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质量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0例需要血液净化的患者,常规组75人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75人对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进行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是98.67%和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的总有效率73.33%和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情况更优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实行质量,能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质量管理 血液净化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通过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中存在的难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推动基层医院检验科的发展,保证其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较高价值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检验科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对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于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间择本科室30例护理人员进行研究,按管理模式分为常规组(n=15)和品管圈组(n=15),对常规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对品管圈组护理人员实施品管圈管理,分析总结两种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状况。结果品管圈组护理人员被投诉率6.7%较常规组46.7%明显降低,品管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较常规组80.0%明显升高(P<0.05);品管圈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可改善护理质量效果。

  • 标签: 品管圈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质量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质量管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均为61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再实施质量,之后再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组,且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采取质量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引起院方高度重视。

  • 标签: 质量控制 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点环节管理在运行电子病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2016年第四季度9000份,2017年第一季度9500份运行电子病历的质量进行检查,根据《环节病历质量评价标准(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评价每个季度的病历质量。采用重点环节管理的办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进行监控。结果2017年第一季度的电子病历的质量明显的比2016年第四季度的电子病历质量高(P<0.05)。结论对电子病历的质量不断的加强重点环节监控,可以使病历整体的质量显著的提高,值得在电子病历管理的工作中广泛的应用。

  • 标签: 重点环节管理 电子病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信息化管理在医疗质量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实施医院信息化管理前后的医疗质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信息化管理之后,医院的医疗信息质量缺陷大幅度降低,与实施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快速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效果,而且能够促进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是医院提升医疗质量和综合实力,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 标签: 医院 信息化管理 医疗质量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策略。方法我站从2017年5月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ELISA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随机选取2017年3月-4月期间(常规质量管理)与2017年7月-8月期间(优化质量管理)各4000份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比两段时期内的标本检验合格情况。结果与2017年3月-4月对比,2017年7月-8月期间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工作人员差错率、标本检测不合格率、结果异常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检测合格率与准确性。

  • 标签: 血站 ELISA检测 实验室 检测过程 质量控制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环节质量在电子护理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10月、2016年8~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各随机选取200例患者的电子护理病历进行研究,每份病例的护理项目为1000项,并将2015年的病历设为对照组,对其采取常规质量管理;将2016年的病历设为观察组,对其采取环节质量管理,随后对两种质量管理方法在电子护理病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此分析。结果观察组电子护理病历在经过环节质量管理后,病历缺陷率为3.70%(37项);对照组电子护理病历在经过常规质量护理后,病历缺陷率为23%(230项),两组数据间的差异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环节质量方法应用到电子护理病历质量管理中,能够显著降低护理病历的缺陷率,改善电子护理病历质量

  • 标签: 环节质量控制 电子护理病历 质量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小组管理模式,建立质控体系开展综合性、系统化的护理质量,对比质量小组管理模式应用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质量小组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频数显著低于实施前,质控小组得分比实施前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手术室管理效能、改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应用质量小组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使用情况,旨在指导和改善手术室的管理工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46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管理组(n=123)和质量管理组(n=123),分析比较两组恶劣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常规管理组恶劣事件发生率为20.32%,质量管理组为4.88%,则两组数据差异明显(X2=13.32,P<0.05);常规管理组患者满意程度为74.80%,质量管理组为92.68%,则两组数据差异明显(X2=14.45,P<0.05)。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过程中,采用质量小组的模式积极进行危机管理能够有效预防恶劣事件的发生率,并大幅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 标签: 手术室管理 恶劣事件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医院消毒供医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情况,进而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各类医疗器械应用质量管理前后的清洗质量。结果质量管理前后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的各类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以及使用满意率均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强化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能够进一步保证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对于院内感染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医疗器械 清洗质量 控制管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房质量中助产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7年8月-2018年4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2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32)和对照组(n=132)。将助产士常规管理实施于对照组,将助产士分层管理实施于观察组。对两种管理模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接生质量、护理满意度指标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助产士分层管理代替助产士常规管理实施产妇分娩护理中,对于接生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质量控制 助产士分层管理 产房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临检室质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针对基层医院(注本人在基层医院工作十八年)临检室的全面质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可以对基层医院临检室的全面质量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临检室质量有效性,保证检测结果质量,为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出更好的参考和帮助,维持整个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 标签: 基层医院 临检室 全面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医院消毒供医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情况,进而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各类医疗器械应用质量管理前后的清洗质量。结果质量管理前后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的各类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以及使用满意率均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强化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能够进一步保证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对于院内感染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医疗器械 清洗质量 控制管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制定质量措施。方法选取我公司微生物检验科室采集的检验样本700份,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分析检验报告,复核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明确质量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质控措施。结果700份微生物检验报告的结果准确率为91.3%,61例误差结果中,人员因素23例(37.7%)、样本因素17例(27.9%)、操作因素13例(21.3%)、其他因素8例(13.1%)。实施质控措施后,检验结果准确率明显提高,取样不合格率、误差超限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涉及人员、采样、操作等方面,检验人员应制定并实施质控措施,提高检验质量,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依据。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质量 影响因素 质控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就间接导致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我国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放疗,且放疗在治疗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与传统的常规放疗相比,强调适形放疗不仅可以使靶区的照射更加均匀,同时也可以减少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提高肿瘤的控制率,减少复发与副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调强放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就要对其至来年个进行有效的控制

  • 标签: 放疗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 作者: 杨茂,刘家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2-14
  • 出处:《药店周刊》2022年第8期
  • 机构:六盘水市首钢水钢医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总结,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检验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共计1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质量的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之间具有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应的质量分析最终的结果显示,不合格的血细胞检验标本的质量有所提升,不合格率有所下降。结论:临床血细胞检验是当前临床检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患者在进行各项检查和手术之前的一个重要的检验内容。因此,在进行临床血细胞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对其质量进行控制,降低血细胞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确保临床检验质量,为患者后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合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FUSC胶囊中螺内酯的含量并进行线性考察,精密度及稳定性试验,溶出试验,从而研究出合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KromasilC18柱(20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02mol/L磷酸二氢钾(6733)为流动相(用0.85%磷酸调节pH至4.3),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39nm。结果螺内酯在20~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标准曲线方程为y=69185x–29778,r=0.9997(n=7);y=67886x+38487,r=0.9997(n=7);y=68809x–780.57,r=0.9997(n=7)。精密度实验所得RSD值为0.58%,表明精密度良好。稳定性实验所得RSD值为0.38%,表明稳定性良好。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螺内酯平均含量为99.76%,在97~103%范围内,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中对螺内酯的质量要求,其RSD为0.66%,小于2%,符合质量标准规定。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回收率和重现性好,可用于此复方制剂中螺内酯的含量测定。

  • 标签: 螺内酯 含量 高效液相测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细菌检验效果以及其质量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02月~2014年02月本院收治的各科室患者,严格按照医学微生物学检验规范,进行采集制定检验标本200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组织标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痰液标本、生殖道分泌物标本、粪便标本检出率分别97.07%、93.80%、88.89%、90.10%、87.50%、80.20%。创伤组织细菌合格率最高,明显高于其它标本;粪便细菌合格率最低,明显低于其它标本;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细菌检验过程中,必须严格参照细菌标本采集标准,在运送与处理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正确选位标本取样,在采集源头上加强对标本的保护,妥善保存及处理细菌标本,以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从根本上保障临床细菌检测效果的提高。

  • 标签: 临床细菌 细菌检验 效果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细菌检验的效果,提高临床细菌检验的准确性,制订质量策略,保证今后的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000份细菌标本检验资料,临床细菌检验的标本主要包括分泌物标本、痰及咽拭子标本、关节液标本、血培养标本、尿液及大便标本,观察其临床检查的准确性,并探讨相关的质量策略。结果4000份收集的细菌标本中,其中检验质量合格的标本共有3217份,合格率为80.42%,其中分泌物标本的合格数最多为1354例,合格率为82.31%,尿液及大便标本的合格数最少为196例,合格率为62.22%,与其他的标本的合格率比较,尿液及大便标本的合格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保证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在检验中要严格遵守细菌标本的采集、送检以及保存等相关制度,操作中防止污染,以上措施均能提高细菌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细菌检验 效果 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