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报告2例肌肉组织的B超探查所见。例1在右大腿中部外侧扪及8cm×8cm的不规则肿块。B超检查在股四头肌外铡群内探及一9cm×7cm的圆形无回声区.界线清晰.无强光点反射,提示股四头肌囊肿。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单纯性囊肿。

  • 标签: B超 肌肉组织肿物 病理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一、运动单位的机能分化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其所支配的一组肌纤维叫做运动单位(MatorUnit)。故一个运动神经元产生的冲动会传到它支配的所有肌纤维,而引起兴奋和收缩。Burke等人及Burke和Edgerton通过电生理学的研究把运动单位分成单收缩时间短而易疲劳的FF(FastTwitch,Fatigwable)、单收缩时间短但耐疲劳的FR(FastTwitch,FatigueResistant),以及单收缩时间长且耐疲劳的S(SlowTwitch)三种基本类型。从组织化学的特征看,属于FF、FR、S类型的运动神经元

  • 标签: 单收缩 运动神经元 运动单位 梭内肌纤维 肌纤维类型 核链纤维
  • 简介:在各种组织中,心肌和骨骼肌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差,短暂的心肌缺血即可造成心肌梗死,骨骼肌缺血超过3小时亦将发生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时损伤是不可逆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inducedreperfusion,I/R)损伤是引起肌肉组织缺血坏死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在I/R过程中,细胞能量耗竭,微循环紊乱等也是导致组织变性坏死的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肌肉组织 心肌缺血 骨骼肌
  • 简介:摘要:动物肌肉组织的冰冻切片过程中,常常出现冰晶的现象,影响后续的观察和研究。本试验为提高肌肉组织的冰冻切片质量,以猪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利用冰冻切片技术,进行不同防冰晶法对肌肉冰冻切片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防冰晶法去冰晶效果存在差别,液氮直接冷却法和异戊烷-液氮法去冰晶效果娇好,而蔗糖脱水法去冰晶效果差,不适用于肌肉组织的冰冻切片。

  • 标签: 肌肉 防冰晶法 冰冻切片
  • 简介:摘要人体的骨骼由206块组成,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功能。当组成骨骼的一个或多个骨块发生损伤后,会导致机体部分运动功能受损或全部运动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骨骼损伤可一定程度修复,其过程主要是骨骼干细胞的募集、激活、增殖、积聚和分化分泌等。骨骼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膜等局部骨组织。近年来有研究学者发现肌肉组织也可作为骨修复细胞和生长因子的重要来源。本文主要分析肌肉组织在骨修复中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旨在为骨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肌肉组织 骨修复 作用 临床效果
  • 简介:磺胺间甲氧嘧啶(Sulfamonomethoxine)为磺胺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感染,可防治猪弓形虫和鸡住白细胞虫等感染.磺胺类药物疗效快、经济实惠,曾被广泛用于畜牧生产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药物残留意识的增强,残留检测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猪肌肉组织中磺胺间甲氧嘧啶药物残留的测定方法、结果及回收率.

  • 标签: 磺胺间甲氧嘧啶 药物残留 磺胺类药物 肌肉组织 住白细胞虫 残留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犬大腿肌肉组织行冷冻球囊消融,探讨消融温度、时间及冷冻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只健康成年比格犬,按照不同消融时间(60、120、150、180 s)对犬大腿肌肉进行冷冻球囊消融,记录并比较球囊最低温度、局部组织温度、病理改变和损伤深度。结果①消融60 s组球囊最低温度、球囊最低温时头端组织温度为(-59.83±1.17)℃和(-63.38±1.35)℃,180 s组为(-71.67±2.80)℃和(-76.15±2.68)℃,60 s组温度最高,180 s组温度最低,但消融120 s、150 s、180 s之间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消融30 s时球囊温度为(-41.96±3.63)℃,使球囊温度降至-40℃以下,且冷冻消融前30 s温度下降速率最快,为(2.57±0.12)℃/s,消融60 s后球囊温度下降速率明显变慢。③消融60 s组复温时间[(19.17±4.02) s]及解冻时间[(75.83±17.42) s]随消融时间增加而增加,复温及解冻速率均由快变慢。④消融150 s组最长损伤深度(6 095.2 μm)最长,>60 s组(2 985.6 μm)、120 s组(5 501.5 μm)和180 s组(5 612.8 μm),但与120 s、180 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冷冻时间、冷冻温度与组织损伤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损伤深度与冷冻时间呈正比,冷冻温度平均下降速率由快变慢,当冷冻时间超过120 s,冷冻造成的损伤深度随消融时间的增加并无明显延长。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 消融 比格犬 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肌肉组织和正常小鼠肌肉组织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阐述差异表达基因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阿尔茨海默病小鼠(10只)和健康小鼠(10只)肌肉组织,运用二代高通量RNA转录测序(RNA-seq)技术进行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功能注释(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候选基因在阿尔茨海默病和正常小鼠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4 222个基因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和健康小鼠肌肉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2 087个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肌肉中高表达,2 135个低表达。GO分析结果显示,显著上调的功能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过程、单一生过程、代谢过程和催化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基因明显富集于代谢和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等;qRT-PCR结果显示,候选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在转录组水平上筛选出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和健康小鼠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重要调节信号通路,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肌肉组织中代谢和炎症相关通路最为富集,为深入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基础。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肌肉 炎症
  • 简介:摘要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在组织中的不断积累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糖尿病所引发的肌肉组织相关并发症也被认为与AGEs高度相关。机体中主要存在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等三种不同的肌肉组织,当AGEs在这三种肌肉组织中累积时,将严重影响其结构和相关功能。然而,AGEs所导致的不同肌肉组织发生功能障碍的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本文对AGEs对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等不同肌肉组织的影响方式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糖尿病肌肉组织相关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和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糖尿病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骨骼肌 平滑肌 心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诊断中相关应用价值,提升病理诊断的相关准确程度。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使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检查浅表器官及软组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100例,并对患者的穿刺活检相关标本的病理形态进行相应的观察,对所有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的染色,比较手术切除标本的检查结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1次穿刺得到明确病理学诊断的结果为92例,一次成功率为92%。倾向性诊断的患者为5例,倾向性诊断率为5%。组织太少无法诊断完成后的患者3例,无法诊断率3%。诊断阳性患者90例,阳性率为90%。结论在实际的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患者的浅表器官及软组织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患者的影像资料以及临床资料,若有必要也需要注意到使用免疫组化的检测,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提升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浅表器官肿物 软组织肿物 诊断中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获得齐口裂腹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Y辅助活化因子1a(PGC-1a)cDNA序列,探讨其在齐口裂腹鱼肌肉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根据斑马鱼基因PGC-1a序列设计引物,提取齐口裂腹鱼肌肉组织总RNA,经RT-PCR扩增PGC-1a仪基因序列;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齐口裂腹鱼PGC-1a基因在红肌和白肌中的mRNA表达特性。结果:获得齐口裂腹鱼PGC-1a基因序列2633bp,GenBank登陆号为JNl95738,其中ORF为2631bp,编码876个氨基酸残基,与同鲤科的斑马鱼、草鱼和金鱼的同源性较高,为88%~93%,但与哺乳动物和禽类如人、小鼠、大鼠、猪、牛和鸡的同源性较低,为49%~50%。在基础状态下,PGC-1a在齐口裂腹鱼红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白肌,禁食可显著诱导PGC-1a在红肌和白肌中的表达水平。结论-首次克隆得到齐口裂腹鱼PGC-1a基因序列,其在红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白肌中,禁食可显著诱导其在红肌和白肌中的表达,为研究PGC-1a在齐口裂腹鱼肌肉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齐口裂腹鱼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 基因克隆 红肌 白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面部切除后组织缺损的美学修复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收治262例(男123例,女139例,年龄7个月至88岁,中位年龄52岁)面部患者,手术切除后,根据面部组织缺损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结果262例患者中局部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组织缺损69例,皮瓣全部存活良好,1例皮瓣远端出现瘀血,通过注射肝素原液处理后皮瓣存活,最终瘢痕愈合,后经3次CO2点阵激光处理后瘢痕不明显,外形满意。结论局部皮瓣是修复面部切除后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办法,成功率高,美容效果好。

  • 标签: 面部 肿物 手术切除 组织缺损 美学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50例浅表软组织患者,均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入我院。对上述患采取高频超声观察浅表软组织的体积、形态、结构、内部回声以及血供和邻近组织关系,且对照手术以及病理诊断结果,对的声像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50例患者浅表软组织经高频超声诊断后明确为恶性类型占比为8.00%,良性类型占比为92.00%。其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同。在恶性类型肿块中,恶性纤维瘤、恶性淋巴瘤、浸润性癌及腮腺囊腺癌各检出一例,占比均为2.00%。良性类型肿块中,良性肿瘤占比为86.96%,慢性炎症占比6.52%;囊肿合并感染占比6.52%。结论:高频超声在诊断浅表软组织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较好的明确浅表软组织的大小、形态、结构、内部回声以及血供和邻近组织关系等,从而对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高频超声 浅表软组织肿物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3年本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软组织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均已行高频超声检查,将其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金标准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病理检测良恶性比例为94/6,高频超声诊断比例为95/5,敏感度为97.89%,特异度为60.00%。

  • 标签: 高频超声 浅表软组织肿物 病理金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泪道组织病理学分类和年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经手术治疗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4例(65只眼)原发性泪道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眼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和良、恶性病变的构成情况。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别统计原发性泪点、泪小管和泪囊肿组织病理学构成和年龄分布情况,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4例原发性泪道患者中男性23例(24只眼),女性41例(41只眼)。右眼36例,左眼27例,双眼1例。患者年龄(46±4)岁(12~78岁)。病程(13.1±4.2)个月。64例患者中,主诉为溢泪者43例,发现者19例,溢脓者2例;伴有内眦角移位者29例,胀痛者21例。64例原发性泪道患者中良性病变51例,交界性病变4例,恶性病变9例。按照发生部位分类,原发性泪点17例,原发性泪小管2例,原发性泪囊肿45例。原发性泪点均为良性病变,其中色素痣占首位(10例)。原发性泪小管包括表皮样囊肿和变性物质各1例,均为良性病变。原发性泪囊良性病变(32例)中发生率前3位的为黏膜上皮囊肿(9例)、皮样囊肿(6例)和表皮样囊肿(6例);原发性泪囊交界性病变4例,包括软组织巨细胞瘤2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各1例;原发性泪囊恶性病变(9例)以鳞状细胞癌居首位(3例)。原发性泪点患者中年龄40~59岁者多见(14例);原发性泪囊良性患者中年龄<40岁(15例)和40~59岁(11例)者多见,而原发性泪囊交界性和恶性病变均为40岁以上患者。共49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57.2±3.8)个月。1例泪囊移行细胞癌和1例泪囊黑色素瘤分别于泪囊肿切除术后7个月和1年出现复发,经再次泪囊肿切除术后分别随访24个月和38个月未复发。其余均未见复发。结论泪点绝大多数为良性,以色素痣多见;泪囊良性以黏膜上皮囊肿、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多见,恶性以鳞状细胞癌多见。泪囊恶性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64-369)

  • 标签: 泪器疾病 眼肿瘤 痣,色素 表皮囊肿 皮样囊肿 癌,鳞状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浅表软组织诊断中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高频彩超),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浅表软组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良性86例,恶性1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彩超检查,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经高频彩超检查,高频彩超对良性肿块的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6.51%,漏诊率为3.49%,对恶性肿块的诊断准确率可达到100.00%,漏诊率为0,与病理诊断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频彩超对各类浅表软组织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且能够判断肿块性质,有助于后续治疗。

  • 标签: 浅表软组织肿物 高频 多普勒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caspase-4、caspase-5、gasdermin D(GSDMD)、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蛋白质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泛连接蛋白质1(Pannexin-1)及P2X7在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患者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研究探讨细胞焦亡非经典途径蛋白质在DM和P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DM患者13例,PM患者9例及因单纯骨科创伤行清创术的无其他伴随疾病的志愿者20例。采用HE染色检测各组肌肉组织的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肌肉组织中caspase-4、caspase-5、GSDMD、NLRP3、Pannexin-1和P2X7的表达水平。结果(1)HE染色显示对照组肌肉组织肌纤维形态结构基本正常,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及萎缩、变性、坏死;DM组和PM组肌纤维大小不一、粗细不等,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不同程度的萎缩、变性、坏死;DM组和PM组患者肌肉组织HE染色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aspase-4、caspase-5、GSDMD、NLRP3、Pannexin-1及P2X7在DM组和PM组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DM组和PM组肌肉组织HE染色病理学评分和caspase-4、caspase-5、GSDMD、NLRP3、Pannexin-1以及P2X7的免疫组化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caspase-4、caspase-5的免疫组化评分与GSDMD和Pannexin-1的免疫组化评分均成正相关(P<0.05); GSDMD与NLRP3的免疫组化评分均成正相关(P<0.05);Pannexin-1与P2X7的免疫组化评分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细胞焦亡非经典途径蛋白质可能参与了DM和PM的发病过程,并且可能是通过促进炎症反应来参与其发病,提示在DM和PM的免疫发病机制中非经典途径的细胞焦亡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 标签: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细胞焦亡 Caspase-4 Caspase-5 GSDMD NLRP3 Pannexin-1 P2X7
  • 简介:摘要以咽部为典型表现的巨大食管临床上罕见,本文报道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3例巨大食管均来源于环后区,随着肿瘤生长,向食管管腔内延伸。我们分别采用咽侧切开和经口直达喉镜的方法给予切除,病理为错构瘤及脂肪瘤,术后随访2~20个月,未见并发症及肿瘤复发。针对此类病变手术的关键及难点在于肿瘤根蒂部的识别、显露及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保护。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