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经皮成形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邻近骨折、伤骨折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为病例搜集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压缩骨折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KP组22例和PVP组23例,分别行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经皮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cobb角度、伤锥前缘高度及其邻近骨折、伤骨折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PKP组cobb角度小于PVP组,伤锥前缘高度高于PVP组(P<0.05)。两组邻近骨折、伤骨折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PVP相比,PKP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压缩骨折,具有更好的效果。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 邻近椎体骨折 伤椎再骨折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是最常见的脆性骨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OVCF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骨折作为OVCF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发生率高,且再骨折后的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身心及经济负担。如何有效防治骨折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临床问题。骨折不仅受患者自身因素影响,还与OVCF治疗因素相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从患者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治疗因素三方面对OVCF患者骨折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降低骨折发生率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再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成形术后邻近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5月-2019年6月,筛查行成形术患者,选取20例术后邻近骨折患者、20例术后邻近骨折患者进行研究,设为骨折组、未骨折组,汇总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女性、年龄、骨折数量多、有骨折病史、有术后临近椎间盘退变史、术后发生剧烈疼痛、Cobb 角小、术后体高度恢复差、骨水泥渗漏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明确成形术后邻近骨折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可降低患者的术后再骨折现象。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邻近椎体再骨折 影响因素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选取34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0年8月到2022年2月,对患者实施成形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观察可知,术后6h-2d患者的疼痛症状显著缓解;在34例患者的49个术中,共有3个发生骨水泥渗漏率;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结论: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位复位联合穿刺针撬拨复位经皮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68例OVCFs患者纳入观察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进行匹配分组,分为PVP联合组(调整手术床过伸20°~30°,如体位复位失败,依术前终板压缩程度双侧穿刺针反向撬拨,推注骨水泥)和PKP组(术前不调整手术床,穿刺后置入球囊并双侧扩张,推注骨水泥),每组各34例。术前拍摄患者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Cobb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腰背功能。术中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后第2天拍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Cobb角、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骨水泥是否渗漏、记录VAS评分,术后3个月记录ODI评估患者腰背功能。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统计患者治疗费用及再骨折情况。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PVP联合组手术时间[(42.7±5.9)min]、透视次数[(20.0±3.6)次]、治疗费用[(19 153±601)元]均优于PKP组[(67.4±7.3)min、(30.1±5.9)次、(27 496±669)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39、8.46、54.12,均P<0.001)。Cobb角:两组术后伤Cobb角[PVP联合组(10.7±4.5)°、PKP组(13.4±3.8)°]较术前[PVP联合组(17.0±5.1)°、PKP组(16.7±5.1)°]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61、5.61,均P=0.001),且PVP联合组较PKP组恢复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09)。PVP联合组和PKP组术后VAS评分[(3.9±1.5)分与(4.1±1.6)分]较术前[(6.9±1.1)分与(7.1±0.9)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3、8.88,均P=0.001),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630)。PVP联合组和PKP组术后ODI(0.315±0.068与0.319±0.077)较术前(0.574±0.066与0.553±0.075)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54、14.16,均P=0.001),两组患者术后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803)。两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642)。PVP联合组术后因外伤引起再骨折1例,PKP组无再骨折。结论体位复位联合穿刺针撬拨复位PVP和PKP均可缓解OVCFs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后凸畸形。体位复位联合穿刺针撬拨复位PVP在手术时间、对医患放射线伤害、治疗费用方面更有优势且矫正畸形效果更显著。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体位复位 穿刺针撬拨复位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老年化程度较重的国家之一。据报道75%以上的老年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与此同时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大多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虽然对缓解疼痛有一定效果,但是具有治疗时间长、并发症较多等劣势。而部分老年患者无法耐受开放手术,且手术创伤大,多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差。因此,介于保守治疗与开放手术之间的成形术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介入疗法,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等优势。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诸多优势,因此就有必要对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老年化程度较重的国家之一。据报道75%以上的老年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与此同时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大多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虽然对缓解疼痛有一定效果,但是具有治疗时间长、并发症较多等劣势。而部分老年患者无法耐受开放手术,且手术创伤大,多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差。因此,介于保守治疗与开放手术之间的成形术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介入疗法,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等优势。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诸多优势,因此就有必要对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弯角成形术应用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治疗中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患者为我科治疗的疏松性压缩骨折78例,分析开始于2019年1月,分析结束于2022年1月,并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弯角组与直行组,弯角组使用弯角成形术治疗,直行组使用直行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弯角组和直行组手术指标情况,弯角组上椎骨水泥灌注量是5.01±0.34(ml),直行组是4.12±0.27(ml),(t=3.478,p=0.036),结果有差异。(2)弯角组和直行组疼痛情况,弯角组治疗后VAS是2.58±0.34(分),直行组是3.79±0.42(分),(t=3.229,p=0.038),结果有差异。结论:疏松性压缩骨折使用弯角成形术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弯角椎体成形术 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直行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经皮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方法:抽选102例在本院行经皮成形术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护理效果较好。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优势明显,能优化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疼痛,能有效防范手术前后的风险,改善患者治疗结局,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内固定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锥体形态学指标。结果:经治疗干预后,观察组在锥体形态学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成形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锥体形态学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锥体形态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传统经皮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两种治疗方法对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分析风险情况。方法:实验选取了我市某三甲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n=40)与实验组(n=40)。常规组采取传统经皮成形术,实验组采取经皮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等。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几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夹层发生骨折风险较小,传统PVP治疗效果明显低于实验组,因此,PKP治疗该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VP PKP 治疗骨质疏松 夹层椎体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患者行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 538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77例,女1 161例;年龄45~115岁[(71.7±10.8)岁]。患者均行经皮成形术(PVP)或经皮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骨水泥移位组(78例)和骨水泥非移位组(1 46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骨密度、基础疾病、病变节段、手术方式、手术入路、骨水泥渗漏(前缘)、骨水泥黏度、骨水泥弥散比、骨水泥交织度、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位置、骨水泥靶向位置、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及佩戴支具时间等与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术前骨密度、病变节段、手术方式、骨水泥渗漏(前缘)、骨水泥黏度、骨水泥弥散比、骨水泥交织度、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位置、骨水泥靶向位置、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及佩戴支具时间与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手术入路4个因素与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骨密度(OR=2.45,95%CI 1.81~7.50,P<0.01)、手术方式(OR=4.56,95%CI 1.86~8.44,P<0.01)、骨水泥渗漏(前缘)(OR=5.77,95%CI 2.85~9.20,P<0.01)、骨水泥黏度(OR=7.36,95%CI 1.01~1.77,P<0.01)、骨水泥弥散比(OR=6.84,95%CI 1.69~13.39,P<0.01)、骨水泥交织度(OR=8.97,95%CI 2.29~14.97,P<0.01)、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位置(OR=6.39,95%CI 1.06~9.47,P<0.01)、骨水泥靶向位置(OR=7.93,95%CI 1.64~11.84,P<0.01)、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OR=6.78,95%CI 1.84~6.96,P<0.01)及佩戴支具时间(OR=9.55,95%CI 2.26~9.38,P<0.01)与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显著相关。结论术前骨密度低、PKP手术、骨水泥前缘渗漏、骨水泥黏度低、骨水泥弥散比小、骨水泥交织度小、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于前1/3和前中2/3、骨水泥非靶向注射、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大及佩戴支具时间短为OVCF患者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椎体强化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行成形术治疗的价值。方法:择取本院于2020年3月—2022年4月间,就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30例,以手术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一组分配15例。对照组行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研究组行成形术治疗,经对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开展统计。结果:经疼痛分值、伤高度、伤高度丢失度分析,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椎体成形术 疼痛值 伤椎高度
  • 简介:摘要经皮强化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包括经皮成形术和经皮后凸成形术。经皮强化术通过将骨水泥注入骨折体内以增加强度,从而减轻症状。术中注入的骨水泥根据位置可分为体外(渗漏)和体内两部分。体外骨水泥(渗漏)或可导致肺栓塞、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或与临床结果、影像学结果、手术并发症及生物力学性能等密切相关。截止目前,体内骨水泥分布类型的研究数量众多、分类标准不一,尚缺乏系统归纳。骨水泥分布类型是经皮强化术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几乎不可忽视;根据术后X线片分类居多,根据术后CT扫描分类次之,根据术后MR检查分类少见;根据骨水泥形态的分类标准趋于一致,而根据骨水泥范围的分类标准趋于混乱;无论是形态分类还是范围分类,不同研究者的结论均有相同、相似或相佐;单一现有的分类方法,尚不能完好的描述骨水泥分布情况。对分类系统进行综述,总结分类系统的临床意义及生物力学相关结论,归纳分类系统的可靠性和局限性,以期为骨水泥分布情况分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7例OVCF行强化术[经皮成形术(PVP)或经皮后凸成形术(PK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9例,女138例;年龄58~88岁[(73.1±6.9)岁]。根据是否出现骨水泥血管渗漏分为血管渗漏组(39例)和无血管渗漏组(178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受伤至手术时间、伤解剖位置、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内裂隙征、基静脉孔、手术入路、手术方式,以及骨水泥注入时期、注入速度、注射量、注射区域。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相关性,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内裂隙征、基静脉孔、手术方式,以及骨水泥注入时期、注入速度、注射量、注射区域与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相关(P<0.05);性别、年龄、骨密度、伤解剖位置、手术入路与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裂隙征(OR=7.00,95%CI 1.57~31.30,P<0.05)、基静脉孔(OR=7.52,95%CI 1.94~29.16,P<0.01)、PVP(OR=10.98,95%CI 2.51~47.94,P<0.01)、骨水泥稀薄期注入(OR=5.91,95%CI 1.45~24.15,P<0.05)、骨水泥注射量大(OR=3.60,95%CI 1.70~7.65,P<0.01)、骨水泥边缘区注射(OR=24.80,95%CI 5.28~116.37,P<0.01)与OVCF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显著相关。结论内裂隙征、基静脉孔、PVP,以及骨水泥稀薄期注入、注射量大、边缘区注射是OVCF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骨水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皮成形术术后护理与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 2 0 21 年 6 月至 2 0 21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140 例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锻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水平。 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健康问卷(SF-3 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皮成形术后实施康复锻炼干预的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弯角经皮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54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弯角经皮成形术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应用经皮成形术)与实验组(27例:弯角经皮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周胸腰椎功能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1周躯体疼痛感以及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行经皮成形术(PVP)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分析4所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 273例(2 689个)OVCF行PV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94例,女1 279例;年龄52~91岁[(69.1±3.1)岁]。根据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581例,604个)和无渗漏组(1 692例,2 085个)。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压缩率、上下终板完整性、手术节段、手术入路及骨水泥注入量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性,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压缩率、骨水泥注入量与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相关(P<0.05或0.01);上下终板完整性、手术节段、手术入路与PVP术后骨水泥渗漏不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胸椎骨折(OR=1.68,95%CI 1.11~2.55,P<0.05)、压缩率>40%(OR=1.98,95%CI 1.29~3.02,P<0.01)、骨水泥注入量≥5.5 ml(OR=1.55,95%CI 1.07~2.26,P<0.05)与PVP术后骨水泥渗漏显著相关。结论胸椎骨折压缩率>40%、骨水泥注入量≥5.5 ml是OVCF行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危险因素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 对44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成形术治疗的护理要点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本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44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保证人数相等,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和疼痛评分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和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应用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重视对患者的综合护理,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少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综合护理 负性情绪 疼痛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