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FB。组和对照组,AFB1组以200ug/kg体重腹腔注射AFB1,第13周、第33周和第53周对大鼠进行肝活检,第73周处死全部动物并取肝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不同时期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第73周AFB1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一组不同时段比较,随着诱癌的进行,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上调,第73周AFB1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不仅明显高于第13周,而且亦高于第33周(P〈0.01)。其余各组和同组不同时段之间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B。组中发生肝癌的动物肝组织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率为100%(10/10),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率30%(3/10)(P〈0.05)。结论AFB,诱癌过程中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上调,CCT亚基γ基因蛋白有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肝肿瘤 CCT亚基γ基因蛋白 AFB1 大鼠肝癌 蛋白表达
  • 简介:本研究把碳酸盐(NaHCO3、Na2CO3)对植物造成的逆境称为“碳酸盐逆境”(Carbonatestress)。从水稻根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些与碳酸盐逆境相关的基因,水稻线粒体ATP合成酶6kDa亚基基因(简称:RMtATP6基因)为其中之一。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Jansch等人(1996)从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线粒体中纯化的线粒体ATP合成酶6kDa亚基氨基酸序列(F1F0ATP合成酶的F0部分)具有同源性,但是这个小蛋白的功能尚不清楚,其基因也没有被鉴定。本研究克隆了这个基因(Accessionnumber:AB055076),并解析了在碳酸盐逆境胁迫下它的表达特性。RMtATP6基因编码的蛋白预测分子量为6578kDa,预测的细胞内存在位置为线粒体膜间间隙,结果预示了RMtATP6基因编码的蛋白为水稻线粒体ATP合成酶6kDa亚基基因。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RMtATP6基因是水稻核基因组中的一个单拷贝基因。通过对RMtATP6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特性及在碳酸盐逆境下在酵母中的功能解析,表明了该基因与碳酸盐逆境有关。

  • 标签: 碳酸盐逆境 F1F0-ATP合成酶 ATP合成酶6kDa亚基 线粒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沉默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体亚基2(ARPC2)基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TPC-1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义短发夹RNA(shRNA)序列慢病毒(shCtrl)感染的TPC-1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含有ARPC2 shRNA干扰序列慢病毒(shARPC2)感染的TPC-1细胞作为实验组。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印迹法以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抑制ARPC2表达对TPC-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其相关蛋白表达、克隆形成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抑制ARPC2基因对TPC-1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shARPC2可以高效感染TPC-1细胞,72 h后感染效率达到85%以上。MTT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PC-1细胞的增殖被抑制。实验组S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低[(14.79±0.21)%比(21.13±0.33)%,t=27.77,P<0.05],实验组G1与G2/M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高[G1期:(67.57±0.08)%比(62.06±0.36)%,t=25.56,P<0.05;G2/M期:(17.64±0.12)%比(16.91±0.17)%,t=6.154,P<0.05]。实验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2、CyclinE和CyclinD的表达均降低。实验组形成克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个比(161±6)个,t=9.011,P<0.05]。实验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8.60±0.77)%比(4.08±0.40)%,t=9.011,P<0.05]。对照组抗凋亡因子p21与bcl-2蛋白表达降低,促凋亡因子bax蛋白表达上调。结论shRNA干扰ARPC2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PTC TPC-1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ARPC2可能是PTC治疗的生物学新靶标。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RNA干扰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MAX基因关联蛋白A(MGA)、磷酯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γ基因(PIK3CG)基因突变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检测其癌组织中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分析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4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DNMT3A基因突变阳性37例(7.91%),MGA基因突变阳性25例(5.34%),PIK3CG基因突变阳性19例(4.06%);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不同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不同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S、PFS显著低于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结论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明显相关,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较高、预后较差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率越高。

  • 标签: DNA甲基转移酶3A MAX基因关联蛋白A 磷酯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γ基因 基因突变 老年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相关性
  • 简介:真核生物起始因子(eIF)种类多且复杂,广泛参与真核生物翻译起始进程,并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本研究前期通过酵母双杂交从水稻cDNA文库筛选到一个可能调控根系生长发育的起始因子,CDS全长为828bp,该基因编码水稻eIF3g亚基,命名为OseIF3g1。利用RT-PCR技术进行克隆,将该基因全长CDS通过BamHⅠ和SmaⅠ酶切位点连接至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经双酶切验证后确认已成功构建转基因过表达载体,为该基因后续的遗传转化及相关功能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水稻 eIF3g亚基 基因克隆 载体构建
  • 简介:作为胚胎发育时期的重要蛋白,头蛋白(noggin)对爪蟾(xenopus)和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有诱导分化的作用.Noggin对神经组织的诱导作用与其拮抗物--骨形成蛋白有关.Noggin基因对生后及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亦有重要作用.科学家们通过noggin基因的神经诱导作用已经成功分化出了神经元,特定种系定向分化以及功能问题尚待研究.Noggin基因为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 标签: 基因 神经诱导
  • 简介:摘要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RNA酶,其基本组成成分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功能性RNA,作为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另一种是一类特殊蛋白(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具有高活性催化作用和逆转录活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作为人端粒酶催化组分的hTERT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受到多种相关机制的抑制,但在永生化细胞、肿瘤细胞等分裂不受抑制的细胞中却存在过表达现象,提示hTERT是控制端粒酶活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在头颈肿瘤细胞分裂周期中的活性表达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与控制均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 标签: 端粒酶 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 头颈肿瘤 细胞周期 催化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erbB-2基因蛋白肿瘤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erbB-2基因蛋白检测。结论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临床上开始探讨血清癌基因表达蛋白作为肿瘤标志用于诊断的可能性。迄今为止,虽然已发现近l00个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仅有少数几种癌基因蛋白可在血清中检出。此项检测对肿瘤的诊断、病程监测、预后判断、发现复发和转移有较大临床价值。Bcl-2蛋白的表达见于淋巴瘤、上皮肿瘤和淋巴组织,既无器官特异性,也非肿瘤所特有。

  • 标签: erbB-2基因蛋白 肿瘤 检测
  • 简介:本研究以云南小油菜为材料,克隆出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BCCP亚基基因,并对克隆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小油菜BCCP基因含有6个外显子,编码258个氨基酸,有四个功能保守区,第四功能保守区是生物素化功能域,并且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是表达、有功能的。云南小油菜BCCP亚基与甘蓝型油菜Bp4的氨基酸序列相比较,有30个氨基酸发生变化;云南小油菜BCCP基因的ORF与甘蓝型油菜Bp4mRNA的同源性高达96%。

  • 标签: 云南小油菜 乙酰辅酶A羧化酶 BCCP亚基
  • 简介:Ca2+是非生物胁迫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信号分子,植物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CBL,calcineurinB-likeproteins)是一类重要的钙信号受体蛋白,主要通过与其他蛋白的特异结合传递信号,使植物形成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本实验室已经获得大豆GmCBL1基因,功能鉴定显示GmCBL1增强了转基因拟南芥对非生物胁迫的耐性。为了进一步研究GmCBL1的作用机理,本研究构建诱饵载体pGBKT7::GmCBL1,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大豆GmCBL1的互作蛋白。通过对筛选获得的106个蛋白基因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并根据其可能的生理功能对这些候选蛋白归类,整理得到4类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修饰蛋白、防御蛋白、钙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筛选得到候选蛋白的功能预测初步表明,大豆GmCBL1参与多条信号途径,为进一步研究探索大豆CBL介导的抗逆信号转导途径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大豆 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 GmCBL1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
  • 简介:摘要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通过与G蛋白相互作用将细胞外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本文通过对G蛋白α亚基受体概况、Wnt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CXCR4-GNAQ-PLCβ通路、PI3K/Akt信号途径和MAPK/ERK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同时对G蛋白α亚基受体调控RA主要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为后期研究RA调控基因G蛋白α亚基q的作用机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信号传导 G蛋白α亚基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598-3p靶向调控RNA聚合酶Ⅱ第五亚基调节蛋白(RMP)基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恶性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筛选SGC-7901细胞株行后续实验,分别建立稳定过表达或敲减RMP和miR-598-3p的SGC-7901细胞株。采用溴脱氧尿苷(BrdU)、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分析miR-598-3p的结合靶点,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两样本间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稳定过表达和敲减RMP或miR-598-3p的SGC-7901细胞株建立成功。敲减RMP能显著降低SGC-7901的增殖能力,BrdU(8.867±1.159比26.030±3.630,t=7.704,P<0.01),CCK-8(0.560±0.052比1.020±0.107,t=6.708,P<0.01),迁移能力(336.000±21.070比252.700±36.120,t=3.452,P<0.05),侵袭能力(36.330±7.371比127.300±10.690,t=12.140,P<0.01)。过表达RMP能显著提高SGC-7901细胞的增殖能力,BrdU(56.400±6.560比24.800±4.423,t=6.918,P<0.01),CCK-8(2.105±0.142比1.028±0.110,t=10.350,P<0.01),迁移能力(131.300±20.110比257.000±29.140,t=6.148,P<0.01),侵袭能力(347.700±41.140比135.000±17.690,t=8.226,P<0.01)。生物信息学预测miR-598-3p与RMP的3’端非编码区(3’UTR)位点结合,并通过双荧光素报告系统验证。过表达或敲减miR-598-3p能分别降低和提高SGC-7901细胞株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而RMP的回复表达能挽救miR-598-3p引起的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抑制。miR-598-3p通过靶向RMP抑制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1)/凋亡蛋白(Bad)和核因子-κB(NF-κB)通路发挥功能。结论miR-598-3p靶向RMP基因抑制p70s6k1/Bad和NF-κB通路降低SGC-7901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及侵袭能力。

  • 标签: 微小RNA 胃癌 RNA聚合酶Ⅱ第五亚基调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苯丙氨酰-tRNA合成酶β亚基(FARSB)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数据集,用R及Perl软件对下载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Cox回归和Kaplan-Meier分析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总生存期的关系。采用基因富集分析预测FARSB调控的信号通路。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ARSB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FARSB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显著相关。FARSB高表达的肝细胞癌患者预后较差。临床病理分期、T分期、M分期和FARSB基因与总体生存率显著相关,FARSB基因是独立预后因子。结论FARSB基因在肝细胞癌患者中高表达,导致肝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率下降,可作为肝细胞癌不良预后标志物。

  • 标签: 肝肿瘤 苯丙氨酸tRNA连接酶 基因表达
  • 简介: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细菌性疾病治疗。为探讨诺氟沙星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作用,选择海月水母螅状体为受试生物,考察了不同浓度诺氟沙星和不同暴露时间对GTP结合蛋白(GTPbindingprotein)、氧化应激蛋白(oxidativestressprotein)和热休克70kDa蛋白(heatshock70kDaprotein,Hsp70)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FLX对海月水母螅状体的48h的半致死浓度(48h-LC_(50))是415.1mg·L^-1,NFLX对海月水母螅状体的毒性属于低毒。随着NFLX浓度的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长,Hsp70基因在第7天浓度300mg·L^-1时表达量受到显著性诱导(P〈0.05),较对照组升高9.1倍;GTP结合蛋白基因和氧化应激蛋白基因的表达量都呈现先急剧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个基因均在第1天受到显著性诱导(P〈0.05),分别在NFLX浓度100mg·L^-1和300mg·L^-1时表达量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升高10.15倍和50.5倍。Hsp70基因、GTP结合蛋白基因和氧化应激蛋白基因在实验期间都对NFLX表现出较好的响应。

  • 标签: 诺氟沙星 海月水母螅状体 HSP70基因 GTP结合蛋白基因 氧化应激蛋白基因 基因表达
  • 简介:利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FH32高强船板动态CCT曲线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冷却速率下FH32船板的组织是不同的。冷却速率小于5℃/s,得到的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却速率大于10℃/s时,得到的组织是贝氏体组织。

  • 标签: FH32高强船板 CCT曲线 冷却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N亚基组(SgN)的方法,探讨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及环境样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库(GISAID)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SgN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退火温度、引物与探针浓度等反应条件,建立新型冠状病毒Sg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绘制标准曲线,评价该方法的灵敏性、重复性和特异性。采用建立的病毒Sg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21份环境和351份临床样本,并选取25份SgN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以评估该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SgN的引物和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良好特异性。初步建立的病毒Sg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5×102copies/ml,变异系数小于1%。372份样本的gRNA阳性率为97.04%(361/372),gRNA阳性样本中阳性环境样本和阳性临床样本的SgN阳性率分别为36.84%(7/19)和49.42%(169/342)。其中野生型毒株样本的SgN阳性率及拷贝数均比德尔塔(Delta)毒株低。在25份SgN阳性样本中,采样时间在5 d内的12份样本均分离到病毒;13份采样时间在12 d以上的样本未发生细胞病变。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gN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较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N亚基因组 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研究转录因子扭曲基因(Twist)在喉鳞癌(LSCC)中的表达及其通过对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的作用在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9例喉鳞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Twist、E-cadherin和N-cadher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Twist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1.2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5%)(P〈0.01);Twist在喉癌组织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0.93±0.3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57±0.24)(P〈0.01);Twist在喉癌中蛋白及mRNA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而与肿瘤病理学分级、临床分型及年龄无关。在mRNA及蛋白水平,Twist与E-cadherin,N-cadherin与E-cadherin的表达均呈负相关;Twist与N-cadherin均呈正相关。结论Twist在喉鳞癌中过度表达,可能通过分别上调N-cadherin和下调E-cadherin的表达,进而在喉鳞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喉鳞癌 扭曲基因 上皮型钙黏附蛋白 神经型钙黏附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