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规MRI结合MR胆管成像(MRCP)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MR平扫、动态增强与MRCP资料。结果MRI诊断厚壁型原发性胆囊癌12例,肿块型9例,腔内结节型5例。术前常规MRI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正确率为89.66%(26/29),MRI结合MRCP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正确率为100%(29/29)。结论常规MRI结合MRCP对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胆囊肿瘤 磁共振成像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诊断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场强MR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9例患者行成像检查及常规MR检查,并与临床、B超、CT、IVU等比较,其中输尿管结石20例,输尿管占位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6例,膀胱炎3例,术后狭窄2例,胆总管囊肿3例,胆管结石15例,头部占位12例,胆管占位5例,肝内结石3例,椎间盘术后5例,椎管内占位性病变10例。结果成像清晰显示了梗阻位置,定位符合率100%,结合常规MR平扫及其他检查,定性诊断也有显著提高,优于B超、CT、IVU检查。结论成像结合常规MR检查具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能力,并且无辐射损伤,对于儿童、老年人、妊娠妇女及IVU检查禁忌症者可作为首选检查。

  • 标签: 低场强 MR水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低场强磁共振胆管成像技术(MRCP)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7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低场强磁共振胆管成像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和诊断准确率。结果7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胆管显影;与手术或活检病理对照比较,诊断正确率96.20%。结论低场强MRCP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胆管系影像清晰直观等优点,临床根据疾病特征,结合T2WI扫描可提高诊断符合率,基本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 标签: 低场强磁共振 胰胆管成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鼻咽癌(NPC)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鼻咽癌放疗后诊断为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病人低场强磁共振(MR成像表现和临床资料及随诊观察。结果30例REP中累及单侧颞叶12例,累及双侧颞叶18例。表现为局限性脑水肿并局灶性坏死,病灶为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1WI+Gd-DTPA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或不规则环形强化。7例经治疗后行MR复查,1例症状改善,MR异常信号消失,5例病灶无变化,其中2例症状有改善,3例症状体征无变化,1例病灶增大。结论低场强磁共振(MR成像可有效的显示不同部位正常及异常,对诊断NPC放射治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低场强磁共振 水成像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对胆囊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RCP结合MRI检查对28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syndrome,PCS)病例,行三维重建后观察胆管系统表现并予以分析。结果MRCP重建图像胆管显示清晰,所见PCS异常表现主要为胆管结石(21例)、残留胆囊管过长伴胆囊管开口异位(6例)、胆管扩张(28例)、胆管狭窄(4例)、肝门胆管癌(2例)。结论MRCP结合MRI检查对PCS的病因分析、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 MRC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术(Enc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护理体会。方法179例胆疾病患者行ERCP术,据术中情况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naso-biliarydroaingeENBD),并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成功率95.1%,治愈率99.6%。并发症5例。结论ERCP安全、高效、经济,术前、术中、术后积极的护理措施是ERCP术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 标签: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术中配合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CT血管成像(CTA)与MR血管成像(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关于CTA和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研究,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2年4月。采用Metadisc1.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比值比(OR)及95%CI,异质性采用I2检验分析,绘制出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共纳入6篇符合标准的文章(均为前瞻性研究),合计3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为0.91(95%CI:0.87~0.94),特异度为0.92(95%CI:0.86~0.96),OR为78.29(95%CI:28.27~216.77),S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3。MRA诊断的敏感度为0.85(95%CI:0.80~0.89),特异度为0.92(95%CI:0.86~0.96),OR为41.94(95%CI:18.50~95.09),S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4。结论CTA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高于MRA。但仍需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加以证实。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CT血管造影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术(ERCP)诊断、治疗胆疾病的价值、并发症及其防治,治疗性ERCP远期疗效及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到2011年因胆疾病就诊的病人172例,先用十二指肠镜行ERCP检查,后根据疾病不同,分别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碎石、网篮或气囊取石、鼻胆管引流(ENBD)及胆管支架置入术(ERBD)等,结果ERCP插管成功率为93.6%,确诊率为96.5%;行ERCP下各种内镜治疗16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ERCP、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残石率6.3%,复发率为0.7%,远低于外科手术。结论ERCP不但在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残石率、复发率低等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治疗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行ERCP术患者的临床术后护理资料,总结经验。结果本组53例患者中,经临床护理人员积极有效的术后护理,51例患者未产生术后并发症,2例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且经过精心治疗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经ERCP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积极的术后综合护理,配合医师治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治愈率。

  • 标签: ERCP 术后护理 经验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脊柱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高级自旋回波、重T2WI及脂肪抑制技术对300例病人检查行磁共振椎管成像。结果MRM显示正常25例、异常275例,清楚显示原发病变与邻近脊髓腔、脊髓、神经根的相关关系。结论MRM具有无创伤、无辐射、速度快,不需对比剂,患者易接受的特点。MRM与常规MRI图像结合可获得全面、客观的病变信息,MRM图像可取代X线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

  • 标签: 磁共振水成像 脊柱疾病 脊髓
  • 简介:摘要总结8例老年胆石症患者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治疗的护理。术前分别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术后做好鼻胆管的护理、重视并发症的观察、饮食护理及健康宣教。本组8例均治愈出院。

  • 标签: 老年人 ERCP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应用MRA对比观察一次注血法和二次注血法制造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差异。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一次注血组(17只)和二次注血组(18只),分别以生理盐水(对照组)及自体动脉血(注血组)注入枕大池。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3、5、7、9、11天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MRA技术观测基底动脉管径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动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基底动脉管径造模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次注血组造模后3天神经功能损伤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3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68.18%,后逐渐恢复正常。二次注血组造模后5天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5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56.72%,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是制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良好方法;采用MRA技术可活体观测脑血管痉挛。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动物模型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85岁以上行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术的80例患者,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点。结果80例患者中79例治疗成功,由此总结得到最佳的护理。结论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术在术前、术中、术后都有很多的影响因素,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是增加老年患者行ERCP成功率的保证。

  • 标签: 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內镜下经胆管造影(ERCP)术的临床观察。方法ERCP手术患者150例,排除手术时间断于5min和长于60min的患者,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呼吸等参数,观察麻醉效果。观察并纪录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术中体动、丙泊酚的用量、术毕麻醉苏醒时间、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发生并发症;术后患者对麻醉的舒适满意度较高。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伯酚用于內镜下经胆管造影(ERCP)术,具有起效迅速、丙泊酚诱导及维持用量明显减少、麻醉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

  • 标签: 布托啡诺 丙伯酚 镜下经胰胆管造影术
  • 简介:南水北调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浩大的工程,它的伟大意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现。北方缺水是历史性的,现在更加剧了这种趋势。其中有地域的原因,气候的原因,也有人类活动的原因。特别最近几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标签: 人类历史 南水北调 人类活动 生活水平 历史性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表现。材料和方法选择16例经手术证实脊柱结核。结果16例脊柱结核,其中14例椎间盘不同程度破坏、变窄或消失,椎体破坏靠近椎间盘,只有2例附件破坏。16例均出现脓肿,成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结论利用MRI对脊柱多方位表现,为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结核 脊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卵巢肿瘤患者影像征象,以提高对该病CT、MR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及CT/MR图像特点。结果共计41个病灶,手术及病理证实体腔上皮来源滤泡囊肿3个,黄体囊肿1个,粘液性囊腺瘤2个,浆液性囊腺瘤5个,囊腺癌8个,卵巢癌术后复发4个,内膜样腺癌5个;性索间质来源硬化性间质瘤1例,卵泡膜细胞瘤3个,颗粒细胞瘤2个;生殖细胞来源囊性畸胎瘤2个,卵黄囊瘤1个;转移性Krukenberg瘤4个。结论卵巢肿瘤CT及MR表现有一定特征,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卵巢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目前仍是头癌、总胆管下段癌、壶腹部及部分十二指肠恶性肿瘤首选的手术方法,但其各种手术相关并发症高达28%~38%[1-2]。瘘是PD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出现可引起局部感染、出血而危及生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有肝胆管结石的患者同时患有肝胆管癌的诊断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间进行诊治的24例肝胆管结石同时伴有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这24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及治疗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生存时间。结果对照组在对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管癌进行诊断时主要的检查方法为B超,临床检查的阳性率为40.0%、治疗组的检查方法为CT以及MPCP,其临床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58.3%、75.0%。治疗组所选患者中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有3例,其余的9例进行手术治疗,将这9例患者分为根治组和姑息组。4例行根治行手术,占33.3%;5例行姑息切除手术,占41.7%。结论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管癌的患者易被临床医生忽略,延误病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手术时能够根治切除的患者很少,预后较差,在临床检查过程中要注意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管癌的临床病例,争取早期诊断,尽快治疗。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肝胆管癌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为后期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科学合理的前提依据。方法将我院近三年来接受治疗的235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全面性的分析回顾,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的发展均采取不同的临床手术方式,而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术中以及术后结合胆道镜诊断并取石处理。结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并未出现死亡现象,通过对所有入院治疗患者进行为期2年左右的随访工作发现,治疗组患者采取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采用肝叶切除以及肝叶切除加胆肠吻合疗效相对明显。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发展的状态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十分必要,同时在术中以及术后结合纤维胆道镜取石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狭窄 手术治疗情况 临床治疗效果 胆道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