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由是对必然即规律的认识和依据这种认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自由观是马克主义人学的核心内容,建立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自由是一个历史范畴,受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制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在阶级社会里,自由具有阶级性.本文从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视角对自由进行哲学考察,有助于我们对人的自由和本质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的把握.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学 自由 实践
  • 简介:在某种意义上,马克主义是关于人的尊严及其实现的科学。作为中国化马克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尊严为本。在马克主义人学的视域中,人的尊严包含着丰富内涵:尊重人的权利,保障人的自由,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人的权利集中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自由个性是自由的实质性内涵;满足人的基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的发展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最高原则。

  • 标签: 人的尊严 人的权利 人的自由 人的需要 人的发展
  • 简介:在所谓“国际共运处于低潮”的今天,“经济全球化”、“WTO”、“转型”、“转制”等名词,确实比“马克主义”响亮得多。在某些国人眼中.谁要主张“马克主义”,不是“僵化”便是“弱智”。但事实远非如此!胡总书记多次谈“马克主义中国化”,非常睿智。马克不仅在中国、俄罗斯、朝鲜等东方国家还“活着”,在欧洲“活得更精彩”,在拉美、非洲,许多力量甚至把“毛泽东主义”当作“马克主义第三阶段”。在新自由主义者看来,简直是“愚不可及”,“痴人说梦”!但马克主义者看来,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代表未来的存在”。本文谈欧洲尊重马克主义,是想说明马克“不仅活着”,而且比以往“游荡得”更加广泛、深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经济全球化 自由主义者 国际共运 欧洲国家
  • 简介: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马克主义文化理论调查研究的评论,第二部分是从社会整体和日常生活两个不同的方面对文化进行研究。作者认为六十年代对马克著作的非教条主义的评论是有成果的。为了创立文化理论,有必要重新研究马克主义的经典著作。近几十年来,马克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都曾试图从劳动方面给文化下定义,但这种尝试基本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我们应从社会整体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来研究文化。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日常生活 马克思著作 教条主义 六十年代 经典著作
  • 简介:在有机马克主义的形成过程中,有机哲学、马克主义、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和中国的生态文明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以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为目标,有机马克主义强调对整体利益和共同体的关注,蕴含了不少有益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启示。

  • 标签: 有机马克思主义 有机哲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如果对人的内涵和外延缺乏科学的认识,就难以正确把握人们思想问题产生的根源,也就不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马克主义人学思想是从整体上左右人的存在、人性、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道路等基本原则的学问,它是从哲学上对人所做的最高层次的思考,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做好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 人学 受教育者 教育方法
  • 简介: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5月推出的一书,是由王业兴教授在长期的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撰述而成.该书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80多年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进行了系统而又带有专题性的梳理,填补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系统研究的空白,因而很有向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同仁或爱好者推介的价值.……

  • 标签: 传统马克思主义 西化传统 马克思主义读
  • 简介:列宁的马克主义观是列宁关于马克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列宁阐明了马克主义的组成部分、阶级属性、理论精髓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主义”的问题;树立了学习与运用、坚持与发展马克主义的典范,科学地回答了“如何对待马克主义”的问题;揭示了马克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的发展规律,科学地回答了“马克主义的历史命运如何”的问题。

  • 标签: 列宁 马克思主义观 科学态度
  • 简介:马克主义国家理论是认识国家本质的科学方法论,它改变了前现代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对国家的唯心主义认识,把国家的考察奠定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对国家认识的现代性转变。国家并非抽象的伦理实体和精神生活的总和,它是历史的产物,注定是要走向消亡。无论现代国家如何转型与变化,它并未超出马克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方法论考察。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国家理论 现代意义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马克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和发展中国化马克主义的历史.从马克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主义的跃迁,要解决马克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出发点、着力点问题;中国化马克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

  • 标签: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跃迁 形成和发展 中国实际 立足点
  • 简介: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一直是以经济建设取代阶级斗争作为工作重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而经过将近40年,中国社会面临的更重要问题是如何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回应生产力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挑战。中国社会发展和马克主义中国化进入新的阶段,处处显示出价值理性的重要。以弘扬科学(工具)理性为特征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没有被证伪,但是必须有所发展。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回到马克马克的早期著作中有许多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思想,如何把它们与现有的马克主义哲学原理结合起来,是当前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发展的关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价值理性 回到马克思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在我国,马克主义人学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创新和蕴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近年来,人学研究却陷入一定的困境,主要是缺乏问题意识和现实实践眼光,缺乏对现实个体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的追问,缺乏比较研究和人文价值关怀。这决定了人学研究的建构之路只能来自于对马克主义人学核心价值的挖掘,对社会发展方式和代价的重新认识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正确贯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人学 实践生成论 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