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类瘢痕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及治疗方法。方法:自 2018年至 2019年对 72例瘢痕患者,根据瘢痕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每例患者均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效果满意。结论:手术治疗严重瘢痕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瘢痕的部位及种类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根据不同部位及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瘢痕 外科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浮肩(floatingshoulder)损伤的特点和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浮肩损伤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2~52岁,平均36.8岁。18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Wong等的浮肩损伤分型:IA型为肩胛颈骨折合并喙突基底部骨折,3例,喙突骨折行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肩胛颈骨折行重建接骨板固定;

  • 标签: 浮肩损伤 手术治疗 肩胛颈骨折 拉力螺钉固定 喙突骨折 接骨板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部位分为4种类型:鞍内型、鞍上脑室外型、脑室型和复杂型。手术采用额下入路36例,前纵裂入路12例,翼点入路115例,经胼胝体-脑室入路20例,经蝶窦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56例(83.9%),次全切除14例(7.5%),部分切除16例(8.6%)。术后出现尿崩症89例,其中暂时性尿崩症62例;视力恶化30例;手术死亡4例(2.1%)。术后随访3个月~5年,肿瘤复发18例;GOS预后评分:5分150例,4分23例,3分5例,2分4例,1分4例。结论根据颅咽管瘤的部位和生长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颅咽管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颅咽管瘤 手术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脓肿的手术治疗策略,为脑脓肿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47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手术治疗后,总结和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本组患者47例经治疗后,且经平均10个月的随访后,结果显示为治愈39例(82.9%),好转7例(14.9%),死亡1例(2.1%),其中1例患者死亡原因为颅内感染,有1例患者伴遗留轻偏瘫,有1例伴轻度失语,其他患者未发生神经功能缺失等手术并发症。结论治疗脑脓肿时应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情况,进行必要的MRI和CT检查,选择适合的治疗手段,及时有效进行手术、穿刺引流或抗炎治疗,以达到显著提高疗效的作用,使死亡率降低,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脑脓肿 手术治疗 策略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前路齿突拉力螺钉或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技术治疗成人新鲜齿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46例成人齿突骨折患者,男29例,女17例;年龄19-68岁,平均40.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其中7例患者伴有神经功能障碍,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9-14分,平均12.7分。根据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骨折33例(71.7%),Ⅲ型骨折13例(28.3%)。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寰椎前脱位,术前寰齿间距(atlanto-densinterval,ADI)3-7mm,平均4.3mm,术前进行颅骨牵引术,均可复位。采用前路齿突拉力螺钉或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术治疗,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观察寰枢椎复位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共置入25枚齿突螺钉和84枚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片及三维CT检查显示25枚齿突螺钉位置均较好,3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不够,螺钉部分穿破椎动脉孔内侧壁,椎动脉造影未见椎动脉损伤;1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过大,螺钉部分穿破椎管内侧壁,未出现新的神经损伤症状;其余螺钉位置满意。术后ADI为1-2.5mm,平均1.6mm。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为14-17分,平均16.2分,平均改善率为89.3%。1例行前路齿突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齿突骨折端硬化,有明显的骨不连发生,其余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7.8%;随访期间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螺钉断裂和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结论选择前路齿突拉力螺钉或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技术治疗成人新鲜齿突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齿突尖 寰椎 枢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压空心螺纹钉13例,动力加压髋螺钉组36例,股骨上端解剖钢板组合11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60个月,加压空心螺钉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其他组,其余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术前应评估患者生理状态和分析骨折类型,选择内固定方式和康复训练计划,制定治疗策略,能够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难治性黄斑裂孔通常包括直径超过400 μm的黄斑裂孔、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劈裂或病程大于6个月、经历多次手术,抑或是合并广泛视网膜脱离或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黄斑裂孔。相较于普通裂孔,难治性黄斑裂孔经常规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后愈合率低,视功能恢复不理想,困扰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医生。通过回顾近年来新涌现的针对各类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技术,我们总结了三大关键策略。(1)各类内界膜的剥除技术和黄斑裂孔区域的视网膜松解技术;(2)各类眼内组织或生物组织的填塞或覆盖,促进黄斑裂孔区神经上皮层的修复;(3)适当的眼内填充,降低裂孔边缘张力,促进填塞物与黄斑区域的贴附。总之,难治性黄斑裂孔的玻璃体切割手术策略应体现对各解剖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化设计。

  • 标签: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述评
  • 简介: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1998~2005年间共收治45位年龄超过60岁的髋臼骨折患者,其中21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行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距受伤时间不到2周,平均7d。术后常规给予抗凝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按康复计划进行恢复性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本组随访1.5~7年,平均4年;最后随访时,切开复位内固定组Harris评分为69~84分,平均79分,优良率为57%,伴有较高的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股骨头骨坏死发生率;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为75~90分,平均84分,优良率为80%,仅有髋臼杯轻度移动(〈4mm),无假体松动、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髋臼骨折可以取得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更好的稳定性,术后恢复快、功能质量高,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标签: 髋臼 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不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70例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24个月),76例患者获随访,4例失访。术后患肢按KDLMERT评定标准从膝关节活动范围、行走步态、关节疼痛等方面进行评分,其中优52例、良10例、可8例、差6例,优良率达81.58%。结论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可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积极有效的关节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治疗 治疗策略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腹膜后间隙前是腹膜腔,后是腹膜壁后,上下设施 12肋以及相关的椎体。我国腹膜后肉瘤,每年的发生率达到 6000余多。腹膜后肉瘤手术要求的体积在 15cm至 20cm之间,手术后局部的发生几率较高,收治的标准较多。需要依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准确的判断有效治疗策略标准,提升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的研究。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手术治疗 对策
  • 简介:摘要腹膜后间隙前是腹膜腔,后是腹膜壁后,上下设施12肋以及相关的椎体。我国腹膜后肉瘤,每年的发生率达到6000余多。腹膜后肉瘤手术要求的体积在15cm至20cm之间,手术后局部的发生几率较高,收治的标准较多。需要依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准确的判断有效治疗策略标准,提升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的研究。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手术治疗 对策
  • 简介:儿童中耳炎(otitismedia,0M)在小儿耳鼻咽喉科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程迁延,可引起注意力、认知感及听力下降,严重者并发颅内外病症,甚至危及生命。手术干预是治疗儿童中耳炎的一个重要手段,作者阅读了相关方面文献,现综述如下:

  • 标签: 手术治疗 中耳炎 儿童 耳鼻咽喉科 病程迁延 听力下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康复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15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7.44%比对照组的80.77%要高(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是97.44,对照组是88.46%(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治疗效果非常理想,不仅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更减少不良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选择本院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的56例病人,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实施急救与手术治疗策略。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采取急救与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救与手术治疗策略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慢性鼻窦炎(CR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不同内在型的CRS存在差异显著的临床表型、病理特征和治疗预后。基于内在型对CRS进行个体化治疗已取得国内外鼻科专家的共识,但如何根据CRS的内在型进行内镜术式选择目前仍没有结论。本文将通过介绍CRS内在型的分型标准、国人CRS内在型的区域异质性及其与手术疗效的关系,重点阐述基于内在型的CRS内镜鼻窦手术策略,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CRS个体化手术治疗的理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55例(共64个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的大小、指向以及瘤颈与后床突的位置关系选择手术入路,分别采用经翼点入路(25例)、经眶颧入路(5例)、经颞下入路(19例)及颞前-经颧-经海绵窦入路(6例)夹闭动脉瘤。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采用CT血管成像(CTA)评估手术夹闭效果。结果55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夹闭46例(83.6%),部分夹闭9例;手术时长为(4.4±1.1)h(2.8~7.1 h)。1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缺血症状,其中1例死亡;21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其中4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共4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8~9.7年(中位时间为4.7年)。42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mRS 0分32例,1分4例,2分2例,3分2例,4分1例,6分1例(随访期间因肺栓塞死亡)。CTA随访结果显示,完全夹闭的动脉瘤未见复发,载瘤动脉血流通畅;部分夹闭的动脉瘤均未见瘤体明显增大。结论开颅夹闭手术仍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处理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90 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手术治疗后,均对患者采取临床护理干预,记录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选取的 90 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均予以临床护理干预,所有患者顺利出院,护理满意度为 94.56% ,无术后并发症产生,预后良好 。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干预策略 , 能有效地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手术治疗 临床护理