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关于抗菌药物药代动力(PK)或者是药效动力(PD)相关研究当中,主要考虑药物、病原体以及宿主之间具体关系。将抗菌药物副反应、整体效果和药物浓度改变情况如实反映,对于后期延缓细菌耐药以及合理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重要价值作用。为此,本文章建立在PK/PD基础之上,对合理抗菌药物使用做出深入探究。

  • 标签: 抗菌药 PK PD 合理运用
  • 简介:目的:研究瑞格列奈的药代动力药效动力。方法:19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剂量口服4mg瑞格列奈片,采用HPLC-MS-MS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瑞格列奈的血药浓度,用快速血糖仪测定不同时间指尖血的血糖。利用DAS2.0计算药动学参数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瑞格列奈体内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达峰浓度Cmax为(83.1±23.6)μg/L;达峰时间tmax为(0.71±0.21)h;AUC0-8为(97.1±37.8)μg·L^-1.h;t1/2为(1.6±0.7)h。给药后血药浓度水平升高,血糖随之下降,于给药后1h最低,达(3.0±0.65)mmol/L。结论:瑞格列奈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短,适合餐后血糖调节,用于通过运动和控制饮食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

  • 标签: 瑞格列奈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血糖
  • 简介: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是抗菌药物开发中临床试验成败的关键。近十年来群体药物动力药效动力的发展和在抗菌药新药开发上的应用,对抗菌药物合理给药方案的制定有了突破性进展,已基本上形成了抗菌药物新药开发的一个模式。这一模式以药动药效学理论指导下的体外动力模型、动物体内感染模型和Ⅰ期临床药动学试验为基础,以随机化统计模型和蒙地卡罗模拟为手段对Ⅲ期临床试验的给药方案进行统计比较以确定最佳的给药剂量和频率。本文系统性地描述如何从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进而建立药动药效学数学模型,着重于阐述抗菌药物药效学的基本概念、试验方法学的基本原理并简单介绍药动药效学的计算方法.

  • 标签: 药动学 药效学 抗菌药物 体外动力学模型 蒙地卡罗模拟
  • 简介:在肝病病人,很多药物的药代动力药效学可发生改变。在英国,不列颠国家处方集中有在这类病人禁用或慎用的药物名单,类似资料在其他国家也可得到。有疑问时,查对一下处方中是否有可能会出问题的特殊药物。

  • 标签: 肝硬化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药物吸收
  • 简介:以防风鲜根为研究材料,研究高温环境胁迫对药材主要活性成分色原酮的药代动力参数和药效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灌胃给药40℃高温处理3天后防风和普通防风中升麻素、升麻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三种色原酮成分药代动力的变化,并以肛温法、热板法、足跖法进一步研究两组药物解热、镇痛和抗炎三项指标药效强度差异。结果显示两组防风大鼠血浆中只检测到升麻素成分,但40℃高温胁迫组的AUC0–24h比普通防风增加了50.6%,并且解热、镇痛和抗炎药效均增强。因此高温胁迫可显著提高防风的解热、镇痛和抗炎等药理作用,是提高防风药材质量的途径。

  • 标签: 防风 色原酮 药代动力学 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 简介:利奈唑胺属于新型恶唑烷酮类药物,对于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社区、院内感染均有良好的,l盏床疗效和安全性。本文综述了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在群体药代/药效动力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在利奈唑胺研究的应用进展。

  • 标签: 利奈唑胺 革兰阳性球菌 群体药代动力学
  • 简介:病毒的流行、谣言的散布、观点的传递都是在不同网络上的形形色色的传播现象,既存在着现象后的不同起因和特征,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共通的演化机理。汇总了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小组过去几年里在网络传播动力的研究成果。

  • 标签: 复杂网络 传播动力学 网络
  • 简介:新近的强相互作用规范理论被称为量子色动力,本文把它与较早出现的量子电动力规范理论相比较。讨论了量子色动力的某些重要性质(例如渐近自由),并指出这理论的某些结果及目前的限度。

  • 标签: 量子色动力学 量子电动力学 强相互作用 渐近自由
  • 简介:动力是高中物理课的重点内容,其综合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消化吸收这部分内容,有必要进行系统地综合训练。第一,将牛顿三定律、平衡力、动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制成如下表所示的幻灯片,教师通过幻灯片表格的分析,引导学生记住牛顿三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三定律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动能与动量、动能定理与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的区别、表达式的异同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等。第二、教师讲解两个综合性较强的典型例题(幻灯片打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在黑板上板书解题过程)例题1:物体从倾角为300、长1m的光滑斜面的顶端滑下后,继续在水平面上运动,如果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物体停止时,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是多少。(第一阶段斜面无摩擦下滑,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0;第二阶段水平面上的减速运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及运动学公式vt2-v02=2as)例题2:一棵以30m/s的速度在空中飞行的手榴弹,其质量为2kg,爆炸后分成质量之比为2:1的大小两块弹片,已知大块弹片以200m/s的速度沿原方向飞行...

  • 标签: 动力学复习 复习设计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某类航空发动机防冰控制系统作以介绍,并根据防冰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故障树分析方法,给出了航空发动机装在飞机上和在台架试车时发生防冰控制系统故障的排除方法,可用于指导防冰故障的排除。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防冰系统 故障排除方法
  • 简介:通过对手性药物在药效学,药代动力立体选择性差异及在临床应用中遇到许多使其更复杂的影响因素作全面系统的阐述,表明以消旋体形式给药不尽合理,而以单一对映体给药已成为药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且随着不对称合成和分离,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和开发疗效更好,毒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高和更适于临床应用的单纯对映体药物将成为新药开发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手性药物 对映体 药效学 药代动力学 立体选择性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的罗库溴铵维持给药方法的药效学特点,探讨最佳给药方式.方法:40例ASAⅠ~Ⅱ级,无神经肌肉疾患病人随机分成罗库溴铵持续泵注组(Ⅰ组)和间断给药组(Ⅱ组),采用TOF刺激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应用静脉麻醉药诱导和维持,术毕不用拮抗剂.记录罗库溴铵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术毕恢复时间和罗库溴铵的用量.结果:Ⅰ组平均泵注速率为(5.97±2.03)μg/(kg·min),Ⅱ组维持肌松追加用药间隔时间平均(30.2±16.2)min,即单位时间平均用量(5.43±2.17)μg/(kg·min),与Ⅰ组比较无明显差别.停药后,Ⅰ组恢复过程明显快于Ⅱ组(P<0.05).结论:持续泵注罗库溴铵优于单次静脉给药.

  • 标签: 罗库溴铵 给药方式 方法
  • 简介:对各种人类行为中的统计特性进行了广泛的经验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多种形式的经验性证据表明,许多人类行为的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分布普遍存在宽尾特征。同时,还针对对各种人类行为中的非泊松时间行为特性和空间运动特性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广泛的模型研究,发现自适应兴趣、层次性交通网络影响等多种影响人类行为特性的基本机制。

  • 标签: 人类动力学 非泊松特性 幂律分布 时间间隔分布 人类空间运动斑图
  • 简介:火炮发射时,部件的弹性会影响炮口扰动的幅度,从而影响火炮射击精度。通过分析全炮的拓扑结构,在一定的简化基础上,根据固定界面动态子结构和拉格朗日方程进行柔体建模理论,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车载火炮多柔体模型。在实际建模中,取身管、上架为柔体,其余部件仍取为刚体。考虑身管、上架的变形,对全炮进行了动力仿真。研究了各个部件的弹性对火炮射击精度的影响程度。该动力仿真可为车载火炮的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计算机仿真 车载火炮 模态综合法 动力学仿真 多柔体
  • 简介:近年来,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结合盒转运载体蛋白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亚系.

  • 标签: P-GP 药动学 药效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年龄差异。方法8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Ⅰ组40例(22-60岁)、Ⅱ组40例(61-85岁),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并进行TOF肌松监测。术中持续泵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T1<10%至术中结束,记录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药效动力参数。结果两组患者起效时间及恢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和停药后肌松恢复时间明显长于I组(P<0.05),术中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Ⅱ组明显少于I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量减少,肌松持续时间延长。

  • 标签: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 药效动力学 神经肌肉阻滞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药代/药效动力(PK/PD)特征,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研究对象为在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45例胃癌患者,其中80例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阿帕替尼组),65例采用替吉奥进行治疗(对照组),治疗3个月。收集治疗期间的静脉血样测定阿帕替尼血药浓度,并分别采用肿瘤生长抑制(TGI)模型和总存活数模型来评估甲磺酸阿帕替尼抗肿瘤的量效关系。结果甲磺酸阿帕替尼首次口服的Tmax为(2.35±0.95) h,Cmax为(952.02±323.24) ng/ml,AUC0~24 h为(2 120.02±669.52) mg/(ml·h)。治疗3个月,阿帕替尼组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8.47%比73.45%,χ2=4.422,P<0.05)。TGI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甲磺酸阿帕替尼对肿瘤直径、CEA、CA199、VEGF及VEGFR2的Kdrug分别为0.036、0.005、0.009、0.026及0.055。总存活数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阿帕替尼血药浓度(β血药浓度=1.853)、肿瘤最大径之和(SLD,βSLD=1.235)、VEGF(βVEGF=1.055)和VEGFR2(βVEGFR2=1.388)对无进展存活率均有影响。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用于胃癌治疗可提高抗肿瘤效果。

  • 标签: 甲磺酸阿帕替尼 胃癌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