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脊髓损伤患者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杨文超

杨文超

(广西桂林市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脊柱骨病科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患者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的原因与临床对策。方法:以我院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SC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排尿训练,对比2组的自主排尿时间及残余尿量(volumeofresidualurine,RUV)。结果:(1)干预后,观察组的平均自主排尿时间为(56.34±12.53)d,RUV为(57.02±10.64)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排尿训练可以明显缩短SCI患者r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058-02

SCI是外科临床中的常见病,神经源性膀胱是其最主要的住院并发症之一,近年来不断有报道称在住院期间开展排尿训练可以明显缓解神经源性膀胱状况[1],本文中将探讨SCI患者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的原因与临床对策,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我院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SC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22~67岁,平均(44.61±6.82)岁;发病原因:交通事故11例、高处坠落7例、摔伤5例;SCI部位:颈髓12例、胸髓6例、腰髓5例。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25~65岁,平均(42.64±5.75)岁;发病原因:交通事故14例、高处坠落6例、摔伤3例;SCI部位:颈髓13例、胸髓7例、腰髓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原因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开展排尿训练:(1)排尿意识训练:指导患者体会膀胱区内胀、麻感觉,了解膀胱充盈先兆,指导其在会阴区、大腿内侧、臀部范围寻找排尿反射扳机点,每次排尿前对扳机点进行刺激,诱导排尿。(2)Grede刺激排尿[2]:保持盆底肌肉放松,双手置于膀胱上,由底部向上按摩,慢慢向下挤压膀胱,直到排出尿液。(3)饮水控制:严格控制患者每天的饮水量,三餐饮水量平均400ml左右;同时控制导尿时间,日间每4-6h/次,导尿量400~500ml/次;夜间根据患者饮水情况采用保留尿管。(4)心理指导:SCI患者多是意外伤害造成,因此多伴有焦虑、悲观等,在工作中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予疏导与安抚;介绍膀胱功能训练的作用与注意事项,争取家属的理解,增加患者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5)出院指导:SCI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结石等并发症的风险非常,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泌尿系并发症的防治相关知识,使其出院后进行自主排尿训练、膀胱括约肌控制力训练等,提高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1)自主排尿时间:患者从受伤后致自主排尿时间,RUV<100ml且建立规律性排尿可判定为自主排尿[3]。(2)RUV:采用直接测定法经尿道插管将患者膀胱内的残余尿抽出进行测定。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0.05时认为两组之间所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自主排尿时间为(56.34±12.53)d,RUV为(57.02±10.64)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是SCI患者住院期间的主要并发症,患者在外力作用下多会伴有神经元损伤,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排尿功能减弱或丧失,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长期排尿不畅会导致感染,反复感染所造成的肾衰竭是SCI患者病死率上升的的重要原因之一。

SCI患者发生神经源性膀胱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是普遍认为其是由于脊髓在外力作用下造成不同平面损伤,伴有反射性膀胱膨胀;而且患者住院后以留置尿管为主,长期留置导尿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另外,SCI患者膀胱排空障碍,导致膀胱长期过度充盈、膨胀,也会造成膀胱黏膜水肿、充血,防御机制下降,也会诱发神经源性膀胱[4]。

通过本组研究,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自主排尿时间,RU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开展排尿训练可以明显缩短SCI患者的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苑芬,赖文娟.袁群兰.电子脉冲并排尿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干预,2011,10(4):4-5,66.

[2]闫桂虹,姚绯,谢菲等.自制排尿装置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3,8(16):1497-1498.

[3]井永敏,丁俊琴,曹志坤等.个体化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0,25(10):923-924.

[4]沈海涛,李建民,励建安等.体位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尿液产生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4):29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