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地质雷达检测结果表明,衬砌背后存在空洞是隧道施工质量典型缺陷之一,在缺陷段衬砌易出现开裂。尽管实际施工中对空洞进行了注浆处治,但仍常常发现衬砌裂损病害。在隧道安全评估计算中,当采用荷载结构法时,计算模型仅仅只对空洞处不施加荷载及约束条件,其它条件与没有空洞缺陷部位相同,这种计算结果与现场病害出现部位不符。介绍以数值试验为主要手段,通过地层结构法对不同部位及宽度的空洞衬砌进行分析,以期找出衬砌背后空洞对围岩压力分布影响的规律,对以往荷栽结构计算模型进行修正,为隧道衬砌结构病害评估、处治及养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公路隧道 空洞 围岩压力 数值试验 影响趋势
  • 简介:背景:弥散张量成像是一项常用于大脑临床研究中的技术,但很少用于脊髓损伤的诊断或预后。目的:采用显微技术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测脊髓离断情况,这为进一步的干预治疗提供良好的动物损伤模型。方法:健康SD大鼠12只在精确显微技术下制备脊髓损伤模型,6只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用核磁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观察实验组大鼠造模后脊髓离断情况,用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检测大鼠神经电生理改变情况,利用斜坡实验和BBB评分评价大鼠造模后的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大鼠苏醒后双下肢全瘫、尾巴不能摆动、尿潴留;弥散张量成像图像显示其T10段脊髓完全离断;运动及感觉诱发电位波形较对照组均未引出;造模后1d、造模后1,2,4周斜板试验角度均小于30°,BBB评分均少于10分,随时间延长,部分大鼠可见后肢刺激性反射,但无主动性功能活动,局部脊髓结构破坏严重。说明精确显微技术能成功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并且在弥散张量成像图像上清晰可见T10段脊髓完全离断。

  • 标签: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脊髓损伤 显微技术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及肺癌空洞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探讨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空洞型肺结核及空洞型肺癌CT表现。结果空洞性肺结核中以薄壁,卫星灶较多见.空洞型肺癌则以偏心空洞,深分叶,短毛刺,胸膜凹陷,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结论多层螺旋CT在观察肺结核空洞和肺癌空洞的影像表现及周围结构的影像表现中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肺结核 肺癌 空洞 多层螺旋CT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辅助治疗多发空洞性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组。治疗组在标准方案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服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每次600mg,每日两次,共二十一天。对照组给予标准方案抗结核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5%,70.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能明显改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改善预后。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 多发空洞性肺结核
  • 简介:为了简化气体在包含空洞的岩体中渗透的数值模拟,通过比较气体在多孔介质中和空洞内运动的物理机理,分析了将空洞区域看成多孔介质,用统一的多孔介质中渗流模型模拟包含空洞的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渗透问题的合理性,给出了简化模型中空洞区域渗透率的选取方法,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取空洞区域孔隙率为1,等效渗透率不小于多孔介质渗透率与多孔介质孔隙率之比时,将整个区域统一按多孔介质来处理,简化模型与原始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 标签: 多孔介质 气体渗透 数学模型
  • 简介:公路隧道施工缝周边隧道衬砌不密实,会使衬砌结构发生物理与力学性能的改变。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隧道拱肩处存在空洞时二次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模拟分析得知拱肩处的空洞将显著改变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增大二次衬砌结构受压或受拉破坏的可能性,不利于衬砌结构继续承担荷载。因此,拱肩部位出现空洞后,要加强对隧道的持续监控,同时应及时采取维护和加固措施。

  • 标签: 公路隧道 二次衬砌 空洞 数值模拟
  • 简介:摘要用FISP序列得到的腰骶段MRM图像能清楚显示腰椎脊神经节及节后的一段脊神经,而常规的MRI图像则无法显示此段结构。故当临床上有神经损害体征而常规MRI未发现病变时,可尝试一下FISP法MRM,以明确有无节后脊神经损害。

  • 标签: 磁共振 脊髓造影 临床应用
  • 简介:脊髓性肌萎缩(spinalmuscularatrophy,SMA)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引起肌无力和肌萎缩等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也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X连锁遗传[1,2]的报道。活产儿中发病率约为1/6000~1/10000,是第二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仅次于囊性纤维化。文献显示,中国南方SMA致病基因SMN1携带者率为1/35~1/80[3],与国外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 MUSCULAR 肌无力 文献显示 携带者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探索体外培养原代脊髓神经细胞的方法,为研究脊髓损伤及修复的分子机制、药物作用机制提供前提条件。方法:将妊娠15d的孕鼠处死后取出胎鼠脊髓,分离出神经细胞作为原代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神经元细胞形态学特征,并采用DAPI和NSE双重染色对所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胎鼠脊髓神经细胞在体外培养生长好,纯度高,经免疫荧光鉴定,所培养细胞荧光染色符合神经细胞特点。结论:采用该实验方法进行脊髓神经细胞培养方法简便,纯度高,能满足各种神经科学研究的需要。

  • 标签: 体外培养 原代脊髓神经细胞 脊髓损伤及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肝性脊髓病临床症状的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找到治疗肝性脊髓病更为有效的途径。方法对12例肝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双下肢痉挛性瘫痪,1例患者双下肢运动不灵活;双下肢肌力0级、1级、2级、4级病例数分别为5例、5例、1例、1例;跟腱反射亢进8例;病理征阳性4例;踝阵挛阳性5例。治疗以后,有6例患者因为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有4例患者因为因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只有1例肝脏移植患者和1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或者有一些疗效。结论肝性脊髓病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式,有必要对肝性脊髓病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找到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 标签: 肝性脊髓病 治疗效果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以低热、病变部位神经根痛、肢体麻木乏力以及下肢躯体反射和痉挛为症状的急性脊髓炎患者20例,对其临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例患者经积极的治疗,症状明显缓解,3个月内回访,未见复发,平均住院时间为20天。结论2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经本院精心的治疗,均康复出院,患者对治疗效果极为满意。

  • 标签: 急性脊髓炎 治疗 内科
  • 简介:摘要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内科治疗。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经我院的内科治疗后,患者均好转康复出院。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减少患者病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脊髓损伤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早期康复治疗与晚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试验组17例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参照组17例患者采用晚期的康复治疗,分别依据FIM(功能独立性评定)与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在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半年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IM与Barthel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功能的独立性,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晚期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探讨该病的传染源、治疗和预防方法。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传染病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柱脊髓损伤的现场急救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诊治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72例,通过现场急救和后期体检、搬运患者、转移患者等护理方式减少患者损伤。结果本文所研究的72例患者中,除3人现场瘫痪外,其余69例均被安全送达医院。结论对于疑似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该首先正确判断其伤情,以防止救护和运转过程中出现的脊髓继发性损伤,再根据患者伤情进行科学合理的后期护理,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瘫痪和死亡的发生。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现场急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