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及微脉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共40例(40眼)的临床资料。包括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20例(20眼)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组20例(2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内注射0.5 mg雷珠单抗,1周后行黄斑区532 nm阈下微脉冲光凝联合周边无灌注区播散性光凝或广泛视网膜光凝。随访6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7天、1、2、3及6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P<0.05),BVRO组视力提高更快,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2、-5.547、-5.205、-5.021、-2.076,均P<0.05)。两组黄斑中心区厚度(CMT)治疗后逐步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内注药次数BRVO组平均为(1.75±0.91)次,CRVO组平均为(2.80±0.8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9,P=0.001)。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及532 nm阈下微脉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可有效促进出血吸收、改善黄斑水肿、提高视力。

  • 标签: 雷珠单抗 阻塞,静脉,视网膜 水肿,黄斑 光凝,激光,微脉冲,阈下 疗效
  • 简介:摘要:脉冲燃烧控制加热炉具有温度控制精度高、控制区域灵活、炉膛温度均匀性好、钢坯氧化损失低、 NOx排放低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钢铁行业高端产品轧制生产线的钢坯加热脉冲燃烧控制加热炉一般有带段流量调节和不带段流量调节两种,其中不带段流量调节的脉冲控制系统,由于其自身特点的限制,前期调试对充分发挥脉冲控制系统优点显得至关重要。

  • 标签: 无段流量调节 脉冲控制加热炉 燃烧系统 调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阈值下微脉冲光凝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及趋化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治疗的PDR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格栅样激光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阈值下微脉冲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DA、趋化素水平,观察两组视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46/51),高于对照组的76.47%(39/51)(χ2=19.585,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MDA、趋化素及视力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DA、趋化素分别为(8.57±2.48)μmol/L、(1.58±0.51)ng/L,对照组分别为(10.92±3.16)μmol/L、(2.83±0.92)ng/L,两组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4.178、8.486,均P<0.05);观察组视力为(0.66±0.19),高于对照组的(0.43±0.13)(t=7.135,P<0.05)。结论采用阈值下微脉冲光凝治疗可有效缓解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氧化应激状态,降低血清MDA及趋化素水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脉冲激光 激光凝固术 丙二醛 趋化因子类 超氧化物歧化酶 抗氧化剂 视力,眼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冲染料激光(PDL)联合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UFCL)治疗小儿早期烧伤瘢痕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早期烧伤瘢痕患儿,采用单组病例对照研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4.2±0.8)岁,瘢痕面积(100.3±0.7)cm2。首次治疗采用PDL联合UFCL治疗,随后PDL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UFCL每次治疗间隔3个月。总治疗周期为6个月,共行2次PDL单独治疗、2次联合治疗。首次联合治疗前、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医师和患儿家属进行疗效评估。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统计患儿家属疗效满意度并计算总体满意率。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1)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患儿瘢痕血管分布、色素沉着、厚度、凹凸程度、柔软度、表面范围和总体评价,疼痛、瘙痒、颜色、硬度、厚度、形状和总体评价的POSAS医师和患儿家属评分均明显低于首次联合治疗前(t=16.6、16.0、16.9、14.9、20.8、29.3、30.7,20.4、29.3、18.1、27.9、25.8、20.8、45.3,P<0.01)。其中首次联合治疗前、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医师总体评价分别为(8.1±0.8)、(2.7±0.6)分,患儿家属总体评价分别为(8.2±0.8)、(2.4±0.5)分。(2)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110例(92%)患儿的家属对疗效非常满意,6例(5%)患儿的家属满意,4例(3%)患儿的家属较为满意,无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7%(116/120)。(3)5例患儿首次治疗后3~4 d创面出现瘙痒、红疹。3例患儿首次治疗后3周出现色素沉着。1例患儿3次治疗后1周创面可见小水疱,并伴瘙痒。所有创面均未出现瘢痕加重、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PDL联合UFCL治疗小儿早期烧伤瘢痕,疗效较明显,治疗周期较短,可减轻症状并改善小儿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烧伤 瘢痕 儿童 激光,染料 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577 nm微脉冲阈值下激光光凝治疗早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河南省职工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早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者72例(72眼),使用577 nm微脉冲阈值下激光进行渗漏点及其周围多点覆盖式光凝,随访观察12周。结果治疗后12周,视力(BCVA,log MAR)由术前的0.560±0.181提高至0.115±0.111(t=315.419,P=0.000);黄斑中心区厚度由术前的(461.63±72.84)μm下降至(175.38±105.55)μm(t=358.802,P=0.000);视网膜下积液高度由术前的(277.60±56.09)μm下降至(28.71±17.92)μm(t=358.801, P=0.000)。术后眼底照相未发现激光瘢痕。结论577 nm微脉冲阈值下激光光凝治疗早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效果良好。

  • 标签: 光凝,激光,微脉冲,阈值下,577 nm 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浆液性,中心性 厚度,视网膜,黄斑中心区 瘢痕,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点阵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加多点微量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机制。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每只兔双耳腹侧各制作4个增生性瘢痕模型,共80个。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成4组:对照组、激光联合组、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单纯传统注射组,每组20个瘢痕模型。对照组不给予处理;激光联合组:首先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接着同期采用点阵激光治疗;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先用脉冲染料激光及点阵激光治疗,后即刻瘢痕内进行多点微量注射曲安奈德;单纯传统注射组瘢痕内注射曲安奈德。观察并记录4组增生性瘢痕的大体外观,分别在治疗后7 d、2个月切取增生性瘢痕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增生性瘢痕的组织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胶原表达情况,并测量胶原容积分数;CD31染色观察微血管数量的变化,并测量微血管密度。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组间差异,以及LSD posthoc检验进行组间对比,对胶原容积分数和微血管密度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治疗后2个月,组织学结果提示激光联合组、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较对照组瘢痕厚度显著变薄,质地软化,红色逐渐变淡,和周围皮肤的颜色逐渐趋近。单纯传统注射组较对照组瘢痕的厚度变薄,质地变软,色泽变淡。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较激光联合组、单纯传统注射组瘢痕的厚度更薄。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胶原容积分数表达均有减少。各组第7天、2个月时胶原容积分数比较,激光联合组、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单纯传统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治疗后2个月时各组间胶原容积分数进行比较,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激光联合组<单纯传统注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1染色观察:治疗后,各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均降低。各组第7天、2个月时进行微血管密度比较,激光联合组、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单纯传统注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时各组间微血管密度比较,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激光联合组<单纯传统注射组,但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与激光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激光联合组分别与单纯传统注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为r=0.972,可认为胶原含量与微血管数量之间呈正相关。结论采用点阵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加多点微量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能够均匀降低成纤维细胞数量,促进胶原密度、排列的正常化趋势,降低胶原容积分数和微血管密度,疗效优于点阵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和单纯传统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中胶原含量和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抑制微血管的增生,可以提高瘢痕治疗效果。

  • 标签: 瘢痕 激光,气体 激光,染料 曲安奈德
  • 简介: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高次谐波锁模脉冲的形成机理,对 基于光纤激光器产生高次谐波锁模脉冲的研究现状 完成了调研。整理了世界各地研究团队的成果,展示了 2000 年以后与该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现状,发现人们得到了最高 634 次谐波锁模脉冲,对应的重复频率为 10GHz 。其中研究人员的光纤激光器所使用的掺杂增益介质以铒、镱为主,锁模方式主要为主动类型锁模以及 NPR 被动类型锁模。本文为基于光纤激光器产生高次谐波锁模脉冲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

  • 标签: 光学频率梳 锁模 光纤激光器 高次谐波锁模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早期治疗深Ⅱ度烧伤后瘢痕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美容门诊收治深Ⅱ度烧伤后瘢痕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8~55岁,在创面愈合后2~4周开始接受强脉冲光治疗,每4周1次,共3次。3次强脉冲光治疗后1个月接受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每3个月1次,共3次。分别于患者治疗前、3次强脉冲光治疗后1个月、3次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后3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OSAS)和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进行疗效评估。所有数据使用SPSS 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次强脉冲光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VSS评分为(5.02±1.78)分、OSAS评分为(27.45±2.16)分和PSAS评分为(26.90±2.5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6.98±2.33)分、(35.55±3.27)分、(35.20±4.87)分,t=9.598、12.047、11.551,P<0.05],3次点阵激光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VSS评分为(2.88±1.94)分、OSAS评分为(20.50±2.52)分和PSAS评分为(15.85±1.39)分,较治疗前(P<0.05)及3次强脉冲光治疗后1个月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2周,开始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瘢痕,效果良好。

  • 标签: 二氧化碳 激光,气体 强脉冲光疗法 烧伤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甲状腺术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将威海市立医院皮肤医疗美容科甲状腺术后增生性瘢痕患者76例(男22例,女54例,年龄18~48岁,平均31岁)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对照组38例仅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每4周1次,未痊愈及复发者继续治疗,共治疗5次判断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21例,占55.26%;有效32例,占84.21%;对照组治愈4例,占10.53%,有效16例,占42.11%,观察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χ2=5.371,4.989,P<0.01)。结论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甲状腺术后增生性瘢痕见效快,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

  • 标签: 瘢痕,肥大性 激光疗法 治疗结果 脉冲染料激光 曲安奈德注射液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超脉冲 CO2 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的疗效 。 方法: 将 2017 年 6 月到 2019 年 8 月在本院的 70 例面部凹陷性疤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抽样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 35 例)与对照组( 35 例),实验组应用超脉冲 CO2 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点阵激光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时期疤痕评分(治疗前、治疗后的疤痕面积、疤痕颜色与疤痕凹陷度)。 结果: 经过两种治疗方法后,对比临床疗效,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意义( 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疤痕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疤痕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但实验组的疤痕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意义( P<0.05 )。 结论: 在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患者时,应用超脉冲 CO2 点阵激光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点阵激光,能够有效修复患者的面部凹陷疤痕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超脉冲 CO2 点阵激光 面部凹陷性疤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脉冲二氧化碳(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痤疮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41例,注射治疗)与观察组(46例,注射治疗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瘢痕严重指数权重(ECCA)评分,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炎性因子。比较两组ECCA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EC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γ-干扰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痤疮瘢痕患者应用注射治疗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可降低ECCA评分及炎性反应,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 痤疮瘢痕 炎性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 目的 : 探讨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应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配合果酸进行治疗后的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50 例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根据平均分配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 25 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 ),对比常规组更高, p<0.05 。 结论 :在对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配合果酸治疗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提倡。

  • 标签: 凹陷性痤疮瘢痕 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 果酸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色素沉着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我科室激光中心通过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25例口唇色素沉着患者并于术前进行了全面评估和心理护理,术中协助术者充分暴露术野并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创面护理及宣教,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5例患者的口唇色素沉着数量明显减少,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对优质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 通过超脉冲CO2激光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色素沉着配合全程优质护理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起到关键的作用。

  • 标签: 超脉冲CO2激光 Peutz-Jeghers综合征 疗效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清创术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3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创面患者,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科清创组19例[男4例、女15例,年龄(58±16)岁,25个创面]和激光清创组18例[男9例、女9例,年龄(58±10)岁,23个创面]。外科清创组以手术刀柄或刮匙刮除患者创面水肿老化的肉芽组织,再以锐性手术器械清除残存的坏死组织;激光清创组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机清除患者创面水肿老化肉芽组织和坏死组织,反复激光气化清创直至出现新鲜正常组织。2组患者根据情况首次清创后前3 d至少同前行2次清创换药,其后根据创面情况每1~4天同前清创换药1次。计算首次清创后7、14、21、28 d创面愈合率,首次清创前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观察首次清创前及首次清创后7、14、28 d创面肉芽组织色泽和质地并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创面每次清创前、清创中和清创换药后的疼痛进行评分,统计清创换药次数。对数据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首次清创后7、14、21、28 d,激光清创组患者创面愈合率[29.5%(24.1%,36.0%)、47.1%(42.7%,62.4%)、71.4%(62.2%,76.8%)、88.6%(79.2%,96.3%)]均明显高于外科清创组[1.6%(1.0%,12.8%)、12.7%(2.0%,16.6%)、24.5%(8.9%,45.5%)、43.9%(23.2%,70.8%),Z=3.477、3.553、2.721、2.193,P<0.05或P<0.01]。(2)首次清创前,外科清创组、激光清创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2%(23/25)、91%(21/23),二者相近(P>0.05);首次清创后,外科清创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4%(16/25),明显高于激光清创组的13%(3/23),P<0.01。(3)首次清创后7、14、28 d,激光清创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的色泽和质地评分均明显高于外科清创组(Z=3.420、5.682、6.142,4.461、5.337、4.458,P<0.01)。(4)每次清创中及清创换药后激光清创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外科清创组(t=2.847、5.046,P<0.05或P<0.01)。(5)激光清创组患者清创换药次数为8.0(7.0,10.0)次,明显少于外科清创组的10.0(9.5,12.5)次(Z=2.261,P<0.05)。结论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清创治疗慢性创面较传统外科清创手段疗效更佳,创面愈合更高效、疼痛更轻、感染控制效果更佳,且能明显减少换药次数,尤其适用于创面门诊治疗。

  • 标签: 激光疗法 清创术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方案使用在痤疮瘢痕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这次文中将 2018年 02月 --2020年 04月本医院诊治的 64例痤疮瘢痕患者归入项目数据资料内容,予以病例分组之后,各个组别入组人数 32例,试验组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方案,参照组采用皮肤磨削术治疗方案,总结治疗有效总共统计数据、不良反应总共统计数据。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总共统计数据对比参照组计算项目内容提升( 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共统计数据对比参照组计算项目内容降低( P<0.05)。结论:为痤疮瘢痕患者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方案表明较佳治疗干预功效。

  • 标签: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痤疮瘢痕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前瞻性、半脸对照研究,比较皮秒翠绿宝石激光与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激光科收集面部对称性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左侧面部痤疮瘢痕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右侧采用皮秒翠绿宝石激光点阵模式治疗,治疗间隔为2个月,共治疗3次。治疗前后由皮肤科医生根据ECCA评价表对瘢痕进行评分,患者根据四分法自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时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两侧间、治疗前后ECCA评分及疼痛程度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四分法评分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前皮秒激光侧和点阵激光侧间EC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06,P = 0.300),治疗3次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98 ± 21.48)分比(58.04 ± 17.63)分,t = 3.76,P = 0.001]。与治疗前相比,皮秒激光侧瘢痕改善评分(2.21 ± 1.09)分,CO2点阵激光侧(2.83 ± 1.1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70,P = 0.007)。与CO2点阵激光侧相比,皮秒激光侧不良反应更少,表现为一过性红斑、水肿,治疗疼痛评分亦明显降低[(3.71 ± 0.62)分比(6.23 ± 1.06)分,t = 11.93,P < 0.001]。结论皮秒翠绿宝石激光与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均能有效改善萎缩性痤疮瘢痕,CO2点阵激光疗效更显著,而皮秒激光不良反应更少。

  • 标签: 痤疮 瘢痕 激光 皮秒激光 CO2点阵激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