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机械循环辅助(MCS)可以对循环系统提供有效辅助,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改善器官组织灌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其临床应用逐渐增多。Impella作为MCS装置的一种,目前已经被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心原性休克(CS)或者选择性和紧急高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保护性PCI患者。因此,本文将从Impella的作用原理、Impella在CS患者中应用、Impella在高危PCI患者中应用及Impella指南推荐意见和批准适应证说明等几个方面介绍Impella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机械循环辅助 心原性休克 高危复杂介入指征患者 Impella 预后
  • 简介:摘要机械循环辅助(pMCS)是体外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指导临床应用pMCS,本委员会基于国内外相关指南与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共识,将就pMCS的常用装置、工作原理、临床应用、装置选择、置入与撤离时机和应用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以推动pMCS技术的规范化应用。

  • 标签: 经皮机械循环辅助 临床应用 适应证 应用管理
  • 简介:摘要机械循环辅助(percutaneous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pMCS)是一种主要应用于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的生命支持技术。近年来,随着复杂、高危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开展,pMCS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为指导pMCS技术的应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汇总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机械循环辅助在复杂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对pMCS装置,pMCS在复杂、高危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pMCS的管理,并发症及处理,撤离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给出了建议。共识的颁布和实施对规范pMCS的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机械循环辅助 心律失常 瓣膜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 简介:1983年,Phillips等参照Seldinger穿刺放置心导管的技术,利用大孔径薄壁穿刺套管针,创立了穿刺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支持系统(pereutaneouscardiopulmonarysupportsystem,PCPS),伴随着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技术和器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进,尤其是膜式氧合器和离心泵的出现,使CPB设备的体积减小、预充量小、性能提高,而且操作更加简便和安全。近年来,CPB技术已经从手术室的单纯心脏手术进入到导管室、ICU病房和急诊室。CPB更被扩展应用到更多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急诊医学方面。

  • 标签: 经皮穿刺插管 体外循环 临床应用 SELDINGER 穿刺套管针 膜式氧合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例心肺辅助循环系统(PCPS)在危重症心肺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心肺辅助循环系统治疗的30例危重症心肺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0例危重症心肺衰患者治愈出院,5例心肺功能明显的好转,剩余5例死亡(2例常规脱离PCPS辅助,但因为后期并发感染性休克死亡;3例患者因心功能损害严重,PCPS无法维持有效循环,最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PCPS是治疗危重症心肺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在辅助治疗期间密切的观察病情与有效的护理时提高PCPS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 标签: 经皮辅助循环系统 危重症心肺衰竭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腹腔镜辅助肾镜治疗肾盂结石的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8例肾盂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腹腔镜辅助肾镜治疗,用腹腔镜取出肾盂结石,对铸型结石难以取出者采用腹腔镜肾盂切开置入肾镜,行胆道碎石取石术后将结石取出。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源性休克是一类高死亡率的疾病,需要早期诊断和多学科团队干预。应用机械循环辅助设备可以避免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情的持续进展,但合适的时机、设备选择及管理仍然是难点。本文就心源性休克患者机械循环辅助设备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休克,心源性 机械循环辅助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体外膜肺氧合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2017年5月~2019年2月行全覆膜自膨胀食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患者技术成功率100%,支架微创治疗成功率84%,总治愈率92%,结果表明,全覆膜自膨胀食道金属支架置入辅助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是临床上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给药对小儿肺炎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34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56例)、治疗组(184例);对照组行对症、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行以上处理的同时辅以给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80例,好转48例,总有效率82.05%,平均住院日9.45d;治疗组治愈132例,好转39例,总有效率92.94%,平均住院日6.50d;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提示给药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日数.

  • 标签: 经皮给药 治疗 肺炎 疗效观察 护理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TEAS)加用于上腹部手术后PCA镇痛中的效应与影响。方法:67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病人,根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静脉PCA吗啡组(M组,n=32)和TAES+静脉PCA吗啡组(T+M组,n=35)。两组的静脉PCA吗啡设置相同,采用0.05%吗啡溶液100mt,1ml/h,2ml/PCA,锁定时间6min。T+M组的TAGS设置为:电极贴于合谷、劳宫、内关、外关和切口两侧,手术结束时开始2-100Hz电刺激。观察两组病人术后6h和24h的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RS(疼痛语言分级)、按压PCA次数(PCAdemand)、PCA有效次数(PCAeffect)、De/Dd比值(PCAe/PCAd)、24h吗啡用量及病人主观不适。结果:T+M组术后镇痛恶心的发生率(23/32,36%)比M组明显减少(13/35,72%)(P<0.01);两组的的镇痛效果与吗啡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AES(2-100Hz)刺激合谷、内关和切口两侧对上腹部术后无明确的镇痛作用,不能减少PCA吗啡用量,但可明显减少吗啡镇痛恶心的发生率。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TAES 术后 腹部手术 PCA镇痛 吗啡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们收治腕舟骨骨折患者12例,收集CT数据,采用3D打印机打印出导板,术中沿导板导孔精准打入导针,透视确认位置满意,行0.5 cm切口,空心钻钻孔,拧入空心加压螺钉一枚。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者自我评价腕关节问卷(PRWE)、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患侧及健侧屈伸旋转活动范围、桡偏及尺偏活动度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20个月,平均7个月,除了2例患者尝试置入导针两次,其余均一次置针成功,未发生偏斜等情况。所有患者切口愈合好,未发生感染、皮肤坏死等情况,未发生骨折不愈合情况。手术时间为28~77分钟,平均44.3分钟;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PRWE评分0~10分,平均2.5分;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80~100分,平均93.3分,其中优9例,良2例,可1例。腕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患侧为(145.67±8.72)°、健侧为(149.92±5.23)°,旋转活动范围患侧为(147.00±7.25)°、健侧为(148.92±6.72)°,桡偏活动度患侧为(16.50±1.83)°、健侧为(17.17±1.80)°,尺偏活动度患侧为(26.33±1.37)°、健侧为(27.25±1.71)°,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治疗腕舟骨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功能恢复好,并且个性化、安全、准确。

  • 标签: 舟骨 骨折 3D打印 经皮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给药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给药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单纯常规的治疗,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症状、体重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并且无痛苦和副作用,差异有显著性。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经皮给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螺钉固定治疗的髋臼前柱骨折患者20例(22髋),男11例,女9例;年龄(42.1±3.2)岁(范围,24~68岁)。单侧髋臼前柱骨折7例,双侧髋臼前柱骨折2例(4髋),髋臼前柱合并同侧骶骨骨折7例,髋臼前柱合并骶髂关节损伤4例。髋臼前柱骨折Nakatani分区:Ⅰ区3髋,Ⅱ区6髋,Ⅲ区13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 d(范围,3~11 d)。髋臼前柱骨折均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螺钉固定,合并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损伤患者采用Starr架辅助复位后以骶髂螺钉固定。记录患者髋臼前柱螺钉置入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术后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 Aubigné and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22髋的前柱螺钉置入手术时间为(22±10)min(范围,20~40 min),术中透视次数(30±8)次(范围,21~45次),术中出血量(20±5)ml(范围,10~40 ml)。2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1)个月(范围,12~18个月)。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8髋,满意复位2髋,不满意复位2髋,优良率为91%(20/22)。骨折愈合时间为(13±2.2)周(范围,11~16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18髋,良3髋,可1髋,优良率为95%(21/22)。1例术后前柱螺钉皮肤切口出现渗出,1例术中损伤臀上动脉分支导致术后臀部皮下瘀斑及血肿。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或骨折再次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不易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术中出血量少,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激光
  • 简介:目的探讨O形臂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病人均在置钉结束后行O形臂系统3D扫描,按照Gertzbein-Robbins分级评估置钉的准确性。结果7例病人在O形臂导航辅助下共置入29枚椎弓根螺钉,其中Gertzbein-Robbins分级A级23枚(79.31%),B级4枚(13.79%),C级1枚(3.45%),E级1枚(3.45%)。手术共置入29枚克氏针,其中1枚(3.45%)突破椎体前缘。术中无关节突关节受到破坏。1例出现置钉相关神经并发症行再次手术调整椎弓根螺钉。随访(8.29±2.43)个月,无钉棒置入后相关并发症。结论O形臂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 标签: 脊柱 内固定 经皮椎弓根螺钉 O形臂 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给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78例临床诊断为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6例,应用中药给药治疗仪、常规方法(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联合治疗;对照组132例,单纯应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肺部湿性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给药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中药 经皮给药 支气管肺炎 小儿
  • 简介:目的探讨穿刺架辅助在超声引导下建立肾镜通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院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成功实施肾镜手术的肾结石患者106例,均在单纯超声下引导,并由穿刺架辅助穿刺建立通道,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平均穿刺时间(35±18)s,平均穿刺数(1.3±0.9)次,一次性穿刺成功73例,手术时间为(67±39)min,手术失血量约(48±22)ml。结石位于左侧50例,右侧56例,肾上、中、下盏通道数分别为78例、20例、8例,穿刺点位于第12肋上、下分别为81例、25例,术中及术后输血4例,胸膜损伤2例,液气胸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例,单次手术清石率87.7%(93/106)。结论穿刺架辅助超声引导下建立肾镜通道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 标签: 穿刺架 超声 经皮肾镜 精准穿刺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术前CT辅助定位在肾微造瘘取石术(Min-PCNL)中的作用。方法1060例次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需行Min-PCNL的患者,采用术前CT辅助定位和术中X线实时定位引导穿刺造瘘(试验组);同期212例采用X线实时定位引导穿刺造瘘(对照组)。结果实验组穿刺造瘘成功率为97.4%,目标肾盏准确率95.4%;对照组穿刺造瘘成功率为96.7%,目标肾盏准确率95.7%,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肾周器官损伤发生率为0.7%,对照组肾周器官损伤发生率为2.4%,X2=5.45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穿刺造瘘手术中,采用术前CT辅助定位并确定穿刺窗,,能避免一些肾周器官的损伤。

  • 标签: 术前CT辅助定位,床旁X线实时定位,穿刺窗,经皮肾微造瘘术。
  • 简介: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肝癌的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12年5月采用RFA治疗的老年肝癌患者100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未发生与RFA治疗直接相关的死亡.患者无严重并发症,仅有术后发热(31例)、疼痛(37例)、肝功能可逆性损害(44例)、胸腔积液(2例)、气胸(1例)、恶心/呕吐/呃逆(5例)等一般并发症,半年、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为91.1%、78.7%,生存期延长.结论RFA对于老年肝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老年肝癌 并发症 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