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七、多元视角之开拓选题之创新选题和求道,有其类似点,都必须上下求索,尝试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考察问题,斟酌可否。吾人思维却难免存有盲点:或者"道在迩,而求诸远";或者"行之而不著,习焉而不察,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如果一味舍己芸人,向外驰求,未免可惜。创意的选题,可以有一种简而易行的方式:何妨就地取材,针对行之有年的,探求得更清

  • 标签: 舍己芸人 文史研究 多元视角 上下求索 论文选题 研究计划
  • 简介:五、本来面目借镜西方研究国学,包含经学、史学、思想、文学,“五四”以来,方法途径大抵有两大抉择,一是借镜西方学说,一是还我本来面目。自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来,这是一大反思。胡适之、朱自清、陈寅恪、钱钟书四家,都是学贯中西,道通古今之学者,前后发言,于上述课题,却有殊途同归之见解,如胡适之云:

  • 标签: 学术创新 本来面目 “五四” 中学为体 殊途同归 胡适之
  • 简介:美国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是一部以后现代文化为背景,充分展示当代美国人生存环境及精神焦虑的力作。本文从叙事视角、叙述结构、叙事方式、叙事话语等方面探讨《白噪音》独特的叙事策略文体风格以及作品蕴涵的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精神生态的深层关注。

  • 标签: 唐·德里罗 《白噪音》 叙事策略 文体风格
  • 简介:三、原始素材二手资料(一)善用二手资料,权作研究的起点毕生钻研古代学术的老学硕儒,礼敬原典文献,比之采铜于山,以为无可取代,形成文献运用的一种迷思。但是中西兼采的新史学家,胸襟更开放,眼界更会通。新史学家固然同意“史料以原始为佳”;而且,研究时亦参酌二手文献,所谓“孳生史料之精者,亦可备研究历史者之要删”。如何炳松所言:

  • 标签: 文献 写作要领 诠释方法 论文 二手资料 古代学术
  • 简介:加勒比女作家简·里斯的《藻海无边》以夏洛特·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为故事蓝本重写或“回写”了罗彻斯特先生的前妻,疯女人安托瓦内特/伯莎的故事。作家采用了双重乃至多重声音交替叙述的策略,使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伯莎从被表述的他者变成说话的主体。小说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解开了《简·爱》中那个来自西印度群岛的克里奥耳女子的疯狂之谜,而且折射出身为克里奥耳女作家的里斯本人的身份危机感。小说是对存在于现实中和文本中的殖民话语和父权话语的双重反抗,通过这种后殖民的反话语实践,里斯试图重构她本人(以及与她有着同样命运的克里奥耳人)在殖民时代破碎的个人身份和文化身份。

  • 标签: 简·里斯《藻海无边》 叙事策略 文化身份
  • 简介:作为美国新一代后现代派小说的领军人物,理查德·鲍威尔斯不仅继承了其前辈的创作传统,而且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将大量的信息纳入其小说叙事话语,架起了科学和艺术的沟通之桥.文章认为杂糅混合叙事策略的运用,使鲍威尔斯的艺术呈现出立体型和多维性.通过科学话语和文学话语、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叙事文体和说明文体的杂糅和混合,鲍威尔斯在其创作中实现了科学和文学的大融合,有效地化解了后现代叙事危机,也在信息时代捍卫了小说这一艺术形式.

  • 标签: 理查德·鲍威尔斯 叙事策略 杂糅 混合
  • 简介:当今大学生阅读出现功利化倾向。他们选择阅读书籍不以是否经典为标准,往往是以能不能给自己的升学或就业带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远离文学经典,导致欣赏水平与人文素养的降低。对于高校来说,开展文学经典阅读活动、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优势打造跨际阅读平台等等,可以有效推动文学经典走进大学生的精神深处。更多还原

  • 标签: 经典阅读 通识教育课程 推动策略 功利化倾向 人文素养 欣赏水平
  • 简介:人们一般把的风格视作金斯伯格的诗歌风格.其实金斯伯格前期、中期和后期诗风变化很大.本文主要通过对其具有代表意义的长诗的分析,强调由于文化语境的不同,金诗在六、七十年代出现的演变.这种演变是更加理智、冷静的深层次的发展.文章同时说明,诗人历来注重语言策略,注重诗歌的社会功效.

  • 标签: 金斯伯格 语言策略 长诗 金诗 诗风 诗歌风格
  • 简介:2004年8月21日至23日,《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中国剑桥人文学者同学会、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三峡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襄樊学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了“剑桥学术传统批评方法”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在湖北宜昌市三峡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近100名代表出席。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批评方法 全国学术研讨会 博学 求真 学术传统
  • 简介: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梳理了2014—2018年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内取得的成绩,对相关研究加以评论,以辨认新的问题域、方法增长点。

  • 标签: 中外文学关系 问题域 方法 增长点
  • 简介:本文以声音和语气为线索,对辛笛三个阶段的创作进行了纵向的考察,以此窥测诗人的自我意识和抒情策略。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抒情的"我",到后期自我质询的"我",再到20世纪40年代意识到"我们"的声音,辛笛的变化既和诗艺的成熟、诗风的转换有关,也无不关涉着外在的时代和社会。

  • 标签: 辛笛 声音 语气 抒情策略
  • 简介:詹姆斯·费伦是当今美国叙事学界的重镇之一。其新作《作为修辞的叙事》突出文本分析,对“读者反应”的引入扩大了我们对叙事概念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作者以对叙事作出的修辞性且个性化的理解为逻辑起点,企图建构一种突显作者、文本和读者交互协同作用的、以文本为中心的动力学话语体系。这对国内相关研究有着丰富的启示意义。

  • 标签: 詹姆斯·费伦 《作为修辞的叙事》 叙事学 文学理论
  • 简介:2016年4月23-24日,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外文学》编辑部、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2016全国高校英国文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高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高校150余位教师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采取专家讲座互动交流的形式,邀请了六位国内英国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讲座嘉宾。

  • 标签: 高端论坛 文学研究方法 国外文学 理论视野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学外国语
  • 简介:当代英国女性戏剧家汀布莱克·韦滕贝克的《夜莺的爱》藉身体叙述对古希腊神话故事进行现代式改写.剧作从独特的身体视角展现了父权社会权力机制暴力压迫下,女性被禁锢、规训的境遇,进而凸现了女性身体内在的潜能,探讨身体抵抗的可能性、形式、意义和限度.古典神话改写在韦滕贝克的笔下具有了特别的政治内涵和伦理价值,身体叙述体现了剧作家的女性主义政治批评策略,成为唤醒女性主体意识的媒介.

  • 标签: 《夜莺的爱》 神话改写 身体叙述 女性主义政治批评
  • 简介:《奥尔拉》被公认为莫泊桑创作的最优秀的玄怪小说。本文一方面通过其两个版本的对比,着重探讨了第二版的叙述技巧,侧面揭示出作家进行改写的原因;另一方面结合玄怪故事的标准,分析第二版的《奥尔拉》相应的叙述策略和文体特点,试图说明第二版何以成为玄怪小说的经典。

  • 标签: 莫泊桑 《奥尔拉》 玄怪文学 恐惧
  • 简介:詹镆先生在《文心雕龙》研究、李白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既得益于他深厚的学养,也他的治学方法密切相关。詹镆先生的研究历程,起始于古典文学研究,后转向心理学研究,最终回归古典文学研究。詹先生在古典文学、心理学两个学科的成就,

  • 标签: 治学方法 古典文学研究 《文心雕龙》研究 心理学研究 通性 李白研究
  • 简介: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是历史真实艺术真实的主要聚焦点。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中运用“浮雕式”、连贯性、类型个性以及情境中的动态映衬等多种方法,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构建了一座历史剧的艺术大厦。莎士比亚在这方面的探索,对后世乃至中国当代历史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 标签: 莎士比亚历史剧 人物塑造“浮雕式” 连贯性 类型与个性 动态映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