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如一 贺玉伟 刘振 崔凌凌 薛晓梅 赵婷 李鑫德 李长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 266003 ,山东省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03;青岛大学代谢病研究院 26600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 266003;山东省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0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营养科 26600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 266003;山东省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03;青岛大学代谢病研究院 2660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尿酸治疗对痛风患者体脂和内脏脂肪面积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招募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痛风专病门诊就诊且符合入组条件的痛风患者140例,经2周洗脱,给予降尿酸治疗,连续12周,检测降尿酸治疗前后血生化、体脂肪(BF)、体脂百分比(BFP)和内脏脂肪面积(VFA),观察检测指标的前后差异及影响BF、BFP及VFA变化的危险因素。结果降尿酸治疗后患者舒张压(DBP)、丙氨酸转氨酶(ALT)、血尿酸(sUA)、BF、BFP和VFA均显著降低(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肌酐(C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影响体脂和内脏脂肪面积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降尿酸治疗前、后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越低,体脂及内脏脂肪面积改善越显著(P<0.05)。结论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内脏型肥胖密切相关,降尿酸治疗不仅显著改善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体脂和内脏脂肪面积。

  • 标签: 痛风 血尿酸 体脂 内脏脂肪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痛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组和别嘌呤醇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别嘌呤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别嘌呤醇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别嘌呤醇都对原发性痛风有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苯溴马隆 别嘌呤醇 痛风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通过不同剂量治疗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观察,探究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住院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共90例,男66例,女24例,年龄在36岁至82岁,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50mg/d口服)对照组45例(100mg/d)。治疗2周为观察时间窗口。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疗效略低于对照组,但其发生不良反应、诱发痛风的概率减少,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0mg治疗效安全,且不良反应小。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苯溴马隆 不同剂量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痛风稳定期患者采取+别嘌呤醇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例痛风稳定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8例。对照组采取单一的别嘌呤醇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进行联合治疗,收集各组资料,并且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尿酸检测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5例(95.59%)显著高于对照组56例(82.35%),实验组血尿酸水平(305.75±30.54)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351.78±34.36)μmol/L,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痛风稳定期采取+别嘌呤醇进行联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尿酸水平,治疗具有有效性。

  • 标签: 苯溴马隆 别嘌呤醇 痛风 稳定期
  • 简介:本期通报的是的肝损害风险。临床上主要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痛风以及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上世纪70年代首先在法国上市,2003年国际上报道该药导致严重肝毒性后,陆续在一些国家撤市,目前在德国和日本、新加坡等一些亚洲国家使用。

  • 标签: 苯溴马隆 信息通报 药品不良反应 肝损害 风险 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 简介: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导致痛风及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高尿酸血症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合成药和促进尿酸排泄药两大类,前者以别嘌呤醇为代表,后者主要为。两类药物各有优势,临床运用中如何进行选择,需要权衡利弊,并根据患者尿酸排泄情况等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痛风 别嘌呤醇 苯溴马隆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实施联合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内就诊的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联合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收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患者,发作关节数量更少,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更低,痛风石数量更少、体积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痛风患者症状,改善关节病变,促进恢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痛风性关节炎 苯溴马隆联合加味四妙勇安汤 中医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服用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干预,了解干预前后血尿酸的变化。方法社区医生对58位高尿酸血症患者建立慢性病档案并进行分级管理,通过口服进行干预,8周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口服,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较干预前下降,干预前后血尿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能够有效降低血尿酸,有利于高尿酸血症患者控制血尿酸水平。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苯溴马隆 社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应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07月-2021年06月本院收治的92例高尿酸血症合并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实验组(n=46),对照组采用非布司他片治疗,实验组采用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尿酸水平、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血尿酸水平及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高尿酸血症合并痛风治疗中应用片,可提高治疗效果,且对患者血尿酸水平及疼痛程度改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痛风 苯溴马隆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社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治疗中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计算机随机抽样法从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社区治疗的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中选取54例,并以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治疗使用非布司他片,研究组患者则使用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治疗中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有利于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苯溴马隆 社区高尿酸血症 痛风患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小剂量秋水仙碱对痛风患者治疗价值。方法:根据自愿原则均分我院就诊86例痛风患者。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予以治疗,观察组给予联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效果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7.67%较对照组76.74%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

  • 标签: 痛风 苯溴马隆 秋水仙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伴高尿酸血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影响。方法选取伴高尿酸血症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随访8周,观察治疗后两组的血尿酸水平、平均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尿酸水平下降明显;2组治疗后的平均血压虽然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压变异性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伴高尿酸血症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压基础上联合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血压变异性,对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可能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苯溴马隆 高尿酸血症 高血压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 与非布司他在痛风患者中的降尿酸效果 。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3 月 ~ 2019 年 2 月间接诊的痛风患者 68 例,采用奇偶法分为 A 组( n=34 例)和 B 组( n=34 例)。 A 组口服; B 组口服非布司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酸指标、白介素 1B ( IL-1β )、疼痛程度( VAS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VAS 评分、尿酸和 IL-1β 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 p > 0.05 ),治疗后 A 组明显优于 B 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用治疗,观察组也用+非布司他治疗,评价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疗效强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痛风石数量和大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非布司他联合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改善尿酸水平,可减少不良反应,效果显著。

  • 标签: 苯溴马隆 非布司他 痛风 高尿酸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患施以治疗对其血尿酸水平的实际改善效果。方法:随机遴选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患者共76例,抽选时间均界限于2020/01~2021/12范围内,依据治疗方法予以组别划分,对照组(38例)均行别嘌醇治疗,观察组(38例)予以治疗。就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肾功能指标等测验指标加以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治疗事宜展开后,同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肾功能指标比较中,观察组BUA、Scr和BUN等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患者施以治疗具有积极效果,不仅能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还能改善血尿酸水平,促使其肾功能恢复,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苯溴马隆 痛风 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在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的有效性。方法:99例均被临床上确诊为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是我院此次医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启动时间为2022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对所有患者进行数字编号,随机抽取33例患者分配至非布司他组,33例患者入选组,剩余的33例患者则归属于别嘌醇组,三组的治疗方案分别为非布司他疗法、疗法以及别嘌醇疗法,对比组间差异。结果:与组、别嘌醇组相比,非布司他组治疗后的炎症指标均较佳,血尿酸指标较优,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经过非布司他治疗后,炎症水平改善程度较、别嘌醇优,血尿酸水平也得以大幅度降低,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非布司他 苯溴马隆 别嘌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与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 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 40例原发性 痛 风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别嘌呤醇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尿酸、肌酐与尿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肌酐、尿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对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和别嘌呤醇均有效果,但的疗效更理性、应用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苯溴马隆 别嘌呤醇 原发性痛风 高尿酸血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与别嘌呤醇治疗的疗效。方法探讨2018年1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别嘌呤醇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观察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观察组血尿酸下降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和尿素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别嘌呤醇均是临床常用药物,的临床效果更为明显,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痛风 高尿酸血症 苯溴马隆 别嘌呤醇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