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内分泌肿庙,也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胰岛D1细胞,可分为良性、恶性。由于D1细胞分泌大量胰腺血管活性肠肽,常引起大量水样腹泻、严重低血钾、胃酸缺乏或过少,称为水泻伴低血钾、胃酸缺乏综合征,又称为Verner—Morrison综合征。2008年3月15日,

  • 标签: 胰腺 血管活性肠肽瘤 护理
  • 简介:我科应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有硝普钠、多巴胺、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等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具有造成病人伤害的最高风险,容易引起病人的血压、心率的波动,影响末梢循环,药物外渗还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的并发症。我科采用注射泵或输液泵准确、均匀、持续地泵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动态监测血压和进行心电监测,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正确处理回血,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血管活植药物 心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血管活性药物静疗管理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提高其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268例实施血管活性药物静疗的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以2019年8月为分界线,此前时间里收治的134例患者(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实施静疗管理,此后的时间里收治的134例患者(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静疗管理。观察对比患者在实施管理前后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以此总结管理存在的问题。结果 实施静疗管理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医疗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静疗管理前,数据统计对比(P<0.05)。结论 血管活性药物静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未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对相应的医疗人员管理松散等,必须要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奖惩条例来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定期安排培训和考核,使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丰富和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收治 100例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100例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治疗中, 62例显效、 32例有效、 6例无效,整体具有 94.0%有效率。结论:在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获得显著疗效,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症 肺表面活性物质 固尔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结果:观察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改善患者的用药态度。

  • 标签: 精神活性物质 精神障碍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到早产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8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指标,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早产儿进行分组,给予其中一组早产儿早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共计40例作为研究组,剩余一组早产儿接受择晚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共计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情况。结果  研究组早产儿临床整体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临床中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早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疾病的临床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临床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安全问题及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120例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共21例,控制速度不良占比最高,为33.33%,其他依次为液体外渗、针头堵塞、体位性低血压、静脉炎、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中,护士因素占比61.90%,患者因素占比38.10%。结论 通过正确选择静脉穿刺,给予良好的用药宣教,可保证安全用药,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外周静脉 血管活性药物 护理安全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外周及深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对血管的影响。方法 本次试验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危重患者74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分为各37例的两组,对照组经外周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研究组经深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比对两组收缩压水平。结果 研究组比对照组3 min、5 min收缩压水平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深静脉 血管活性药 泵入 血管
  • 简介:总结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护理。护理重点为使用药物前做好相关准备,给予气管插管,正确给药,使用药物后做好呼吸道护理及药物治疗效果观察,重视预防感染。5例患儿用药30min~2h后,4例皮肤颜色逐渐红润,血氧饱和度上升,24~36h后呼吸困难改善予撤机,1例患儿出现呼吸衰竭,72h后生命体征稳定予撤机;5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对提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10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选择以往采取常规管理的10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满意度、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了解程度、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了解程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效果确切。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 血管活性药物 使用安全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在危重症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11月本院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85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0年3—6月常规药物管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7—11月集束化护理药物管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联合用药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抗菌药物费用。结果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总不合理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联合用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药物用药管理可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降低联合用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危重症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净化用于慢性肾衰尿毒症病患中的效果探究。方法:对2020年3月-2022年4月我院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慢性肾衰尿毒症病患(90例)进行观察,并分成HP组和HD组,前者行血液灌流(HP治疗),后者行血透治疗(HD治疗),记录对比两组的血管活性物质情况。结果:透析后,HP组ET-1指标、AngⅡ指标、NO指标和Scr指标值改善均优于HD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治疗可改善慢性肾衰尿毒症病患血管活性物质,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肾衰 尿毒症 HP HD 血管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护士职业认同与认知灵活性、职业生涯韧性的相关性。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职护理人员共608名,根据职业认同评定量表、认知灵活性量表、护理人员职业生涯韧性量表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确定三者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护士职业认同平均106.44±13.61分,处于中等水平;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护士职业认同与认知灵活性呈正相关(r=0.516,P

  • 标签: 护士 职业认同 认知灵活性 职业生涯韧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危重症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危重症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活性物质用量少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危重症 血管活性药物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予以临床牙周牙槽缺损患者治疗时不同类型骨移植材料的应用效果和诱导活性。方法 研究对象截取我院收治60例牙周牙槽缺损患者,时间2019年5月-2020年6月;入组60例患者均行修复治疗,基于不同修复材料下均分为人数相等(各20例)的A组、B组和C组;观察对比3组临床效果。结果 相较于A组、B组,C组治疗后骨区密度显著更优;相较于B组,A组、C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优,组间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临床牙周牙槽骨缺损患者以不同骨移植材料修复治疗时,若想切实保障患者疾病疗效,建议予以患者自体骨和重组合异种骨两种骨移植材料应用。

  • 标签: 牙周牙槽骨缺损 骨移植材料 修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在我医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病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和观察两组,每组患儿均为40例,所有患儿均实施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治疗期间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研究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护理治疗后与对照组指标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获得的护理治疗效果较好,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所用时间较短,患儿的血气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机械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期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较好,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及时改善,减少疾病对患儿的危害性。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引发的静脉炎,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9-2021年在我院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采用时间分段方式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手段,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护理后发现,两组患者在发生的静脉炎情况和心理状态上,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管活性药物 静脉炎 针对性护理 外周静脉 血管活性药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所收治的 128例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 64例。两组患儿均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以及 48小时内的血气变化情况。 结果 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 89.06%,显著低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的 96.88%,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后 48小时内的 PO2、 PaCO2、 pH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快速改善患儿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综合护理措施的正确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大大保证了患儿的生命安全,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双水平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症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体位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8年 5月至 2020年 5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 50例。甲组将药物分为 3等份,在左侧、右侧以及仰卧位将药物注入肺内,乙组将药物在单一仰卧位将药物注入肺内。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甲组和乙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的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发育不良、气胸的发生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但甲组的颅内出血、脱管情况的发生率要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相较于不同体位注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单一体位临床效果更好,操作简便,不会对患儿造成过多干扰,能够减少颅内出血和脱管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制剂(PS)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已确诊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共计30例,采用常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另外接受常规治疗结合肺表面活性制剂治疗的30例患儿自动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呈更高显示(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症患儿治疗中,采用肺表面活性制剂对患儿进行替代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肺表面活性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