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染色核型在白血病前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白血病前期患者65例,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4例,PNH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9例,可疑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临床确诊MDS28例,可疑MDS8例,行骨髓细胞核型分析和基因诊断。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未见染色核型异常;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未见染色异常。结论在白血病前期鉴别诊断中,骨髓细胞染色核型检测分析意义重大,能发现MDS和可疑的MDS。

  • 标签: 白血病前期 鉴别诊断 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
  • 简介:目的:为探讨四乙酸铅染毒对细胞染色的损伤作用。方法:本试验用四乙酸铅12.5mg/kg、25mg/kg、50mg/kg对小鼠经腹腔注射进行染毒,用生理盐水作对照,每天1次,连续6天,第7天处死染毒小鼠。取小鼠骨髓细胞,对骨髓细胞DNA受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骨髓细胞DNA受损率随四乙酸铅浓度增高而升高,随着四乙酸铅浓度增高骨髓细胞DNA受损情况加重,该结果表明,四乙酸铅对小鼠的骨髓细胞有很强的遗传毒性。

  • 标签: 四乙酸铅 小鼠骨髓细胞 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伴骨髓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初诊时骨髓染色核型分析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显带的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伴骨髓转移的NB患儿进行染色核型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分析预后,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结果1.共120例患儿,男74例,女46例,≥18个月者98例(81.7%)。染色正常组60例,其中56例(93.3%)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Ⅳ期,余4例为INSS-Ⅳs期;低危(LR)2例,中危(MR)9例,高危(HR)49例(81.7%);7例患儿MYCN基因扩增。染色异常组60例患儿均为INSS-Ⅳ期,MR 1例,余59例(98.3%)均为HR,14例MYCN基因扩增。2.染色异常患儿60例中单纯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者分别为4例、14例,42例患儿同时合并染色数目及结构异常。数目异常方面,21号、10号、11号染色缺失最为常见;结构异常方面涉及11q、1p、3p区段的异常发生率高。3.染色正常组患儿随访时间为4~44个月,17例出现肿瘤进展或复发;染色异常组患儿随访时间2~42个月,其中31例出现肿瘤进展或复发。所有患儿3年累积总生存率和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0.0%、48.4%;染色正常组患儿3年累积生存率为74.2%,3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为65.7%;染色异常组患儿3年累积生存率为47.5%,3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为24.9%;出现进展或复发患儿染色数目异常以10号染色缺失常见,结构异常以11q、1p、2p区域较多。结论NB患儿肿瘤细胞染色异常率高,但重复率低,个体间差异明显。10号染色缺失、11q、1p、2p区域结构异常可能为提示NB预后不良因素;通过骨髓标本进行肿瘤染色核型分析可行,可为更精准的危险度分层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骨髓转移 染色体核型
  • 简介:摘要本文对枣庄地区2000例遗传咨询者进行外周血细胞培养,常规染色制备,G显带核型分析,共检出异常核型175例,异常率为8.75%(175/2000),异常核型涉及到三体型、单体型、罗伯逊易位、不平衡重排等。受检者中不良孕产史1125例,检出异常核型89例,占异常核型的50.86%(89/175);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356例,异常核型54例,占异常核型的30.86%(54/175);不孕不育469例,异常核型32例,占异常核型的18.26%(32/175)。结果表明,染色核型分析对不良孕产史、智力低下、不孕不育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与D、G组短臂变异和Y染色长度变异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应引起临床上高度重视。

  • 标签: 遗传咨询 染色体核型分析 不良孕产史 智力低下 不孕不育
  • 简介:目的探讨绒毛取样产前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B超定位经腹绒毛取材法,采用绒毛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G显带进染色核型分析。结果934例绒毛标本中,其中85例为流产胚胎,培养成功率为99.46%。849例绒毛活检术中,异常核型75例,异常率为8.83%。其中多倍8例,12-三2例,13-三2例,16-三10例,18-三10例,21-三7例,22-三2例,标记染色2例,性染色异常9例,分别是1例47,XXY和8例45,X0。嵌合体3例,结构异常6例,染色多态性14例,涉及的染色有16、15、13。85例胚胎终止发育后,清宫术绒毛取材,进行胎儿染色核型分析,检测出27例染色异常核型,检出率为31.76%。结论绒毛染色核型分析是孕早期产前诊断和胚胎停止发育原因分析常用的方法,是早期、快速、有效、安全的产前诊断方法。将绒毛染色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产前诊断,有效避免染色异常儿的出生,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绒毛 染色体 核型分析 流产胚胎
  • 简介:摘要胎儿染色核型分析是产前诊断胎儿染色异常的经典细胞遗传学方法。为规范胎儿染色核型分析,适应医学遗传学技术的发展,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牵头制定了本指南,内容包括胎儿染色核型分析的一般要求、核型分析标准、嵌合的分析、G显带分辨率的确定方法等,以服务于临床工作的需要。

  • 标签: 染色体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判读指南
  • 作者: 卢利羚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蒙医药》2023年5期
  • 机构:四川省凉山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6150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分型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分析3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染色核型与疾病分型、免疫表型、国际预后积分的关系。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标记经流式细胞仪测定,依据MDS的WHO分型方案、染色核型以及系统(IPSS)将MDS患者划分为RA/RARS/RCMD组、RAEBI/RAEBII组;染色良好组、染色不良组;中危I组、中危II组、高危组。结果①染色良好组,RA/RARS/RCMD14例,RAEBI/RAEBII8例;染色不良组中,RA/RARS/RCMD4例,RAEBI/RAEBII11例。②染色良好组部分患者CD34、CD117表达阳性;染色不良组中,所有患者CD34、CD117均表达阳性,并且CD34、CD117的阳性表达率均较染色良好组高。③染色良好组平均国际预后积分较染色不良组低。结论染色核型检测有助于MDS的分型、预后判断。

  • 标签: 染色体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高龄孕妇羊水细胞染色核型分析,探讨高龄孕妇胎儿染色异常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南省岳阳市妇幼保健院行妊娠中期羊膜腔穿刺术及羊水染色核型分析的1364例高龄孕妇的病例资料,计算胎儿染色异常的发生率。结果共检出46例胎儿染色异常,发生率为3.37%,包括常染色数目异常26例,其中21三18例、18三6例、13三2例,性染色数目异常(含嵌合体)10例,结构异常10例,其中易位5例、缺失3例、重复1例、X等臂1例,染色多态55例,多态率4.03%。结论高龄孕妇胎儿染色异常以13、18、21号染色和性染色数目异常为主,对高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核型分析能有效的诊断胎儿染色病,是减少染色异常胎儿出生的必要手段。

  • 标签: 高龄孕妇 羊水细胞 核型分析 染色体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羊水细胞的培养及染色核型。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孕中期孕妇300例,于B超检查监护下为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将所抽的羊水行细胞培养与染色核型分析。结果经实验可得,300例孕妇中一次性羊水穿刺与细胞培养成功299例(99.7%);胎儿染色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7例(9.0%),结构异常23例(7.7%);数目异常8例(2.7%)。结论羊水细胞培养与染色核型分析安全可靠,对孕妇产前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孕中期 羊水细胞培养 染色体核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绒毛染色培养分析方法用于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以期对产前诊断咨询有所支持。方法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产检门诊共79例孕早期具有相应产前诊断适应征孕妇,于孕10-14周B超引导经腹抽取绒毛,用培养法进行染色核型分析。结果79例绒毛样本,培养成功76例(3例培养失败,无贴壁细胞生长),培养成功率为96.20%(76/79),检出染色异常核型11例,其中5例45,XO,2例21三,2例嵌合体,1例69,XXY,1例47,XN,+9。结论绒毛染色培养法制备方法简单、技术稳定、结果可靠,可用于胎儿染色疾病的产前诊断,是孕早期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绒毛活检术在产前诊断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与羊膜腔、脐带血穿刺术相比较有一定优势,在条件许可的实验室应尽可能开展。

  • 标签: 产前诊断 绒毛 染色体异常 产前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男性不育与染色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按常规方法制作染色标本的方法对122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共检出染色异常17例,异常率为13.93%。其中性染色异常12例,占男性不育患者的9.84%,常染色异常5例,占男性不育患者的4.10%。在所有的核型中,Klinefelter综合征的发生率最高,占异常核型的23.53%。结论染色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染色核型分析对男性不育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男性不育 染色体异常 核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水染色平衡易位的来源及新生突变。方法收集8635例羊水标本,应用染色核型分析技术诊断胎儿是否为染色易位核型,并分析易位核型的来源。结果本研究共有146例胎儿染色易位,其中平衡易位110例,罗伯逊易位36例。110例胎儿染色相互易位中,57例胎儿染色易位来自父亲,34例胎儿染色易位来自母亲,19例胎儿染色易位为新生突变。罗伯逊易位36例中,全部是非同源罗伯逊易位。其中9例来自父亲,15例来自母亲,12例为新生突变。结论胎儿染色易位结果应综合分析并在遗传咨询医师指导下给予准确妊娠指导。

  • 标签: 产前诊断 羊水染色体 核型分析 易位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胎儿染色核型异常的产前诊断指征,为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胎儿染色核型分析的5655例孕妇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产前诊断指征包括:产前血清学筛查结果高风险,如21-三综合征风险值≥1/270或18-三综合征风险值≥1/350(2482例),高龄(年龄≥35岁,1889例),不良妊娠史(675例),夫妇一方染色异常(49例),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异常(465例),以及早孕期接触大量化学毒剂、辐射或严重病毒感染,或服用可能致畸的药物等(95例),上述产前诊断指征均为单一指征,无交叉。通过羊膜腔穿刺染色检查进行胎儿染色核型异常确诊。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上述具有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孕妇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胎儿染色核型异常类别及检出例数、检出率,以及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异常与胎儿染色核型异常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具有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孕妇的胎儿染色核型异常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介入性产前诊断术前均与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1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5655例孕妇中,共计检出胎儿染色核型异常为124例,检出率为2.2%。分别以产前血清学筛查结果高风险、高龄、不良妊娠史、夫妇一方染色异常、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异常、早孕期异常物质接触史为产前诊断指征,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分别为2482、1889、675、49、465及95例,检出胎儿染色核型异常分别为40、47、12、5、19及1例,检出率分别为1.6%、2.5%、1.8%、10.2%、4.1%及1.1%。夫妇一方染色异常及产前超声检查异常孕妇胎儿的染色核型异常发生率较高。上述具有不�

  • 标签: 产前筛查 超声检查 产前 染色体畸变 胎儿
  • 简介:为了研究迷迭香的染色数目和核型,经0.002M的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迷迭香的根尖5-5.5h,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观察迷迭香染色数目,并进行核型的分析.结果得出迷迭香核型公式为:K(2n)=22m+2M,NF=48,核型为1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3.33%,对称程度较高.

  • 标签: 迷迭香 染色体 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