-34与生化、病毒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组和肝硬化组血清IL-34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硬化组较CHB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CHB组血清IL-34水平与ALT、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s=0.288,P=0.026;rs=0.385,P=0.002),与HBV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s=-0.325,P=0.011)。结论:慢性HBV感染血清IL-34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疾病进程相关。IL-34可能成为治疗慢性HBV感染的免疫学靶点。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白细胞介素34 免疫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外周血iNKT细胞因子、高尔基体蛋白73(GP73)、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意义及与感染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慢性HBV感染10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HBV携带者33例、慢性乙肝者47例、乙肝肝硬化者26例。检测对比2组外周血血清iNKT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P73、OPN水平。比较不同血清水平患者HBV-DNA表达量,Pearson分析各指标与HBV-DNA表达量关联性。同时检测10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FN-γ、TNF-α、GP73、OPN水平作为对照。结果观察组血清IFN-γ、TNF-α、GP73、OP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7.438,P<0.01;F=140.290,P<0.01;F=851.922,P<0.01;F=443.249,P<0.01);血清IFN-γ、TNF-α、GP73、OPN与HBV-D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445,P<0.01;r=0.317,P<0.01;r=0.403,P<0.01;r=0.369,P<0.01)。结论血清iNKT细胞因子、GP73、OPN与HBV-DNA表达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动态监测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可为临床评估慢性HBV感染状态、判断预后提供循证指导。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α 高尔基体蛋白73 骨桥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开展颅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中选出41例,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记录患者颅内感染治疗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疗效显著患者共23例(56.10%)、治疗有效患者共16例(39.02%)、治疗无效患者共2例(4.88%)。治疗无效2例患者均发生死亡,其死亡原因为多器官衰竭,未有足够的护理干预时间。结论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颅内感染病情,有效控制患者死亡率。

  • 标签: 颅内感染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