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源性神经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因子(neurotrophin,NT)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神经元的维持和存活,保持突触完整性和突触可塑性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不仅限于此。研究发现BDNF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具有维持内脏超敏反应,促进肠道动力,维持肠道屏障,调节情绪障碍及心脏功能的作用,可能在IB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虽然目前大多限于基础研究,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预见BDNF将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能为IB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对此,本文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炎症性肠病 内脏超敏反应 肠道动力 肠道屏障
  • 简介:摘要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是成人脑内含量最丰富的神经因子,具有显著的脑损伤修复能力。最近的多项研究表明,BNDF在脑卒中后的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希望成为新的卒中治疗方法的晚期靶点,但它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BDNF的生物学特性、在卒中后并发症的作用机制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脑卒中后疼痛及抑郁的临床诊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标签: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卒中后疼痛 脑卒中后抑郁 脑卒中
  • 简介:摘要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由编码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导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越来越多研究证实DMD患儿共患神经发育障碍的高风险性,且相关共患病具有一定临床特征。现就DMD患儿神经发育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了解DMD患儿神经发育障碍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DMD治疗团队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神经发育障碍相关评估、解读及早期干预,以改善DMD患儿生活质量,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 标签: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神经发育障碍 共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间纳入的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性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生化指标、并发症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生化指标、并发症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综合性优质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神经血管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发生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收集160例(男115例、女45例;年龄20~66岁,平均44岁)成活的四肢皮神经血管皮瓣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色素沉着将其分为色素沉着组和无色素沉着组。观测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缺损面积、清创是否彻底、皮瓣静脉血管是否吻合、是否有防晒措施以及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对观测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皮神经血管皮瓣发生色素沉着的影响因素,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7.9个月,29例(18.1%)患者皮瓣出现色素沉着。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缺损面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清创不彻底、皮瓣静脉血管未吻合、未做防晒措施及术后发生感染是皮神经血管皮瓣发生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OR=0.310、0.335、0.355、5.878;95%CI=0.112~0.863、0.115~0.975、0.133~0.949、2.069~16.697,均P<0.05)。结论清创不彻底、皮瓣静脉血管未吻合、未做防晒措施及术后发生感染是影响神经血管皮瓣发生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皮肤色素沉着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神经外科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患者60例,这些患者接受随机分组后在治疗期间分别配合综合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营养状况指标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神经外科 吞咽障碍 鼻胃管 肠内营养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探讨促进皮瓣成活、外形美观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采用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10例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8~54岁,平均42.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坏死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6.0 cm~16.0 cm×10.0 cm,应用腓肠神经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并优化方法:①把瓣部内小隐静脉分离出来保留于肢体内,优化静脉回流;②游离进入蒂部的腓动脉穿支血管,入蒂处为旋转点,蒂部内仅包含腓肠神经血管链、小隐静脉主干及筋膜组织,宽度2.0 cm左右,既增加皮瓣血供又美化蒂部;③蒂部扭转处设计成弧形皮瓣覆盖并采用明道转移,预防卡压;④供区采用接力皮瓣覆盖,根据供区位置选用腓动脉近端穿支皮瓣或腓肠内、外侧动脉穿支皮瓣;⑤部分病例腓肠神经与创周感觉神经缝接。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对皮瓣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供、受区皮瓣完全成活,小腿外形美观,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3例缝接神经的皮瓣感觉按照BMRC进行评定,达到S3级以上,患者满意度高;末次随访时按照Maryland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85~98分,平均91.6分,获优8例,良2例。结论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供血充足,静脉回流合理,皮瓣成活率高;供区接力皮瓣覆盖获得了良好的外形,缝接了感觉神经使皮瓣具有感觉;修复后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 标签: 足踝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小隐静脉 腓肠外侧动脉 接力皮瓣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因子 (Brain-derived neuotrophic factor,BDNF)与脑出血术后脑水肿体积之间、脑出血术后预后转归之间的相关性,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疾病干预提供蛋白分子水平依据。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含量,CT定量扫描并计算脑水肿体积,运用Pearson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不同时间点的BDNF值P<0.05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时间点的脑水肿体积亦有统计学意义。患者BDNF值与脑水肿体积呈现负性相关。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脑水肿程度与其BDNF值密切相关,可以通过测定BDNF值来判断脑水肿,进而指导药物及康复治疗。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阿米替林联合喹硫平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总胆红素(TBIL)、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本院6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喹硫平)与观察组(阿米替林联合喹硫平),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TBIL和BDNF水平方面,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喹硫平 阿米替林 双相情感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总胆红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现如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越发突出起来,环境不断恶化导致动物数量逐渐减少,国家与人民对于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奶牛,只有其具备较强的繁殖能力,才能促进奶牛种群的不断扩大,从而满足人们食品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奶牛繁殖性能,直接影响奶牛繁殖工作的开展效果。动物饲料营养水平高低已成为阻碍奶牛繁殖的重要因素,加强动物饲料营养水平的均匀,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繁殖能力,扩大奶牛种群,对推动奶牛养殖业的持续、稳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奶牛繁殖阻碍 营养调理 建设
  • 简介:摘要:奶牛养殖经济效益会直接受到奶牛繁殖率影响,且营养因素也决定了奶牛的繁殖率,如果每天奶牛的饲料和供给不足,会阻碍奶牛的生长发育。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以及维生素、矿物质均与奶牛繁殖率相关。为此,文章阐释了奶牛繁殖效率的影响因素,旨在提高奶牛繁殖率,保证奶牛健康生长,同时,希望能够为广泛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 标签: 奶牛繁殖障碍 疾病 营养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认知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PSCI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估认知损害。采用多变量logistic分析确定血清BDNF与PSCI的独立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线评估其对PSCI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51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332例(65.0%),年龄(60.67±10.18)岁(范围49~80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中位数5.0分(2.7~6.7分),前循环卒中413例(80.8%);血清BDNF中位数11.54 μg/L(6.13~16.25 μg/L)。310例(60.7%)发生PSCI。单变量分析显示,PSCI组年龄、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基线NIHSS评分和血清BDNF与非PSC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BDNF与PSCI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优势比0.514,95%置信区间0.356~0.807;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BDNF预测PSCI的曲线下面积为0.863(95%置信区间0.830~0.896;P<0.001),最佳截断值为10.78 μ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9%和86.8%。结论基线血清BDNF较高是PSCI的保护因素,对PSCI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皮瓣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3例慢性跟骨骨髓炎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29〜43岁,平均年龄31岁。其均为外伤引起,车祸伤、高处坠落伤、锐器伤各1例。术前AOFAS在25-57分,平均35分。所有患者均经过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皮瓣分两个阶段进行治疗:第一个阶段是彻底清洁伤口、骨水泥占位;第二个阶段则手术中皮瓣设计,去除内部固定材料,填充高剂量万古霉素的PMMA骨水泥重塑骨缺损,在第二阶段为手术后3个月,切开诱导膜,去除骨水泥,将自体lium缝到诱导膜的腔中,皮瓣及肌瓣切取,伤口无张力地闭合,分层封闭。记录术后并发症、愈合状况和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对患者术后进行了随访。没有切口感染复发、骨髓炎复发、供体并发症以及术后反复骨折的迹象,均逐渐愈合。所有患者自由行走,AOFAS 69–86分,平均80.5分。 [结论] 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皮瓣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良好,在修复骨缺损与肌肉损伤上的改善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但手术较复杂。

  • 标签: 临床疗效 Masquelet 技术,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慢性跟骨骨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障碍、睡眠障碍与应对措施,并对护理质量进行高效的评估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入我院接受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分析引发患者焦虑障碍及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PSQI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内科 焦虑障碍 睡眠障碍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负压治疗技术(NPWT)辅助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足踝部创面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修复,观察组采用NPWT辅助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修复,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皮瓣存活情况、创面愈合率、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43/44),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P=0.014);观察组皮瓣存活率为100.00%(44/44),高于对照组的86.36%(3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34);观察组创面愈合率为97.73%(43/44),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P=0.007)。术后半年,观察组疼痛评分(1.81±0.45)分、步态评分(1.40±0.41)分、足踝部肿胀评分(1.98±0.38)分、距下关节活动范围评分(0.41±0.35)分、踝活动范围评分(0.84±0.51)分,均优于对照组(t=2.63、2.62、2.15、2.09、2.02,均P < 0.05)。结论NPWT辅助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皮瓣存活率、创面愈合率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足损伤 踝关节 负压伤口疗法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修复外科手术 活动范围,关节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治疗中运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式后,对患者脑源性神经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院内的68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药物+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脑源性神经因子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脑源性神经因子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

  • 标签: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广泛性焦虑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