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尿潴留膀胱功能恢复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中均包含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功能恢复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更短,生活质量较高;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进行功能恢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肾功能恢复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尿潴留 膀胱功能恢复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留置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进行间歇导尿并配合膀胱功能训练,促进其自主排尿,减少患者重置尿管,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对本科2014年1月—2015年9月93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诱导排尿法,n=45)和试验组(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2组拔尿后尿潴留情况。结果试验组尿潴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治疗留置尿管患者拔尿管后的尿潴留,促使自主排尿有显著效果。

  • 标签: 间歇导尿术 膀胱功能训练 尿潴留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解除骨科患者术后自控式镇痛泵(PCA)尿潴留的效果。方法我院骨科中心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住院行骨科手术后使用PCA并发生尿潴留的患者86例,排除下尿路梗阻、语言障碍、泌尿系统疾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热敷、按摩、听流水声、调整体位等诱导排尿方法,无效患者予置管导尿;观察组采用冷热交替膀胱冲洗的方法,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的例数,及各组实施解除尿潴留措施后患者首次自主排尿的时间。结果观察组自主排尿成功率93%,对照组23.3%,观察组首次自主排尿时间0.41±0.12,对照组0.86±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用于解除骨科术后PCA尿潴留效果满意。

  • 标签: 骨科手术 PCA 尿潴留 冷热交替 膀胱冲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冷热交替膀胱冲洗对骨科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骨科收治的术前留置尿管的患者共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并于术后指导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术后有尿意时将尿管拔出,其他时刻尿管夹闭并定时开放,观察组给予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干预。评价两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的数量、术后初次排尿时间,记录观察组冲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4例没有恢复自主排尿,经其他方法诱导后仍有1例没恢复;对照组有14例不能自主排尿,经干预后由8例未恢复,需进行二次留置尿管,观察组的患者自主排尿恢复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初次排尿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冲洗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冷热膀胱冲洗对于解除骨科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利于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

  • 标签: 冷热膀胱冲洗 骨科 尿潴留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膀胱功能锻炼在预防脑出血昏迷患者尿潴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86例,按是否接受早期膀胱功能锻炼分为实验组(共44例)和对照组(共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自行留置导尿后第1天起就进行膀胱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未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和自行排尿后残余尿量。结果实验组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首次排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自行排尿3d后残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膀胱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脑出血昏迷患者尿潴留,改善膀胱功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尿潴留 留置导管 膀胱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简要介绍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病情介绍,A肉毒素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A肉毒素对其目前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 标签: A型肉毒杆菌毒素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实施膀胱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组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是实施针对性膀胱管理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均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以及日均残余尿量情况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几岁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开展针对性的膀胱管理模式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实施后患者的排尿以及残余尿量情况均获得显著的改善,同时膀胱管理模式的操作简便,受环境的限制和影响较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膀胱护理 排尿
  • 简介:摘要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以及尿频等各种排尿情况的异常。常会导致患者自尊心受到挫折和自卑,无法正常进行社交和生活学习,从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笔者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综述该类疾病的临床护理进展,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行膀胱造瘘术治疗的高危急性尿潴留患者给予的护理干预影响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高危急性尿潴留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护理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评分。结果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有效护理干预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高危急性尿潴留 膀胱穿刺造瘘术 护理干预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热交替膀胱冲洗解除骨科留置尿管拔除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我院骨科中心共5个病区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行骨科手术并发生留置尿管拔除后尿潴留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尿潴留的处理流程采用热敷、按摩、听流水声、通便等传统诱导排尿的方法,无效患者予重置尿管引出积尿后夹闭至再次胀尿后予拔管排尿;观察组在运用传统诱导排尿无效后,加用冷热交替膀胱冲洗的方法,无效患者予重置尿管引出积尿后夹闭至再次胀尿后予拔管排尿。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经诱导排尿术后自主排尿的例数,及拔除尿管后12h实施各组尿潴留处理流程后自主排尿的例数。结果两组尿潴留患者经诱导排尿术后自主排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尿管后12h实施各组尿潴留处理流程后自主排尿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科手术拔除尿管后尿潴留患者应用冷热交替膀胱冲洗,能有效使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排尿。

  • 标签: 骨科手术 尿管拔除 尿潴留 冷热交替 膀胱冲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当中,患者同时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与针灸治疗对其残余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一整年内收治的4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案不同均分成常规组与配合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与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配合针灸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以及膀胱内压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数据对比无差异存在,配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减少,且膀胱内压力增加,两组患者治疗后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而言,患者接受电刺激仪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较好,其残余尿症状可得到较好改善,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针灸 残余尿 肌肉 电刺激仪 神经
  • 简介: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是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激活引起的皮肤感染。病毒主要侵犯感觉神经,在相应感觉神经节段引起疱疹并伴发的严重神经痛是这一疾病的典型症状。带状疱疹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等泌尿系统症状者少见,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因此能够正确识别并给予合理的治疗对临床工作而言十分必要。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神经源性膀胱 感觉神经节 诊疗 ZOSTER 泌尿系统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排尿功能的异常情况,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30例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间歇性清洁导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膀胱训练等相应护理干预措施,30天后观察两组病人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30天后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尿路感染及肾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实施膀胱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能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排尿功能异常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进行间歇性导尿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4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时,可以采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间歇性导尿的治疗方法,此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患病状态,提高患者病后生存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间歇性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阶段评估在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阶段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衡膀胱率与膀胱控制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阶段评估有助于改善膀胱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阶段评估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来我院治疗的9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照分组的原则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45例,试验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治疗,8周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日排尿次数、残余尿量以及膀胱容量三个因素对比中,试验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膀胱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综合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的间歇性导尿在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膀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科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0例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膀胱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间歇性导尿,干预2周,4周后予残余尿及尿失禁质量生活评分,根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使用间歇性导尿后残余尿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尿失禁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导技术在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应用能减少残余尿量,提高患者生活的舒适度。

  • 标签: 脑卒中 间歇性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耻骨上经皮膀胱造瘘术在老年前列腺增生并急性尿潴留的应用体会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2月82名确诊老年前列腺增生并急性尿潴留患者,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的方法在耻骨上经皮膀胱穿刺造瘘置入造瘘管(F16)形成排尿通道。结果耻骨上经皮穿刺造瘘术手术时间6~8min,无肠管损伤,出血少,痛苦小,无并发症。结论耻骨上经皮穿刺造瘘术方法简单,痛苦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造瘘术 前列腺增生 尿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