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西方传统马戏团中,动物表演曾经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所有的权威辞典对“马戏团”的定义都离不开“杂技、小丑和动物”这几个关键词。几十年前,马戏团每到一个地方演出就会成为当地的文化娱乐大事,报纸上纷纷打出《马戏团来了!》这样的大标题以吸引读者。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传统马戏团被动物保护组织和动物权利保护者们不断地推向舆论批判的风口浪尖,见诸报端的不乏《禁止动物马戏团》之类的大标题。

  • 标签: 动物权利 西方传统 马戏团 解析 90年代以来 文化娱乐
  • 简介:根据在第10届日本富山国际海报三年展及第8届"4THBLOCK"生态国际海报三年展入选的几张海报,透析了这几张海报的创意思路,并探讨了海报设计背后的哲学思考,强调了文化内涵与哲学思考对于海报创作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海报设计 设计目的 哲学思考
  • 简介:雕塑空间是雕塑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古典雕塑一直以凸起的三维实体空间为基本特征,现代雕塑家将空间从封闭的体积中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虚空间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态应运而生,它拓展和丰富了现代雕塑的表现手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时空观念的转变,虚空间的语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延展,呈现出不同的类型。

  • 标签: 现代雕塑 虚空间 形式语言 衍变
  • 简介:鞋履是人类出于保护双足的目的而产生的,它作为服饰的组成部分之一,与服装密切相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美化的要求和审美的观念亦伴之而生"[1],因此鞋履又兼备了装饰性功能,即美化双脚的作用。在服饰史中,鞋履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一是无后鞋帮或矮帮无筒的形式,

  • 标签: 中西方 设计 古代 生产力水平 服饰史
  • 简介: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是在各自不同的文明、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戏剧艺术,且形式多样,内容迥异。本文对歌剧和戏曲的产生及两者中存在的异同、成因都做了概略性的比较研究。希冀有识之士能够认识到中国戏曲作为灿烂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和文化遗产价值,意识到“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 标签: 西方歌剧 中国戏曲 记谱法 脸谱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世纪西方“先锋派音乐”五个特征的分析,阐明了“先锋派音乐”特征深受当时社会背景、哲学思潮和艺术思潮的影响的观点,并且分析了“先锋派音乐”特征对这一时期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生活的真实折射现象,从而指出,人们应当立足于“多元化”世界,多面向、多维度地看待“先锋派音乐”的特征,并建设性地加以充分理解和分析,在“荒诞不经”中看到其价值所在。

  • 标签: 先锋派音乐 特征 透析 多元化
  • 简介:《音乐学术,西方与东方:藏人音乐作为个案研究》(MusicScholarship,WestandEast:TibetanMusicasaCaseStudy),1998年发表于北美民族音乐学重要学刊《亚洲音乐》(AsianMusic)杂志第29卷。作者吴犇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人员,1995年、1998年于匹兹堡大学分别获得民族音乐学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本文的写作,以吴犇之硕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展开,对20世纪下半叶中-西方学界的藏人音乐研究做出举要、比较与评述。作为中西方民族音乐学界双向的局内人,吴犇写作此文的目的不仅在于呈现出中西方学界对藏人音乐的整体研究状况,更重要的是,希冀以此族群音乐的研究为例,梳理并诠释双方学界在研究理念、方法、目标上的种种差异与关联。《音乐学术,西方与东方:藏人音乐作为个案研究》一经发表,便在欧美学界相关领域引起关注,尤其文中对中西方学界种种区别的讨论成为英语学术界了解中国学者藏人音乐研究乃至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西方民族音乐学 音乐学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个案 东方 硕士学位论文
  • 简介:本文根据帕斯卡尔提出的几何逻辑与心性逻辑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两种方法,论证了西方音乐书写现代性与东方音乐口传心授的各自对几何逻辑方法和心性逻辑方法的历史选择。西方音乐由几何逻辑方法的进路产生了音乐的数理人工语言,而心性论则保持了音乐日常语言生态式的方法。

  • 标签: 几何逻辑 心性逻辑 数理人工语言 日常生活语言 低速运动 后哲学
  • 简介:日前,我陪朋友逛北京798,我发现与几年前相比现在这里人的越来越多、艺术品小店越来越多,但真正的画廊和原创艺术展厅却发展比较慢且水平参差不齐。我同朋友在闲聊中说起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马克思认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然而中国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后,我们的"物质"增长水平震惊了全世界,但相比之下我国在包括油画在内的各艺术领域(属于上层建筑之列)发展却相当滞后,其中缘由很是值得深思。

  • 标签: 传统油画 艺术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 以人为本 中国当代 路易十四
  • 简介: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特定时代的哲学思潮密不可分,主体性哲学西方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础。以西方主体性哲学范式来观照音乐教育,其表现为技术理性的音乐教育观、实体思维的音乐课程建构、作为客体存在的音乐审美教育、音乐教育中的单一主体性"独白"和音乐教育中生活世界的遮蔽,这些图景难以经得起当今音乐教育哲学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拷问。

  • 标签: 音乐教育 主体性哲学 技术理性 实体思维 音乐审美 生活世界
  • 简介:本文从简要介绍近50年西方音乐剧在中国的研究切入,试图阐释西方音乐剧研究在中国的成就和局限,同时表明作者关于音乐剧的思想和艺术特质的观点。

  • 标签: 音乐剧 局限 中国传统戏曲 现代性
  • 简介:视觉艺术作为一种传达信息的“语言”,近年来尤为引发人们的兴趣和探讨,相对于过去传统的视觉意味,现代艺术从具象的语义范畴中抽身而出的同时,也使人们普遍的审美标准发生了转变。本文以西方四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为例,探索新艺术形式发展的契机。

  • 标签: 视觉形象 图像“修正” 语义转化
  • 简介:"后戏剧剧场"概念由德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汉斯.蒂斯.雷曼提出,它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新剧场的审美逻辑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构建。"后戏剧剧场"的审美逻辑与后现代哲学精神相互之间存在同源共生的关系。"后戏剧剧场"的理论构建资源主要来自法国后现代理论,雷曼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剧场实践归纳出完整的体系。本文分别从后戏剧剧场的发生背景与命名,后戏剧剧场的核心理念,以及对后戏剧剧场的批判性反思等三个方面讨论其与后现代理论之间的关联,从而进一步考察剧场实践与理论构建之间的复杂关系。

  • 标签: 后戏剧剧场 雷曼 文本
  • 简介:西方国家,自然主要是指传统意义上所面对的客观对象,在先验观念中,人与自然一定程度上甚至被认定为对立关系。这类观点在多数风景画中都有所体现:它们大都具有清晰的地平线、精准的焦点透视,且呈现定向功能,明确了人与自然的理性关系。与西方自然观念相较之,日本传统的自然思想观及表现形式特点并非批判性的分析,而是显得更加感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代风景画已经超越了文化差异的图式化。当代风景画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倾向于回避视平线或精确的透视,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确定,而更青睐于更近或更远的视角。日本经历了海啸、核事故的灾难,直到现在仍未摆脱这次事件的巨大影响。日本民众似乎不得不从一个新的视角来思考自然,并找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无论自然与人类亲疏与否,艺术都有无限的可能和潜力来揭示自然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能推动我们去感知和识别自然。

  • 标签: 自然 风景画 感知 识别 当代绘画
  • 简介:<正>五角色行当体系在西方与中国的不同命运如上所述,欧洲戏剧的行当体系是在古典主义时期形成的,它之所以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两个重要原因值得注意,一是建立了有固定成员的剧团,二是剧团实行了保留剧目制。根据古典主义的戒

  • 标签: 中国戏曲 角色类型 脚色行当 戏剧学 戏曲作品 西方戏剧
  • 简介:哲学与音乐在最高境界上其实是相通的。叔本华思想是尼采悲剧思想的源头,但瓦格纳音乐对尼采的悲剧哲学之形成有重要影响,它在神话因素与音乐灵魂两个方面直接铸成了尼采悲剧哲学思想的重要根源。但是,瓦格纳对理论的需要与尼采对思想的追求存在不同的认识,尼采悲剧思想中的希腊世界也拒绝西方基督教传统的禁欲主义,包括瓦格纳音乐中潜藏的浪漫主义意识,最终导致了两人友谊的决裂。“瓦格纳事件”的本质是酒神哲学和音乐灵魂的一场悲剧之会。

  • 标签: 酒神哲学 音乐灵魂 悲剧的诞生 禁欲主义
  • 简介:本栏目旨在聚焦中国现代历史上著名的美学家、艺术家,探究其在中西文明剧烈碰撞之际,如何参照西方文明话语自觉寻求中国古典艺术观念、审美经验的现代转换,又是如何在重构自身艺术哲学理论与艺术史观的进程中,实现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承续和对艺术人生理想的坚守,以期对全球化和商业化大潮裹挟之下薄弱的文化本土意识、浮躁之风有所裨益和借鉴。

  • 标签: 艺术哲学 中国现代 人生理想 美学家 宗白华 体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