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盆腹腔粘连、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患者30例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住院的初次剖宫产患者3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盆腹腔粘连情况、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胎儿娩出时间和剖宫产手术时间均优于观察组。结论瘢痕子宫妊娠剖宫产术中盆腹腔粘连情况较明显,胎儿娩出时间及剖宫产手术时间均长于初次剖宫产,且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初次剖宫产。

  • 标签: 瘢痕子宫 二次剖宫产 术中 情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剖宫产腹壁横切口与竖切口剖宫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展开剖宫产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选择腹壁竖切口实施剖宫产的产妇为对照组(60例),与选择腹壁横切口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为观察组(60例),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为(12.24±1.92)min、手术时间(45.89±3.52)min,平均通气时间(2.22±1.05)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胎儿娩出时间(8.17±3.86)min、手术时间(35.32±8.08)min,平均通气时间(1.02±0.98)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产妇的盆腔粘连观察组发生33例,占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盆腔粘连发生率12例,占20%,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比较分析,腹壁横切口剖宫产的手术时间较长,且盆腔粘连发生率较高,剖宫产竖切口较横切口好,值得推广实践。

  • 标签: 腹壁横切口 二次剖宫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时冠在排龈法中的应用。方法对120例冠桥修复患者260颗牙齿使用排龈法制取印模,常规牙体预备之后,采用随机分配法确定制作松风临时冠桥的基牙,再用临时冠桥辅助第二排龈,制取印模,最后观察及牙颈部排龈效果。结果140颗牙齿在排龈法中应用临时冠桥,126颗达到满意标准,14颗牙齿未达到满意标准,有效率达到90%;120颗牙齿在排龈法中应用临时冠桥辅助排龈,90颗牙齿达到满意标准,30颗牙齿未达到满意标准,有效率达到75.00%。结论在排龈法中,牙体预备后先应用临时冠桥辅助第二排龈,可获得明显的牙龈退缩效果,优于传统的排龈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固定桥 排龈 临时冠桥 印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性和性完成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定本院口腔科收治的接受根管治疗的患者104例,研究时段从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观察组(52例,一根管治疗)、对照组(52例,根管治疗),比较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较对照组轻,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一根管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一次根管治疗 二次根管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损伤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2012年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是否生存分为观察组(死亡,32例)与对照组(生存,68例),对比两组患者在体温、血糖、血钠、血压等相关因素方面所存在着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温、血糖、血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应加强对患者体温、血糖、血钠、血压等相关因素的关注度,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重型 颅脑损伤 二次脑损伤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剖宫产实施过程中,腹壁纵横切口对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年内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50例。对照组需实施腹壁横向切口剖宫产。观察组需实施腹壁纵向切口剖宫产。比较两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粘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实施剖宫产时,通过在腹壁上实施纵向切口能够明显提升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有着较高使用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横纵切口 二次剖宫产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瓣膜置换患者的围术期呼吸道护理。方法通过对一例瓣膜置换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加强胸、膈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有效咳嗽指导,配合使用适当的锻炼、拍背及相应的健康宣教。结果通过指导肺功能训练、雾化吸入等治疗达到了预防肺部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结论系统全面的实行围术期会呼吸的管理是避免发生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积极的预防、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二次瓣膜置换 呼吸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血量、术后对疼痛耐受程度、肛门排气时间、发生尿潴留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及发生尿潴留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对疼痛耐受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四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运用于剖宫产手术患者,可明显缓解患者紧张焦虑不良情绪,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增强患者对疼痛耐受力,及时排气排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二次剖宫产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孕妇妊娠再次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及并发症,探讨合理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2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06例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瘢痕子宫孕妇且均选择再次剖宫产者51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孕妇妊娠行剖宫产者49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分娩结局、母婴发症及医疗费用等。结果观察组再次剖宫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9.6%,高于对照组的5.9%(P<0.05)。其总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多于后者(P均<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NICU平均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社会因素是瘢痕子宫产妇选择再次剖宫产的重要原因,建议控制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提高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率,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次剖宫产 母婴并发症 社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剖宫产手术中使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10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人数均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于腰硬膜外的联合麻醉方法,对照组采取硬膜外持续麻醉的方法,观察对比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中达到麻醉效果的时间,麻醉药用量,产妇肌肉松弛度和术后并发症各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行第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手术过程中使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能采取更小的麻醉剂量但是达到麻醉效果的时间短,肌肉松弛度更好,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减少,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手术第二次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 持续硬膜外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临产(inlabor)开始的标志是有规律而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同时伴有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宫颈扩张和胎先露下降。规律宫缩一般以每次持续30秒或30秒以上,间歇5~6分钟左右为准。第二产程(secondstageoflabor)又称胎儿娩出期。指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一段时间。初产妇约需l~2小时,不超过2小时;经产妇通常在30分钟即可完成,不超过l小时。

  • 标签: 分娩期 产妇 第二产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对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病检结果均为T1期NMIBC。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术后均应用吡柔比星(30mg)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实验组18例4周后行了电切,观察肿瘤残留率以及分期变化。对照组18例未接受电切。术后膀胱镜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的肿瘤复发率。结果18例行了电切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有肿瘤残留者7例(38.9%),其中发现肿瘤浸润至肌层2例(11.1%)。随访期间电切组肿瘤复发率为33.3%(6/18),对照组为55.6%(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期NMIBC行电切可切除初次电切的残余肿瘤,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二次电切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第二产程延长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60例出现第二产程延长的初产妇分为常规组及综合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生产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综合组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而产中出血量则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新生儿出生时心率、血氧、APGAR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延长的产妇的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可有效的改善产妇的生产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时情况。

  • 标签: 第二产程 综合护理 新生儿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第二产程时长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319例,根据第二产程时长的不同分钟,第二产程时长<1h为A组(219例),第二产程时长≥1h且<2h为B组(84例),第二产程时长>2h分为C组(16例),对这三组新生儿的平均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的平均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平均Apgar评分(8.26±0.56分)明显低于A组(9.03±0.47分)和B组(8.96±0.76分)(P<0.05),C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8.75%)亦高于A组(4.1%)和B组(8.33%)(P<0.05)。结论第二产程在2h内的新生儿在平均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随着第二产程的增加,新生儿的窒息率增加而导致新生儿评分下降。

  • 标签: 第二产程 新生儿 Apgar评分 新生儿窒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产妇第二产程不同分娩体位对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3月足月妊娠的初产妇128例,根据产妇意愿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实验组产妇均采取手膝位分娩方式,对照组产妇均采取仰卧位分娩方式,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产妇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新生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膝位分娩有利于胎儿顺利娩出,且对母婴伤害较小,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手膝位分娩 卧位分娩 分娩结局 对新生儿的影响
  • 简介:摘要局部解剖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衔接课程,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而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以其内容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很好地解决了第一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内容限制的问题,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实践深度和广度,因此,近年来,本教研室围绕局部解剖学的第二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为培养新型医学人才找到了新思路。

  • 标签: 局部解剖 第二课堂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在第二产程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将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采取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膀胱截石位,比较两组产妇第2产程时间、会阴切口延裂情况、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缩短,产妇的会阴切口延裂发生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处理第二产程可有效缩短产程,降低会阴切口延裂发生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

  • 标签: 半卧位 屈大腿 抬臀 第二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第二产程应用自由体位对产妇分娩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120例孕妇被选入本组研究,入组患者选择起止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9月。入选组患者被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两组实施对比研究,其中对照组第二产程应用常规体位,研究组第二产程应用自由体位。观察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与产后2h出血量以及临床舒适度评分,以及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以及不同时间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第二产程时间与产后2h出血量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临床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以及不同时间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研究组与对照组孕妇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应用自由体位可以改善产妇的分娩效果,提高其临床舒适度,且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第二产程 自由体位 分娩效果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第二产程异常产妇产钳助产和急诊剖宫产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03月—2018年03月于我院就诊的第二产程异常的产妇,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急诊剖宫产,观察组采用产钳助产,对比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分娩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不会对产妇造成很大的影响,新生儿的重度窒息率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第二产程异常的产妇,通过产钳助产可以有效的解决头位难产的情况,减少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缩短产程,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第二产程异常 产钳助产 急诊剖宫产 临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