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利用骨耳机振子、激振器输出振动直接刺激颅骨记录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bone conducted 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BC-oVEMP),为BC-oVEMP的临床应用提供最理想的振动刺激参数;比较骨振动刺激和气声刺激引出电位波形的参数差异。方法2017年3—5月,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招募的健康志愿者共20名,其中男10名,女10名,年龄20~25(22.05±2.01)岁。声学分析仪采集骨耳机振子、激振器的输出振动刺激的信号频谱和瞬态波形,依据国际标准计算得到输出的振动作用力的峰值等效力值(peak-to-peak equivalent force level,peFL)。分析选择可以获得稳定骨振动刺激的最优参数。20名志愿者同时接受最大输出强度的气声刺激、振动力刺激,记录双侧oVEMP波形及N1潜伏期、P1潜伏期、振幅等参数。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正态分布两组间数值方差齐采用t检验,不齐则采用校正t检验。偏态分布两组间数值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不同频率的原始声刺激信号经声学分析仪记录到输出振动刺激的时域波形图、频谱图,输出振动的峰值频率与原始声信号频率一致。相同的原始信号强度时,500 Hz信号对应的频谱图输出峰值最高。原始声刺激参数频率相同时激振器的输出振动刺激的峰值等效力值随刺激声强度增加而增加,相同强度时激振器的输出振动刺激的峰值等效力值随频率增加而减小;以500 Hz短纯音输出的峰值等效力值最大,为139.8 dB peFL;同时大于相同原始声刺激信号时通过骨耳机振子输出的峰值等效力值130 dB peFL。40耳中5耳在气声刺激下未记录到对侧oVEMP电位波,即气刺激和骨岛刺激的N1-P1波引出率分别为87.5%(35/40)和100%(35/40)。气声刺激和骨振动刺激N1的潜伏期分别为(11.33±1.05) ms和(10.14±0.38) ms,P1潜伏期分别为(16.24±1.56) ms和(15.65±1.19) ms,波间期分别为(4.59±1.26) ms和(5.55±0.81) ms,左右耳对称性系数分别为12.22%[5.5%,21.85%]和8.74%[3.37%,14.08%],振幅分别为3.07[2.05,4.43] μV和11.96[7.42,14.75] μV;N1潜伏期、P1潜伏期、波间期、振幅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500 Hz短纯音原始刺激经激振器获得振动输出能最大,优于B-81骨耳机振子;与传统气声刺激相比,BC-oVEMP的引出率更高,波形幅度更大,更稳定可靠,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骨导 振动 前庭功能试验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椭圆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肌后固定术(IOBT)在伴有轻中度下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IOBT或者部分切除术的外V征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IOBT组和下肌部分切除术(IOMYE)组,各20例。IOBT组行双眼IOBT+水平斜视矫正术,IOMYE组行双眼IOMYE+水平斜视矫正术。比较2组手术前后水平斜视度(HD)、V值、黄斑视乳头夹角(FDA)及下肌功能(IOA)等变化情况。随访时间为6个月。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IOBT组17例(85%)治愈,IOMYE组14例(70%)治愈。IOBT组手术前后FD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3,P=0.205)。2组间手术前后FDA、IOA、V值变化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88,P<0.001;t=-3.701,P=0.001;t=-8.519,P<0.001)。IOBT组术后无一例过矫为A征。IOMYE组6例V征过矫为A征,IOA轻度不足8例。结论:IOBT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伴轻中度下肌亢进的外V征,是传统下肌减弱术的补充。

  • 标签: 下斜肌后固定术 V征 下斜肌功能亢进 下斜肌功能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思维图在老年患者行侧方椎间融合术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5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和试验组38例,所有患者行侧方椎间融合术,围术期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患者采取思维图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术后1个月内跌倒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83.78%,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8,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为18.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2,P>0.05);出院1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较出院时比较均有所提升(对照组:t=-8.817,P=0.000;试验组:t=-10.829,P=0.00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t=-2.974,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8.11%,试验组跌倒发生率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图式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护患双方合作,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提升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生活能力,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思维导图 健康教育 腰椎 老年人
  • 作者: 李炜 何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厦门大学医学院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 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眼再生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厦门36110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厦门361003
  • 简介:摘要将表组织及其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多个层面的复杂成分融合为一个整体,统称为表微环境,其稳态对于维持表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干的发生往往起始于表微环境成分改变,导致表稳态失衡。本文基于表微环境对干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临床正确诊断和精准治疗干

  • 标签:
  • 作者: 王华 刘祖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 眼科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410008 长沙,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眼科 厦门眼科中心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 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361102
  • 简介:摘要亚洲干协会(ADES)是亚洲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干研究学术组织。在国际泪液与表协会(TFOS)2007年发布的DEWSⅠ、2017年发布的DEWSⅡ等干诊疗指南文件的基础上,ADES进一步结合亚洲干人群的特点对干的定义、诊断、分类及治疗方法进行了7年的系统研究,于2020年形成了新的亚洲干分类共识。亚洲干共识的发布有助于眼科医生和患者对干发病机制的理解,使得干的诊断、分类和治疗的可操作性更具体、可行,促进了干精确性治疗研究的进展。2017年ADES在The Ocular Surface发布的《关于干定义和诊断的新观点:ADES的共识报告》及2020年在Eye and Contact Lens发表的《关于干分类的新观点:ADES的建议》是亚洲地区干诊疗的指导性文件,本文对这2个文件中关于亚洲干的新定义、诊断、分类及治疗共识进行详细解读,为广大眼科医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提供帮助。

  • 标签: 干眼 共识 定义 诊断 分类 治疗
  • 简介:摘要干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影响手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受到眼科手术医师的高度关注。为降低手术后干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亚洲干协会中国分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专家对眼手术相关性干进行深入探讨,在其定义、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方面形成专家共识意见以供临床工作参考。该共识将更深入规范和促进我国干防治工作发展,提高手术质量。(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64-572)

  • 标签: 干眼综合征 眼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辅助经皮腹壁穿刺腹膜外内环结扎术(腹腔镜单孔法)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出现再发疝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与探讨。方法回顾2016年8月到2019年6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腔镜中心开展了1 168台腹腔镜单孔法手术。统计术后再发疝的病例,描述其临床特点及再次手术术式的选择,分析并总结经验。结果术后再发疝的患儿共8例,其中6例为复发疝,2例为对侧异时性疝。首次手术年龄为(1.4±0.6)岁,术后再发疝的间隔时间为(5.2±2.6)个月。7例术后再发患儿在再次手术中,接受了腹腔镜探查,1例复发疝和1例对侧异时性疝患儿的内环口形态特殊,临床少见,具有探讨价值。再次手术的术式依据外环口大小来选择。结论术后再发疝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的影响较大,且临床研究对腹腔镜单孔法术后再发疝的关注度不够,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推进腹腔镜单孔法在腹股沟疝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 标签: 儿童 腹腔镜 单孔法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施行股前外侧皮瓣(ALTF)移植手术中所发现的支血管情况及支"陷阱"的处理。方法2017年5月-2019年10月,共施行ALTF手术治疗患者30例,术前完善CTA检查,初步确定ALTF血管来源情况;术中采用"三纵五横法"进行皮瓣定位及设计,注意支位置及解剖支血管,避免损伤支,探查、分离支血管;根据术中支血管与降支血管的关系,切取1~2处血管蒂;对2处血管蒂者分别进行夹闭试验,确定动脉血供情况;根据血液循环状况对血管蒂静脉超引流处理。术后常规抗感染、抗凝、抗痉挛处理,密切观察术后皮瓣血运、皮温、肿胀程度、渗液情况、皮瓣成活状况,定期随访。结果30例ALTF中,术前CTA检查发现13例存在支,术中共有11例存在支血管并进入皮瓣,出现率为36.6%。所有支均完整保留,其中8例切取了2处血管蒂,并采用了静脉超引流技术处理血管蒂,术后皮瓣血运良好、皮温与周围正常皮肤温度接近、皮瓣肿胀轻、渗液少,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术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32(平均16.1)个月,受区愈合良好,功能、外形满意;供区关节活动正常,局部感觉无明显缺失。结论本组ALTF支血管约1/3病例出现,应尽可能保留,避免支"陷阱" 、合理处理支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斜支 旋股外侧动脉 静脉超引流技术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思维图的干预模式对青光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青光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眼科常规性健康指导,观察组应用思维图对患者实施干预。记录两组的治疗依从率、治疗成功率、术后眼压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术后眼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饮食管理、眼部护理、用药管理、病情监测及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职能、精神心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思维图的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青光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思维导图 青光眼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首诊的干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干诊断标准诊断干与亚洲干诊断标准的符合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4个临床研究中心连续纳入首次就诊的干患者141例141。所有患者均自行完成中国干问卷,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和干相关生活质量评分问卷(DEQS)调查以评估干相关症状,患者均接受泪膜破裂时间(BUT)、角结膜荧光素钠染色、睑板腺形态和功能检查、无麻醉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试验)检查以评估干相关体征,评估受检干眼症状与体征之间的关联;根据有无角膜荧光素染色将受检分为角膜染色阳性组和角膜染色阴性组,采用各问卷评分方法评估两个组受检干眼症状情况。根据《干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标准将受检分为水液缺乏型干组、蒸发过强型干组、混合型干组和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组,比较组间受检相关体征的差别。结果受检眼中国干问卷总评分为12.00(7.00,16.00)分,OSDI问卷总评分为25.00(17.50,36.93)分,DEQS问卷总评分为32.02(15.77,52.34)分。最常见的症状是受检眼中有眼干燥感者130,占92.2%;有眼疲劳症状者109,占77.3%;有异物感者108,占76.6%。干、异物感、畏光评分与角膜染色评分均呈弱正相关(r=0.177、0.297、0.172,均P<0.05);受检痛不适、畏光、视力波动评分与泪液分泌量呈弱负相关(r=-0.178、-0.197、-0.174,均P<0.05)。43.3%(61)患者使用视频终端。蒸发过强型干75,占53.2%;混合型干43,占30.5%;水液缺乏型干18,占12.8%;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3,占2.1%。结论首次就诊的干患者以轻中度干为主,症状与体征具有一定关联。蒸发过强型干是最常见的干类型。中国干诊断标准诊断干与亚洲干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97.2%。

  • 标签: 干眼 干眼症状/诊断 干眼体征/诊断 亚洲干眼协会
  • 简介:摘要阴道隔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畸形,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双子宫、双子宫颈、双阴道(一侧阴道完全或不完全闭锁),多伴有闭锁阴道侧肾缺如,临床表现多为痛经、腹部包块、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异常分泌物等。阴道隔综合征合并妊娠少见,隔侧子宫妊娠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Ⅱ型阴道隔综合征合并隔侧宫内妊娠难免流产患者,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临床医师对阴道隔综合征的认识,更为恰当地处理阴道隔综合征合并隔侧子宫妊娠。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眼科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常发生局部药物导致的药源性表损伤,由于其临床表现隐秘不易鉴别,易造成误诊误治,导致角膜和结膜严重损伤甚至危害视功能。本文从关注并充分掌握药源性表损伤的机制、积极预防以及有效治疗药源性表损伤3个方面入手,提出必须合理使用局部药物,才能有效减少或避免药源性表损伤,提高眼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61-563)

  • 标签: 眼损伤 眼药水 药物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视性主视与非主视的屈光状态、眼压及眼前节参数的差异。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门诊的近视患者1 145例(2 290),男698例(61.0%),女447例(39.0%),年龄18~35岁。记录双眼主觉验光、眼压、基于Pentacam的眼前节参数结果,并采用卡洞法确认主视别。使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检者右眼主视796例,占69.5%,左眼主视349例,占30.5%,主视的球镜度数较非主视更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5,P=0.019);主视柱镜度数比非主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0,P=0.011);主视眼中央角膜厚度较非主视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85,P<0.001);主视眼前房角较非主视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4,P=0.004);主视眼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力大于非主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78,P=0.005);主视眼压较非主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3,P=0.031)。不同屈光参差度组(0<|ΔSE|≤0.5、0.5<|ΔSE|≤1.5、|ΔSE|>1.5)间主视SE较负者与主视SE较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6,P=0.007)。结论:注视性主视较非主视近视程度重,散光程度低,且结构上存在差异。

  • 标签: 注视性主视眼 屈光状态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肌肌腱劈开延长术治疗上肌亢进A型斜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收集和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行上肌肌腱劈开延长术8例(14)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上肌亢进程度行上肌肌腱劈开延长术,上肌亢进+1者延长4~5 mm,+2者延长5~6 mm,+3者延长7~8 mm,+4者延长8~10 mm。观察手术对患者A型斜视、眼球客观旋转及立体视功能影响。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ann Whitney检验,两变量间的相关性使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结果:8例(14)行上肌肌腱劈开延长术,同时矫正患者水平斜视。其中2例患者行单眼上肌肌腱劈开延长术,6例患者行双眼上肌肌腱劈开延长术。除1例患者外,余患者术后A型斜视消失;所有患者术后上下转25°斜视度差较术前明显减小,6例双眼手术患者术后上下转25°斜视度差较术前[(22.5±9.4)PD]减小为[(3.3±10.1)PD] (t=10.78,P<0.001),A型斜视矫正量为(19.2±4.4)PD;14术后上肌亢进程度[+0(0~0.2)]轻于术前[2.0(2.0~3.0)] (U=6.50,P<0.001);客观旋转度使用Image-proplus 6.0软件进行测量,14术后旋转斜视(-0.6°±6.0°)较术前(+5.7°±5.7°)明显改善(t=6.98,P<0.001),旋转矫正量为6.3°±3.4°。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继发性上肌麻痹及V型斜视改变。术前所有患者原在位均无立体视,术后2例患者获得原在位周边立体视(400″),1例患者获得中心凹立体视(20″)。结论:上肌肌腱劈开延长术可明显改善上肌亢进A型斜视,可改善患者客观内旋及部分患者原在位立体视功能,且术后不易继发上肌麻痹等并发症。

  • 标签: 上斜肌A型斜视 旋转斜视 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 深度知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下肌后固定联合部分切除术治疗双眼不对称下肌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下肌后固定术治疗双眼不对称下肌亢进3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轻侧行下肌后固定术,严重侧则行下肌部分切除术,观察术后水平、垂直斜视度、V征、双侧下肌亢进功能及其不对称性的变化,随访5~10个月。结果30例中有27例(90.00%)治愈,手术后垂直斜视度由术前的(11.70±3.97)PD改善为(1.90±2.30)PD(t=18.326,P<0.001),下肌功能亢进严重侧由3.00(3. 00, 3.25)级减弱为0.00(0.00, 1.00)级(Z=-5.106, P<0.001),轻侧由2.00(1.00, 2.00)级减弱为0.00(0.00, 0.00)级(Z=-4.964, P<0.001),手术后下肌功能亢进双眼之差由术前的1.50(1.00, 2.00)级减小为0.00(0.00, 1.00)级(Z=-5.069, P<0.001)。结论下肌后固定术联合下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双眼不对称下肌亢进效果良好,术后眼球运动趋于对称而协调,原在位垂直斜视矫正好。

  • 标签: 固定术,后,切除术,部分,下斜肌 亢进,下斜肌,不对称 斜视,垂直
  • 简介:摘要一名70岁男性患者,左前额出现痛性水疱样皮疹2天,伴左眼红肿疼痛。皮疹出现前3天,他曾感到左前额刺痛。临床诊断为眼部受累型带状疱疹。

  • 标签:
  • 作者: 郝瑞 张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20
  • 简介:摘要心反射通常发生于眼科手术中,尤其是外肌手术多见,一般会引起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房压下降、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室性二联律、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等。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心反射发生机制的研究及其在外肌手术中手术操作及麻醉方式等与心反射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对降低外肌手术中心反射的发生及处理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动眼肌 斜视 眼外科手术 反射,眼心 手术期间
  • 简介:摘要局部和全身用药均有可能导致药物相关性干,已成为干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易漏诊、误诊。为引起眼科医师对此类干的重视,亚洲干协会中国分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专家在《干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的基础上,结合该领域新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经验,在其名称、定义与分类、危险因素、相关药物种类、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措施等方面形成共识意见,以提高我国药物相关性干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34-742)

  • 标签: 干眼综合征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诊疗准则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随着眼外伤救治技术进步和经验不断积累,我国濒危外伤的救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既往需要摘除的外伤无光感,约30%可以获得解剖修复并恢复光感以上视力。探查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解剖结构修复理念的提出、形成和不断推广,已使相当数量的外伤无光感得到挽救。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在外伤无光感的救治过程中仍需对Ⅰ期合理处理和Ⅱ期适时眼内解剖修复进行规范化。为了进一步明确并规范复杂外伤无光感的救治原则和方法,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外伤学组经过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共识性意见,以供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中华眼科杂志,2020,56:815-819)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下沟煤矿ZF301工作面老巷的详细分析,讨论了工作面过老巷时老巷内的支护技术及过巷的方法,提出了可行的支护技术、过巷方法及安全技术措施,可供类似条件的回采工作面过老巷借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