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国的306年是陕西自然灾害频发的一个时期,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旱灾和水灾,总计旱灾发生年193年,水灾发生年242年。根据资料分析,平均1.55年有一个旱灾年,1.26年有一个水灾年,频繁性是水旱灾害发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水旱灾害的发生还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增长趋势,其高发期也与“明清小冰期”的气候冷暖波动或冷暖交替时期基本对应;从灾害影响的范围来看,旱灾具有广泛性的特点,较大面积以上的旱灾年可占旱灾年总数的51.3%,水灾则具有局部性的特点,较大面积以上的水灾年仅占水灾年总数的29.34%;就水旱灾害发生的地区而言,旱灾主要集中于关中和陕北,水灾则主要集中于关中和陕南,地域性是水旱灾害的一个共同特点;水旱灾害的发生都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关中和陕北地区的旱灾主要集中于夏、秋二季,陕南的旱灾则主要集中于夏、春两季;陕西各地的水灾则以秋季为最多,夏季次之;水旱灾害在年际发生特点上具有各自的周期,陕北旱灾变化的周期是40、80年,关中是80年,陕南是20、50年,陕北水灾变化表现出35、90年的变化周期,关中和陕南为30、80年的变化周期。

  • 标签: 清代 民国 陕西 水灾 旱灾
  • 简介:18世纪中叶以后,天山北麓地区随着农业人口的迁入,土地开发的不断拓展,使这一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农业聚落和绿洲农业为主要特征的地理景观。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在清政府的努力经营下,农业绿洲迅速扩展,农业聚落迅速增多;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战争的影响下,农业聚落和农业绿洲衰废;19世纪踟年代以后,天山北麓重新进入一个和平发展时期,农业聚落和农业绿洲逐步恢复。到1949年之前,天山北麓形成了与天山平行的东西向断续分布的绿洲带,成为此后农业绿洲发展的基础。

  • 标签: 天山北麓 农业聚落 绿洲农业 地理景观
  • 简介:一、雪国——越后汤泽电车上读着川端康成的《美しぃ、日本の私その序税》(《美丽日本的我·绪论》),我从新泻的越后汤泽来到了有着“小京都”美称的金泽。这是一段纯的旅行。

  • 标签: 川端康成 日本 教育研究 日语
  • 简介:本文通过对民国几篇"边疆文本"的比较分析,试图从观念史的角度,指出这段时间对于"边疆"的认识所发生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但总体而言,可以用从"异地"到"边疆"进行概括,即从带着闲适的心态记录风土人情,到带着焦虑之心思考这片土地的保卫与开发。"边疆"观念的转变,也是天下—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转变过程,从此,"边疆"与"中心"成为一个整体,需要承担对于彼此的责任与义务。这种在民国期间形成,于建国后落实的边疆观念,也构成了此后我们对于边疆进行开发的基础。

  • 标签: 异地 边疆 天下-帝国 民族-国家 观念史
  • 简介:应用性文书属于古代文献之一,存在于纳西族地区的文书形式多样,特点鲜明;有汉文、东巴文、藏文等书写的文书,有书写于棉纸、东巴纸、石刻等形式的东巴文书.从目前研究成果看,研究者和研究成果不是很多,没有在研究领域形成独特研究对象;从应用性文书收集整理来看,还有不少文书散落于民间,没有看到专题性研究的成果问世.

  • 标签: 纳西族地区 应用性文书 清至民国 综述与研究
  • 简介:<正>清朝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实行伯克制的统治方式,“惟哈密、吐鲁番以札萨克制”。札萨克制是民国时期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制度史的重大课题,但囿于文献资料的零散与缺乏,国内外有关这一专题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笔者根据民国时期的有关文献,结合实地考察所得资料,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哈密、吐鲁番回部归附清朝的过程清朝建立初年,新疆地区尚处在准噶尔蒙古的统治之下,锐意统一全国的清王朝,极力想将新疆地区纳入其统治范围。“哈密于我边塞,相去最近”。清朝注意新疆,不能不注

  • 标签: 札萨克 额敏和卓 吐鲁番 哈密 维吾尔人 鲁克沁
  • 简介:本文主要利用地方志文献,力图恢复清代民国时期陇东地区森林分布和覆盖状况,反映这一时期该地区森林分布面积和分布空间的变化,并探求森林覆盖变化的内在原因。在这一时期内,陇东地区森林分布面积和空间均呈缩减的态势,天然森林进一步遭到破坏。清政府和民国政府虽然意识到森林破坏的严重性,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实行对森林开采的不同程度的封禁、制定法令制度来保护以及进行规模不等的植树造林活动等。但收效甚微,人工次生林没有发展起来,天然森林也继续不断减少。

  • 标签: 陇东地区 森林资源 林业 植树造林 清代 管理机制
  • 简介:民国时期,广西庙宇与商业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广西庙宇东多西少、临江而建的空间分布特点与商业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相吻合,这种关联性的内在原因与官府神道设教的社会风气、商人自身的需求以及庙宇本身的特点与市场发展规律相适应等息息相关。

  • 标签: 广西庙宇 商业市场 关联性
  • 简介:民国时期四川契约文书作为原始的地方史料之一,其文献价值极其珍贵。运用排比归纳、语境分析、套语句式比较等方法,对"蒂欠(拖欠)""公项(家族事务、各种税收的总称、公家)"二则词语进行考释,以期为手书文献的准确解读及进一步整理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清至民国 四川 契约文书 词语 考辨
  • 简介:庄宇洋总裁自言要塑造出“清水养鱼”的公司形态:在清水中,“鱼”可以自由自在地游,相互之闻又能看得清清楚楚。公司终归是公司。“水也会有鱼”,因为人应是在压力而不是压抑下工作的。

  • 标签: 公司形态 企业经营 木桶理论 企业效益
  • 简介:2006年5月2006年10月,笔者在翁牛特旗境内进行文物普查的过程中,对翁牛特旗境内现存的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的碑刻进行了调查.现以立碑时间为序,将碑刻情况简述如下:

  • 标签: 翁牛特旗 清朝末年 民国初期 民间 碑刻 调查
  • 简介:秦汉民国时期广西建置沿革初探雷坚(广西通志馆)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在岭南设置郡县民国38年(1949年)的2163年中,今广西境内县级以上行政建置的总量、特点及其与政治、经济、地理和民族的关系,是本文探讨的对象。由于研究不深,...

  • 标签: 行政建置 民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 广西 建置沿革 南北朝时期
  • 简介:本文针对边政学与边域研究中汉人主体的缺失,以民国新疆汉人研究,补缺边政研究和汉人社会研究;论述近代新疆汉人源流和其文化认同,以及汉人主体的社会生成;抽绎此研究的历史与学理意义。

  • 标签: 边政学 清季 民国 汉人社会 主体文化
  • 简介:在全球拥有超过60年的生产和零售经验,销售额超30亿美元,"Trident"为何选择此时进军中国市场?国内口香糖市场规模超过120亿的人民币,固然是其主要动因,同为亿滋国际旗下品牌的炫迈在中国的成功,也为"Trident"提供了上市中国充足的经验。

  • 标签: 中国市场 市场规模 销售额 人民币 口香糖 经验
  • 简介:探讨晚清民国初年澳门文学中的思想文化内涵,研究这一强权政治时期内,中国士人们面对"现代性入侵"的复杂心态.目的和任务是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建构早期澳门文学研究的框架.

  • 标签: 强权政治 文明优劣观 现代性入侵 道统
  • 简介:死刑存废论之研究在我国可谓方兴未艾,但是观点也见仁见智。法律制度的构建有历史的因素,其中的意识观念对制度的演进有深刻的影响。中国自清末变法直至民国时期,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等政治理念先后进入国人视野,这些思想对清末死刑制度的观念变革甚巨。总体上说,顺应世界发展大潮,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大量引进了国际社会先进的刑法理念,整体上使刑罚制度呈轻缓化之态势。从实践上看,这些观念使得当时死刑罪名的数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控制。这些对今天的死刑法制改革不仅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于社会法制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历史镜鉴。

  • 标签: 死刑 观念变革 演进 轻缓 借鉴
  • 简介:自鸦片在清初打开缺口以来,就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鸦片泛滥从沿海深入内地。晚清民国以来,贵州地区也成为鸦片的肆虐之地,深处苗岭的黔东南也难幸免。因社会背景、政府主导、民众依赖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鸦片泛滥并形成贸易提供了契机。这不仅对黔东南地区更对当时的整个社会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 标签: 晚清 民国 黔东南 鸦片问题
  • 简介:北洋政府时期,始自1912年1月1日,终结于1928年6月8日,前后16年半时间。其间共有31人担任过国务总理:唐绍仪、陆征祥、赵秉钧、段祺瑞、朱启钤、熊希龄、孙宝琦、徐世昌、伍廷芳、李经義、江朝宗、汪大燮、王士珍、钱能训、龚心湛、靳云鹏、萨镇冰、颜惠庆、梁士诒、周自齐、王宠惠、

  • 标签: 许世英 民国 清末 从政 北洋政府时期 唐绍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