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道一血红蛋白变异使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HbA1c值与血糖监测结果不符家系。HPLC法测得先证者HbA1c值为5.6%,与血糖监测结果不符,而毛细管电泳法测得HbA1c值为7.8%,符合血糖监测结果。毛细管电泳法所得Hb图谱提示,先证者存在异常血红蛋白。Sanger法行HbA β-珠蛋白(HBB)基因序列测定,证实先证者HBB基因存在杂合突变(HBB:c.68A>C),支持Hb G-Coushatta变异体存在。家系资料显示,先证者弟弟及妹妹的Hb含有与先证者相同变异体和HBB基因序列。HPLC法难以将Hb G-Coushatta变异体完全分离,使HbA1c值与血糖监测结果不一致,而毛细管电泳法可完全分离变异体,得出准确HbA1c值。临床中,HbA1c值与血糖监测不一致时,应考虑到血红蛋白病可能,采用不同方法检测HbA1c,为糖尿病诊断和病情监测提供精准指导。

  • 标签: 糖尿病 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糖化血红蛋白1c(HbA1c)自发现以来,一直被公认为是评价降糖疗效的核心指标。尽管在临床实践中,HbA1c的弱点不断被发现,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尤其是标准化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为HbA1c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保证,目前HbA1c已成为兼具诊断和监测功能的复合型指标。HbA1c变异度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以及HbA1c与其他血糖监测指标转换关系的建立,部分弥补了其不能体现血糖波动的不足。因此,HbA1c尽管不够完美,但是其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优势尚不可替代。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出血转化(HT)是脑梗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并可能与临床恶化有关。评估急性前循环卒中患者卒中前慢性高血糖状态是否与HT相关。方法共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426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卒中前血糖状态由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示。入院后第二天检测HbA1c及空腹血糖(FBG)值。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出院时的预后结果。发病后第(4 ± 2)天进行CT或MRI/SWI检查确定是否有HT。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脑梗死后HT和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纳入的426例患者中,93例(21.8%)发生HT,60例(14.1%)为出血性脑梗死,33例(7.7%)为脑实质出血。在多变量分析中,HbA1c和梗死体积是HT的独立预测因子。当患者根据FBG(FBG<7.8 mmol/L或≥ 7.8 mmol/L)进行分组时,在两组仍可发现HbA1c对HT的预测作用。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HbA1c也是卒中后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OR=1.482,95% CI 1.228~1.788)。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HbA1c升高与梗死后HT独立相关,这一结果即使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中仍然存在,HbA1c也是卒中后不良预后的预测因素。这些发现对于糖尿病和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的血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梗塞 出血转化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预后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水平反映过去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糖代谢异常和慢性高血糖的检测指标。一些研究显示,高HbA1c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不良相关,包括接受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治疗的患者。文章对HbA1c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糖化血红蛋白A 治疗结果 糖尿病 生物标志物
  • 作者: 曹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2期
  • 机构: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54
  • 简介:随着糖尿病的研究发展,人们围绕血糖相关指标进行了诸多研究,除了血糖水平之外,学者还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治疗以及并发症预防的重要指标,该指标的正确检测与监测对于糖尿病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协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预防各类并发症。很多人对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变化之间的关系认知不足,未掌握正确的检测方法,这样得到的结果不能够作为疾病治疗的依据,若患者采取了错误的检测方法,那么就会影响其血糖的调控与疾病的治疗。本文将介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概念与意义,分析影响人体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因素,同时讲解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注意事项。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注意事项;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非糖尿病人群中血红蛋白糖化指数(HGI)和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纳入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于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社区招募的既往无CKD病史的7 407名非糖尿病受试者,依据基线HGI三分位切点分为低、中、高3个组。随访截止时比较不同水平HGI组CKD发生率。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基线HGI水平是否和CKD事件相关,并检验CKD风险随HGI三分位变化的趋势。结果受试者年龄(56.4±7.5)岁,其中女性4 933名(66.6%),平均随访时间3.23年。随访期间共有107例(1.4%)新发CKD事件。从低HGI组到高HGI组,CKD发病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1%(28/2 473)、1.2%(31/2 564)、2.0%(48/2 370),P=0.016]。在校正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以低HGI组为参考,高HGI组CKD发生风险增加了68.5%(HR=1.685,95%CI:1.023~2.774)。CKD风险随HGI三分位水平增加而增加(趋势P值为0.028)。结论高HGI与非糖尿病患者CKD发生风险相关,HGI或可用于识别CKD高危人群。

  • 标签: 血红蛋白A,糖基化 肾小球滤过率 前瞻性研究 血红蛋白糖化指数 慢性肾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糖化指数(HGI)对糖尿病诊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利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REACTION)研究北京分中心的基线数据,选取2012年1至8月来自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社区资料完整的9 705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负荷后2 h血糖以及血脂。利用空腹血糖和HbA1c绘制散点图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将每名受试者的FPG代入方程即得到个人的预测HbA1c值,计算HGI,HGI=实测HbA1c-预测HbA1c。最终纳入8 480名≥40岁无糖尿病史受试者。依据HGI水平三分位切点将最终纳入分析的8 480名受试者分为低HGI、中HGI、高HGI组3组,分别依据HbA1c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诊断糖尿病,采用χ2检验比较3组间的糖尿病检出率,Cohen′s kappa系数评价2种标准的诊断一致性。使用有序多分类logisitc回归分析法分析HGI的影响因素。结果低HGI组(HGI<-0.197 3)2 841例,中HGI组(-0.197 3≤HGI<0.135 9)2 979例,高HGI组(HGI≥0.135 9)2 660例。单独以HbA1c≥6.5%作为诊断标准,共有905例(10.7%)被诊断为糖尿病,其中高HGI组受试者占比高达74.8%(677/905),远高于中HGI组[15.5%(140/905)]和低HGI组[9.7%(88/90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A1c和OGTT的诊断一致性较差(κ=0.488),HGI是影响两者诊断一致性的主要因素。以HGI三分位分组作为因变量,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性别、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负荷后2 h血糖和服用调脂药物是高HGI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单独以HbA1c为糖尿病诊断标准可能会导致高HGI表型个体过度诊断,而对低HGI表型则诊断不足。

  • 标签: 糖尿病 诊断 糖化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糖化指数
  • 简介:摘要《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一些生理和病理因素会通过改变红细胞寿命、血红蛋白糖基化速率或干扰HbA1c的检测,从而独立于血糖浓度影响HbA1c的水平。这些生理和病理因素包括贫血、慢性肾衰竭、妊娠、年龄、种族、药物等。临床医师在使用HbA1c时,需要关注这些常见的生理和病理因素,提高对HbA1c的认识。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2010年至2018年参加上海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致性计划的实验室比对结果,分析各实验室HbA1c检测质量的演变,为进一步提高全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力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0年至2018年所有参加上海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比对计划的实验室比对结果。分析各实验室所在医院分布、检测方法分布的演变。对上海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比对计划中各参加实验室历年的判断标准、季度及年度通过率、偏倚、变异系数(CV)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上海市临检中心以及美国病理家协会(CAP)开展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结果进行比较。收集2019年第一季度的比对数据,计算各实验室比对结果与靶值的偏倚、变异系数和Sigma(σ)值,并绘制Sigma结合生物医学变异参数评估模型图。结果参加实验室从上海地区9家增长至全国192家,年平均增长率为76.6%;各季度比对判断标准从允许偏差百分比为±8%提高至±6%,各参加实验室通过率从39.1%提高至近90%;各仪器方法组内的最大CV从14.3%降低至4.8%。2019年第一季度,比对结果满足6σ的实验室均近60%,95%以上的实验室满足生物学变异参数模型中的合格及以上标准。结论上海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计划使各参加实验室的HbA1c检测结果一致性明显得到了提高。

  • 标签: 糖尿病 糖基化血红蛋白A 结果可重复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蛋白(glycosylated albumin,GA)、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MVC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295例作为病例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217)和微血管病变组(78)。选择同期健康查体者2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GA、HbA1c水平,并进行单纯糖尿病组和微血管病变组GA、HbA1c水平的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GA、HbA1c分别为(23.9±10.1)%、(8.6±2.3)%,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3.4±1.2)%、(5.0±0.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628、21.636,P均<0.01)。单纯糖尿病组患者GA、HbA1c分别为(22.8±9.7)%、(8.4±2.0)%,微血管病变组分别为(25.4±10.3)%、(9.2±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97、2.869,P值分别为0.047、0.004)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A、HbA1c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1.088(1.030~1.157)、15.251(1.756~131.157),P值分别为0.003、0.014]。结论MVCD的发生与GA、HbA1c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A、HbA1c水平为MVCD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MVCD发生的预测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糖化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连续就诊于江苏大学附属句容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根据24 h内是否出现sICH分为非sICH组和sICH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A1c与sICH及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预后(mRs>2分)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42例患者,其中sICH组26例(18.3%)患者,非sICH组116(81.7%)例患者。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抗栓史、高HbA1c和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2组患者3个月不良预后率分别为38%(10/26)、19%(22/11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血糖、发病至溶栓时间、HbA1c、基线NIHSS评分与3个月不良预后独立相关。结论HbA1c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sICH和3个月不良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糖化血红蛋白 静脉溶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健康育龄妇女在妊娠中晚期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及其与缺铁的关系,为临床在妊娠期中晚期更好地监测和控制血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孕前无贫血的健康孕妇共425例,按照孕期分为5组,分别为21~24周(90例)、25~28周(82例)、29~32周(77例)、33~36周(87例)、37~40周(89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BG)、HbA1c、血常规(含RBC、HGB、MCV、MCH)、血清铁离子(Fe3+)和铁蛋白。用非配对t检验来评估各均值的差异;用单一的线性变量回归分析评估HbA1c与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孕周孕妇之间FBG、RBC及H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孕期增加,HbA1c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MCH、血清Fe3+及铁蛋白随孕周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A1c与RBC相关性不大(P>0.05),而与MCV、MCH、血清Fe3+及铁蛋白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HbA1c的升高与缺铁有关,此时HbA1c水平不能准确反映体内血糖水平,临床应予重视。

  • 标签: 妊娠期 糖化血红蛋白 缺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性对糖尿病肾脏病变(DKD)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02年至2014年在中国台湾李氏联合诊所(6个中心)就诊的3 133例基线时无DKD的T2DM患者。按照随访时有无DKD分为DKD组(1 152例)和非DKD组(NDKD,1 98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尿病病程、用药情况、血压、血脂、HbA1c等临床资料。HbA1c变异性表达为HbA1c标准差,根据患者所有记录的HbA1c测量值计算其均值和标准差。按照HbA1c均值高于或低于目标值7%和HbA1c标准差高于或低于总体均值0.48%,将受试者分为四组:Q1组(HbA1c均值<7%,HbA1c标准差<0.48%),Q2组(HbA1c均值<7%,HbA1c标准差≥0.48%),Q3组(HbA1c均值≥7%,HbA1c标准差<0.48%)和Q4组(HbA1c均值≥7%,HbA1c标准差≥0.48%)。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和χ²检验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HbA1c变异性与DKD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DKD组患者的年龄、BMI、糖尿病病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压药的比例、HbA1c、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水平均高于NDK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估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及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例均低于NDK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病程后,HbA1c标准差是DKD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1.240,P<0.01]。进一步进行分层后发现,Q4组患者发生DKD风险最高(HR=1.601,P<0.01),Q1组患者最低,Q2组患者(HR=1.424,P<0.01)发生DKD的风险高于Q3组患者(HR=1.184,P<0.01)。在校正年龄、性别、病程、BMI、WHR、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Q4组患者eGFR下降风险最高(HR=1.230,P<0.01),Q1组患者最低,Q2组患者(HR=1.161,P=0.023)eGFR下降的风险高于Q3组患者(HR=1.124,P=0.012)。结论HbA1c变异性是T2DM患者DK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当HbA1c变异性>0.48%时,可能在DK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比平均HbA1c更大的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2型 糖化血红蛋白 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应激性血糖升高是否受到脑梗死前基础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2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应激性血糖升高率(SIGUT)反映应激性的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脑梗死前的基础血糖状况,分析不同人群SIGUT与HbA1c之间的相关性;比较非糖尿病组、糖尿病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6.5%)和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6.5%)SIGUT的差异;回归分析高水平SIGUT(Q4)的发生与HbA1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无论是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还是总体人群,SIGUT与HbA1c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200、0.195、0.324,P=0.010、0.011、0.000);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组的SIGUT较糖尿病血糖控制良好组和非糖尿病组显著升高(F=25.842,P=0.000),而糖尿病血糖控制良好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体人群中,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的SIGUT均与HbA1c水平显著相关(OR=1.460,P=0.00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组HbA1c水平越高、发生高水平SIGUT的概率越高(OR=1.237,P=0.021);而非糖尿病组HbA1c水平相对高一点、发生高水平SIGUT的概率越低(OR=0.233,P=0.010)。结论应激性的血糖升高与脑梗死前的基础血糖水平相关,血糖越高越容易出现且升高幅度越大,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

  • 标签: 脑梗死 应激 高血糖症
  • 作者: 白世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7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第12期
  • 机构: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
  • 简介:目的:探究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一时间段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80例为对照。比较两组HbA1c、血清C肽水平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两指标单独与联合诊断糖尿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HbA1c高于对照组、血清C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HbA1c、血清C肽为检验变量,1=观察组、0=对照组为效应变量绘制ROC曲线:HbA1c的AUC值为0.750,95% CI为0.676-0.0.823,截断值为8.36; 血清C肽的AUC值为0.700,95% CI为0.620-0.779,截断值为1.00;联合诊断的AUC值为0.807,95% CI为0.742-0.872。结论:对疑似糖尿病患者采取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能极大程度的进行临床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
  • 简介:摘要血糖变异性是评价血糖控制效果的新指标。长期血糖变异性,反映血糖从几个月到几年的波动,主要表现为随访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异性,与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全因死亡相关。对大型临床试验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行动(ACCORD)的分析发现,在强化治疗组,HbA1c变异性与平均值结合,可以解释强化降糖治疗组的全因死亡增加。这给予日常糖尿病管理重要的启示: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应采取措施将HbA1c的变异性纳入糖尿病的治疗目标。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变异性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至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1 922名体检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糖代谢和脂代谢等指标。根据HbA1c和FPG两种指标,对其血糖状态进行分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筛查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因素。采用HbA1c筛查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比例(分别为8.13%,34.79%)均明显高于FPG(分别为4.70%,8.97%)(χ²值=2 635.940,P<0.001),两种指标筛查糖代谢异常不一致的人群比例为35.65%,并主要集中于HbA1c为5.7%~6.0%且FPG<5.6 mmol/L的人群,其次为HbA1c为6.1%~6.4%且FPG<5.6 mmol/L的人群, 不一致人群比例在男性和女性中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导致不一致现象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长、超重或肥胖、低白蛋白血症、血脂紊乱和高尿酸血症等,其中45岁以上人群(OR=3.525, 95%CI: 3.216~3.863, P<0.001)相比45岁以下人群,超重(OR=1.474, 95%CI: 1.341~1.620, P<0.001)或肥胖人群(OR=1.856, 95%CI: 1.633~2.110, P<0.001)相比于体重正常人群,均更容易出现筛查不一致的现象。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 糖代谢异常 年龄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津市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的季节性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具备HbA1c数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数据、血管危险因素、基线临床资料和常规血液化验结果,探讨各项指标的季节性变化。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确定HbA1c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 721例具备HbA1c数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1 779例(65.4%)合并糖尿病,942例(34.6%)不合并糖尿病。冬季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尿酸均显著高于夏季组(P均<0.05)。不合并糖尿病患者HbA1c具有季节性差异(P<0.05)。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HbA1c仅在HbA1c>7%时表现出季节性波动(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空腹血糖、尿酸、血肌酐和季节是HbA1c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天津市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HbA1c存在季节性波动的特点,冬春季高、夏秋季低,这种差异与HbA1c水平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糖化血红蛋白A 糖尿病 季节
  • 简介:摘要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但它也有一些不足,如不能反映血糖的波动、不能反映很短期内血糖控制状况、还受红细胞寿命等因素影响。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健康状况、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等因素实施分层管理。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获得良性代谢记忆效应。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单药治疗的首选,联合治疗时可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进行分层。如患者合并这些疾病,在条件允许时宜及时联合对这些疾病有获益证据的药物;如不合并上述疾病,可根据基线HbA1c水平、低血糖风险、体重、经济状况等因素联合选择药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