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填词要依据词调声情是一种传统说法,但这种说法只是后人在无法真正做到依音乐填词时,所总结提出的一套维护词"别是一家"的技术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与两宋词的创作实际并不相符,填词不顾声情的现象大量存在。影响填词不依声情的各种因素有当时音乐记录传播手段不科学、作家的个性、气质、遭际、心境及所处时地、环境等。

  • 标签: 词调 依声情填词 借声拟辞
  • 简介:皇裙初年,太常博士沈遵游览滁州醉翁亭后,谱写琴曲《醉翁吟》。嘉祜元年,欧阳修、梅尧臣以及后来王令等人,为之填写了楚辞体的歌辞。元丰年间,苏轼又因庐山玉涧道人崔闲之请,将《醉翁吟》改名为《醉翁操》,并重新为之填词,使其成为词体《醉翁操》。之后郭祥正、楼钥以及辛弃疾等人根据苏轼词的格律谱填词,将其形式固定下来,变成一个词调名。这其间因为文献记载的矛盾,使得整个过程模糊不清,所以需要探究。而考察琴曲演变为词牌的过程,不仅对一个词牌的形成有所了解,而且对文学如何与音乐结合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醉翁吟 醉翁操 琴曲 词调 楚辞体 词体
  • 简介:根据古今词学著作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有关的词集,对词调始于何人的问题作了考证.既不是始于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吴文英,也不是比吴文英早数年出生的高似孙,从填词时间和内容上看,该词调应始于比高似孙早五十年左右出生的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他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道布教的需要,同时本文对该词调始于王重阳的原因作了分析.

  • 标签: 《莺啼序》 王重阳 高似孙 传道布教 词调
  • 简介:晏几道《临江仙》同曰: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上片“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原是五代时期诗人翁宏所写《宫词》一诗中的两句。翁诗不知名,而晏小山的这首词中引用了此二句却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 标签: 《临江仙》 词调 “蓄势”机制 晏几道 文学评论
  • 简介:北朝乐府《折杨柳》是唐人《杨柳枝》的前身。作为乐府古曲的《折杨柳》,主要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唐代《杨柳枝》仍然是以哀怨的声情作为其底色的。《杨柳枝》之舞,主要是摹拟临风而舞的杨柳的姿态,似为软舞。至晚唐薛能,始成健舞。

  • 标签: 杨柳枝 词调溯源 歌舞声情
  • 简介:根据《道藏》等道教文献资料和古今词学著作,结合有关《莺啼序》的词集,对词调《莺啼序》始于何人的问题作了考证。认为《莺啼序》既不是始于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吴文英,也不是比吴文英早数年出生的高似孙,从填词时间和内容上看,该词调应始于比高似孙早五十年左右出生的全真道创始人王嚞。他填《莺啼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道布教的需要。同时本文对该词调始于王嚞的原因作了分析。

  • 标签: 《莺啼序》 全真道 王嚞 传教布道 高似孙 最长词调
  • 简介:通过对晋东南晋语区16个方言点的单用语气词的田野调查和语料分析,从共时的层面对晋东南晋语区16个方言点的语气词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归纳出晋东南晋语语气词的特点:晋东南晋语的语气词十分丰富,而且基本都可以分布于句中和句末,每个语气词及所表达的语气意义并不单一,同一语气词可以表示几个不同的语气,而同一语气也可以用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

  • 标签: 晋东南晋语 语气词 语气意义
  • 简介:摘要否定副词“不”和“没”历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难点之一。本文主要调查印尼汉语高级水平留学生对“不”和“没”否定结构的掌握情况,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统计分析及线上线下访谈等步骤,对印尼留学生的偏误进行现象描述、偏误类型归类,并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以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 标签: &ldquo 不&rdquo &ldquo 没&rdquo 印尼汉语高级水平 偏误分析
  • 简介:摘要: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智能检索系统能够对基于语义基准提取的语义分词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对语义检索过程的干预和检索结果的优化。本文从智能语义引擎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语义分词调整策略及实践案件分析,探索如何充分利用语义分词的人工干预来提升检索效能。

  • 标签: 智能检索系统 语义分词 分词调整 分词权重
  • 简介:旧说唐大曲“六州”名义,乃“伊、渭、梁、氐、甘、凉”或“伊、渭、石、氐、甘、凉”之并称。此乃总结宋代不同词调之名推得之结论,并不可靠。考两唐书地理志,合称“六州”之行政区划凡十余组,独无上述二种。结合日本唐传曲调名考察,大曲“六州”之名,实指唐初突厥降部安置地“鲁、丽、塞、含、依、契”“六胡州”,又称“河曲六州”。其区域大致相当于今鄂尔多斯、银川、吴忠一代。结合六胡州的历史背景推测,唐曲“六州”或为庙堂所制,以歌颂唐太宗伏远怀柔之功德,而非边地进献。或云词调“六州歌头”之调名始于唐岑参诗作,亦误。关于词调“六州歌头”的结构,尚有一些错误的理解有待修正。按宋代词乐的典型形态分析,词调《六州歌头》上片结尾的三字句,本当为下片之换头而被误归于上片。词乐失传后,历代图谱学片面强调韵脚,而不知韵脚有主次、正副之分。宋代词乐“片”与“句”之间,尚有一中间层次,音乐学上称之为“均”,表现在文辞体格上为句群。《六州歌头》是以平韵为主的词调,上下片结构有对应性,其韵脚看似密集杂乱,实有鲜明的层次性。

  • 标签: 六胡州 六州歌头 均拍 换头 词调标点
  • 简介:文章以6位北京话母语者的非强调的自然焦点的陈述句语料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汉语语调基本模式内部不同韵律层级的音高表现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句调域内部不同位置的词调域,词调域内部不同位次的字调域,尤其是句末词调域内部的字调域,这两个韵律层级的音高表现具有很强的同构性,主要表现在音高跨度、音高起伏度以及调域中线三方面。“同构性”是语调基本模式的重要特征,作为基本模式三要素的下倾调、降阶调、边界调对于“同构性”的产生都有重要贡献。语调基本模式中不同韵律层级间的同构性是人类语言中的递归性原则在语音中的表现和投射。

  • 标签: 普通话 陈述句 基本模式 韵律层级 同构性
  • 简介:唐虞三代之始,人皆能因所感而歌唱,荆轲歌易水,离别唱阳关,上至君王,下到百姓,多知音好歌者。至商周时,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文人音乐逐渐剥离开来,文人音乐独立而成一派。宋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中,尤其不能忽略了文人对于音乐的创作和参与,经文人之手的北宋词调音乐,是文人音乐之代表。“文”的品格、气质和素养是文人音乐区别于其他传统音乐的标志之一。唐诗是酒,宋词为茶,歌词、音乐和典故中记录着宋代文人独特的艺术审美与细腻情感,“词调音乐”更注重于“音”与“心”之间的对话,以含蓄之情、中和之意、音外之音来表现中国古代文人独有的艺术哲学。

  • 标签: 北宋 文人 词调音乐 传播 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