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玻璃作为一种装饰材料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玻璃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可以说,玻璃的应用是一门艺术,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就西方几种形式的玻璃艺术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同时对玻璃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包括延伸视觉空间、有效分割空间、改善采光效果、积极美化装饰四个方面的优势以及空间、光线、环保三个方面的弊端,并从应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两个方面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

  • 标签: 玻璃艺术 环境艺术设计 表现形式分析
  • 简介:20世纪末期,我国博物馆简朴、直观、形象的传统设计形式受到冲击,装潢包装、商场饭店、园林建筑、舞台歌厅、旅游景点等设计手法闯了进来。于是乎人造景观和场景等多了起来,各种怪现象迭出。文物、标本等主要展示物。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附属物,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弊端层出不穷。

  • 标签: 中国 博物馆 陈列设计 陈列艺术 陈列内容 陈列形式
  • 简介:陈列的形式设计与内容的关系,是文博界的一大批高层专家一直在争论的课题。最近我院徐湖平院长与文博界著名学者苏东海先生发起召开的“陈列总体设计”理论研讨会上,讨论热烈而富有新意。正是在这次研讨会的理论光环的笼罩下,由徐湖平院长倡议,我和陈同乐先生共同对手捏戏文专题展的陈列设计,进行了新的尝试。手捏戏文专题展的陈列设计,改变了过去的内容创意策划、陈列形式设计两张皮分而治之的作法。内容设计者从始至终地参与全过程的工作,形式设计者也从专题展筹办的开始便参加进来,两者的沟通,便使形式设计完整表达出手捏戏文作为工艺品的文物价值,和作为以戏剧为主题内容的艺术价值。首先展览的创意策划颇具新意。南京博物院拥有丰富

  • 标签: 展览工作 陈列形式 陈列内容 手捏戏文泥人艺术展
  • 简介:采取异地办学,是我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的一项特殊的举措,基本遵循重点扶持西藏和新疆教育,兼顾全国民族地区教育的原则。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党和国家逐步加大了民族教育异地办学的经济投资和政策倾斜,稳步扩大异地办学的规模,加快异地办学的发展速度。本文试图在叙述少数民族教育异地办学的几种形式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作些分析。敬请有关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 标签: 少数民族教育 异地办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 民族教育事业 基础教育事业 民族地区教育
  • 简介:一、前言众所周知,宗教文化可以慰藉人的心灵,而民俗可以承载历史的流动,那么作为宗教文化与民俗崇拜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庙宇无疑就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论起我国的庙宇来,可谓是星罗棋布、数不胜数。而今日笔者所要介绍的是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北江河畔的芦苞祖庙(又称武当庙、武当行宫和胥江祖庙等)。

  • 标签: 芦苞祖庙 艺术价值 宗教文化 古建筑
  • 简介: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阿拉贡称昆德拉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为什么一个东欧小国移民到法国的作家能在百花齐放文学世界中获得如此青睐与成功?其独特之处莫过于小说作品形式和思想方面创新:一方面,独树一帜作品形式让人拍案叫绝。突破传统,绕过叙事窠臼,另辟蹊径,以冷静和睿智思想为作品打造血肉。

  • 标签: 小说艺术 存在 可能性
  • 简介:"博巴森根"是我国唯一的藏族大型叙事性祭祀锅庄舞蹈,是一种集舞蹈表演与叙事性演唱于一体的民间艺术,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锅庄将舞蹈肢体语汇与叙事性的演唱相结合,再现了鸦片战争期间当地藏族屯兵赴东南沿海抗击英军的英勇事迹,体现了文化历史的深远性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同时,该锅庄中独特的"钻、扭、解"舞蹈肢体语汇,生动地描写了抗击英军的藏族屯兵"行军、过河、战斗"的惨烈场面,是爱国主义叙事题材与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艺术的完美结合。但是,笔者在2014年2月17日的第一次田野调查中发现,随着当代时尚文化的影响与年迈传承人的离世,该项非遗已濒临失传的危险,希望借助本文对其保护及传承提出些许探讨。

  • 标签: 博巴森根 嘉绒锅庄 艺术形式 文化内涵
  • 简介:近几年来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新旧观念的交替以及境外黑社会势力渗透等因素,长期销声匿迹的黑社会又在中国大陆活跃起来,并从广东、海南、上海蔓延至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湖南和东北等地。其犯罪形式主要有:走私。澳门黑社会"友谊堂"头目傅延钦等人在1988、1989两年中走私贩卖黄金达700余公斤。香港黑社会头目邹伟权等人向广东口岸干部大量行贿,仅在1990年2月至9月中就走私运进几十辆高级轿车和数以千计的高档家电

  • 标签: 黑社会组织 犯罪形式 澳门黑社会 中国大陆 黑社会势力 走私
  • 简介:博物馆的陈列与展览效果好坏、生动与否、对观众有无吸引力。主要是形式设计能否利用合适的形式艺术手法去抓住和打动观众的心。如何去抓住和打动观众的心,产生一定的魅力,做为形式设计工作者就需要对观众心理进行一些研究和了解。

  • 标签: 观众心理 形式设计 展览效果 设计工作者 视觉习惯 心理活动
  • 简介:乐舞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存在,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汉帝国时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国内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乐舞艺术空前繁荣。乐舞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娱乐手段之一,也是汉王朝礼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乐舞秉承先秦乐舞写实的风格和反映世风的特征,功能上从“娱神”的歌颂和祈求转向以“娱人”为主要目的。在继承先秦乐舞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许多独具风格的“乐舞”剧目,如雅乐中的“四时舞”、俗乐中的“盘舞”、“建鼓舞”等等,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局面。本文以汉代画像材料,结合文献记载,对常见的几种汉代乐舞进行简要的介绍。

  • 标签: 乐舞艺术 汉代画像 汉代乐舞 艺术形式 社会存在 意识形态
  • 简介:本文章从古希腊罗马源头(希腊和拉丁的地理和历史学家、百科全书作者)、宗教、地理、人文主义以及旅游者到拉丁和罗马的中世纪(马可·波罗的作品传统,用法语/威尼斯语言创作,包含许多拉丁、法国和茨刚版本),试图发掘关于中国、基督西方在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拂晓时期的表达形式

  • 标签: 中国 基督西方 文艺复兴
  • 简介:客家人的历史是以民族大迁徙为背景的,其民居建筑属于以家族为单元的集合性住宅模式。维特鲁威1认为建筑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适用、坚固、美观。为了适应荒蛮的环境,客家民居建筑的居住和防御功能都十分强大,而且墙体坚固耐用,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仅如此,其美学特征在形式上也是显而易见的。

  • 标签: 客家民居 维特鲁威 集合性 形式美 美学特征 民族大迁徙
  • 简介:<正>吐蕃时期的盟誓,是联结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纽带,也是当时社会的一大特点。本文拟通过对盟誓形式的演变及其作用的分析,来透视吐蕃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形式及其演变盟誓在吐蕃社会从兴起到形成一种制度,有个发展过程。盟誓最原始的形式是人们之间相互赌咒发誓,最初为“对天起誓”。后期文献的记载当是原始习俗的遗留。《贤者喜宴》说:“不说谎言之法,即以护法神作证而起誓”;《王统世系明鉴》道:“若不能判断是非之时,立护法神像为证而誓”。今日民间赌咒发誓的语言丰富多彩,更能说明问题。可以说,今日民间赌咒发誓的作法也是古时人们赌咒发誓风气的遗留。最初的盟誓形式随着

  • 标签: 吐蕃时期 盟誓 形式演变 原始社会末期 松赞干布时代 盟会
  • 简介: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林风眠是“中西融合”绘画艺术的倡导者、践行者,是中国现代艺术的精神先驱,他横贯中西,汇通古今,以鲜明的旗帜,文化的自觉和担当,在“融合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探索中,在方纸构图上以缤纷的色彩开创了迥异于古人、他人的崭新的画风,开辟了一条可继往开来的绘画新路。

  • 标签: 林风眠 融合中西 形象实践 探求
  • 简介:博物馆意为科学与艺术;陈列展览是运用艺术设计表达科学内容的结果,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典范;科学与艺术结合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生存发展的根本,开创陈列展览新局面,需要推陈出新,跨界思维,整合人力、物力和文化资源。

  • 标签: 科学 艺术 博物馆
  • 简介:陈列语言是博物馆中,包括博物馆工作人员、观众在内的“人”和所有“物”之间沟通交流的中间媒介。它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性媒介要素的组合中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这些要素以非言语性的材料为主,透过整合、比较、互补、拆解等组合形式,从不同的形态、时空范围和感官功能提供观众理解展品的情境。本文通过对陈列语言要素构成和组合形式的探究来解析陈列语言的内部结构,以及其与陈列策略之间的关系。

  • 标签: 陈列语言 要素 组合 策略
  • 简介:前不久,参观了南京博物院的艺术馆陈列,收获不少.尽管时间很短,但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无论从总体艺术风格的把握,还是灯光设计以及材料的使用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最大限度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化博物馆的心理感受.最近,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有个讲话,在评价南博艺术馆的陈列时提到:博物馆的展览陈列要注意提高文化含量,增强市场开拓意识,注重效益.这次获奖的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达到了建筑与陈列、艺术与科技、内容与形式、设计与制作,服务与管理的和谐统一,包含着浓郁的东方神韵,表现出很高的文化品味和学术含量.这其中就博物馆界长期争论的一个话题,即"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问题再次提到了议事日程.

  • 标签: 博物馆 陈列展览工作 陈列设计 以人为本 观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