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中心静脉时运用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实施中心静脉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运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观察组50例患者则实施腋静脉穿刺,对比两组穿刺成功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45/50),对照组为92.00%(46/50),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1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0%vs16.00%)(χ2=4.00,P<0.05)。结论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均较高,但与传统的锁骨下静脉方式相比,腋静脉穿刺置,可有效降低穿刺意外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腋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 成功率
  • 简介:摘要某超超临界百万机组在投入AGC正常运行中,运行人员监视发现主机#2瓦相对振动频繁报警,最高达130um,而绝对振动值及轴瓦温度无较明显变化,本文主要对主机振动上升原因进行分析,后续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对同类型机组发生类似故障提供借鉴。

  • 标签: 汽轮机 异常振动 轴系 中压调节门
  • 简介:摘要为研究通信塔新增广告牌的可行性方案,通过SPA2000数值模拟分析6个改造方案,通过受力及变形分析得到(1)上述塔新增广告牌的设计方案能满足使用要求;(2)采用硬支撑加固的塔新增广告牌设计方案受力性能较好;(3)通信塔新增大型广告牌时,优选支撑加固的设计方案。

  • 标签: 单管塔 新增 改造 广告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护理,对实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效果作用。方法对我院在2018年所接收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随机抽取60例,对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完善的治疗准备,在治疗后加强对穿刺部位、患肢与溶栓导管等肢体部位的护理。结果结合护理措施的采取为患者提供完整的康复指导,55例痊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转院。结论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静脉至关溶栓治疗中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最终能够更好的帮助病患恢复健康,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静脉置管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手推送静脉留置针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12月我科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135例,按患者置留置针日期,单号纳入对照组,共63例;双号纳入观察组,共72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穿刺,观察组实施单手送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69/72)高于对照组的86%(54/63),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手送置留置针可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单手送管 静脉留置针 置管
  • 简介:标准套扎组22例中首次套扎结束2周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为0例,密集套扎组25例中首次套扎结束2周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为18例(72%),评价单环密集套扎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效果

  • 标签: 临床评价 单环密集 套扎术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塔垂直度偏移超限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处理建议,为垂直度整改提供参考。

  • 标签: 单管塔 垂直度 超限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将对 B超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技术,在手术病人静脉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探讨其安全性和利用价值。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 2016―2019年入住芜湖市某三甲医院手术室的 192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留置,实验组采取 B超引导下静脉穿刺技术,比较其二者的安全性、并发症等参考指标,来评价 B超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技术,在手术病人静脉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是实验组成功率( 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 P<0.05)普遍高于常规穿刺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

  • 标签: B超 静脉穿刺 手术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风险监控》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04~2018-12期间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科收治的介入溶栓治疗LEDVT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风险监控》进行护理监控,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率。结果对照组3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患肢肿胀消退不明显2例,发生皮下淤血3例,留置溶栓导管鞘出血2例,患者满意率85%;观察组3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患肢肿胀消退不明显1例,发生留置溶栓导管鞘出血1例,患者满意率98%;均未发生肺栓塞和护理纠纷,术后疼痛均不明显或轻微疼痛,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也提升较高(p<0.05)。结论采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风险监控》对患者进行护理监控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护理,同时能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标准的监控模式作为指引,也为医生提供更直观的临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 标签: 风险监控单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重症加强监护病房应用静脉麻醉可降低 POWER PICC置中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提高护理静疗质量。方法:选取符合留置 POWER PICC的重症患者 185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n=95例)和实验组 (n=90例 ),对照组在置中应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实验组在置管过程中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在置中导管异位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置中导管异位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重症加强病房留置 POWER PICC,应用静脉麻醉可降低置中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值得在临产推广。

  • 标签: 重症加强监护病房 静脉麻醉 POWER PICC 丙泊酚 导管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 析 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腘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 。 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内接收的下 肢深静脉血栓 患者共 40 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先对其进行 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腘静脉溶栓 的基本 治疗 , 在护理完成后,再分别对其效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结果:所有 患者在接受基本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均取得一定的疗效,且恢复周期短,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高。 结论: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腘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腘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内接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4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先对其进行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腘静脉溶栓的基本治疗,在护理完成后,再分别对其效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基本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均取得一定的疗效,且恢复周期短,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高。结论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腘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深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64例,应用深静脉溶栓术)和对照组(64例,应用周围静脉溶栓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并发症(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Porter评分。结果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Porter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Por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显著。

  • 标签: 深静脉置管溶栓术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管开通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深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64例,应用深静脉溶栓术)和对照组(64例,应用周围静脉溶栓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并发症(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Porter评分。结果: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Porter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Por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深静脉置管溶栓术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管开通率 并发症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75岁。因突发神志不清8小时余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来我院急诊时测得血压216/119mmHg(1mmHg=0.133kPa);血气示:血液酸碱度7.416、二氧化碳分压39.8mmHg、氧分压89.8mmHg、血钠146.2mmol/L、血钾3.32mmol/L、血糖7.63mmol/L;血常规示: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数77.3%,余未见明显异常;D二聚体1.60mg/L,肝功能、肾功能、心3酶、黄疸常规、肌钙蛋白I、血清淀粉酶、凝血四项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锁骨下静脉置管 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理盐水中心静脉导管冲间隔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建立颈内、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100例,统一选择7G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培训护士脉冲式冲方法,考试合格后开始分组,将监护1床、2床、3床的护士每12h冲作为对照组,监护4床、5床、6床的护士每8h冲作为实验组,观察与记录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堵例数,导管感染的例数。结果实验组每12h冲洗中心静脉导管、堵例数、导管感染例数均大于对照组每8h冲洗中心静脉导管。结论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感染率有很大关系,冲洗时间影响导管堵例数、导管感染例数。

  • 标签: 生理盐水 中心静脉导管 冲管间隔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在 ICU 护理中使用中心静脉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文纳入对象是 201 7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62 例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ICU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ICU护理中使用中心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纳入对象是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ICU患者,分组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每组31例,一般护理干预用于常规组,中心静脉针对护理用于实验组,对两组临床护理情况实施比对。结果实验组ICU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常规组数值,P<0.05,数据指标之间展现对比分析意义。结论将中心静脉使用在ICU患者中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ICU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护理策略。方法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选择5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按照接受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并发症临床护理工作中灵活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并发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