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间盘造影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98例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按照诊疗方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诊疗方法,观察组加入腰椎间盘造影。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疼痛症状与腰椎功能的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与腰椎功能变化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间盘造影能够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椎间盘造影 腰椎退变性疾病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根据中医气血理论,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确立了“调和气血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学术思想,创立了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经验方——“益气化瘀方”。开展一系列临床和实验研究,对“益气化瘀方”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深入探索,进而验证了“益气化瘀方”的科学性及可靠性,丰富并发展了中医气血理论。

  • 标签: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益气化瘀法
  • 简介:目的总结动态中和系统(dynamicneutralizationsystem,Dynesys)作为融合或非融合器械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discdisease,DDD)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应用Dynesys治疗DDD患者51例,其中男22例,女29例,年龄38~74岁,平均54.6岁。本组病例单节段34例,双节段15例,三节段2例,使用方法包括非融合、融合和混合应用,其中单节段融合12例,非融合22例,双节段非融合5例,混合应用10例,三节段1例非融合,1例混合应用。共固定70个节段,其中融合23个节段,非融合47个节段。手术方法:融合节段行椎板开窗减压、侧隐窝开放、间盘切除、PLIF(自体骨或混合骨粒),非融合节段仅行椎板开窗减压、侧隐窝开放、间盘有限切除。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并通过侧位X线片和CT二维重建评估融合节段的椎间融合率,动态侧位X线片评估非融合节段的运动功能保留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23个月。VAS腰痛评分术前5.9±1.7,术后2.0±1.5(P<0.05)。下肢痛评分术前7.3±1.6,术后1.6±1.5(P<0.05)。ODI指数术前(61±19)%,术后(22±13)%(P<0.05)。47个非融合固定节段中有31个(66%)节段保留有椎间活动度,活动范围2°~6°,平均3.5°,但椎间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23个融合节段均无椎间活动度,融合率56.5%。无不可逆性神经症状加重、内植物失败、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结论Dynesys治疗DDD的近期疗效满意,可在融合、非融合、混合应用不同方式中个体化选择。作为非融合器械使用仅能够部分保留椎间活动度。作为融合器械使用,能够提供椎间足够稳定,但植骨融合率低于坚强固定。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管狭窄 腰椎 脊柱疾病 Dynesys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发生椎间盘真空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200例,经影像学检查,136例患者存在明显的真空现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剩下64例患者未出现真空现象,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Modic改变总体上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出现椎间隙变窄、椎间不对称、椎体侧方移滑以及椎体旋转等情况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隙变窄、椎间不对称、椎体侧方移滑以及椎体旋转等腰椎退变性疾病影响着患者的椎间盘真空现象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腰椎退变性疾病 椎间盘真空现象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行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与腰椎退变自然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科37例行腰椎后路固定椎间融合术和48例行保守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进行为期2年随访研究,定期行MRI检查,并以ODI及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分析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之间椎间盘退变有无差别,评估临床疗效与ASD相关性探讨ASD与自然病程的关系。结果手术治疗疗效显著,但手术组ASD致椎间盘退变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且与手术存在相关性。结论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腰椎融合后邻近椎体生物力学等变化不可避免导致了ASD的进展,且这种变化较自然病程更为明显,对于存在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术前应综合考虑患者个人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骨质疏松等,同时慎重考虑融合方式及内固定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而决定相应的手术方式)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10~2012年间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的37例患者及48例保守治疗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 标签: 多节段腰椎退变 邻近节段退变 腰椎固定融合术 自然病程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Dynesys作为非融合器械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应用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8~74岁,平均54.6岁。全部病例均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或不合并椎间盘突出。单节段32例,两节段10例。按标准操作置入Dynesys螺钉后行病变节段椎板间开窗减压,切除或保留椎间盘。清除增厚的黄韧带,切除增生内聚的上关节突的内侧部分,开放侧隐窝。测量椎弓根钉间距,截取PCU管,将PET绳索穿入PCU管和上下椎弓根钉间,收紧并锁定绳索与椎弓根钉连接处。术后5天戴腰围下地,腰围佩戴时间为3周。通过ODI和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通过动态侧位X线片评估非融合节段的椎间运动功能保留及椎间隙高度和近端相邻节段活动度。结果随访10~36个月,平均24.7个月。ODI指数术前(60.4±21.5)%,术后(23.9±13.5)%,(P<0.05);VAS腰痛评分术前6.0±1.8,术后2.1±1.7,(P<0.05);VAS腿痛术前评分7.2±1.9,术后1.9±1.1,(P<0.05),临床疗效满意。影像学评价非融合节段保留有一定椎间活动度,活动范围2°~5°,�

  • 标签: 临床疗效 变性疾病 治疗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脊柱融合及内固定术对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应用和效果观察。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椎间脊柱融合及内固定术手术治疗。结论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病变应用椎间脊柱融合及内固定术,椎间植骨融合率高,术后椎间隙高度恢复稳定,远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椎间融合及内固定术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 简介:摘要急性椎间盘髓核突出可以为自发性,或由于提物、突然向后运动和牵拉等促发,椎间盘突出通常是后外侧型而不是中心型。目的讨论脊椎和椎间盘变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脊椎和椎间盘变性疾病通常都先采用保守性治疗,如果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也可选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 标签: 脊椎和椎间盘变性疾病 诊断 治疗 急性椎间盘髓核突出 脊椎骨关节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Viper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49~81岁,平均65.1岁。均采用Quadrant通道下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Viper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随访观察VAS评分、ODI指数、Macnab评级。结果手术时间110~225min,平均145.3min;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d(7~12d)。所有患者最少随访12月。腰痛VAS术前评分(6.82±0.34)分,术后(3.11±0.73)分;腿痛VAS术前评分(8.03±0.59)分,术后(3.52±0.32)分;ODI术前指数(76.37±5.13),术后(32.58±3.43)。根据Macnab评级,优36例(78.2%),良10例(21.8%)。结论Viper联合Quadrant通道TLIF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损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微创 Viper经皮椎弓根固定 Quadrant通道 腰椎退行性疾病
  • 简介:摘要腰椎关节突关节(FJ)是椎体后的一对小关节,是腰椎节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引导、控制脊柱的运动方向、活动范围并承受脊柱一定负荷的作用。目前,FJ结构的异常如关节面角度改变、双侧角度不对称、纵向关节的形态移行变化等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影响,还不十分明确。有研究表明,关节形态的改变可来自先天或关节炎症后的重塑,且关节的异常形态可通过影响应力-应变关系和瞬时旋转轴,而造成FJ以及椎间盘的损伤和炎症,并致使腰椎发生退变性疾病。本文对FJ解剖结构异常的原因,及其生物力学机制和退行性变的过程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上FJ对腰椎退变性疾病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腰椎 关节突关节 结构异常 退行性变
  • 简介:脊柱蜕变性的非融合治疗技术是以有效的、安全的的治疗脊柱退化操作疾病标准吗,实施必要的脊柱不稳处理,明确脊柱畸形疾病的标准化处理过程,逐步深化生理功能分析,认识脊柱融合技术,分析脊柱的正常功能水平。融合节段的功能往往丧失,无应力传导,容易发生改变。相邻节段可能出现退变、加速退变的情况,引发临近节段的退变问题。需要根据相关问题实施有效的技术分析,准确的判断腰椎融合后患者可能发挥谁能的临床症状,逐步改善治疗下够哦,加强正确评价脊柱退变情况,完善疼痛、感染、骨折并发症问题的处理。

  • 标签: 正确评价 脊柱蜕变 非融合治疗
  • 简介:摘要:在当前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模式,该手术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脊柱微创手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有效利用7.5毫米的管子,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通过椎间孔进入到椎管内部,以此进行有效手术,这样可以使椎管内部的压力得到有效减轻,同时摘除脊髓核,在管子上配有光纤和放大镜,这样可以使手术视野进一步开阔,且在手术微创治疗过程中体现出良好的视野放大、安全高效的效果,因此,在针对腰椎退变性疾病进行治疗过程中呈现出良好优势。基于此,本文重点综述椎间孔镜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发展和现状。

  • 标签: 椎间孔镜 腰椎退变性疾病 发展与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 构建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患者的衰弱干预方案,为衰弱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论模型作为理论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8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患者衰弱干预方案。结果 经过2轮函询,专家意见趋向一致,形成包括4个干预项目、8项干预内容、28项干预具体措施的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患者衰弱干预方案。结论 构建的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患者衰弱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能为处于衰弱状态的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衰弱 腰椎退变性疾病 老年人 德尔菲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微创前路腰椎间盘切除减压零切迹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discectomy and fusion,ALD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设计、制作前路腰椎撑开器,作用为维持椎间隙撑开并显露椎间隙后缘。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该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29~71岁,平均42.1岁。临床表现均为顽固性腰痛。影像学表现为腰椎间盘明显退变、椎间隙狭窄。腰椎间盘突出伴终板炎7例,腰椎管狭窄伴失稳16例,腰椎滑脱18例。病变节段:L2,3 1例,L3,4 3例,L2~L4 1例,L4,5 17例,L5S1 19例。L2~L4行腹直肌旁斜切口,L4~S1行正中偏左横切口,腹膜外入路显露椎间盘,切除椎间盘内容物后撑开椎间隙,安置自制撑开器,显微镜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后纤维环及椎体后缘骨赘行充分减压,椎间植入自锚式融合器。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度及滑脱率。结果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为90 min;术中出血量15~70 ml,平均为30 ml;均未发生神经或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自术前(6.4±2.3)分降低至(1.1±0.9)分,ODI自术前44.9%±16.9%降低至5.8%±4.7%,椎间隙高度自术前(7.2±2.8)mm恢复至(12.1±2.1)mm,椎间隙前凸角度自术前6.9°±4.8°恢复至10.1°±4.6°。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度均明显恢复,融合器明显无移位或下沉,植骨块模糊。18例滑脱患者滑脱率自术前16.6%±9.3%降至7.6%±5.3%,平均改善率为54.2%。结论显微镜辅助微创ALD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和零切迹重建,近期效果优良。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椎间盘镜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及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1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男9例、女6例,平均53.2岁.合并腰椎不稳11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2例,巨大椎间盘突出症2例.均为单节段L3/4节段2例,L4/5节段8例,L5/S1节段5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5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175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25±1.16)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25±1.13)分和(1.15±0.35)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椎间盘镜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手术切口小、椎旁肌剥离少、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关键词椎间盘镜,腰椎退行性疾病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0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应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TLIF)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50例分为两组行MIS-TLIF治疗的15例纳入观察组,行TLIF治疗的35例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种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2.01±0.49cm)、住院时间(6.53±1.84d)、术中出血量(258.55±62.67ml)显著优于对照组(7.10±0.56cm、9.55±2.09d、335.35±78.05ml),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2.13±0.26分)、ODI评分(25.05±1.28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79±0.25分、21.37±1.36分),P<0.05;两组术后融合率相当(P>0.05)。结论对于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给予MIS-TLIF与TLIF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前者具有微创、恢复快的优点。

  • 标签: 临床疗效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传统后路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35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针对高龄患者特点,重视围手术期专业的护理工作,跟踪随访,了解护理满意度。结果35例患者中,优27例,良5例,可3例,差0例,满意率91.43%。无椎体滑脱及其他严重合并症病例。结论我们对高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重视围手术期实施的护理工作,依患者病情进行严格而规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ERAS概念是以循证医学为支撑的全新理论,正逐步在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是其核心。目前,国内外对ERAS理念的实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实施ERAS的临床疗效与所采取的快速康复措施、外科医生采用的治疗方案和患者依从性的差异有关。因此,培养专业的护士和康复训练师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骨科领域,关于ERAS概念在LDD中的应用的报道和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关节置换术和骨折术后康复方面。一方面与LDD年龄大、相关基础疾病多、依从性低有关;另一方面,ERAS概念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许多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尽管ERAS概念在短期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需更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评价,开展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试验和长期随访。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腰椎退变性疾病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边内固定加对侧椎旁植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月,单边内固定加对侧椎旁植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48~67岁,平均58.6岁;单节段椎间盘突出伴节段不稳23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10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10例。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3天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1.8±0.2)、(18.6±2.3),均显著低于术前的(7.8±0.8)、(53.6±3.5)(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33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93%。结论采用单边内固定加对侧椎旁植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