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铀矿冶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资源的逐渐枯竭,铀矿冶的退役治理工程愈发凸显其重要性。本论文通过对铀矿冶退役治理工程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思路,旨在为铀矿冶退役治理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 标签: 铀矿冶 退役治理 现状 治理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非铀矿工氡及其健康危害的认知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氡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调研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2020年6月—2021年12月从11个省份选择32座典型非铀矿山的男性矿工开展氡及其健康危害认知调查,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铀矿工氡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1 184名被调查矿工的氡知晓率为19.17%,知晓氡的非铀矿工中有36.56%能准确说出氡的健康危害,18.06%能正确识别减少氡浓度的措施。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非铀矿工氡知晓率在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劳动关系、岗位类别和地区间分布存在差异(χ2=55.92、21.89、64.31、11.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正式工、岗位类别为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氡知晓的影响因素(χ2=12.81、6.58、5.66、21.44,P<0.05)。未发现非铀矿工氡知晓率与年龄、工龄、地区和吸烟有关(P>0.05)。结论我国非铀矿工氡及其健康危害认知水平较低,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和用人单位应采用媒体宣传、在岗培训、合同告知和工作场所宣传栏告知等措施加强非铀矿工氡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 标签: 非铀矿工 氡及健康危害 认知
  • 简介:摘要:本文对柴达木盆地铀矿勘查生产环境中辐射危害因素与剂量进行计算和评估研究,经判断其放射性影响条件,计算三种影响因素导致井底作业者所有照射有效剂量,研究公司放射性污染物质的辐射程度,发现辐射防护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方法,为其安全作业体系的制定提供借鉴。

  • 标签: 铀矿 生产环境 放射性 辐射危害
  • 简介:摘要:该工程治理方案,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考虑了治理工程的补救性质,结合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做到了因地制宜,工程治理实施后,有效的减少了放射性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恢复植被,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勘查设施   退役治理    效益
  • 简介:摘要:构造热液型铀矿是主要铀矿类型之一,在我国北秦岭双槽地区铀成矿带发现大量的构造热液型铀矿化带(点)。为了探究双槽地区构造热液型铀矿的成因及找矿方向,本文通过野外构造热液型铀矿的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及控矿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丹凤群第二岩性段石英片岩带,铀含量在5-8×10 ,是含铀层位,也是研究区构造热液型铀矿的主要铀源之一。双槽断裂及次级断裂控制着研究区铀矿的空间展布和赋矿层位。研究区构造热液型铀矿含铀热液主要来源于丹凤群富有石英片岩、海西期花岗岩(宽坪岩体)和燕山期破碎花岗岩。研究区构造热液型铀矿化类型主要分为玉髓胶结角砾岩型、玉髓充填裂隙型和层控型三种,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副矿物有铀黑、钙铀云母、铜铀云母,含铀矿物有含铀赤铁矿、含铀胶状黄铁矿、含铀玉髓、含铀污色碳酸盐。综合表明,双槽地区构造热液型铀矿是在构造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和地层岩石的共同控制下使铀元素不断富集进入热液体系,并通过构造裂隙通道运移并充填成矿。

  • 标签: 构造热液型 铀矿 地质特征 控制因素 双槽地区
  • 简介:摘要:近年来,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在鄂尔多斯盆北部开展了大量的铀矿地质勘查钻探施工工作,在该地区钻进效率逐年提高,但施工中经常遇到卵砾石地层钻进进尺慢、钻孔易斜、钻具易折断、等技术难题,导致整体施工效率低下。本文详细的阐述了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制作导向公锥、等技术措施,提高钻进效率。

  • 标签: 技术难题  技术措施   提高  钻进效率  
  • 简介:[摘要]  二连盆地是在海西运动所形成的兴蒙弧形造山带东翼内侧所发育的断陷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含油气和含煤盆地,也是铜矿的主要赋存盆地。巴彦乌拉铜矿床芒来铜地段位于二连盆地中部,是二连盆地最主要的产铜地段之一。通过分析芒来地段的构造特征、地层特征、沉积相特征,研究其地质、地球物理特性,总结了芒来地段铜成矿控制因素、铜成矿特征、矿体特征,为今后二连盆地古河谷铜矿找矿提供了方向。

  • 标签: []  马尼特坳陷 古河谷型 赛汉组 铜成矿特征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脱油沥青调合道路沥青技术的研究。通过对脱油沥青调合道路沥青技术的背景和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调合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该方法在道路沥青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在提高道路沥青的性能和耐久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本研究对于道路沥青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道路沥青 脱油沥青 调合技术 性能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沥青砼路面的施工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文章结合笔者在沥青砼路面施工中的实践,就如何进行沥青砼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能为广大施工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沥青混凝土 路面施工 混合料质量
  • 简介:摘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交付后的运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措施应从材料选择、优化设计、材料堆放、混合料温度控制等方面进行讨论。只有严格管理和规范施工,才能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本文总结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因素和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

  • 标签: 沥青混凝土 路面 混合料 质量控制
  • 简介: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得到明显提高。本文主要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入手,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希望对有关从业人员带来帮助。

  • 标签: 沥青混凝土 路面施工 混合料质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巴彦乌拉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在地浸实验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类型铀矿床已引起国内铀矿地质工作者的极大重视。本文对芒来地段南部矿体铀成矿定位因素进行分析,从含矿目的层砂体岩性、氧化砂体和还原砂体厚度及百分率、目的层底板形态、氧化带分布等方面论述其对铀矿体分布和形态的影响。为今后该区及周围同类型矿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道路运输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是沥青路面,但是,因为沥青是一种具有粘性的物质,而且对温度非常敏感,因此,在日照,雨雪冲刷,以及汽车载荷的综合影响下,出现了很多的老化和病害,因此本文通过对G228公路奉贤段的两种沥青混凝土AC-20C、AC-20C岩沥青改性的性能技术指标对比分析,看岩沥青改性后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

  • 标签: 沥青混合料 岩沥青 车辙 AC-20C
  • 简介:摘要:透水沥青路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雨水深入结构内后能够进一步向下渗透至土基中,起到补充地下水的作用。但当前透水沥青路面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尽管我国在改性沥青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产出了多种不同类型、性能的沥青材料,但整体来看其品质参差不齐,所以以透水沥青路面为研究对象,探究改性沥青的最优配比,并评价其基本性质指标就显得尤为必要。

  • 标签: 透水沥青路面 复合改性沥青 性能
  • 简介:摘要:砂岩型铀矿床主要赋存于沉积岩盆地,沉积盆地的岩石主要包括泥岩、粉砂质泥岩、碳质泥岩、粉砂岩、中粗细粒砂岩、砂砾岩和煤层等,是上述各类岩石频繁互层且具有泥-砂-泥的地层结构。在近几年钻探施工中由于采用的细分散泥浆作为冲洗液,其冲孔护壁作用不能很好满足钻进需要,这是因为细分散泥浆在沉积岩盆地钻探工作存在问题多,而采用无固相冲洗液正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各类复杂地层的孔壁稳定,提高钻速和钻探效率,减少孔内事故率,提高钻探质量,降低钻探成本。

  • 标签: 沉积岩  无固相   孔壁稳定   钻探质量
  • 简介:摘要:。温拌沥青混合料(WarmMixAsphalt,WMA)是欧洲Kolo-vcidckkc公司和Shell公司于1995年研发的一项环境友好型沥青混合料技术,其拌和温度介于150~180℃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和常温冷拌沥青混合料之间,但工程性能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基本一致。近年来,温拌沥青混合料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于工程实践中先后出现四种具体应用形式,即Aspha-Min沥青矿物法、WMA-Form温拌沥青混合料泡沫、掺加低熔点有机添加剂改变黏温曲线、依托乳化平台的温拌沥青混合料。

  • 标签: 沥青路面 温拌沥青 技术
  • 简介:摘要:市政道路工程与城市化建设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为居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了很多方便。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发展十分迅速,各项施工技术也在日益完善,但在沥青路面施工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沥青路面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针对这一情况,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合理应用各项施工技术,把握施工要点,在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减少病害问题的产生。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保障,并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良好发展。

  • 标签: 沥青路面 温拌沥青混合料 压实度
  • 简介:摘要:沥青是交通工程路面施工中的常见材料,其质量优劣与工程整体性能息息相关。在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量及烟尘,摊铺及碾压设备也会因发动机温度过高而频繁停机;为保证热拌沥青路面摊铺压实质量,对热拌沥青混合料温度有较高要求,使得拌和站燃油消耗量巨大。温拌沥青混合料(WarmMixAsphalt,WMA)是欧洲Kolo-vcidckkc公司和Shell公司于1995年研发的一项环境友好型沥青混合料技术,其拌和温度介于150~180℃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和常温冷拌沥青混合料之间,但工程性能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基本一致。近年来,温拌沥青混合料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于工程实践中先后出现四种具体应用形式,即Aspha-Min沥青矿物法、WMA-Form温拌沥青混合料泡沫、掺加低熔点有机添加剂改变黏温曲线、依托乳化平台的温拌沥青混合料。

  • 标签: 沥青路面 温拌沥青 技术
  • 作者: 曹旺宁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1
  • 机构:中交一公局西北工程有限公司 
  • 简介:摘要:道路石油沥青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材料,其使用性能直接影响到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而沥青加热方式方法对沥青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以道路石油沥青加热方式及方法对沥青性能的影响为主线,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沥青加热方式及方法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道路石油沥青 加热方式 加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