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成像(MRCP)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胆道梗阻性疾患诊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110例经病理证实的良恶性胆道梗阻病例的MRCP及DWI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道结石65例;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11例,壶腹部癌及头癌21例;肝门部癌13例。结果110例胆道梗阻性病例中,经MRCP检查对胆道梗阻性扩张均显示明确,梗阻部位均能准确定位;其中胆道结石于MRCP原图及三维重建图显示清晰,均表现为低信号影,在DWI中呈低信号;胆道肿瘤性病变在MRCP中梗阻征象及梗阻部位显示清晰;胆道肿瘤性病变在DWI中呈高信号,显示清晰;胆管炎性狭窄在MRCP中梗阻征象及部位显示明确,在DWI中呈等信号。结论在进行MRCP检查的同时,辅以DWI检查有助于提高胆道梗阻性疾患诊断的准确性。应用MRCP结合DWI应成为诊断胆道梗阻性疾患的推荐方法。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胆道梗阻
  • 简介:目的评价腹部CT增强扫描及核磁胆管成像在诊断肝外干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4月东台市中医院科室影像科确诊的5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均予以腹部CT增强扫描以及核磁胆管成像(ERCP)检查,比对两种方式对于单外胆管结石检出率差异。结果ERCP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检出率(82.00%)明显高于腹部CT增强扫描(5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14.610,P<0.05);ERCP对胆总管无扩张胆总管结石检出率(58.33%)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15.145,P<0.05)。结论采用核磁胆管成像技术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确有较高准确率,特别对于肝外胆管无扩张的患者中此项技术明显优于CT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增强扫描 核磁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外胆管结石运用核磁胆管成像与腹部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均经病理及手术证实,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采用核磁胆管成像诊断,40例)和对照组(采用腹部CT诊断,40例),分析观察两组诊断检出率及诊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诊断检出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部CT诊断相比,肝外胆管结石采用核磁胆管成像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检出率和诊断满意度,诊断准确性较好,可以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 标签: 核磁胰胆管成像 腹部CT 肝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肝外胆管结石临床中诊断时使用腹部B超、CT和核磁胆管成像(MRCP)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我院的5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来研究分析,对患者的临床B超和CT、核磁胆管成像结果对比分析。结果B超的阳性检出率37.50%,CT为53.85%,MRCP为83.33%,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肝外胆管结石诊断,B超可以作为常用方案,视情况选择MRCP和ERCP诊断。

  • 标签: 腹部B超 CT 核磁胰胆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对胆管梗阻疾病的使用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的胆管梗阻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选取105例患者,使用低场MRI及MRCP检查,经病理学诊断,探讨诊断的准确率。结果低场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胆管造影对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是95.2%,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病例,安全性非常高。结论胆管梗阻可以选择低场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胆管造影检查,临床中和患者的病理检查符合度高,诊断的有效性高,能够减少诊断费用,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低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胆管梗阻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核磁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肝外胆结石患者,分别接受核磁胆管成像检查和CT检查,分析核磁胆管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肝外胆结石患者均CT与核磁胆管成像诊断后,其中,70例患者行CT检查后,检出38例,检出率为54.28%;行核磁胆管成像检查后,检出64例,检出率为91.42%,对比检查结果可知,核磁胆管成像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外胆结石影像学诊断中,核磁胆管成像诊断准确率高,比CT检查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外胆结石 核磁胰胆管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逆行性胆管造影技术治疗胆疾病的护理干预。方法在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胆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5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1例,观察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逆行性胆管造影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根据治疗方法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小于对照组(21.57%),其护理满意度(96.30%)则大于对照组(82.35%),且差异皆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根据逆行性胆管造影术的临床特点,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技术 胆胰疾病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在胆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2例胆管疾病患者,均行MRCP检查,经手术、ERCP、其他影像学或临床资料证实,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MRCP检查,肝外胆管梗阻中良性梗阻77例、恶性梗阻5例。结论MRCP检查图像分辨率高,可有效提高胆道梗阻性胆管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胆道梗阻 胰胆管疾病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肿块病变行MR成像技术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乳腺肿块病变诊断的患者58例进行研究,均进行MR成像技术扫描诊断,考察诊断结果。结果MR成像技术诊断58例患者的58例乳腺肿块,诊断准确率为86.21%(50/58),真阴性率为88.10%(37/42),真阳性率为81.25%(13/16),阴性预测值为97.37%(37/38),阳性预测值为65.00%(13/20),敏感性为72.22%,特异性为92.50%,准确性为86.21%。结论乳腺肿块病变行MR成像技术检查有很强的诊断价值。

  • 标签: 乳腺肿块病变 MR成像技术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腹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患者腹腔淋巴结MRI资料,比较良、恶性淋巴结相对信号强度(RS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40例共计139枚淋巴结,良性81枚,恶性58枚。139枚淋巴结全部为DWI高信号,128枚呈ADC低信号,11枚呈等高信号;良、恶性淋巴结平均ADC值分别(1.359±0.212)×10-3mm2/s和(0.960±0.261)×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I分别为(3.144±1.587)和(5.603±1.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成像可作为腹部淋巴结检查及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腹部 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并发重症胆管炎患者逆行胆管造影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16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并发重症胆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90%,与对照组8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胆总管结石并发重症胆管炎患者逆行胆管造影治疗期间良好的围术期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对于其重新回到正常生活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重症胆管炎 逆行胰胆管造影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肝内胆管癌是一种早期无明显症状、预后性差的恶性肿瘤,虽然是一种在人类中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但是近年来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1])。该病是起源于二级胆管及其分支上皮的腺癌,但是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未明确~([2])。有许多因素都可引起该病如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毒型肝炎、寄生虫感染等~([3])。在临床上该病初发时患者较难察觉,许多患者就诊时肿瘤都已有5~7cm大小~([4])。

  • 标签: 肝内胆管 早期诊断 增强扫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效果对比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诊断胰腺癌中胆管管扩张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2例胰腺占位病变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分析超声诊断结果。结果102例患者,超声诊断,90例诊断为胰腺癌,准确率为88.2%(90/102),其中,70例为头癌,15例为体尾癌,5例全癌。102例患者中,70例(68.6%)胆管扩张,73例(71.5%)管扩张,53例(51.9%)黄疸。另外,患者多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肿块。结论早期超声诊断胰腺癌,通过观察胆管扩张及管扩张,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提高疾病诊断效率。

  • 标签: 超声 胰腺癌 胆管 胰管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其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ERCP检查和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发病率为6.3%,经对症用药好转。结论对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术患者实施优质、高效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确保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术前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接受肺动脉非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扫描的患者当中,不同扫描技术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拟接受胸部MRI扫描检查的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肺动脉非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扫描,医生分别选择十字交叉法与平行放置法进行扫描,对比患者接受两种不同技术处理后的不同动脉主观评分情况。结果平行放置法扫描的主观评分明显高于十字交叉法,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肺动脉非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扫描的技术选择,医生应用平行放置法进行扫描的效果较好,该技术值得推广。

  • 标签: 肺动脉 十字交叉法 平行放置法 血管成像 扫描技术
  • 简介:摘要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P)的开展中离不开导丝,导丝可堪称为ERCP术中的生命线,导丝可以让手术治疗中医用设备的交换更为便捷,除此之外,导丝具有柔软、纤细的特点,对于完成/胆管插管也具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临床病情诊断以及疾病治疗效果。手术治疗中导丝与导管之间密切配合,能够将各项医疗设备送入指定部位,让治疗工作顺利进行,因此ERCP手术中不能离开导丝,掌握导丝的使用技巧,是保证ERCP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

  • 标签: 导丝 经内径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应用技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人群与30例肝外胆管癌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探索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在30例肝外胆管癌患者中,肝外胆管癌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1.26±0.011)mm2/1000a;而正常人群组的ADC值为(1.50±0.019)mm2/1000a,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之间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够清晰地判断患者的肿瘤细胞及组织特征,有效地提高了临床对肝外胆管癌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因此,其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肝外胆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磁共振胆管造影与64层螺旋CT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6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予以探讨,均予MRCP与64层螺旋CT检查,比对分别影像诊断及病理结果。结果本组MRCP与CT梗阻水平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符合率对比(100.00%vs100.00%)、(96.88%vs93.75%)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CP检查的梗阻原因诊断符合率93.75%较之CT诊断符合率75.00%显著更高(P<0.05)。结论MRCP与CT检查应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诊断中各具优势,前者于梗阻原因推断方面价值更高,后者更方便、快捷。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64层螺旋CT 恶性梗阻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血管成像和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MR血管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综合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瘤体直径等指标。结果本组40例患者检出肿瘤42个,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明显比MR血管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85.0%以及CT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率87.5%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40例患者MR血管成像、CT血管造影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瘤体直径和瘤颈宽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MR血管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工作中,MR血管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法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成效,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酌情选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MR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CT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中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术后并发胰腺炎的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分别为综合护理及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术后并发胰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更高,预后更好。

  • 标签: 综合护理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护理方法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