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与机械通气有关的防治措施1.热湿交换器尽管10多年前就已经证实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定居和播散的重要场所,到目前依然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以往认为频繁更换呼吸机管路有可能降低VAP的发生,但最近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与2天更换一次管路比较,一个病人更换一次管路VAP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增加。

  • 标签: VAP 非抗生素 防治 化治疗 呼吸机管路 集束
  • 简介:目的:观察硝酸甘油经双侧鼻孔滴药对控制拔管期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A组为观察组,于拔管前10min吸净双侧鼻腔分泌物及血液后,滴入0.02%硝酸甘油4μg/kg,观察拔管前5min、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的SBP、MAP、DBP、HR变化。B组为对照组,拔管前不滴硝酸甘油。结果:A组的SBP、MAP、DBP、HR于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与拔管前相比无显着性差异.B组的SBP、MAP、DBP于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显着高于拔管前(P<0.05),与A组同时点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HR与A组同时点相比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应用0.02%硝酸甘油4μg/kg经双鼻孔滴入,可有效控制拔管刺激引起的高血压,对拔管前原已血压明显增高者为有效。

  • 标签: 硝酸甘油 拔管期 高血压 给药途径 不良反应 全麻手术
  • 简介:全麻下喉镜窥视和气管插管刺激可引起显着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心血管副反应,如何减轻和控制这类应激反应是众所关注的问题,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采取诸如咽喉气管表面麻醉、喉上神经阻滞和应用镇静、镇痛药,肾上腺能神经阻断药及血管扩张药等措施,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本文采

  • 标签: 全麻诱导 气管插管 心血管副反应 喉镜 心率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欧必亭(tropisetron)防治吗啡硬膜外腔术后镇痛引起恶心呕吐副作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硬膜外麻醉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研究,分为欧必亭组、氟哌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在术前5min静脉注射欧必亭5mg、氟哌啶2.5mg或生理盐水10ml。术后施行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PCEA),采用吗啡5mg+0.125%布比卡因混合液(250ml);在氟哌啶组混合液中再加入氟哌啶2.5mg。术后随访24h内的恶心例数及其严重程度;呕吐例数及次数;需要应用抗呕吐药物治疗的例数及控制恶心呕吐有效的例数。结果:欧必亭组的恶心例数比对照组显著性减少,严重程度也减轻(Z=-2.502,P=0.012)。氟哌啶和欧必亭组的总恶心呕吐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性减少(x^2分别为4.267和15.864,P值分别为0.039和小于0.001)。欧必亭组的恶心呕吐减少例数比氟哌啶组为显著性减少(x^2=4.356,P=0.037)。欧必亭组抗呕吐例数比对照组显著性减少,有效控制例数显著性增加(P<0.01)。结论:术前单次剂量应用欧必亭,对防治妇科手术后吗啡PCEA引起恶心呕吐副作用的效果比氟哌啶者好。

  • 标签: 妇科手术 硬膜外腔术后镇痛 吗啡 恶心 呕吐 欧必亭
  • 简介: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病死率、易感因素,指导VAP的临床防治。方法:对近3年内我院SICU65例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VAP发生率为66.2%,病死率为67.4%,长时间机械通气及高APACHEⅡ分、低GCS分和不恰当初始抗菌治疗等是VAP的易感因素。结论:在SICU病房,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可降低老年患者VAP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老年患者 防治
  • 简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无论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糖与危重病患者及手术患者临床预后不佳有关,而严格控制血糖有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本文回顾了围术期高血糖的病理生理,并探讨了围术期血糖控制的潜在益处以及如何进行血控制

  • 标签: 高血糖 手术 预后评估 围术期管理
  • 简介:本文介绍了循证医学的概念、类型、发展过程及其与传统医学的区别,探讨了循证医学在麻醉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一套明确的麻醉质量控制目标和实施方案。

  • 标签: 循证医学 麻醉 质量控制 可行性
  • 简介:目的:在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中,比较病人自控镇静技术(PCS)与麻醉医师控制镇静技术(ACS)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择期整形个科手术,采用局部麻醉辅助镇静技术,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麻醉医师控制镇静技术,即在手术开始前分别给予镇静镇痛药,负荷剂量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0.05μg/kg和氯胺酮0.3mg/kg;根据镇静深度,按需逐步减量法间断使用上述三种药物。P组采用病人自控镇静技术,镇静药配方包括咪达唑仑、芬太尼和氯胺酮;负荷量1ml(含咪达唑仑0.4mg,芬太尼4μg和氯胺酮2mg),泵输速度200ml/h,病人自己按组给药以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初始锁定时间为0,待咪达唑仑用量达0.1mg/kg后,锁定时间设为2min。术中观察生命体征及镇静评分(SS),记录有无低氧血症、呼吸暂停以及术中、术后24h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均满意,用药量基本相同。P组用药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按组次数在3-438次之间。术中P组的镇静深度平均为3.5分,A组平均为4.5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P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结论:PCS与ACS用于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均可取得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但PCS能实现个体化用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可有效减少和避免术中镇静过量或不足,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新型个体化给药模式。

  • 标签: 病人自控镇静 术中 麻醉医师 咪达唑仑 镇静深度 局部麻醉
  • 简介:目的:探索颅脑手术控制性降压的适宜药物。方法:选用20例颅内动脉瘤摘除术患者,分别采用异丙酚或硝普纳控制性降压,观察其血压、心率及颅内压的变化。结果:与硝普纳相比,异丙酚的降压较平稳,不影响心率,可降低颅压,降压结束后血压缓慢回升,无反跳。结论:异丙酚用于颅脑手术控制性降压较硝普纳为适宜。

  • 标签: 异丙酚 颅内动脉瘤 控制性降压 血压 心率 颅内压
  • 简介:目的:观察晚期癌痛伴爆发性疼痛患者,应用曲马多PCIA其在控制慢性癌痛、减少爆发性疼痛次数和减轻疼痛程度的效果。方法:选择晚期癌痛伴爆发性疼痛患者15例(均已有全身转移),单纯应用曲马多PCIA,不用其它镇痛药物和方法。用药剂量量随疼痛强度及VAS镇静评分进行调整,保持VAS疼痛评分≤1、VAS镇静评分≤3。记录镇痛前(T1)、镇痛后曲马多剂量400mg(T2)、600mg(T3)、800mg(T4)和1000mg(T5)时的VAS疼痛评分、爆发性疼痛次数、最剧烈点的疼痛强度、VAS镇静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舆镇痛前比较,镇痛后VAS疼痛评分显著下降,爆发性疼痛次数显著减少,最剧烈点疼痛强度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VAS镇静评分提高。结论:对晚期癌痛伴爆发性疼痛患者实施曲马多PCIA,可以控制慢性癌痛,有效减少爆发性疼痛次数和减轻疼痛程度。

  • 标签: 曲马多 PCIA 晚期癌痛 爆发性疼痛 临床观察 中枢性镇痛药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结合控制降压(CH)对口腔颌面外科手衍病人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器官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口腔颌面外科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为封照组,B组为单纯组AHH组,C组为AHH+CH组。三组都在全身麻醉下手术,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尿量;稀释前插管后(H0)、稀释后(H1)、稀释后1h(H2)、术毕(H3)、衍后24h(H4)5个时同点,分别采集动脉血和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乳酸、静脉血氧饱和度(STO2),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VO2)以及血Na^+K^+Ca^2+,计算氧摄取率(ERQ);术中记绿输血量,输液量、失血量和尿量。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失血量减少(P〈0.05);B组、C组尿量增多(P〈0.01);与B组比较,C组失血量显著性减少(P〈0.05)。与稀释前比较,B组和C组AHH后CVP都升高,B组比C组更为显著(P〈0.01)。C组在CH后HR升高(P〈0.05)。三组同ERO2、K^+、Na^+、乳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施行AHH结合CH用于口腔颌面大手术病人,可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减少,氧代谢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血液稀释 高容量 低血压 控制性
  • 简介:目的:观察硝普钠(SNP)或硝普钠复合美托洛尔(MET)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30例择期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SNP组(A组)和SNP复合MET组(B组),每组15倒,均吸入1.0MAC异氟醚维持麻醉.麻醉后放置食道超声多普勒传感器.用HEMOSONECTM100监测血流动力参数,需行控制性降压时.A组用微量泵输注SNP,B组先静注NET0.04mg·K^-13—5分钟后再泵注SNP,初始量1.0—2μq·Kg^-1·min^-1.然后调节SNP泵入速度,将平均动脉压(MAP)降至并维持于7.33-8.0KPa(50-60mmHg)。分别于降压前、降压达目标时、维持降压5分钟,15分钟、30分钟、停降压5分钟、10分钟测定MAP、HR、CO、SV、LVET、血流峰速度(PV),血流加速度(ACC)和(外周血管阻力TSVR)等参数。结果:降压期间A组CO、PV、ACC均较降压前增加(P<0.05).TSVR降低,但HR明显增快,B组降压中HR稳定,SV、CO均增加,PV和ACC无显著变化,血压下降速度B组明显快于A组,达到降压目标时SNP用药量较A组减少50%,降压期间平均药物用量降低60.7%.结论:MET复合SNP控制性降压能够强化SNP的降压作用.减少SNP用量.维持降压中血流动力稳定.避免心动过速发生。

  • 标签: 硝普钠 美托洛尔 控制性降压 血液动力学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