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胆四针吻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20年4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胆四针吻合法手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应用胆四针吻合法的病种、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7.3(44~77)岁。其中胆管癌12例,胰头癌10例,十二指肠乳头癌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4例、胰腺囊性腺瘤1例,胃癌侵犯胰头1例,胆囊癌1例。38例胆四针吻合法涉及的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20例,胆管癌根治12例,肝切除、胆吻合4例,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胃癌根治1例,胆囊癌根治1例。胆管直径<6 mm的患者10例。3个、2个和1个吻合口的患者分别为4、7和27例。术后吻合口胆漏1例。所有患者随访2个月~4年未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胆四针吻合法简单、安全、有效,特别适用于细小胆管的胆吻合

  • 标签: 吻合术,外科 胆肠吻合术 四针吻合 胆漏
  • 简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吻合胰腺漏,开展的30例Kissing式胰吻合术预防胰漏和胰腺残端出血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方法,胰吻合口漏和胰腺残端出血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式胰 肠吻合术 胰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吻合、双荷包胰胃吻合近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的15名采用胰吻合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25名通过双荷包胰胃吻合的患者设为观察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40名患者均手术成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有7名患者发生感染,包括1例胆漏,3例胃排空延迟,1例术后腹腔出血,1例切口感染和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8.0%,对照组中有5名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胆漏、胃排空延迟、术后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荷包胰胃吻合近期的临床疗效优于胰吻合术,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胰肠吻合 双荷包胰胃吻合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既往切除对克罗恩病患者切除吻合术后30d内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9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切除吻合术的92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无既往切除组(45例)和既往切除组(47例),分析既往切除与克罗恩病患者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结果92例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共11例(12%)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其中无既往切除组2例,既往切除组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722,P=0.03)。既往切除组与无既往切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OR值为5.092(95% CI:1.035~25.048)。既往1次切除(24例)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3%,既往>1次切除(23例)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6%。既往切除次数增多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增高相关(r=0.995)。结论既往切除是克罗恩病患者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Crohn病 吻合口瘘 吻合术,外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胰吻合是胰十二指肠切除和胰腺中段切除后最常用的吻合方法,其具体操作技术变化多样,目前尚无一种方法可完全避免术后胰瘘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外科理念、手术技术和高科技材料及器械的不断进步,胰瘘发生率有所降低。同时对胰吻合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亦在逐步深入。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实施该手术操作的经验及查阅相关文献,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和基础条件、胰腺质地和主胰管直径、主要原发病及病程、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等影响胰吻合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概括了张力适度、保护血运、胰腺断面封闭、胰管和黏膜精准对合、个体化、重视学习和经验积累等6条胰吻合的手术技术原则,供同道参考。

  • 标签: 外科手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瘘 危险因素 技术原则
  • 简介:摘要胆吻合术被广泛应用于胆道疾病以及部分胰腺疾病手术治疗后的胆道重建,然而胆吻合口在愈合过程中,涉及多种炎性因子及不同的调节通路,最终不可避免会有瘢痕生成。过度的瘢痕反应将造成吻合口瘢痕狭窄,必须予以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胆吻合口瘢痕性狭窄的主要方法是介入治疗,严重患者则需要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整体而言,对于胆吻合口瘢痕的治疗相对滞后,有很多潜在的早期治疗方案值得关注。本文旨在对胆吻合术及吻合口瘢痕相关形成机制、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瘢痕。

  • 标签: 外科吻合口 瘢痕 治疗结果 胆肠吻合术 发病机制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吻合术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五年内我院收治的23例应用胆吻合术治疗的患者,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未出现患者死亡现象,21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2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在肝胆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胆吻合手术进行治疗,只要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症、优化的胆吻合术式以及在手术的过程中注意操作细节,掌握关键技术,就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胆肠吻合 肝胆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并坏死的治疗。方法一期切除吻合。结果疗效满意,平均住院半月痊愈出院。结论乙状结肠扭转并坏死,甚至伴中毒性休克之危重患者,只要治疗得当,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是完全可行的。

  • 标签: 乙状结肠扭转并坏死 一期肠切除吻合
  • 简介:摘要胆吻合术是治疗肝外及良恶性肿瘤、先天性胆管扩张、炎性胆管狭窄、需要切除病变后重建胆管引流、医源性胆管损伤等肝门部胆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胆吻合术是肝胆外科的常用术式,对于肝胆外科医生而言,无论是手术方式的选择、缝合方式的选择、缝合材料的选择乃至支架管是否放入都需要术者进行慎重考虑,因为任何一个选择的差别或不恰当都会导致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胆管炎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增加。胆吻合相关技术的发展到目前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有一部分观点也已形成了统一,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有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 标签: 胆管肠吻合术,肝 术式 缝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管内造瘘术在危重小儿吻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在危重小儿吻合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小肠造瘘术,研究组患儿接受置管内造瘘术。比较两组二期手术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血清清蛋白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二期手术发生率为24.%,研究组为6%。研究组二期手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置管内造瘘术是减少危重小儿吻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二次手术(封瘘术)的重要方法,可推荐使用。

  • 标签: 肠置管内造瘘术 危重小儿 肠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吻合治疗高位胆吻合口良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的胆汁引流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并对比不同大小胆吻合口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最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为胆管炎(9.4%)和胆漏(9.4%),最常见远期并发症为反流性胆管炎(15.6%),无吻合口再狭窄、结石形成或癌变。与术前相比,随访期间总胆红素(t=19.455, P=0.000)、直接胆红素(t=18.479, P=0.000)、碱性磷酸酶(t=3.229, P=0.002)和γ-谷氨酰转肽酶(t=3.057, P=0.003)均明显下降。胆吻合口直径2~3 cm组与>3 cm组患者胆汁引流效果相当(t=0.284, P=0.778),近期胆管炎(χ2=0.121, P=0.728)、胆漏(χ2=0.121, P=0.728)及远期反流性胆管炎(χ2=0.205, P=0.652)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吻合治疗高位胆吻合口良性狭窄临床疗效肯定,胆吻合口直径>2 cm即可。

  • 标签: 肝切除术 吻合术,外科 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
  • 简介:在手术治疗肠梗阻时,吻合是手术中的重要环节。因肠梗阻时肠管大多存在水肿、梗阻肠管远近端肠管粗细不一,传统的手工吻合不但费时,而且缝线易对壁造成切割伤。笔者使用生物可分解吻合环对39例肠梗阻患者进行吻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生物可分解吻合环 肠吻合术 肠梗阻 手术治疗 手工吻合 手术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次手术治疗胆吻合口狭窄同时行空肠襻固定的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15例胆吻合口狭窄患者,全部病例均切除原吻合口重新行胆Roux-en-Y吻合,同时行空肠襻固定。襻固定方式分为两种,一种为胆吻合口近端预留10~15 cm的盲襻,并与剑突下腹壁标记固定,一种在胆吻合口远端10 cm左右空肠侧壁与右侧腹壁标记固定。同时经固定肠管壁中央在肠道内留置T管。结果共行盲襻固定5例,侧壁固定10例,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胆瘘1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局麻下空肠穿刺窦道扩张,经胆道镜治疗后治愈。结论吻合口狭窄再手术时,应该考虑到术后再次狭窄的可能,术中可以固定并标记空肠襻。再发狭窄时可以经固定襻穿刺扩张行胆道镜治疗,避免再次开腹手术。

  • 标签: 吻合术,外科 胆总管造口术 狭窄 再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吻合术是消化外科常用手术,其有多种手术方式。尽管各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但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胆Roux—en—Y吻合术为主导、其他手术方式相互补充的格局。随着对胆吻合术并发症认识的加深,临床上衍生出一些改进方法.且随着科技发展,各种新设备和技术也不断被用于胆吻合术。尽管在很多具体问题上还存在争议,但就胆吻合方式的合理选择,笔者认为应遵循“目的明确、选择正确、效果确切”原则。即首先在大方向上正确决定胆吻合术应用与否,以及恰当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最后是避免技术失误、保证手术效果确切。

  • 标签: 胆道疾病 胆肠吻合术 胆肠Roux—en—Y吻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