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神经膀胱为糖尿病泌尿系统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潴留,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许多学者在DNB的治疗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常规西医治疗该病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仅能暂时控制症状。传统中医针灸治疗该病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神经原性膀胱 针灸 综述
  • 简介:目的观察围术期膀胱功能训练改善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表现。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二○二医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宫颈癌患者97例,入选患者按来院时间随机分为训练组(49例)及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我科宫颈癌围术期常规护理,训练组另行围术期膀胱功能训练,观察术后尿潴留表现相关指标。结果训练组发生尿潴留例数、尿潴留患病率、留置尿管天数及术后首次残余尿量各类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围术期膀胱功能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老年宫颈癌患者各类术后尿潴留表现相关指标。

  • 标签: 宫颈癌 老年 膀胱功能训练 围术期 尿潴留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烯磷脂胆碱合用还原性谷胱甘肽在戊肝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戊肝炎患者的97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6)与实验组(n=51),对照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多烯磷脂胆碱治疗,观察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肝功能指标(ALT、AST与TBi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戊肝炎的治疗中,采用多烯磷脂胆碱合用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还原性谷胱甘肽。

  • 标签: 戊型肝炎 还原性谷胱甘肽 多烯磷脂胆碱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5例神经源性膀胱护理的护理过程、方法和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了35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后,25例患者无上行尿路感染,能自我进行清洁导尿,做到治疗与生活实践连接,康复期满出院;8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间歇导尿、膀胱训练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近生理状态,通常一天间歇导尿4-6次,康复期满出院;2例患者出现膀胱结石经手术治疗,病情好转,康复期满出院。结论体会到按Madersbacher分类方法的处理流程指导病人的重要性,将康复护理贯穿到患者实际生活的必要性;医护、家属和患者三位一体,为患者回归家庭创造条件。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均接受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记录其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变化情况、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情况,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4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经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后,其自主排尿功能恢复率高达95.83%,残余尿量较训练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可显著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效果,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导尿 膀胱功能训练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致神经源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例脊髓损伤致尿潴留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选取关元、中极、水道(双)、归来(双)等,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排尿功能明显改善,针刺治疗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尿潴留疗效显著。

  • 标签: 针刺 脊髓损伤尿潴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肉毒素A治疗抗胆碱能药难治性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发表在Pubmed、MEDLINE、EMBAS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的文献,由2位评价者分别按照纳入标准收集资料,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911例患者。目前资料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膀胱内注射安慰剂比较,注射肉毒素A能有效缓解尿失禁症状(WMD=-1.53;95%CI:-1.88~-1.18),增加最大膀胱容量(WMD=159.71;95%CI:111.47~204.95),降低最大逼尿肌压力(WMD=34.49;95%CI:-39.69~-29.29),改善生活质量(WMD=17.49;95%CI:13.99~21.00),但是也同时增加了尿路感染(RR=1.34;95%CI:1.06~1.70)和尿潴留(RR=7.19;95%CI:3.66~14.12)的风险。结论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能有效地改善抗胆碱药难治性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增加最大膀胱容量和提高膀胱顺应性,减少尿失禁次数及降低最大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压,但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A型肉毒素 神经源性 膀胱过度活动 尿失禁 META分析
  • 简介:背景:面神经周围性损伤后,首先涉及其中枢神经元轴突的逆行性反应,神经能否再生则取决于神经元胞体的存活及功能状态。目的:检测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中神经钙黏附分子和胎盘钙黏附分子的表达变化。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n=48)和对照组(n=8)。模型组兔建立右侧面神经压榨损伤模型。模型组分别于损伤后1,4,7,14,21,28d各取8只兔进行检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兔右侧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神经钙黏附分子和胎盘钙黏附分子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兔右侧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无神经钙黏附分子或胎盘钙黏附分子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模型组兔右侧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存在神经钙黏附分子和胎盘钙黏附分子阳性神经元,2种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在第14天时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损伤后4-28d兔面神经核中神经钙黏附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损伤后1d时兔面神经核中胎盘钙黏附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损伤后7-28d时兔面神经核中胎盘钙黏附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提示面神经损伤的早期即出现2种分子的阳性表达,其中胎盘钙黏附分子的表达自神经损伤后一直存在,而神经钙黏附分子表达时间相对较短。在面神经损伤时,面神经核中神经钙黏附分子和胎盘钙黏附分子均表达增加,说明面神经再生可能与黏附分子的高表达有关。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神经型钙黏附分子 胎盘型钙黏附分子 面神经核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患者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的原因与临床对策。方法以我院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SC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排尿训练,对比2组的自主排尿时间及残余尿量(volumeofresidualurine,RUV)。结果(1)干预后,观察组的平均自主排尿时间为(56.34±12.53)d,RUV为(57.02±10.64)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排尿训练可以明显缩短SCI患者r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脊髓损伤(SCI)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把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分别有27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研究组不同部位脊髓损伤患者自主排尿时间均要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加快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 作者: 鲁来兴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5-11-2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预防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硬膜外麻醉+肌松药+面罩给氧,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硬膜外麻醉+闭孔神经阻滞麻醉。结果: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轻微闭孔神经反射,但未造成膀胱穿孔,3例出现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其中1例需要进行膀胱修补术。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闭孔神经反射,均未造成膀胱穿孔,两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抑制闭孔神经反射效果较差,肌松药的应用虽可抑制膀胱肌肉收缩,但应严格注意用药剂量以及维持时间。闭孔神经反射较易导致膀胱穿孔,故注意调整手术方法并联合应用硬膜外麻醉以及闭孔神经阻滞麻醉,以此预防闭孔神经发射的发生。
  • 简介:目的探讨间歇导尿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纳入对照组30例,采用间歇导尿4周;干预组30例,采取间歇导尿配合中药穴位贴敷4周,比较2组疗效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配合中药穴位贴敷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且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导尿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源性膀胱,能明显改善症状,改善膀胱残余尿量,疗效优于单纯间歇导尿。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性导尿 中药 穴位贴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