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罗氏固体培养法,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优劣评价。方法选择临床经罗氏固体培养为阳性痰标本68份,阴性标本68份,分别采用LAMP和RT-PCR方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两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2%.85.3%,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阳性标本经LAMP、RT—PCR检测结果灵敏度分别为91.2%和82.4%,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阴性标本经LAMP、RT—PCR检测结果的特异性分别为85.3%和88.2%,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MP检测法阳性率高于RT-PCR法,但两者之间的差别尚无统计学意义,LAMP具有简单快速、准确,LAMP检测阳性标本灵敏度比RT-PCR好,LAMP检测阴性标本特异性稍低,LAMP具有简单、快速、准确,不需要昂贵的检验设备和严格的实验室设置,更适合基层结核病的实验诊断推广应用。

  • 标签: PT-PCR技术 LAMP技术 结核分枝杆菌 痰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鉴定泸州地区抗酸染色阳性痰标本中分枝杆菌的菌种。方法用PCR方法直接扩增抗酸染色阳性痰标本中分枝杆菌的特异性插入序列6110,琼脂糖胶电泳检测目的条带。将未能扩增出插入序列6110基因片段抗酸染色阳性痰标本进行培养。结果60例抗酸染色阳性的痰标本中,有7例未能扩增出插入序列6110基因片段,3例为初治病例,4例为复治病例;经培养鉴定均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而肺结核伴合并症组与肺结核无合并症组两组相比IS6110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临床痰标本进行检测,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技术,可实现快速诊断,为临床的化疗提供帮助。

  • 标签: 抗酸阳性 非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插入序列61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用HICN液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菌效果。方法将罗氏培根基上生长的典型结核分枝杆菌菌落,制成约1个麦氏浊度浓度菌悬液,试验组用两倍菌悬液体积的HICN液分别处理结核分枝杆菌菌液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35min、40min、45min、50min、55min、60min后,接种于罗氏(L-J)培养基斜面,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HICN液。一并放到37℃培养箱培养42d后观察生长情况,并取培养后的菌落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对照组各培养管结核分枝杆菌生长良好,菜花状菌落典型,布满整个培养基,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可见典型结核分枝杆菌形态;经HICN液分别处理5min、10min、15min、20min后观察组各管结核分枝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生长,但生长情况依次呈递减趋势,涂片镜检可见结核分枝杆菌形态;经HICN液分别处理25min、30min、35min、40min、45min、50min、55min、60min后观察组各管无菌落生长。结论两倍于菌悬液浓度的HICN液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杀菌作用,杀菌时间≥25分钟,因HICN液是较好的溶血剂,实验室可采用HICN液处理带血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涂片检查。

  • 标签: HICN液 结核分枝杆菌 杀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结合分歧杆菌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培养基中稳定期的卡介苗菌株进行超声裂解,层析及洗脱获得天然的HBHA,用以制备重组蛋白。以传统的PPD及提取的HBHA重组蛋白为抗原分别选取肺结核病人、潜伏感染者、阴性对照者的外周血管单核细胞,分别进行传统的PPD、提取的HBHA重组蛋白及无刺激培养实验。收集培养基上清,采用ELISA对培养基中的r干扰素(IFN一r)和白介素4进行检测。结果经培养结果显示HBHA刺激后3组产生的IFN-r中位数分别为341.8ng/L、781.9ng/L、49.5ng/L,潜伏感染患者明显高于阴性对照者,略高于肺结核患者,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结合杆菌黏附素HBHA在结核病诊断与应用中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值得在临床结核病诊断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素 诊断 分析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直接涂片显微镜检和培养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直接厚涂片萋-尼抗酸染色显微镜检和BACTEC—TB960快速培养系统对1340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快速培养法检测的阳性率为36.6%,直接涂片镜检阳性率24.6%,两种检测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41.0%,高于培养法阳性率(P<0.05)。痰标本的留取时间对培养法检出率有很大影响,晨痰检出率高于及时痰(P〈0.01)。结论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直接涂片镜检与培养法联合进行检测,同时应重视痰标本留取时间对检出率的影响。

  • 标签: 结核 分枝杆菌 微生物 组织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种不同的痰内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灵敏度,以寻找一种更准确、快速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收集112例县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1年4月期间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痰标本,分别采用罗氏培养法、涂片法、免疫磁珠分离(IMS)-涂片、免疫磁珠分离(IMS)-PCR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结果IMS-PCR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最高,为71.4%,罗氏培养法为68.2%,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IMS-涂片法检测敏感度为28.6%,涂片法最低,仅21.4%,两者均明显低于IMS-PCR法(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MS-PCR法可快速、准确检测痰内结核分枝杆菌,对肺结核患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免疫磁珠分离 罗氏培养法 PCR 涂片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近三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的动态变化,为制订结核病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09年1月~2011年12月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共872株,进行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RFP、INH、SM、EMB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009年~2011年三年间,任意类型耐药率、单耐药率和耐多药率总体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结论南阳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程度比较严重,必须加强结核患者和抗结核药物管理,采取强化全程督导化疗(DOT)等有效措施控制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

  • 标签: 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技术在艾滋病合并TB感染诊断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分析125例艾滋病合并TB感染患者,记录在临床上经常用到的影像学、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TB感染实验室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125例患者当中,肺结核并肺外结核有43例,肺外结核有58例,临床表现为肺结核24例。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依次是(56.2±45.8)、(36.56±34.78)、(43.16±50.3)/l。结论在CD4+T淋巴计数比较低的艾滋病合并TB感染者的诊断中,-干扰素释放试验、支气管镜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受CD4+T淋巴计数高低影响比较小,运用综合诊断技术可以使诊断水平不断提高。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艾滋病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并探究其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经检查确诊的63例非结核分支杆菌的肺病患者展开分析。结果63例患者中,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与两肺叶患者最多,占总病例的58%,双侧同时患者的患者占总病例的51%,空洞占25%,涂阴培阳患者占44%,涂阳培阳患者占56%。菌型经鉴定龟分支杆菌最多,占了总量的44%。耐药中,耐多药所占的比重最大为77%,只存在3例患者对一二线抗结核药敏感,占13%,耐单药占5%,排名是单药<耐二药<耐多药。47例患者是初治病例,占总病例的75%,16例患者是复治病例,占总病例的25%。结论环境的改变可能使非结核分支杆菌的活动产生变化,导致到目前为止,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有了不一样的改变。

  • 标签: 非结核分支杆菌 肺病 流行病学 特点
  • 简介:目的对从同一患者血液和静脉插管中分离的两株抗酸阳性细菌B0793、V1948进行菌种鉴定。方法广谱PCR扩增细菌的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SrRNA)基因与核糖核酸(RNA)聚合酶β亚单位(rpoB)基因,测序其核苷酸序列并与相关菌种进行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以传统的表型实验对基因鉴定的结果进行验证,并参考CLSIM24-A的方法和解释标准进行分离株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该2株细菌均为血平板上生长缓慢的革兰染色着色较淡的抗酸阳性杆菌,但2株细菌的菌落形态差别较大,B793在血平板培养4d形成直径1cm、米黄色、圆形、突起、不溶血、易乳化的光滑型菌落,V948则为直径约2cm、米黄色、豆腐渣样、边缘不规则的粗糙型菌落。16SrRNA基因和rpoB基因序列与富西亚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phocaicum)的同源性均在99%以上,其半定量触酶、68℃触酶试验、5%NaCl耐受试验与脲酶试验阴性,亦符合富亚分枝杆菌的特征。结论该2株抗酸阳性细菌在分类学上属于富西亚分枝杆菌,其光滑型/粗糙型菌落变异为国际上首次发现。

  • 标签: 分枝杆菌 16S核糖体核糖核酸 聚合酶β亚单位 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快速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TEN、VEGF和RRM1mRNA表达水平的体系,并对表达水平进行评价。方法以正常人外周血构建PTEN、VEGF、RRM1和管家基因actin的定量标准曲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中的“双标准曲线”模型对80例肺癌患者和200例正常人的上述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PTEN和VEG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正常组织,PTEN、VEGF基因表达与患者的性别、组织学类型无关,而与P-TNM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两者的基因表达呈负相关。RRM1基因表达与患者的性别、组织学类型以及P-TNM分期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能够较好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PTEN、VEGF和RRM1mRNA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给予客观评价,为后期的治疗和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PTEN VEGF RRM1 表达水平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实时荧光PCR与涂片镜检、培养三种方法在结核杆菌检测的差异。方法对我院疑似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标本同时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涂片镜检和培养,将三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1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同时采用实时荧光PCR、涂片镜检和培养三种方法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5%、32.6%和44.7%。实时荧光PCR法与涂片镜检法的阳性率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时荧光PCR法与培养法的阳性率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12例疑似其他类型结核病患者的胸腹水、脑脊液、穿刺液和尿液等非痰标本同时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8.8%、3.6%和16.1%。统计学意义同上。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在临床上对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实时荧光PCR 结核杆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常见阴性杆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常见阴性杆菌的鉴定主要采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主要采用K—B法,对检测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我院各个科室临床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分离的阴性杆菌250株进行检测分析发现,临床常见的阴性杆菌分离的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61株,占24.4%,大肠埃希菌67株,占28.04%,铜绿假单胞菌41例,占16.4%,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阿莫西林等耐药性较低,其他的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结论加强对临床各个科室阴性杆菌耐药检测分析,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耐药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阴性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重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的应用效果。方法用单一实时荧光PCR先检测标本中的肠道病毒通用病毒核酸,肠道病毒通用病毒核酸阳性再分别用双重实时荧光PCR及单一实时荧光PCR检测CoxA16型和EV71型特异性核酸,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240份标本中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157份,双重实时荧光PCR法CoxA16阳性111份,EV71阳性1份,其他肠道病毒45份,单一实时荧光PCR法CoxA16阳性109份,EV71阳性1份,CoxA16+EV71阳性2份,其他肠道病毒45份。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符合率为100%。结论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可以准确检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又可以快速得到检测结果,是一种快速检测手足口病病毒的方法。

  • 标签: 双重实时荧光PCR 手足口病
  • 简介: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200例结核科住院病人中发生利福平相关性腹泻31例,发生率为15.5%,3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3岁±6.6岁。结果发现,利福平相关性腹泻系常见不良反应,不同的给药途径以及高龄患者与腹泻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静脉或每周2次给药同时补充益生菌,可以减少该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利福平 结核 腹泻 预防
  • 简介:目的T7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CellularFACTT)检测人循环肿瘤细胞中hTERT表达。方法以亲和素作为连接分子,连接生物素化的检测抗体和生物素化的DNA,加入r17RNA聚合酶进行转录扩增反应,对生成的RNA产物进行荧光检测,并同时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hTERT及CEA作为比对。结果64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hTERT阳性率是45.3%(29/64),血清CEA阳性率是57.8%(37/64);CellularFACTT方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hTERT检出率为81.3%(52/64)。其检测的灵敏度与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T7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的诊断。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指导DNA的RNA聚合酶类 肿瘤循环细胞 端粒 末端转移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