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散光是指平行光线通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而是在空间不同位置的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圈的一种屈光状态,多因角膜弯曲度不同所致.散光在屈光不正病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率,也是矫治屈光不正的重点.本研究对我院2001-2003年期间门诊记载的6014例3~80岁患者中散光的分布及散光屈光度与年龄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屈光不正 散光 屈光状态 统计分析 结果报告 弯曲度
  • 简介: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迅速发展.使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即能获得较好的视力。但是手术切口会造成散光从而影响术后的视力是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许多研究主要着眼于手术切口本身,如:大小、位置、方式等的改变对角膜散光的影响而忽略了患者术前术后的屈光状态。其实,对术前原已存在的散光,术后可有目的地通过合适的切口以矫正部分术前散光,从而使术后视力更好。本研究根据术前患者散光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位置的切口.观察其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情况,以了解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前患者的不同矫正效果。

  • 标签: 白内障术后 手术切口 散光变化 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术后角膜散光 白内障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切口的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194例212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三组.A组69眼,为上方角巩缘大阶梯切口,切口长度为11mm弦长(约120°弧度);B组71眼,为上方巩角膜切口,切口长度为5.8mm弦长;C组72眼,为距角巩缘3mm的反眉弓形巩膜遂道切口,遂道宽度示为5.8mm.晶状体核处理:A组采用双手压迫法将核娩出,B、C组均以碎核器将晶状体核分为两半后再用晶状体圈匙捞出.三组均为同一术者并用同种人工晶状体及逢线,术后处理也基本一致.术前、术后1周、1月、3月查视力及应用角膜曲率计观察角膜散光变化.结果:术前A、B、C组平均角膜散光为0.81±0.33、0.84±0.30、0.79±0.29D.术后1周、1月、3月平均角膜散光度及裸眼远视力≥0.5的眼数分别是:A组:4.31±1.37、3.56±1.24、2.46±1.18D,36眼,49眼,60眼;B组:3.54±1.05D,3.03±1.03D,2.35±1.01D,42眼,55眼,65眼;C组:1.72±0.43D,1.36±0.41D,0.88±0.36D,56眼,61眼,70眼.经t及χ2检验,三组间以上二种参数分别进行比较,术后1周及1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时,A组及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组与A、B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巩膜遂道切口,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切口 白内障 角膜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