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脑缺血再灌流后脑温的变化,为脑缺血动物的实验研究、以及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SD大鼠分为四动脉阻断、双颈总动脉阻断、单侧颈总动脉阻断以及四动脉阻断10min、20min、30min后再灌流组。用点式测温仪同时测量不同部位脑组织的温度。结果脑组织内存在温度梯度;脑缺血后同一时间点纹状体、海马和颞肌的温度不一致;不同程度脑缺血后脑温的变化不一致,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的脑缺血中脑温的改变呈波浪状,单侧颈总动脉阻断的脑缺血缺血侧脑温低于对照侧;四动脉阻断的全脑缺血中,缺血后不同时间开始再灌流脑温都有回升现象;脑缺血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影响动物的清醒和脑温的变化。结论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了在脑缺血实验研究时采用连续监测、并将脑温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避免脑缺血和再灌流期间脑温的波动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脑缺血 再灌流 脑温 大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很多人做体检,本来就是空腹,看到检验科医生拿着一大把五颜六色的采血管,赤橙黄绿青蓝紫,还没开始抽血就已经被吓到了,看到检验师一管一管地抽,就算不晕血,也会自觉血糖急剧下降,而且抽完血之后总觉得头晕,难道是血抽多了把人"抽虚了"吗?为什么一定要抽那么多管血?

  • 标签: 血样检查 采血管 检验科 检验师
  • 简介:作者于1993—1994年在日本国立预防卫生研究所进修期间.在该所艾滋病研究中心应用艾滋病检测技术,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来自日本不同地区16份血液样品进行了检测.得到不同数据与结果.供同仁们在工作中参考.

  • 标签: 血样本 HIV感染 检测 艾滋病 蛋白印迹法 酶联反应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胸痛、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因典型胸痛和非典型胸痛疑诊冠心病收治的患者387例进行本次实验,分为典型胸痛组、非典型胸痛组、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ST段压低或抬高组、心肌缺血T波倒置低平或U波组、心肌缺血合并胸痛组、心肌缺血不合并胸痛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静息心电图检查和冠脉造影检查。比较患者的胸痛、心肌缺血心电图,冠脉造影结果。结果387例患者使用静息心电图检查,典型胸痛组确诊冠心病特异度63.6%、阳性预测值81.1%,心肌缺血组心电图灵敏度63.5%、特异度35.6%、阴性预测值53.6%。ST段压低或抬高组阳性预测值65.0%、T波倒置或U波组阳性预测值30.2%、心肌缺血心电图合并典型胸痛组灵敏度69.2%、心肌缺血心电图合并非典型胸痛组诊断冠心病的的特异度33.4%。结论胸痛诊断为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大,几乎无误诊;心肌缺血心电图的敏感性高、特异性低,阴性预测价值更大,单凭心肌缺血心电图确诊冠心病具有片面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合并典型胸痛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心肌缺血心电图合并非典型胸痛特异度低、误诊率高。

  • 标签: 胸痛心肌缺血心电图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眩晕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方法:对48例老年人缺血性眩晕的TCD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V-BA血流异常占82.1%,颈内动脉分支血流异常占12.5%.结论:TCD是临床诊断缺血性眩晕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老年人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TCD 经颅多普勒超声 检测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关于白勺的研究越来越多,白芍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近年来发现白芍总苷还对缺血区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文阅读相关文献,就白芍总苷对缺血区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特点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仅供参考

  • 标签: 白芍总苷 缺血区组织 病理改变 保护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与同期60名无眩晕但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体检志愿者(对照组)的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颈部CT血管成像及头部MR血管成像资料,将单因素比较的阳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将后循环缺血组患者的椎动脉狭窄程度和基底动脉迂曲程度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后循环缺血组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椎动脉变异及基底动脉迂曲的发生率分别为59.0%(72例)、55.7%(68例)、64.8%(79例)、41.0%(50例)、28.7%(35例)及30.3%(37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20例)、31.7%(19例)、35.0%(21例)、15.0%(9例)、10.0%(6例)及15.0%(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OR=3.891,95%CI:1.721-8.800,P〈0.01)、椎动脉变异(OR=3.231,95%CI:1.238-8.432,P=0.017)及基底动脉迂曲(OR=2.664,95%CI:1.189-5.972,P=0.017)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后循环缺血组椎动脉狭窄程度和基底动脉迂曲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动脉优势在基底动脉弯曲程度≥2级与〈2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椎动脉变异及基底动脉迂曲是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椎动脉优势是基底动脉迂曲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眩晕 椎-基底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检验血样凝血溶血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以避免误诊。方法从医务人员的操作方法及病人自身因素两方面分析,总结出影响血样的关键因素是医务人员的操作方法不标准。结论应该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准则,加强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减少血样的不合格率。

  • 标签: 检验血样 凝血 溶血 原因 预防
  • 简介:Change源于拉丁语中的cambire一词。Cambire在英语中是“toexchange(交换)”的意思,源于欧洲一个常见的词根“kamb”,意思是“tobend(弯曲)”。现代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仍在分别使用“cambiar”和“cambiare”来表示变化的意思。

  • 标签: 意大利语 西班牙语 拉丁语 意思 词根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静脉血样采集针对穿刺部位损伤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3月份新入院需要进行静脉血样采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BD双向静脉采血针(直式),一组使用威高一次性使用静脉血样采集针(软连接式),由2名工作10年的护士担任采集人员,观察两组的穿刺部位损伤情况。结果软连接式采血针穿刺部位损伤小,使用更舒适。结论静脉血样采集针(软连接式)和静脉输液使用的穿刺针外形非常相似,使用方法也完全相同,护士在使用过程中得心应手,利于提高护理操作质量,避免医患纠纷。

  • 标签: 静脉血标本 采集针 穿刺部位损伤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期总力特辑的主题是《一生都有用的呼吸术》。随着生活的日益便捷化,人们每天的步行数鲢和运动时间在不断持续减少,这直接导致了每日运动量不足的问题。然而对于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巨大的现代人来说,每天都去健身房实在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怎么办?让我们从身边的琐事开始,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吧!

  • 标签: 呼吸改变 生活节奏 持续减少 运动时间 工作压力 自我调整
  • 简介:摘要分析远端缺血预处理对心衰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电图及心肌细胞形态的改变。方法建立SD大鼠心衰模型、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IschemicPreconditioning,RIPC)模型,成功入组SD大鼠19只,分为正常(n=5)、心衰(n=7)、RIPC(心衰+RIPC,n=7)三组,均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观察缺血30min过程中三组SD大鼠ECG的变化,再灌注2h后观察三组心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阻断后3-5min内,三组大鼠心电图ST段均显著抬高,与阻断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30min达到峰值;与心衰组比较,RIPC组缺血期ST段抬高速度减慢、幅度降低(P<0.01)。三组心肌HE染色正常组心肌横纹较清晰,少量肌束断裂,大部分细胞膜完整,胞浆轻度混浊,轻度嗜伊红染,大部分细胞核膜清晰,少量红细胞渗出,中度炎细胞浸润。心衰组心肌横纹消失,肌束断裂,大部分细胞膜不完整,胞浆混浊,嗜伊红染色加深,部分细胞核溶解、消失或呈碎片状,间质充血,大量红细胞渗出及炎细胞浸润。RIPC组心肌横纹尚清晰,少量肌横纹消失、肌束断裂,大部分细胞膜完整,胞浆中度混浊,中度嗜伊红染,少量细胞核溶解,细胞间质充血,少量的红细胞渗出及中度炎细胞浸润。结论RIPC能显著降低心衰心肌缺血期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程度和减轻心衰心肌细胞损伤的数量及程度,进而起到保护心肌作用。

  • 标签: 远端缺血预处理 心力衰竭 缺血再灌注 心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