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探讨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史伟凡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712046  陕西省西安市

摘要关于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PK)或者是药效动力学(PD)相关研究当中,主要考虑药物、病原体以及宿主之间具体关系。将抗菌药物副反应、整体效果和药物浓度改变情况如实反映,对于后期延缓细菌耐药以及合理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重要价值作用。为此,本文章建立在PK/PD基础之上,对合理抗菌药物使用做出深入探究。

【关键词】抗菌药;PK;PD;合理运用

在实施抗感染治疗期间,抗菌药物、致病菌以及数组之间存在互作关系,而药代动力学(PK)主要研究内容为宿主和抗菌药物作用关系,药效动力学(PD)研究内容主要为致病菌和抗菌药物关系[1]。经明确PK/PD可明了药物在机体当中具体过程,同时还可掌握细菌作用特征。按照PK/PD理论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能够促使整体疗效提高,实现高效病菌清除目的,预防细菌耐药情况出现。

1 PK/PD理论阐述

药物与机体外排泄、分布、吸收以及代谢规律为PK研究内容,抗菌药物在作用靶位速度和浓度可通过PK参数如实反映,同时还能将保留时间以及出现时间进行反映。半衰期、药物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药物峰浓度(Cmax)、表观分布容积(Vd)、谷浓度、清除率以及达峰时间等均属于PK常用参数。细菌药物效果下产生的改变规律可通过PD反映出,抗菌药物后效应、最低杀菌浓度、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防细菌耐药突变浓度等均属于PD常用参数。当以上两者相结合,则抗菌药于机体当中作用时间可准确反应,并且属于预测微生物学治疗效果以及临床治疗效果高特异性、高敏感性指标[2]

以作用特征将抗感染药物划分浓度依赖性以及时间依赖性药物,PK/PD作为时间依赖药物治疗效果评价参数为ACU/MIC;PK/PD作为浓度依赖性药物治疗效果评价参数ACU/MIC、Cmax/MIC。抗菌作用若想充分发挥,则抗感染类药物PK/PD参数必须处于目标靶值。所以,药物整体治疗的提高可依靠PK/PD靶值达标实现。

2 结合PK/PD理论拟定抗菌治疗计划

2.1 合适药物选择

   病理生理状态、感染位置、细菌之间药物敏感性差异以及PK变异性都会引发PK/PD处于单独个体之间呈现显著差异[3]。在药物选择过程当中需要有效结合PK/PD,考虑细菌药物敏感同时挑选免疫状态、适合重要脏器功能或者是感染位置药物充分暴露类药品。特别是一些药物应用在儿科当中PK特征必须遵循科学化选择要求,包括因新生儿阶段血浆蛋白水平偏低、胆红素偏高,磺胺类药物以及头孢曲松和胆红素之间产生血浆蛋白结合位点竞争状态,因此持续增高游离胆红素浓度,在血脑屏障当中大量胆红素不断穿透直至脑组织,从而形成核黄疸。所以<14d新生儿黄疸阶段不可选择头孢曲松治疗,而<2个月婴儿不可选择磺胺类药物治疗。

2.2 剂量合理化选择

    若选择常规给药方式干预重症感染患者,因自身具有特殊病理生理特征,所以无法满足PK/PD靶值,会降低最终疗效或者是引发治疗失败情况出现[4]。所以,面对肝功能正常群体,可按照说明书要求予以高限计量。例如每日最大剂量控制在120mg/kg美罗培南,以确保给药间隔内药物浓度超过MIC时间占给药时间间隔百分比提高。倘若选择最大日剂量治疗后整体效果未达到预期要求,则遵循超说明书计量进行给药[5]。以确保PK/PD靶值达标。例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过程中予以最大剂量万古霉素每天80mg/kg。为了确保群体PK/PD靶值其达标率显著提升,复合剂量给药形式也是可行的,例如每日提供15mg/kg阿奇霉素复合剂量,其中维持剂量则控制在每日10mg/kg,能够确保AUC/MIC处于达标状态。

2.3 频次合理选择

    结合时间依赖性药物(如β-内酰胺类抗菌药)PK/PD特征,在确保日剂量不发生改变同时对给药间隔进行缩短,而给药次数增加,以此确保整体治疗效果提高。处于相同日计量情况之下,浓度依赖性药物应当优先考虑单次剂量增加,使得给药频次持续减少,促使Cmax/MIC持续提升,实现减毒增效治疗要求[6]

2.4 途径合理选择

    静脉、肌注以及口服等均属于常见给药途径,而药物效果将受到给药途径不同影响,是因为药物虽然相同,可剂型存在差异,所以不同途径的给药会引起生物利用度方面出现偏差。给药途径的最佳选择需要按照感染程度决定,从而确保药物治疗效果以及合理性均显著提升。例如,轻症门诊患者可优先考虑口服抗感染类用药,静脉治疗PICU重症患者。

3 结语

    药物PK/PD确定后才能确保给药方案制定的合理性,而日常抗菌药物治疗期间将不同药物PK/PD参数作为基础条件,随后拟定科学、安全且合理治疗计划。此外,还需借助多学科协作以及多部门合作等形式,获取不同患者PK/PD信息,给予单独抗感染治疗方案,从而强化最终治疗效果,减少损害程度,使得治疗费用合理。

【参考文献】

[1]杨梅,钱素云.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2,29(4):246-249.

[2]章媛,曾振华,张庆,等. 体外膜肺氧合对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1(5):793-800.

[3]王芊霖,陈文倩,李朋梅,等. 体外膜肺氧合对成人患者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32(2):245-248.

[4]王芳,刘亚娜,吴香云,等.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在制定及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中的应用[J]. 动物医学进展,2021,42(7):110-114.

[5]伏倩倩,祁媛媛,张晓波. 基于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参数合理应用儿童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临床药物,2022,43(10):1262-1268.

[6]马翠,谢珊珊,林环玉,等. 系统综述新型口服抗凝药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J]. 临床合理用药,2023,16(29):174-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