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南阳话中,频率副词"肯"可以修饰非自主动词和自主动词,基本作用是表达事情发生的频率高。表频副词"肯"是表愿意的助动词"肯"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

  • 标签: 南阳话 频率副词 经常 来源
  • 简介:<正>不知大家是否留意过,在上海话口语中,有几个词儿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然而其语义却很不文明。本文试就此作一点粗略的分析。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流行的"切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推"册那"([tsh(?)51na])。现以男性为例,以从事工种来分,列调查表如下:(在使用上海方言的平时环境中随机抽样,即在单位时间内以最先进行有效交谈的10人为统计对象。)

  • 标签: 上海话高频率 口语词 语源演变
  • 简介:继之前的研究,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汉语合成复合词中题元结构与表层结构的不对称现象;提出这种不对称可以通过逻辑形式中的题元约束关系来解决。此分析方式符合普遍语法的一般原则,较之前的个别处理方式有所进步。不但汉语合成复合词如此,其他语言(如英语)的合成复合词也是如此,所以有普遍意义。因此,普遍语法的一般原则对处理自然语言的细微结构似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合成复合词 逻辑形式 普遍语法
  • 简介:文章把现代汉语“X来”式合成词分为四类:“古来”类、“从来”类、“后来”类、“想来”类。这四类“X来”内部结构不同,历史来源也不同。具体来说,“古来”类来源于汉语史上表时间的方位短语“自/从X以来”,出于语言的经济原则,“自/从X以来”缩略为“X来”;“从来”类来源于汉语史上具有名词功能的短语“所X来”,“X”和“来”本不在同一结构层次上,由于经常相邻出现,逐渐跨层词汇化为双音词;“后来”类直接从动词性偏正短语“X来”词汇化而来,不像前两类“X来”经过了形式上的缩减过程;“想来”类来源于动趋式“X来”的泛化,“来”逐渐由趋向动词(作补语)虚化为类词缀。

  • 标签: 合成词 结构 差异 来源 词汇化 语法化“X来”
  • 简介:我们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实验结果和对语言的研究经验,提出了“语言能力合成说”的假说,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层级系统,语言能力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的,而是由更基本的认知能力协同合作的结果。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生成语言学 认知心理学 语言能力合成说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个语音合成语料库。语料的设计考虑了音段和韵律,语料库中包含汉语的音节、词语、独白语句和情景对话语篇。语音的录制在卦限录音室中进行。语料库中还包括了科学的语料管理系统,它具有查询、浏览和更新等功能。

  • 标签: 汉语语音合成 音段 管理系统 三音 语调模式 标音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复合元音的指数式动态模型,它能将普通话的十三个复合元音的音色变化描述为几个目标值之间的动态运动。此模型用于语音合成时,能减少合成参数的存贮量,提高合成的复合元音的自然度。该模型也为进一步研究离散言语代码与连续语音声波之间的转换机制提供了一条途径。

  • 标签: 动态模型 共振峰频率 指数式 目标值 模型合成 二合元音
  • 简介:<正>一汉语“动词”的定义问题(一)“动词”的双重意义至今在不少语法书和文章里,“动词”这个概念有两种用法和意思:一是词类,二是句子成分。前者是本来的意思,“动词”跟“名词”、“形容词”、“代词”等概念相同是词类,这无须细说。问题就在于第二种意思。那些语法专著经常使用“动宾结构”、“动补结构”等说法,把“动词”概念和“主语”、“宾语”、“补语”等句子成分等量齐观。虽然动词跟其他词类的词一样能充当句子成

  • 标签: 构词语素 基本语素 汉语拼音正词法 述宾结构 “了” 词的结构
  • 简介:摘要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用已有的经验来解释同化新知的过程,也是未知与已有的经验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过程。现在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用1、2两个数字组成尽可能多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这一开放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沟通了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探究“1÷2是什么意思”时,老师巧妙地提供8÷4、4÷2这两个算式。学生借助它们,通过类比思考,发现了1÷2与8÷4等算式的本质联系。这样的教学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挈入点,引导他们着力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在捕捉联系,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历着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认知矛盾趋于平衡,认知结构得以拓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思维,同时也在解决问题学习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 标签: &ldquo 体悟&rdquo 小学 数学 重要一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