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马艳玲 陈红燕 王金芳 叶娜 王诗男 冯丽 李越秀 石庆丽 贾伟丽 张玉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0;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中心 10221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北京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0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探讨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患者白质微结构改变与执行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2年3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并证实存在WML病灶的34例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排除焦虑抑郁,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对所有WML患者进行评分,将其分为WML无认知功能障碍组(WML-cognitive normal,WML-CN)、WML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WML-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n dementia,WML-VCIND)、WML伴痴呆组(WML-dementia,WML-VAD),并使用Stroop色词干扰测验、数字连线测验、数字符号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等量表对其执行功能进行评价。另外选择MRI扫描无WML病灶的17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所有入组对象均采用德国西门子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全脑DTI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全脑基于体素的分析(voxel based analysis, VBA),分析四组被试全脑及感兴趣脑区DTI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值,并与WML患者执行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在执行功能测验中,与认知功能正常者(WML-CN组、NC组)相比,WML伴认知障碍的患者(WML-VAD组、WML-VCIND组)在Stroop色词干扰B时间[(65.54±6.24)s和(43.67±0.95)s、(76.75±2.13)s和(43.67 ±0. 95)s、(65.54±6.24)s和(43.66±1.81)s、(76.75±2.13)s和(43.66±1.81)s]、Stroop色词干扰C时间[(88.58±6.76)s和(61.63±1.31)s、(96.37±1.47)s和(61.63±1.31)s、(88.58±6.76)s和(66.31±8.19)s、(96.37±1.47)s和(66.31±8.19)s]、TMTA时间[(40.47±2.76)s和(30.92±0.47)s、(44.24±1.43)s和(30.92±0.47)s、(44.24±1.43)s和(31.99±2.07)s、(40.47±2.76)s和(31.99±2.07)s]、TMTB时间[(88.66±6.55)s和(80.34±0.61)s、(96.70±1.72)s和(80.34±0.61)s、(88.66±6.55)s和(83.10±5.91)s、(96.70±1.72)s和(83. 10±5.91)s]、数字符号测验得分[(39.25±5.63)分和(47.00±2.55)分、(31.27±3.93)分和(47.00±2.55)分、(39.25±5.63)分和(48.86±4.34)分、(31.27±3.93)分和(48.86±4.34)分]、言语流畅性测验得分[(8.94±1.00)分和(11.71±0.47)分、(6.64±0.81)分和(11.71±0.47)分、(8.94±1.00)分和(10.86±0.69)分、(6.64±0.81)分和(10.86±0.69)分]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WML伴认知障碍的患者中,WML-VAD组在Stroop色词干扰B时间、Stroop色词干扰C时间、TMTA时间、TMTB时间、数字符号测验得分、言语流畅性测验得分较WML-VCI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ML-CN患者部分执行功能评分如Stroop色词干扰C时间、言语流畅性试验得分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胼胝体膝部、下纵束等的FA值与Stroop色词干扰B测验、Stroop色词干扰C测验、TMTA时间呈负相关(r=-0.436~-0.471),与数字符号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得分呈正相关(r=0.428~0.573);胼胝体膝部、上/下纵束、下额枕束等MD值与Stroop色词干扰B测验、Stroop色词干扰C测验、TMTA时间呈正相关(r=0.432~0.609),与数字符号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得分呈负相关(r=-0.424~-0.630,经校正,均P<0.003125)。结论WML伴认知障碍患者执行功能显著下降,且白质微结构破坏越严重,执行功能损害越严重。

  • 标签: 脑白质病变 执行功能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微结构和压力生活事件对重度抑郁症(MDD)患者复发状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自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8例MD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组后均接受MRI扫描,治疗后所有患者随访2年(每3个月1次)。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的标准来评估患者的复发状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DRS)和生活事件量表(LES)评估MDD患者的抑郁程度和压力生活事件经历的存在和水平。比较复发和未复发患者临床资料和脑白质微结构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MDD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对MDD复发的预测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脑白质FA值、随访时LES评分、随访时HD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最终92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复发患者38例,未复发患者54例。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小,发病次数较多,病程较长,基线LES评分较高,随访时HDRS评分和LES评分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患者的右上纵束和胼胝体FA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上纵束FA值(OR=0.350,95%CI:0.168~0.728,P=0.005)、胼胝体FA值(OR=0.646,95%CI:0.438~0.951,P=0.027)及随访时LES评分(OR=1.483,95%CI:1.226~1.793,P=0.000)是MDD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右上纵束FA值、胼胝体FA值及随访时LES评分预测MDD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5,0.661,0.841。相关性分析显示MDD患者右上纵束FA值、胼胝体FA值与随访时HDRS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470,P=0.000;r=-0.398,P=0.004),随访时LES评分与随访时HD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29,P=0.000)。结论脑白质微结构和压力生活事件与MDD患者的复发密切相关。

  • 标签: 重度抑郁症 复发 脑白质微结构 压力生活事件 弥散张量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发病年龄、脑白质微结构及抑郁症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脑白质微结构在发病年龄与抑郁症严重程度之间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对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收集的60例抑郁症患者(早发性抑郁症组26例、晚发性抑郁症组34例)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并应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进行分析。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抑郁症严重程度。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广义线性模型比较早发性抑郁症组和晚发性抑郁症组的白质微结构。发病年龄、差异性白质微结构、抑郁症严重程度三者的相互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差异性白质微结构在发病年龄与抑郁症严重程度潜在联系中的作用。结果早发性和晚发性抑郁症组的发病年龄与抑郁症严重程度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512,P=0.007;r=0.435,P=0.010)。与早发性抑郁症组相比,晚发性抑郁症组左侧内囊、右侧矢状层(包括下额枕束和下纵束) FA值显著降低(P<0.05)。在控制协变量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控制协变量后,抑郁症患者左侧内囊、右侧矢状层(包括下额枕束和下纵束)FA值分别与发病年龄、HAMD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r=-0.434,P=0.001;r=-0.594,P=0.001;r=-0.565,P=0.001;r=-0.370,P=0.004)。中介效应模型显示左侧内囊FA值在发病年龄和抑郁症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中介效应(ab path=0.155,SE=0.055,95% CI:0.059~0.276)。结论左侧内囊FA值介导了抑郁症患者发病年龄对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影响。

  • 标签: 抑郁症 发病年龄 白质微结构 抑郁症严重程度 扩散张量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强迫症(OCD)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异常以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抽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首发、未用药的41例OCD患者为OCD组,同期纳入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均进行头部3.0 T磁共振弥散功能成像扫描,使用自动解剖标记图谱(AAL)对大脑进行分区,计算每例受试者脑区的平均分数各向异性(FA)值。使用MATRICS共识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进行认知功能评定。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平均FA值和认知功能的差异,将有差异的脑区FA值和认知功能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OCD组左侧海马旁回、右侧海马旁回、左侧梭状回、右侧颞中回、左侧颞中回、左侧嗅皮层FA值(0.320±0.011、0.339±0.011、0.210±0.009、0.144±0.009、0.190±0.008、0.225±0.011)低于正常对照组(0.330±0.007、0.343±0.008、0.221±0.008、0.152±0.008、0.196±0.005、0.236±0.013),P<0.05。OCD组注意/警觉性、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社会认知[(38.34±9.02)、(37.98±11.91)、(39.54±8.83)、(32.83±9.29)分]差于正常对照组[(47.74±10.48)、(44.63±13.87)、(46.17±11.18)、(41.80±17.56)分],P<0.05。OCD患者左侧海马旁回FA值与工作记忆评分呈正相关(r=0.456,P<0.05)。结论首发强迫症患者多个脑区脑白质微结构存在异常,认知功能多个领域功能受损明显;左侧海马旁回脑白质微结构异常越明显,工作记忆功能受损越明显。

  • 标签: 强迫症 脑白质微结构 弥散张量成像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视觉通路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放射及视皮质。常规磁共振检查技术难以发现视路损伤后白质纤维微结构改变,眼科学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主观性,且不能探测后视路的变化。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作为一种新兴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各种后处理分析方法结合不同的参数进行分析,可提供组织的微结构信息,并能够直观显示活体白质纤维束,在无创地探索疾病的神经病理机制、评估预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DTI后处理方法的不断创新,其在视路损伤中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在介绍DTI的主要参数及常见脑白质微结构分析方法的同时,阐述了其在视路损伤研究中的应用,并进一步对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 标签: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 视路损伤 基于体素的分析 纤维追踪 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 基于Fixel分析
  • 简介:摘要岩土材料的力学性能不仅会受到整体行为的影响,而且岩土自身的微结构也会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两种方法对岩土材料微结构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并且对岩土微结构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明的阐述。

  • 标签: 岩土材料 微结构 静态测试手段 动态测试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从全脑水平探讨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纤维连接完整性,探索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改变与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的关系,及其在预测精神分裂症治疗后认知功能及临床症状变化中的作用。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招募3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38例对照(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isconsin card classification test,WCST)、数字广度测试(顺背/倒背)、言语流畅性测试、Stroop范式(A/B/C)、连线测试(trail making test,TMT-A和TMT-B)、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患者8周单药利培酮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变化。采集受试者磁共振T1、DTI数据,比较组间FA差异,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析来评估异常FA值在区分患者与健康对照中的准确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或广义线性模型探索白质完整性与临床症状、认知功能间的关联。结果治疗前,患者组右半球内侧颞叶、楔叶、前扣带回、顶下小叶FA值较正常组降低,双侧半球中扣带回FA值较正常组升高(P<0.01,GRF校正)。SVM分析显示有四种组合均能区分出患者与对照,准确率89.47%。基线期,患者右顶下小叶FA值与WCST-总耗时(β=0.489,P=0.003,FDR校正)、正确思考时间(β=0.450,P=0.008,FDR校正)及错误思考时间(β=0.435,P=0.008,FDR校正)正相关,与Stroop-C(β=0.345,P=0.035,FDR校正)、TMT-B(β=0.296,P=0.042,FDR校正)、PANSS-P(β=0.321,P=0.042,FDR校正)正相关;患者右内侧颞叶FA值与TMT-A(β=-0.425,P=0.009,FDR校正)、TMT-B(β=-0.325,P=0.026,FDR校正)负相关;患者右侧中扣带回FA值与WCST-总耗时(β=0.585,P=0.002,FDR校正)、正确思考时间(β=0.524,P=0.003,FDR校正)、错误思考时间(β=0.536,P=0.003,FDR校正)正相关,与数字广度顺背负相关(β=-0.319,P=0.042,FDR校正),与TMT-B正相关(β=0.484,P=0.004,FDR校正)。治疗后,患者WCST-总耗时减分比(β=0.715,P<0.001,FDR校正)、正确思考时间减分比(β=0.752,P<0.001,FDR校正)、TMT-A减分比(β=1.333,P=0.001,FDR校正)与患者基线期左侧中扣带回FA值呈正相关;患者Stroop-B减分比与患者基线期右侧楔叶FA值呈负相关(β=-0.745,P=0.015,FDR校正)。结论多个脑区异常FA值的联合可能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患者急性期白质纤维连接完整性损害与患者的认知损害、精神病理症状严重性及其预后存在区域依赖性。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利培酮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独不伴精神疾病的父母脑白质微结构扩散张量成像的纵向改变及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江苏省失独且不伴任何精神疾病的父母作为研究对象(TENP组,32名),在基线期和5年随访结束时接受MRI扫描,同时采用临床用PTSD诊断量表(CAPS)评估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另外招募与基线期TENP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无精神疾病的健康者作为对照(对照组,27名),并接受同样的MRI扫描方案。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横向分析基线期TENP 组和对照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差异,并进一步将横向差异脑区作为感兴趣区,对TENP组进行纵向随访。同时采用偏相关分析纵向差异脑区FA值变化与CAPS评分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基线期TENP组右侧扣带回、钩束、上纵束、皮质脊髓束、下额枕束、下纵束和大钳FA 值下降(0.613±0.032比0.631±0.034,0.539±0.048比0.563±0.045,0.534±0.033比0.558±0.039,0.560±0.038比0.580±0.030,0.519±0.023比0.549±0.024,0.489±0.038比0.518±0.027,0.499±0.027比0.533±0.032;均P<0.05)。由基线期到随访结束,TENP组的创伤再体验症状及回避/麻木症状得分降低[(5.2±2.8)比(8.1±4.9)分,(4.0±3.2)比(6.6±5.4)分;均P<0.05];右侧皮质脊髓束、下额枕束、下纵束和大钳FA 值下降(0.523±0.049比0.537±0.049,0.568±0.052比0.590±0.050,0.540±0.063比0.559±0.059,0.520±0.059比0.547±0.059;均P<0.05);右侧下额枕束、右侧下纵束FA值的减低与回避/麻木症状得分的减低呈负相关(r=-0.458、-0.374,均P<0.05)。结论失独创伤可导致失独者脑白质微结构完整性损伤。随着失独时间的推移,失独父母在不发展为PTSD等精神疾病且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的情况下,其脑白质微结构损伤仍在持续性进展。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失独 扩散张量成像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 白质 创伤后应激症状 随访研究
  • 简介:<正>经典物理学认为,物质的形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和等离子态。自1924年起,"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成为传说中的物质第五态。2008年10月22日"每日科学"网站报道,德国美因茨大学的科学家们,对物质第五态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成功地观察到"玻色—爱因斯坦冷凝物"中单个原子的空间分布。

  • 标签: 玻色 经典物理学 凝聚态 美因茨 冷原子云 物理学界
  • 简介:本文在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技术研究鳜(Sinipercachnatsi)成体阶段脑垂体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鳜鱼脑垂体的组织结构其7种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并与其他硬骨鱼作了比较.用电子显微镜区别出的内分泌细胞类型及分布与光学显微镜下的组织化学结果完全一致.促肾上腺激素分泌细胞和催乳素分泌细胞组成前一腺垂体;中腺垂体由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促生长激素分泌组胞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细胞组成;后一腺垂体包括促黑色素生成激素细胞和一种PAS阳性细胞.最后探讨了目前垂体细胞超微结构描述中值得注意的某些问

  • 标签: 脑垂体 超微结构
  • 简介:光纤到户对光纤在小弯曲半径条件下的衰减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结构光纤可以实现极小弯曲半径的低衰减光信号传输,是小弯曲半径单模光纤技术解决方案的有力竞争者。设计了一种新的微结构光纤,并研制出光纤样品。这种结构的光纤具有非常优良的弯曲特性。其最小弯曲半径可达2mm,1550nm附加损耗小于0.1dB,并且具有优良的偏振模色散特性,熔接损耗也非常小,其与G.652D单模光纤的熔接损耗为0.12dB。这些特性使其在光纤到户的复杂应用环境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 标签: 弯曲不敏感性 低损耗 光纤到户 微结构光纤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淋巴管内皮的大分子物质转运方式。方法: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家兔食管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食管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间连接有4种,即插入连接、端端连接、重叠连接和复杂连接。毛细淋巴管内皮的质膜小泡分为无壁小泡和有壁大泡。并且质膜小泡的数量很多。结论:我们认为在组织液和大分子转运途径中,食管毛细淋巴管可通过内皮质膜小泡(乔饮)和内皮间通道两种方式来完成。

  • 标签: 食管 淋巴管 超微结构 内皮细胞
  • 简介:提出了一种由硅一空气孔作包层,两个环状掺杂区作芯的双环芯微结构光纤,并用有限差分法对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模电场能由弱到强地集中在双环掺杂的芯区,且环外较弱,环心最强。在1.55μm波段,有较大色散,这在光纤色散补偿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双环芯 微结构光纤 有限差分法 基模电场
  • 简介: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室温下制备了厚度为108和215nmAu膜。利用常规CBD扫描模式对Au膜微结构进行分析。XRD分析表明Au膜在平行于基片表面沿〈111〉方向择优生长;薄膜的晶格常数与金粉末的晶格常数(a=4.0862F)一致,晶粒尺寸随膜厚变化不明显。

  • 标签: 组件 框架 模块
  • 简介: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似乎无法对花岗岩人工骨料的碱活性进行评价。本文从花岗岩岩石的显微构造以及组成矿物的组织结构角度,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探讨了花岗岩骨料的构造及微观结构特征与碱活性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花岗岩 人工骨料 碱活性 微结构 位错 扫描电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小鼠内耳壶腹超微结构,探讨其生理及病理意义。方法20只昆明小鼠,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内耳壶腹超微结构。结果扫描电镜下,壶腹嵴不同的毛细胞纤毛束之间可以观察到耳石结构的存在(壶腹嵴纤毛间耳石);嵴帽与壶腹外侧壁相黏贴,二者容易分离,分离后在嵴帽和壶腹外侧壁之间可以观察到纤细的晶体样颗粒物,在壶腹嵴两侧壁上也可以观察到该纤细的晶体样颗粒物(壶腹嵴表面耳石);在壶腹半规管侧壁近壶腹嵴底处有较多颗粒物黏附,部分埋于壁内,而壶腹椭圆囊侧壁则很少有这种颗粒物。结论通过对小鼠壶腹超微结构的观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半规管和壶腹的生理功能,有助于对相关眩晕疾病发病机制和转归的理解。

  • 标签: 壶腹 耳石 显微镜检查,电子,扫描 小鼠
  • 简介:早在70年代,Anfinsen就提出蛋白质分子的一级序列决定其空间结构的论断,这一论断得到多次实验证实并被人们广泛接受,成为蛋白质结构预测的理论基础。由于蛋白质分子的结晶非常困难,因此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成为目前了解蛋白质结构信息的重要手段,这一研究领域也成为蛋白质工程研究的一个非常活跃的方向。

  • 标签: 同源模建 蛋白质空间结构 蛋白质分子 蛋白质结构预测 目标蛋白 序列相似性
  • 简介: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形变金属与微结构”课题组是以刘庆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以青年教师为骨干组成的紧密合作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包括4位教授、3位副教授、6位讲师、2位工程师、2位博士后、15位博士研究生及25位硕士研究生。

  • 标签: 研究团队 重庆大学 微结构 金属 形变 “973”项目
  • 简介:尖锐湿疣(Condylomaacumiatum,CA)又称性病疣(anogenitalwarts),是由人乳头病毒引起的,其发病率在中国仅次于淋病,居性传播疾病,第二位。在极少数病人可恶变诱发鳞癌对CA进一步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探讨这些超微结病变在本病发病机理上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更多还原

  • 标签: CONDYLOMA acuminatum ULTRASTRUCTURE koilocyte VIR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