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抢救中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呼吸科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肺功能、心率和呼吸频率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肺功能情况、心率和呼吸频率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抢救中,运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方法,对改善患者血气、肺功能、心率和呼吸频率情况,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常见的重症临床综合征,往往导致重症患者预后不良。ARDS呼吸驱动异常增加与肺损伤密切相关,及时控制ARDS过强的呼吸驱动,有助于减轻肺损伤并且改善临床预后。ARDS呼吸驱动异常增加发生的机制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肺泡塌陷引起的牵张反射及炎症刺激等,临床可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生理学指标和呼吸力学指标进行评价,并且可以通过镇痛镇静联合肌肉松弛、高呼气终末正压(PEEP)及俯卧位的治疗控制自主呼吸,根据ARDS患者呼吸驱动评估的结果制定个体化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就ARDS患者呼吸驱动的评估方式及患者的管理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驱动 肺损伤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系统呼吸护理对呼吸衰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2例呼吸衰竭患者,时间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6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行系统呼吸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呼吸衰竭患者系统呼吸护理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系统呼吸护理 呼吸衰竭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呼吸训练是呼吸系统疾病恢复的最常见的康复方法之一,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训练,可以实现更顺畅的呼吸系统和良好的肺部通气,改善气体交换,减轻呼吸工作并优化身体的氧气供应。呼吸训练可以防止肺部损伤,并改善或维持脊柱和躯干的正确活动能力。目前,呼吸训练法被广泛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和各种疾病的早期恢复中,并且由于外科手术或创伤而出现诸如脊柱侧凸、后凸畸形、神经系统损害以及胸部和腹部疼痛之类的恢复,都可以利用呼吸训练。

  • 标签: 呼吸训练 呼吸系统 疾病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呼吸衰竭患者,提出使用系统化呼吸护理模式,就如何提升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后肺部感染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肺部感染,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呼吸衰竭 系统护理 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系统性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我院呼吸内科室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后肺部感染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对临床护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呼吸衰竭 系统护理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无创呼吸机专科护理对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选择本院急诊内科收治的5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作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一组25例。2组均选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选用无创呼吸机专科护理。护理后对比2组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无创呼吸机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机主要并发症的发病率为8%,小于对照组32%,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呼吸衰竭患者接纳无创呼吸机治疗时,无创呼吸机专科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呼吸情况,减少呼吸机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呼吸衰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呼吸治疗师的工作职责可以涵盖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ICU)以及ICU后病房、专科病房。因此以患者为中心的重症呼吸康复包括预防患者入住ICU、ICU期间的呼吸治疗,以及ICU后的呼吸治疗。呼吸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评估、诊断和治疗,形成预防-评估-治疗-再次评估-调整方案的闭环管理模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呼吸内科临床在开展诊疗的过程中,使用呼吸内镜,分析这种技术运用产生的效果。 方法 100例病例被纳入此次研究中,病例全部为呼吸内科患者,收治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1月,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 治愈率方面为肺不张80.56%;难治性咯血治愈率86.21%,气管切开95.24%,肺性脑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呼吸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配合系统呼吸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具有更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开展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EF、FVC、FEV1等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EF、FVC、FEV1等肺功能改善比对照组更占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采用系统呼吸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肺功能,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可加大推广力度,并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 标签: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系统呼吸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呼吸衰竭中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近3年(2019年1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86例,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并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回顾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气分析水平、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血气分析 生理指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抢救中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应用。方法:选择在2019年3月到2020年1月的前来我院就诊的患有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抢救的60例患者共有60例,根据护理方案,在抢救中两组患者都使用了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将这6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综合性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在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前,先对两组患者使用了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然后对患者护理后呼吸频率、心率以及氧合指数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指标情况都比对照组患者的指标情况更好,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优质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临床各项生理指标,保持患者呼吸畅通,有利于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肌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肌力的短期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肌训练及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每周治疗6 d,持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对2组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肌力进行测定,同时采用躯干功能障碍量表(TI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对2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疲劳程度进行评定,并对比治疗期间2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峰值呼气流速(PEF)、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及TI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除MBI评分外观察组其余各项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SAP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3周的呼吸肌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呼吸肌肌力及吸气肌耐力,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咳嗽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并缓解其疲劳程度。

  • 标签: 脑卒中 呼吸肌训练 电刺激 肺功能 呼吸肌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在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抢救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从2020.04-2022.04期间我院治疗的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60例进行分析,依照护理方式进行分组,30例开展传统护理纳入传统组,30例在前组基础下增添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效果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血气分析指标较传统组优(P<0.05);观察组的效果满意度较传统组高(P<0.05)。结论:将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在研究疾病患者护理中,可有效优化血气分析指标,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于呼吸抢救治疗期间辅助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本院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共计72例,选择应用方便抽样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于治疗期间落实常规治疗,观察组于治疗期间辅助应用无创呼吸机,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估指标包含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呼吸抢救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于呼吸抢救治疗期间辅助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本院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共计72例,选择应用方便抽样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于治疗期间落实常规治疗,观察组于治疗期间辅助应用无创呼吸机,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估指标包含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呼吸抢救治疗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