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PICC穿刺部位对患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评估血管后,将80例PICC患者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肘上2横指处穿40例为A组,采用肘关节上3~4横指处穿刺40例为B组。观察比较不同置管部位对患者活动度的影响。结果两组PICC置管部位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于A组。结论上臂PICC置入部位应尽量选择肘关节上3~4横指处,以提高患者的活动度。

  • 标签: PICC 穿刺部位 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血流量及穿刺部位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将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于血液透析内瘘穿刺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钝针扣眼法穿刺,对照组患者采用绳梯穿刺。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5%,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部位组织皮下红肿、硬结、条索、出血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30%,P<0.05。结论绳梯穿刺和钝针扣眼穿刺均未对透析血流量造成明显影响,但钝针扣眼穿刺对患者穿刺部位组织的损伤较绳梯穿刺轻,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绳梯穿刺 钝针扣眼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对留置效果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0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穿刺部位,分为四肢静脉组1500例,实施四肢静脉留置针法;头皮静脉组1500例,实施头皮静脉留置针法;对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留置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头皮静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7%,四肢静脉组为9.2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头皮静脉组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较四肢静脉组长,存在差异(P<0.05);头皮静脉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47%,四肢静脉组为76.13%,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头皮静脉穿刺留置针能够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留置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穿刺部位 留置效果 新生儿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穿刺不同部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入住并进行胃肠外营养液治疗的378例早产儿所使用的静脉穿刺部位(腋静脉组、四肢浅静组、头皮静脉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别对其首次穿刺成功率、保留时间、三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行对比性研究。结果选择使用腋静脉(A)组、四肢静脉(B组、头皮静脉(C)组,三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留置时间A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其它2组,A组>B组>C组有差异(P<0.05);三组出现并发症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C组,(P<0.05)。而B组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胃肠外营养选择腋静脉穿刺与四肢静脉、头皮静脉穿刺部位相比较,其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头皮静脉及四肢静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胃肠外营养 腋静脉 头皮静脉 四肢静脉
  • 简介:摘要探讨急诊新生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对留置效果的影响。头皮静脉组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法,四肢静脉组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法,颈外静脉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法,比较三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急诊新生儿,颈静脉留置针具有较高的首次穿刺成功率、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较长的留置时间,可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减轻患儿痛苦和感染的几率。

  • 标签: 新生儿 头皮静脉 四肢静脉 颈外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消毒方法对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的消毒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2%络合碘消毒两遍,观察组采用2%络合碘消毒两遍+75%酒精消毒一遍,观察两组的待干时间、留置时间、贴膜卷边和静脉炎发生情况,分析两组的消毒效果。结果观察组待干时间(21.7±7.0s)显著短于对照组(37.0±9.9s),贴膜卷边发生18.42%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静脉炎发生情况为0与对照组12.50%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前采用2%络合碘消毒两遍+75%酒精消毒一遍的方法可以有效缩短待干时间,减少固定贴膜卷边发生;但对留置时间和静脉炎发生情况无显著改变,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消毒方法 静脉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中易感染的手术部位,以及各手术部位的感染率以及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100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000例骨科手术病例中共有20例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占2%。其中浅切口感染率最高,占1%。骨科手术中以截肢术引发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最高,达5.7%。在20例手术部位感染病例中,术前准备工作不足、皮肤清洁不到位、未引流、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暴露时间过长,为导致感染的主要因素,其中术前准备工作不足导致感染率高于其他。结论对造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方式、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得出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手术、提高医务人员消毒意识,通过完善术前、术中、术后的一系列的工作可提高治疗质量,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几率。

  • 标签: 骨科手术 手术部位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是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穿刺时能否做到一针见血对能否及时完成抢救治疗任务和减少患者痛苦关系很大。

  • 标签: 静脉 方法 因素
  • 简介:题记:2014年的鲁甸“8.03”地震,一般人只知道参与抢险救援者牺牲了两人,一个是武警战士谢樵,还有一个是鲁甸民爆公司的驾驶员梁龙洲。鲜为人知的是,中国水利水电十四局不仅是“穿刺”地震形成的最大的红石岩堰塞湖的唯一功臣,更不知道这个局有6位工人因此牺牲,至今,尚有4位工人的遗体没找到。

  • 标签: 堰塞湖 地震 穿刺 武警战士 水利水电 救援者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小儿静脉注射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是护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功。

  • 标签: 静脉穿刺术
  • 简介:目的比较右心室不同部位置入主动电极的各项参数,研究主动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需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分别为右心室流出道组(RVOT)、右心室流入道组(RvIS)、右心室心尖部组(RVA)三组,于术中应用主动螺旋电极选择不同部位主动置入,于置入术中、术后2周、术后3个月采用起搏器程控仪测试各组电极阈值、阻抗参数。结果三组心室主动电极阈值比较结果为术后F=0.56,P=0,57;术后2周F=1.08,P=0.34:术后3个月F=0.85,P=0.43,均无统计学差异;三组心室主动电极阻抗比较结果为术后F=2.64,P=0.08;术后2周F=I.63,P=0.20;术后3个月F=2.80,P=0.07,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主动螺旋电极行RVOT、RVIS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心脏起搏 人工 生理性起搏 右心室流出道
  • 简介:晒后背可提高免疫力膀胱经行走于后背,大部分伤风、感冒等疾病都源于膀胱经受凉。中医认为,人体前为阴,后为阳,经常晒后背,能疏通膀胱经,在增强免疫力的同时,让你健康又长寿。

  • 标签: 增强免疫力 养生 膀胱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患者中均成功保留子宫。结论B超是早期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有效手段,应根据血HCG值、病灶大小、临床症状及术者能力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实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剖宫产瘢痕妊娠28例的实例,分析和讨论症状、诊断过程、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病程及后期治疗分析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一次剖宫产手术史,有或无停经史,有或无阴道出血;多数无特异的临床表现,11例下腹部疼痛,9例患者流产或B超检查常规检查发现疤痕部位的妊娠,7例药流由于不全流产或介入治疗住院行刮宫后的阴道持续或大量出血,有1种情形稽留流产的初步诊断,胚胎因阴道出血排出不能被控制,考虑更多的瘢痕妊娠,实验将血β-HCG提高到不同层次;28例患者盆腔超声检查提示可能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23例,5例最初为误诊,人流、药物流产刮宫后,因出血时再次B超提示子宫异常回声从而得到了确认。28例患者介入治疗进行治疗;22例患者药物保守后刮宫干预治疗,4例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刮宫术,后药物杀胚,2例患者B超提示位于疤痕部位边缘孕囊,因为药物治疗和介入后阴道出血多行腹式手术切除妊娠组织及子宫修补手术。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CSP的重要方法,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关键,MTX药物保守治疗后刮宫和介入后刮宫是治疗CSP的比较有效的方法.CSP手术治疗以瘢痕楔形切除为主,去除病灶部位,达到去除异位妊娠的目的是比较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子宫切口 瘢痕 妊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25-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疤痕部位妊娠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子宫疤痕部位妊娠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100例行子宫疤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治疗组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患者的创面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结论对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子宫疤痕 部位 妊娠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